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25:25
下编 嘴疔(似指唇疔而言)
嘴疔者生嘴上,初起时可用艾火灸之,痒者须灸至痛,痛者须灸至痒。其治法与鬓疔同,敷搽、贴熏、服药,无有不愈者。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39:01
下编 水疔
水疔不论何部以及四肢,皆可发生,初起时肤上麻痒,手搔之又觉疼痛,其色乌紫如疹,一发如雷,痛不可忍,疹处皮肉破烂出水,未到七日,或七日间烂成深坑,日夜呻吟者,多属凶多吉少。治法内服中九丸,兼服金蚣丸,外用太岁墨搽之,更以熏洗汤每日熏洗三次,痛则停止。有脓者可治,如无脓而烂至骨者,为不治之症。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0:19
下编 耳门痈
耳门痈者疮生耳内,其症多由积热而成,一边硬至耳很,红肿痛甚,初起用麻凉膏以止其痛,内服中九丸,兼服金蚣丸,以速散其毒,勿使久延酿成大患。此症定然成脓,治法与鬓疽同,内服中九丸,兼千金内托散,至七日后,耳内出脓,如脓久不干者,须用线末,以绵纸成条,粘惹药末插入耳内,连插数次,脓干即愈。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1:21
下编 暗门闩症
此病生于喉咙小舌之上,左右各有一个肉球,塞住喉咙,致水米不下,眼多有脓,形如烂东瓜状。治法以竹管一枝,内贮药线一条,以铁 顶住药线,入肉球内,一日插入药线一次,连插三日,其球即消,约六、七日间,即可痊愈八九;至喉咙不痛,能进硬食物时,以天然散生肌、平口,内服中九丸,兼服甘桔消痰饮∶
桔梗 豆根(各一钱) 栀子 连翘 防风 薄荷 甘草(各五分) 黄连(七分)大力子(一钱) 赤芍 白芷 川芎(各五分) 玄参 麦冬(各七分) 淡竹叶(五分,水煎服)
吹药
熊胆(三分) 宫粉(一分) 冰片(一分) 甘石(一钱) 明雄(一钱) 朱砂(五分) 豆根(一钱)
上共为末吹之,不过半月,即可痊愈,以加味天然散收口∶
加味天然散(此与前方不同)
赤石脂 龙骨 海螵蛸 冰片 儿茶 乳香 没药 血竭
上共为细末,加入天然散中用之,功能生肌、平口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2:11
下编 项下桃
此症生于腮下,结一大核,形如胡桃,若不受热,善于保重者,其核即软如棉,若偶有恼怒时,其核即硬大,牵连舌根,颇类重舌,以重舌之方治之,又多不效,故此症必须取核,方有痊愈希望。可照前痰核法落核,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其他熏洗、生肌、平口、诸法,皆与痰核相同。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3:53
下编 马刀痰核
此症生于下颏对喉咙处,形圆如卵、坚硬如石,塞住喉咙,女人患者甚多,一起恼怒,即肿痛潮热,约七、八日后,即又如常。医治之法,以顺气行痰之剂为佳,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切戒针灸,不可落核,若微针破,即血出不止,且翻弦而不易收口,慎之。
若子午潮热,又有火症者(防成骨痨),十难一痊。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4:30
下编 乳花
此疮生于乳头之上,或左右二旁,是名乳花,亦名乳痈,眼孔之多,与蜂窝相似。治法外用麻凉膏贴之,内服中九丸兼托里之剂;至七天之后,痛即渐止,四围破皮,照前法熏洗,生肌、平口,须忌发物,方保无虞。或贴隔纸膏亦佳。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5:11
下编 乳癌
此症生于乳头之下,其发生时如豆大,或如枣核,渐渐扩大时可如鸡卵,其硬如石,但不红肿,如受风热或气恼时,即红肿而痛,经六、七日后,又复如常,不可针破,若不慎而针破后,即血出不止,或弦翻不收,病遂危矣。治法在初起一、二年者,服中九丸多次后,则渐渐消化,或用阳和汤送服中九丸亦可。若年久自溃者,则百无一生。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5:42
下编 腰疽
此症生于左右腰眼下裙带处,皮肤色红,肿硬头平,痛甚。在初起时可用艾火灸之,痛者灸至痒,痒者灸至痛,毒即可散,纵或不散,为害亦少。治法与乳花同,服中九丸,敷洗熏贴,生肌、平口。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6:49
下编 上肚角疽
此症生在脐上,约离脐三寸处,皮肤不红不肿,肉内隆起一块,按之微痛,医多误作痰核治之,或作奔豚气治之,故皆无效。病之来源,多因酒色过度后,风邪乘虚所致。治法以生姜、火葱一握,木捶捶烂,入锅炒热,敷于患部,冷后又炒又敷,以散其风邪,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外敷麻凉膏,或兼服排脓败毒之剂以攻之∶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炙 人参(各三钱) 云风 白芷 黄芩 山栀 连翘 银花 蜈蚣 僵蚕 全蝎 蝉蜕 大黄 芒硝 甘草 大枣(三枚引)
上水煎空心服,日二次,其毒即可不出皮肤;如成脓或自溃时,其脓即由大便而出,再服蜡矾丸干脓收功∶
黄蜡(二两) 明矾(二两) 朱砂(一两)
先将矾、砂研细,合于一处,将黄蜡入锅熔化后,方下矾、砂搅匀,乘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开水送下,至大便脓尽时收功。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7:25
下编 下肚角疽
此症生于脐下左右,约离脐三寸处,有硬块一条,横过胯眼上下作痛,医者多误作奔豚或小肠之气,故治鲜有效。患此者多由酒色过度后,乘热卧于当风之处,使气遏痰不能周流所致,其形状与上肚角症相似,治法亦同。惟人体虚弱者当兼服三香丸,敷麻凉膏,经六、七日后,皮肤肿起痛甚者,可用化肉膏贴之,至肉黑时,用针拨开,脓即随手出矣。若脓不干者,可用药线三次,其脓自干;若脓成而不出肤,必然内溃而由小便中出,以灯心汤送中九丸服之,即可痊愈。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8:20
下编 便毒
此症在胯眼下有结核,初如弹子大,渐扩张大至鸡卵状,不甚痛。初起时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外贴麻凉膏,即可内消;如不消时,可再以五虎下西川法主之∶
蜈蚣 全蝎 僵蚕 蝉蜕 山甲 当归 赤芍 黄芩 栀子 连翘 枳壳 银花 防风 荆芥 生地 木通 猪苓 二丑 大黄 芒硝 黄连 白芷 甘草
上水煎空心服,日三次,其毒自消。如作脓时,以上肚角疽之排脓剂服之,或在放脓时以化肉膏贴之,至穿头时洗以熏洗汤,贴以解毒膏;脓尽后,用天然散以平口、生肌,须忌发物。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49:59
下编 鱼口
此症生于胯间,与便毒相似,惟便毒圆而鱼口长,是其不同处,溃后则形同鱼口,故有是名。治法亦如便毒,敷服熏贴,生肌、平口。
山甲(三大片炒) 归尾(三钱) 大黄(三钱) 僵蚕(一钱炒) 黑丑(一钱) 土木鳖(三个)甘草节(三钱)
上以酒水各一盅,煎至八分时,空心服之,渣再煎服,俟便利四次后,食稀粥以补之。除黄甲串外,九龙丹亦为内消鱼口良方,过去重庆某医曾以此方制成“鱼口内消丸”成药出售,获利不资,且有不少同道购作诊室常用品,其着有疗效可知。
九龙丹
木香 乳香(制) 没药(制) 儿茶 血竭(另研) 巴豆(去油不去心各等分)
上研末,以生蜜调成一块,瓷器收贮。临用时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空腹时热酒送服。又一本云∶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故名“九龙丹”。以编者过去经验,一粒似太少,九粒又嫌过多,大都视患者体质强弱、以三丸至七丸为最适当;但偶尔也有用到九丸的,病势减退虽快,而患者有下利不休副作用,是不免过分吃苦耳。
又文叔来外科摘录中之九龙丹方,与此小有不同,专治鱼口便毒,悬痈横 ,初起未成脓者宜服,方为儿茶、血竭、乳香、没药、木香、甲珠各一两,共为末,以归尾三两,红花二两,酒煎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热酒送服,数服自溃。余意便毒既成,在未化脓时,必须用快刀斩乱麻手段以杀其势,使不化脓,今将猛烈峻泻之巴豆除去,似失其制方意义,但用归尾、红花煎膏和丸部分,殊属可取。
编者临症上常用家传之“鱼口内消丸”治便毒,效力极为确实稳妥,特将其方介绍如次∶
黄柏 荆芥 防风 花粉 蝉蜕 蒺藜 木通 槐子 山甲 斑蝥(各等分)蜈蚣 全蝎 黑砂(较前药分量加倍)
上研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热黄酒送服。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2:51:24
下编 疮
此疮生于脚连儿骨,此处骨多肉少,故有穷骨之称。患症多由风湿而来,初时发硬搔痒,倘偶一不慎,失手搔破时,则出血水,常常不干,且受风后更奇痒难堪,往往穷年累月,不能治愈,临症时看其肉色红活而作痛者易治,如乌黑不痛者难治。内服中九丸及下列之清解剂;若疮四边高中间凹者,必有茧骨,宜搽红升丹,贴隔纸膏。
防风 荆芥 苏合 黄芩 栀子 连翘 赤芍(各五钱) 黄柏 苦参 牛膝 木瓜 银花 苍术 花粉 白芷 木通(各三钱)
上水煎空心服。外用熏洗汤熏洗,后贴隔纸膏,一日一换;若四弦好肉作痒者,以太岁墨搽于弦上,红肿自退,痒即顿止,此时可用加味天然散以生肌、平口。如疮不红活而现乌色,兼出腥水者,宜以除湿追风之剂主之∶
赤芍 防风 荆芥 白芷 薄荷 紫苏 黄芩 黄柏 蒺藜 苍术 大黄 银花 大枫子 蛇床子
上锉片,以上浓醋一大碗,取土罐一只,入药在内,煎一炷香时,将桐子叶约百十疋,入醋内泡软,冷定取贴疮上,一日一换,至疮口不痒,疮弦红活时,贴膈纸膏,洗熏洗汤,掺天然散,生肌、平口。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3:09:19
下编 裙边疮
此疮亦生于连儿骨上,女子生者名裙边疮,男子生者名 疮,故治法与 疮同。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3:09:56
下编 踝花症
此疮生于踝上,故有是名。治法与前之乳花相同。在初起时,可以蒲公英、野芋头各三两,同捣烂,用酒糟和匀,敷于疮上,干燥又换,颇有痊愈希望。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3:10:41
下编 蜡烛疳
此疮生于龟头之上,初起时发水泡,微痒,继则皮破出水。初起时用熏洗汤熏洗之,以太岁墨搽之,即可痊愈;如不幸而扩大时,可内服中九丸,外贴隔纸膏,待痛止后,掺加味天然散,至肉转红活色时,即可痊愈。若肉不红而又痛不止者,则以后方熏之∶
水银(一钱) 朱砂(一钱) 麝香(半分) 猩红(一钱) 响锡(一钱)
上将锡先入小铁锅中,就炭火上熔化,加水银搅匀,俟银成粉,再加百草霜一钱,共众药研成细末,分作三份,以安息香三枝浸湿,每枝同药一份,用棉纸卷成条,共成三条。用时每以一条点燃,熏入鼻中,口含净水满口,水热又换,愈勤愈佳。熏时患者当坐于背风之所,勿使风吹烟乱,不易入鼻;如换水不勤者,必有喉牙疼痛之苦(即惹起口腔发炎),慎之!如此日日熏之,约六、七日即可痊愈。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3:11:20
下编 下疳
此疮亦生于龟头上,或左或者,疼痛非常,患部崩裂,若不早治而烂至阴根时,即十中难获一痊矣。治法与蜡烛疳同,内服中九丸,洗熏洗汤,掺天然散,生肌、平口。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3:12:21
下编 斗精疮
此疮生于茎中尿管内,茎部肿硬,延至日久,管内排泄白色脓浆,小便刺痛,医每误作淋症治之,故屡治无效。其疮之生也,多因酒色过度,或体弱火旺,忍精不泄,屡积逆精,致成此症。治法内服中九丸,兼服利水之剂∶
木通 滑石 瞿麦 蓄 车前 炒栀 甘草(各七分) 猪苓 泽泻(各五分)白术 丑牛(各六分) 肉桂(三钱) 通草(三钱) 灯心引
上水煎空心服。另以熏洗汤浓煎一大碗,候水温时,将龟头入罐中浸之,使药气通入尿道管内(如照新法,利用水节,将药水注入尿道中洗之,更妙),然后取后列小药插入茎中∶
五倍子一枚,开一小孔,将明矾末装入使满,以碗片一块掩盖其孔,外用药泥包裹,慢火将泥烧干后,再入炭火中烧之,至泥发裂起烟时取出,冷定去泥,将倍、矾研末,用棉纸卷成条,涂以面糊,粘惹药末于条上,阴干,插入茎中,一日更换二次,不过七、八日,茎中之患即一扫而去,其脓遂亦不生矣。然后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上天然散时亦如前法,以面糊纸条粘惹天然散入茎中,使其生肌,但不可犯发物,并内服中九丸以辅助之。
又一治法,系以牡蛎一钱,白莲须、丹皮、枣皮、茯苓、芡实各一两,泽泻五钱,地黄二两(脾胃不健者可加白术一两,枳实一两,麦冬一钱),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兼服中九丸、三香丸,外用下面掺药∶
黄柏一两,去皮洗净,以猪胆一枚,将柏皮烘热,搽猪胆汁,又烘又搽,然后研为细末备用。
地平线
发表于 2008-10-2 13:16:37
下编 脑疽
此症生于后脑骨上,其症状为患部初时硬起一块,因其不红不肿,遂忽视之,及至渐渐肿痛时,方始察觉者颇不乏人。治法初起时以麻凉膏敷之,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其毒自散;如不散时,必定成脓,可照前面治 之法治之。如穿头脓水不干,延至日久,恐成茧时,当以药线日插三次,六、七日间其茧则落,用熏洗汤洗净,以天然散生肌、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