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6日徐朋吉老师讲桂枝附子汤加减
本帖最后由 WEIWENZHU 于 2016-9-6 21:52 编辑2016年9月6日徐朋吉老师讲桂枝附子汤加减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桂枝附子汤加减。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桂枝附子加白术汤。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桂枝附子汤】
桂枝(四两 40克)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30) 生姜(切,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3
桂枝(温 辛甘)4
生姜(大温 辛)3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2
大枣(平 甘滋)2
阴性药:无
从上面可以看出,方子中没有阴性药,整个方子是温热的,六纲是少阴病,五证是滞证。
305.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宋174)《补遗》
伤寒八九天,出现了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这是风湿相搏造成的。
脉浮是病在表,虚而涩是津液不足。
涩是有迟涩之意,有寒湿参与。
身体疼烦,这是寒湿痹阻造成的,这里的烦是因疼痛而烦,不是里热的烦。
不能自转侧,一是因为疼痛的厉害而不敢动,二是肌表有寒湿水饮,身体沉重。
不呕,是没入里,少阳和太阴、少阴都有呕。
(徐老师解疑注:呕是代指里证,少阳和太阴的呕要明显一些,少阴的呕一般不是很典型,但是也会有呕出现。这里是告诉你不要局限了。)
不渴,说明没有里热。
本方实际就是少阴中风重症,感受寒邪重一些。
应该会有四肢逆冷的表现。
病机是津液不足,风邪在表,合并寒湿,没有里证。
治疗呢用桂枝附子汤。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四象解析法
君药:附子(热 苦辛)3
臣药:桂枝(温辛甘)3
生姜(大温 辛 )3
佐药:甘草(平 甘滋)2
大枣(平 甘滋)2
使药:无
这里用附子为君药,
附子 热 苦辛
《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附子祛风散寒止痛,温化寒湿。
在这里用量很大,为的就是去除较重的寒湿邪气。
附子最好用生附子,从5克起用,根据临床表现可以逐渐加大剂量。
臣药
桂枝 温辛甘滋
《本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专主在表的风邪。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
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桂枝加大用量,降逆和补中气、利关节的作用就大。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桂枝在这里量也比较大,不仅解表,去除寒湿,也能补养津液,畅达四肢。
生姜 温辛
《本经》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解表,祛寒湿化水饮。
佐药:
炙甘草 平甘滋
《本经》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大枣 平甘滋
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养胃气滋津液。
使药:无
我们汇总一下:
六纲:少阴病
五证:凉滞证
常见症状:汗出、恶风、怕冷,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
常见体征: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白术(四两 40克)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30) 生姜(切,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我们先看305条第二句: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在上面症状基础上,又出现了大便硬,小便自利。这个小便自利我们理解为小便频多,这里里有水饮不化了。
本来胃中津液不足,再加上水饮不化津液,都分流到体表和小便中去了,这个有些脾约的意思了,肠道不得滋润就要大便硬。
这个大便硬,一方面是原有津亏,一方面是水饮不化津液,双方面造成的。
这里要搞清楚,这个大便硬不是阳明里热造成的。
治疗呢用去桂加白术汤。我们分析一下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3
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4
生姜(大温 辛 )3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2
大枣(平 甘滋)2
阴性药: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附子(热 苦辛)3
臣药: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3
生姜(大温 辛 )3
佐药:甘草(平 甘滋)2
大枣(平 甘滋)2
使药:无
这个方子是在桂枝附子汤基础上去掉桂枝,加了白术。通过305条我们知道,这个去桂加白术汤,津液损伤比桂枝附子汤还要重一些。因为桂枝解表发散,会更损伤津液,所以去掉。加白术化水饮为津液,一举两得。
药症: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能解在表的风寒湿邪,还止汗清热不伤津液,助胃肠消化,轻身。能够化寒湿为津液,寒湿化了,变成津液润燥了,当然会解除燥热了。助胃肠消化,积滞就会排出了。
其他药症不再重复。
我们看看去桂加白术汤后面的服药后的反应: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白术不会有这个显著反应。这个反应,主要还是附子造成的。
白术只能是加强这个反应。
病在表,附子加白术;病在里,附子加干姜,这是秘法。
这个方,附子量很大,服药后,口舌,后背,乃至周身发麻,然后眩晕,像喝醉了一样。这个反应,是最佳反应,尤其是对类风湿患者来说,有了这个反应,疗效就会十分显著。
我们总结一下:去桂加白术汤
六纲:少阴太阴合病
五证:寒饮证
常见症状: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恶寒、怕冷,
或见大便硬,小便自利,或肢体关节肿胀。
常见体征: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附子加白术汤】
桂枝(四两40克)白术(四两 40克)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30) 生姜(切,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本方就是桂枝附子汤再加白术四两。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3
桂枝(温辛甘)4
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4
生姜(大温 辛 )3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2
大枣(平 甘滋)2
阴性药:无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四象解析法
君药:附子(热 苦辛)3
臣药:桂枝(温辛甘)4
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3
生姜(大温 辛 )3
佐药:甘草(平 甘滋)2
大枣(平 甘滋)2
使药:无
我们看白术的药症,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白术能去风寒湿邪,化水饮为津液,这样在桂枝附子汤基础上去水饮力量就增强了,附子与白术配伍专祛在表的寒湿水饮。
桂枝附子加白术汤,六纲是少阴太阴合病,五证是寒饮证。桂枝附子加白术汤实际包含了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
常见症状: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肢体关节肿胀。
下面讲一则医案。
1.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刘某,男,65岁。初诊
初诊时间:2016年5月25日
主诉:后颈部发凉伴头痛、恶心10天。
刻诊:近10天来患者后颈部发凉、发皱,怕风怕冷明显,见热则舒,昨天刚刚脱去羽绒服服。严重时伴头痛,头轰轰,恶心,双眼有凹陷感。以往做CT示颈椎病变。患者以前曾吃颈复康颗粒一个月,因胃部不适停服。吃饭可,大便稀,一日一次。无身懒及乏力感。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无明显齿痕。舌下络脉细暗。
脉诊:右沉弱,左脉沉细弱。
2、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病位:病在表(头颈部为表)为主,大便稀在里为次。病理:病性为寒(后颈部发凉,怕风怕冷,见热则舒),无热象表现。
六纲:少阴病为主,太阴病为次
3、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五证:凉滞证为主,兼轻微寒饮证
4、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四本:气滞为主、痰饮为次。(津亏明显)
5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青龙类方。
6、抓主症,求君药
后颈部发凉、发皱,伴头痛、恶心,这个患者严重时感头痛恶心,主要是颈部发皱、怕冷,怕风吹,这是风寒之邪侵袭于头颈部,局部肌表气血郁滞,这里我们选用附子为君药,附子有两个药症,一个“风寒咳逆邪气”,一个是“寒湿踒躄拘挛”。附子既能去除肌表风寒湿邪气,又能解除这种因为风寒湿造成的筋脉收束拘挛疼痛。这里患者颈部发皱也是一种拘挛。这里用附子正合适。
7、立兼症,求臣药
桂枝为臣,既祛风散寒解肌,又补津液,解决了津亏。表邪郁滞在头颈部也算是“结气”的一种吧。对桂枝的药症要深入理解。对于这个颈部发皱、发板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寒性的多用桂枝,这个桂枝要重用,量小了,效果不好,热性的用葛根等。痛的明显可以加用细辛、羌活之类。如果寒象不太重,就可以去附子,用桂枝做君药,效果也会不错。
生姜,辛温,《本经》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加生姜辛温即可去解表风寒,有又能温化太阴寒饮,治疗大便稀。
8、固中气,求佐药
炙甘草、大枣养胃气,补津液。
9、夹杂症,求使药
患者无热象表现,不用使药。
10、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桂枝附子汤。
11、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患者怕风明显,加用防风协助祛风解痉。
防风,辛甘温,《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防风补津液,又去风寒邪气。
12、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处方:桂枝60克生附子10克生姜30克防风40克
大枣3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一日一剂,2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6月2日
患者因故晚了几天服药,现刚服完药。颈部发凉感、头部轰轰感减轻,仍有恶心,大便偏稀。吃饭后,胃一阵痛,很快好转。右脉细弱,左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上药继服。2剂。
三诊:2016年6月8日
颈部两侧仍发皱,仍时有发凉感,未感头轰轰,仍有恶心。大便偏稀。吃饭后未出现胃痛。右脉细弱,左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中间有少许裂纹。原方加量。
处方:桂枝80克生附子15克生姜45克防风45克
大枣45克炙甘草45克
用法:一日一剂, 3剂,水煎服。
四诊:2016年6月13日
颈部发皱明显好转,见风亦不明显。颈部有轻微发凉感。大便偏稀,一日一次。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舌中间裂纹变浅。
处方:桂枝90克生附子15克生姜45克防风45克
大枣45克炙甘草45克
用法:一日一剂,3剂水煎服。
患者四诊时自感症状已好转差不多,至今未再复诊。
我的课程已讲解完毕。后面有其他讲师为大家继续讲解!
谢谢大家! :handshake 请问老师:最后的医案可否用葛根汤对治?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谢谢
仔细体会 仔细体会。 hxnhj 发表于 2016-9-18 14:13
请问老师:最后的医案可否用葛根汤对治?
葛根汤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证,本案少阴病,一个是表实证,一个是表虚寒证。脉象提示明显的少阴病。葛根汤发汗峻烈,伤津液,不适合少阴病。 学习了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