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EIWENZHU 于 2016-9-6 21:52 编辑 * U$ ^) e; s9 G1 I* _
" L2 ^! E) ^" o$ Y
2016年9月6日徐朋吉老师讲桂枝附子汤加减
& U6 k, w5 \* ]5 K3 T' U, h; x& C. e2 [0 o; o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桂枝附子汤加减。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桂枝附子加白术汤。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 |2 d3 [: n5 y' x/ g8 ]【桂枝附子汤】
, T% |7 X( b" {1 Q1 z+ N, i 桂枝(四两 40克)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30) 生姜(切,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n9 V/ Y; _' R' x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7 X1 r( ~ r" X5 P# s# R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S' i& M' T# M. X# [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3 b6 Z b5 Y* t) R2 K三才解析法
- t1 I$ A" H: u# ~4 H$ e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3
/ j. x9 \3 y0 z! E6 K% M8 a1 L 桂枝(温 辛甘)4
2 X) s. q: l ~8 I2 p* `! \9 g 生姜(大温 辛)3
* T. p7 S, _& _7 Q! X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26 V1 J( V, K7 t+ L' n! |
大枣(平 甘滋)2$ V& T: G/ J3 J) {
阴性药:无' Y, ]4 t' v( l1 U! c0 m; W# @
从上面可以看出,方子中没有阴性药,整个方子是温热的,六纲是少阴病,五证是滞证。
6 X4 h% b* U& l4 ?) a305.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宋174)《补遗》
9 M6 o( y: g2 |: k* _' |' ?伤寒八九天,出现了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这是风湿相搏造成的。8 S& r; o3 Y4 g; q# e% q- x
脉浮是病在表,虚而涩是津液不足。5 w* a# Z" ]$ K4 V1 _
涩是有迟涩之意,有寒湿参与。
' [' \: s- M% E) j$ x. n8 R) N2 G- J# v身体疼烦,这是寒湿痹阻造成的,这里的烦是因疼痛而烦,不是里热的烦。
- n& Y0 z5 N$ O7 z8 n2 Q* P不能自转侧,一是因为疼痛的厉害而不敢动,二是肌表有寒湿水饮,身体沉重。9 J4 O2 i! \0 F) W" u- v
不呕,是没入里,少阳和太阴、少阴都有呕。. F# e7 s( Y1 E7 C! R( t9 T, `8 W f
(徐老师解疑注:呕是代指里证,少阳和太阴的呕要明显一些,少阴的呕一般不是很典型,但是也会有呕出现。这里是告诉你不要局限了。)
; _3 w+ Y$ P5 H( Q6 }+ I不渴,说明没有里热。2 f: @% {1 R2 ~
本方实际就是少阴中风重症,感受寒邪重一些。. a7 }1 {# {7 _ w9 v+ C* S& z
应该会有四肢逆冷的表现。
8 x, v5 T0 |, r j1 R病机是津液不足,风邪在表,合并寒湿,没有里证。* T9 b' q, [. @# _. W( n
治疗呢用桂枝附子汤。1 w; H6 Y) R1 _9 ^( H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 O5 x- |1 S, ^( u+ Y4 `四象解析法. K& x* P0 N' c
君药:附子(热 苦辛)3* [& C3 K! V) H$ I x4 e
臣药:桂枝(温 辛甘)3, c9 o2 ~1 a0 S
生姜(大温 辛 )3
: R) |9 T5 m9 F$ O) L8 F+ r佐药:甘草(平 甘滋)2/ |; w3 ~* d6 r" q( X i
大枣(平 甘滋)2
/ Z* j! \( R+ \6 z使药:无
3 s2 G. A2 C2 v# l) X8 Y2 u2 X这里用附子为君药,: x9 u# o2 s! V- C0 c1 `
附子 热 苦辛
; g6 I* a- {# S( [5 c& [7 N《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 O1 p$ L$ q1 \2 V" ^8 R附子祛风散寒止痛,温化寒湿。2 {$ J5 a$ ~2 k3 b
在这里用量很大,为的就是去除较重的寒湿邪气。
4 o" {# Y8 } x附子最好用生附子,从5克起用,根据临床表现可以逐渐加大剂量。- A( }. ?0 V9 t, t3 v- |
臣药
- l" q% V h' ~" n6 L桂枝 温 辛甘滋
- h8 L; D" w8 @3 m《本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 _9 O* l$ m6 @1 L5 r$ T9 x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专主在表的风邪。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
/ R* x0 }) D R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5 Q6 r& k, i, {/ F! n4 y6 [
桂枝加大用量,降逆和补中气、利关节的作用就大。* j8 i' ^. u& M$ _: T f& L- s( a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 T4 `) f5 ?& ]9 }0 M: _桂枝在这里量也比较大,不仅解表,去除寒湿,也能补养津液,畅达四肢。
4 `6 ^+ d- R+ h7 i生姜 温 辛
9 ~0 z" S8 I7 A4 \. K4 e《本经》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T B) M8 x; D" Q k
生姜解表,祛寒湿化水饮。: z+ T+ ^. f6 o4 r& ~! o
佐药:1 D O$ t2 ^: x' S$ z
炙甘草 平 甘滋
+ N/ c* r" Q) z. w% V5 K《本经》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 a5 A5 V! [ A; t1 Z9 o8 g大枣 平 甘滋
( _' b# \, v( U P. E6 x! c' q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D' ~; i4 D/ M8 ^2 ~0 }
养胃气滋津液。- z) s+ v# z: Z
使药:无5 e7 o3 q4 a2 f9 \0 J" k
我们汇总一下:
8 o4 ]9 E* I' o/ Z 六纲:少阴病 ! y' S- }# a$ c% V! J& Q: ?- Q* x- Q
五证:凉滞证
' z7 w3 c* U+ Y& |( @8 ` 常见症状:汗出、恶风、怕冷,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 |# {; g- M* p
常见体征:脉浮虚而涩者。3 ?, h3 M8 z3 M3 o; a& ^6 M2 A4 l- n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C0 ~" j5 I9 ?- c2 M5 K0 A
白术(四两 40克)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30) 生姜(切,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L% A6 m2 l" G5 a2 k& M2 L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 Y1 D: z3 }: u% ~- x我们先看305条第二句: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6 l$ Z; b" |' L/ C( Q
在上面症状基础上,又出现了大便硬,小便自利。这个小便自利我们理解为小便频多,这里里有水饮不化了。
7 S3 q: S @; o; U; v本来胃中津液不足,再加上水饮不化津液,都分流到体表和小便中去了,这个有些脾约的意思了,肠道不得滋润就要大便硬。
1 A9 x J/ N4 q1 d% \! T这个大便硬,一方面是原有津亏,一方面是水饮不化津液,双方面造成的。9 J# P4 H& P ?& i7 s* d
这里要搞清楚,这个大便硬不是阳明里热造成的。
) p: f- q1 N2 ?; p. |- h, \治疗呢用去桂加白术汤。我们分析一下
7 m i3 m8 C3 V$ K刘志杰方证解析法1 C) P+ @9 {( z' b" `
三才解析法
( k I/ ~5 p0 I. @! |! L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3
; k+ U y6 U. {$ D/ o5 p( N$ _4 y" s 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4. T% {0 E/ q4 K/ J4 f$ P
生姜(大温 辛 )3
6 B$ D5 y. r7 v0 n0 O0 l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24 L+ b) ?4 J" j( n& R& }
大枣(平 甘滋)2
0 ~- u% ?# v; y$ G [6 K阴性药:无# Y2 ^0 f2 V% D; t- [: U, [; w5 z
四象解析法
/ z- g7 d5 F# j君药:附子(热 苦辛)3* x5 i" f5 ]" t/ j& Q! I9 a
臣药: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3* d8 [: s6 i5 S4 Y
生姜(大温 辛 )3
l, i! R8 S5 f佐药:甘草(平 甘滋)2 r+ n( P" w/ I
大枣(平 甘滋)2
. v! K$ [) d2 g7 w! n6 \0 \使药:无
, m. H" R" C# x! e' `2 j$ J K这个方子是在桂枝附子汤基础上去掉桂枝,加了白术。通过305条我们知道,这个去桂加白术汤,津液损伤比桂枝附子汤还要重一些。因为桂枝解表发散,会更损伤津液,所以去掉。加白术化水饮为津液,一举两得。 o, T7 }3 H' o& `$ |, ?+ b( D" G
药症:
& S! y/ |9 a2 [4 u" X1 l0 p. F, F3 G9 i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4 G$ X7 ~! w1 e! _% T- d/ o# r
《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1 x1 Z7 y7 r9 E* g- ~! N能解在表的风寒湿邪,还止汗清热不伤津液,助胃肠消化,轻身。能够化寒湿为津液,寒湿化了,变成津液润燥了,当然会解除燥热了。助胃肠消化,积滞就会排出了。
) f: E9 j3 Q9 N3 I其他药症不再重复。
+ m/ s2 G% g4 C: k$ A1 ^0 N5 w我们看看去桂加白术汤后面的服药后的反应: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 x* M5 ^9 O- v0 [$ O! {白术不会有这个显著反应。这个反应,主要还是附子造成的。! W# t% h! P" F
白术只能是加强这个反应。 9 V- N `# j0 x
病在表,附子加白术;病在里,附子加干姜,这是秘法。
. o$ j; i+ s5 {) z; [$ J" m9 N0 d* E这个方,附子量很大,服药后,口舌,后背,乃至周身发麻,然后眩晕,像喝醉了一样。这个反应,是最佳反应,尤其是对类风湿患者来说,有了这个反应,疗效就会十分显著。
) J4 u" o" h3 n3 H' y9 C我们总结一下:去桂加白术汤) ~/ R4 w4 S3 O' y1 D- I! R
六纲:少阴太阴合病1 y1 ?# E" t, M- G# V+ ?. H
五证:寒饮证2 U5 L1 l2 R3 O @1 W
常见症状: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恶寒、怕冷,# ~% i' m0 \/ D1 Q0 j c G! k' {
或见大便硬,小便自利,或肢体关节肿胀。" y- R1 x/ _: Z0 c) A
常见体征:脉浮虚而涩者。+ W& @. C8 V3 l* R# D, V5 Y Y
【桂枝附子加白术汤】5 p+ |( F/ \) E3 ~& }
桂枝(四两40克)白术(四两 40克)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30) 生姜(切,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Y, L* G+ G' w
本方就是桂枝附子汤再加白术四两。. B* Q4 e) ~* a7 o& e% l- I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 T% n" q# p; m3 g/ T三才解析法
; X3 T# \5 j- `$ U5 \3 v) O/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3: D% j% b- S6 V& f+ g
桂枝(温 辛甘)4
/ q' r) y- T0 u' U 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4: V, C0 y# f1 {; ]
生姜(大温 辛 )3: N% g5 B! A$ O0 ]0 M/ R1 j0 s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2
. x" O! ^/ M ~% N/ U5 C 大枣(平 甘滋)2% N4 K s8 O9 w; d, T% C
阴性药:无
9 l+ A, f+ v# h! g: M) M# V刘志杰方证解析法9 h0 G2 L9 U% T: l' u% c) O
四象解析法; w) I& L" t( [( _; ?* h3 i
君药:附子(热 苦辛)36 G; e* n- l- R* Y5 u9 [& O
臣药:桂枝(温 辛甘)4% s' P& V% [2 i6 ~% R
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34 Y, x& m4 P* A1 B6 }3 |7 {' d3 ^
生姜(大温 辛 )3
+ @/ [4 I t7 }+ w1 O% D佐药:甘草(平 甘滋)2- Y0 _& }! Z2 z7 d7 V* {7 y$ L
大枣(平 甘滋)2
5 @: v( `( M' l5 S使药:无
- t! {% u! P1 ^- G$ F; }6 _我们看白术的药症,# i3 o; i, ~8 z4 S/ m' W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H e+ B! z* L' }0 e+ ?" X- \《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W, M5 e. O+ R; _; [# I
白术能去风寒湿邪,化水饮为津液,这样在桂枝附子汤基础上去水饮力量就增强了,附子与白术配伍专祛在表的寒湿水饮。
8 M/ E# k# V6 Q. S) g桂枝附子加白术汤,六纲是少阴太阴合病,五证是寒饮证。桂枝附子加白术汤实际包含了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
4 J" E7 Z! b: C" `8 U1 O3 x常见症状: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肢体关节肿胀。6 I) \: h, b) Z+ l. ^
下面讲一则医案。
. M1 z, w4 v" L/ [; f3 t1.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t. B: U! z! u8 o
刘某,男,65岁。初诊
5 G6 L$ w5 i# ~( w6 @% y- K( j初诊时间:2016年5月25日
7 s/ Z& I8 g+ `主诉:后颈部发凉伴头痛、恶心10天。
7 h: _# j! d% @5 e) Y刻诊:近10天来患者后颈部发凉、发皱,怕风怕冷明显,见热则舒,昨天刚刚脱去羽绒服服。严重时伴头痛,头轰轰,恶心,双眼有凹陷感。以往做CT示颈椎病变。患者以前曾吃颈复康颗粒一个月,因胃部不适停服。吃饭可,大便稀,一日一次。无身懒及乏力感。0 i' F. d2 [( D' t0 C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无明显齿痕。舌下络脉细暗。
. X' D( \% F C% \3 v2 G7 H脉诊:右沉弱,左脉沉细弱。
# j% S0 e, b8 b' r" w4 K1 G1 _2、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 }5 a* ^' |9 L( ?# g" R" h2 w4 F病位:病在表(头颈部为表)为主,大便稀在里为次。病理:病性为寒(后颈部发凉,怕风怕冷,见热则舒),无热象表现。$ f; M8 l8 c0 X% L* b, a
六纲:少阴病为主,太阴病为次2 Z: Y7 F$ l4 p- I
3、定五证,求寒热轻重3 _' F* n$ E( B w4 R% e
五证:凉滞证为主,兼轻微寒饮证* Q! l7 M/ }' V3 k5 @2 ~$ B
4、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 S3 M* F) R' t' z9 G+ t四本:气滞为主、痰饮为次。(津亏明显)# F# }5 r2 x4 b/ O: Q, I8 h9 y
5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J P) D2 @ F |" P; C
青龙类方。
& q; S$ x$ |+ V; ]' c' r& p6、抓主症,求君药, Y8 M: z6 F" I+ Z) C1 S8 r, x
后颈部发凉、发皱,伴头痛、恶心,这个患者严重时感头痛恶心,主要是颈部发皱、怕冷,怕风吹,这是风寒之邪侵袭于头颈部,局部肌表气血郁滞,这里我们选用附子为君药,附子有两个药症,一个“风寒咳逆邪气”,一个是“寒湿踒躄拘挛”。附子既能去除肌表风寒湿邪气,又能解除这种因为风寒湿造成的筋脉收束拘挛疼痛。这里患者颈部发皱也是一种拘挛。这里用附子正合适。: x- T" E' I3 S$ C8 b( z
7、立兼症,求臣药
% X4 P2 m5 w' l桂枝为臣,既祛风散寒解肌,又补津液,解决了津亏。表邪郁滞在头颈部也算是“结气”的一种吧。对桂枝的药症要深入理解。对于这个颈部发皱、发板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寒性的多用桂枝,这个桂枝要重用,量小了,效果不好,热性的用葛根等。痛的明显可以加用细辛、羌活之类。如果寒象不太重,就可以去附子,用桂枝做君药,效果也会不错。
% v+ }1 {! `, m# o生姜,辛温,《本经》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1 I0 ^! T" X+ p# j& \- c& A! O
加生姜辛温即可去解表风寒,有又能温化太阴寒饮,治疗大便稀。
5 L/ Z5 Z) q/ Y* m0 H9 t, \8、固中气,求佐药2 n% s" |" Z5 W4 r& l) N4 G
炙甘草、大枣养胃气,补津液。
/ r. D6 l: v; g4 i# V5 g9、夹杂症,求使药
* H; p) p9 p& {4 k6 F, T# a* N/ e6 }) t患者无热象表现,不用使药。. Y8 ~5 F" K3 l8 Q
10、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4 U5 N8 F& {( ]6 a
桂枝附子汤。7 J! l G/ K7 z- t9 |, W# Q3 @8 d- t
11、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 K' I# u2 x4 U2 ~& D# T
患者怕风明显,加用防风协助祛风解痉。" U1 Y9 X: o) |% V8 j! u/ A) Y
防风,辛甘温,《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 w2 f- k7 Y; K6 h) Q0 K7 d+ R2 O6 T防风补津液,又去风寒邪气。
# {' {- m$ I8 K+ z1 Z0 [# u* M12、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 a; ^7 X; i( @8 k R1 Q+ _处方:桂枝60克 生附子10克 生姜30克 防风40克: ?; u1 \& F3 I. F6 j/ s" d) ~! m
大枣30克 炙甘草30克" q) M) ^' ~: g! X C6 U7 w
用法:一日一剂,2剂水煎服" R, @* T7 S( y7 ?, i/ t9 X/ D) B
二诊:2016年6月2日/ S+ p L) E& @, Q# h9 a7 D
患者因故晚了几天服药,现刚服完药。颈部发凉感、头部轰轰感减轻,仍有恶心,大便偏稀。吃饭后,胃一阵痛,很快好转。右脉细弱,左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上药继服。2剂。8 Q1 [ y+ _# b: ], h \- I" O
三诊:2016年6月8日0 d7 }0 P4 A7 \1 y1 u1 z
颈部两侧仍发皱,仍时有发凉感,未感头轰轰,仍有恶心。大便偏稀。吃饭后未出现胃痛。右脉细弱,左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中间有少许裂纹。原方加量。 ! R9 I) U" G7 v0 d
处方:桂枝80克 生附子15克 生姜45克 防风45克" E. I4 F5 Y* {8 ~
大枣45克 炙甘草45克
! R7 f3 S$ Q2 I用法:一日一剂, 3剂,水煎服。# X# k+ [9 m0 n/ W2 r/ W7 B
四诊:2016年6月13日
% s6 B$ C8 m# a0 J' j* c8 p! a Q颈部发皱明显好转,见风亦不明显。颈部有轻微发凉感。大便偏稀,一日一次。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舌中间裂纹变浅。; m, A9 o3 r1 \5 j. l. w+ `5 k* ~
处方:桂枝90克 生附子15克 生姜45克 防风45克
; Q# e1 [/ O$ z! U 大枣45克 炙甘草45克. h% R" ]% m* z5 v3 e, d
用法:一日一剂,3剂水煎服。 ?5 N) \, ~% x- n) k
患者四诊时自感症状已好转差不多,至今未再复诊。
% _$ H. _* l% P* A. q我的课程已讲解完毕。后面有其他讲师为大家继续讲解! 7 F2 B/ F1 B. p7 k4 _
谢谢大家!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