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李锋讲解黄芩汤
大家好今天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黄芩汤。
通过前面的学习,长时间的熏陶,相信大家已经慢慢的建立起了汉传经方的思维逻辑与理论框架了。
汉传经方一定要用汉传经方的思维逻辑去思考去推理,
特别是不能把时方的理论词汇混杂到汉传经方来思考运用,那样只会干扰的你思维,混乱你的思路。
下面我们来学习黄芩汤
【黄芩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要学习方证,必须用刘志杰经方解析法才能是方子的脉络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先用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中的三才解析法来分析一下方子
阳性药:无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大枣(平 甘滋)
阴性药:黄芩(寒 苦)、赤芍(凉 酸苦)
通过三才解析法可以很清晰的看出
方子是由阴性药与平性药组成的,而没有阳性药
方子偏性大,偏于寒凉
寒凉药对应烦躁证的是热性病
平性药是固护中土、滋养津液的
这个方既清热,又能固护中焦,以防邪热进一步损伤津液
在六神方分类中属于朱雀类方
运用三才解析法就能很好的把握方子治病的寒热方向
接着再用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中的四象解析法来分析方子
君药:黄芩(寒 苦)3
臣药:赤芍(凉 酸苦)2
佐药:甘草(平 甘滋)2大枣(平 甘滋)2
使药:无
三才解析法分析的是方子的作战方向;四象解析法分析的是方子君臣佐使如何协同作战的。
我们具体的看看药症是怎么说的
君药:
黄芩 寒 苦
《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从性味上分析,黄芩苦寒。寒对治的是燥热证。苦能涌泻,可以逐邪。
从药症上分析:
“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这是热邪与水湿互结的湿热证。
水热互结的形成有两种
种是热邪盛,热燥伤津,造成口干渴,于是就会大量的饮水自救
大量的喝水,超过了机体的消化能力
于是在体内积蓄,成为不能被机体利用的水饮
水饮与邪热互结形成湿热
这湿热发于肌表就成为黄疸,下注与肠道就成为协热利
另一种是机体本就有水饮
又出现燥热证,热跟水又纠缠在一起形成水热互结,出现了相应的病证。
“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燥热不但能与水饮互结,
严重了还会伤及血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郁滞不通
甚至化成疮疡
黄芩可以清热利水,还可破血化瘀活血。也能泻食积。
黄芩的药材选用,要用枯黄芩,看似烂心子而发霉的那种。
总结黄芩的功用是:
一能清泻湿热,表里的水热互结都能清。如:黄疸、协热利
二能活血,湧泻积滞,特别是邪热伤及血脉造成的郁滞痹阻。治疗热性的妇科病,如闭经、漏下,白带异常等等。
时方派说,苦能燥湿,寒能泻火。其实不是苦能燥湿,而是苦能“涌泻”水湿。
黄芩清热泻火,还能逐水,善治水热互结的协热利
同时还能消食积、下血瘀、能止腹痛。
饮食不洁,食积不化的热性积食下利,都属于协热利范畴。
臣药:
赤芍 凉 酸苦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古代的赤白芍不分。现在的药材炮制中白芍经过洗泡蒸等工序跟药渣没什么区别了,因此我们汉传芍药都是用赤芍。
赤芍性凉对治烦温证,味酸可以敛化病邪,苦能涌泻排除病邪。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对治的病理产物,主要就是烦温证的血瘀和痰饮,乃至食积结聚等,是治疗血瘀而腹痛的主药。
赤芍的去积滞作用强,但又小于大黄。优能通大小便,号称“小大黄”,泻而不虚人
一般一天服45克以上,就能造成腹泻。没有痛苦,泻后很舒服
对于虚劳体弱者,是很合适的。尤其是老年人的顽固便秘要多使用它
它能表里兼入,偏重于入里的
前提是辨别清楚寒热。虚寒的太阴下利慎用
而实热的阳明协热利腹痛,大胆的用
关于太阴虚寒不能用芍药,在宋本《伤寒论》280条专门阐述了这个问题。“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利小便”——能清热利水去除水热、利小便,
赤芍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去血瘀,利水饮,行气滞,专治腹痛。
佐药:
甘草 平 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炙甘草,养胃气,保津液,调和诸药。
大枣 平 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大枣补益津液,也能调和百药
佐药,甘草和大枣,性平,甘滋生津,固护中焦,使机体生化有源。协热利津液大伤,甘草大枣有保津液作用。
接下来看看黄芩汤的条文:
《伤寒论类编补遗》216条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先来看前半句,“太阳与少阳合病,”
太阳与少阳是相邻的两纲,按我们汉传的理论,要称为并病才准确
太阳与少阳并病,那么一定有太阳纲的症状,还要有少阳纲的症状
太阳病是表证,那么本着三阳同病要先解表的原则,而后面半句只交代了下利的症状,并且黄芩汤也无法解表啊
因此前后矛盾。伤寒的很多条文存在着这样的矛盾。我们要理解条文必须从后面的方剂反过来推理条文
首先,从上面的方剂解析我们知道黄芩汤是治疗水热互结的协热利了
那么这里条文交代了自下利,就是水热互结协热利。症状以下利为主,其他症状都给省略了
再往前推导,太阳少阳并病,可以看做前期的病证为太阳病并少阳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内传到了阳明,出现水热互结了。
由于条文讲的很简单,我们就从方子的组成来推导病证的症状与体征。
黄芩汤
六纲:阳明
五证:燥证
病机:水热互结下注与肠道成协热利
常见症状:下利频繁,腹痛,肛门灼热,口干口渴,严重的还会里急后重、便脓血。
常见体征: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多数有齿痕。
水热互结,下利频繁
气滞血瘀,气血不畅,可表现为阵阵腹痛。
同时下利耗伤津液,而致口渴口干
方以黄芩为君清热去肠澼逐水,去瘀滞顺畅气机。
芍药亦能清热利水,善除血瘀止痛,增强黄芩的效果
而佐药甘草大枣起到固护中焦,滋补津液,使机体生化有源,避免津液过分损失,进而促进机体康复
协热利的方有好几个,黄芩汤症状算是最轻的一个了。
好了,今晚先讲到这。
下节课开始讲变方。谢谢大家!
应该是李锋老师,少了2字。http://www.zhongyi999.com.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4.pnghttp://www.zhongyi999.com.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4.png
2017/07/18李锋老师讲解黄芩汤
2017/07/18李锋老师讲解黄芩汤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