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牛顿的苹果 发表于 2015-9-10 22:47:19

汉传免费课程之伤寒论类编补遗418--422条

【吐槽】李锋(51586190) 20:33:55
大家好,今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伤寒论类编补遗》418-422条文


418、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宋89)
病人有寒——就是病人本赖就里虚寒胃中冷,属太阴虚寒
复发汗,是有了表证,才会用汗法治疗
根据治疗原则,表证兼里实的,要先解表再通里;表证兼三阴虚寒的,要先温里再解表
这个是本有虚寒,里面津液不足,水饮盛,
如果还是给予发汗,就会伤到阳气
胃气更虚,无法制约下焦
导致下焦的寒饮就会上逆
重的就会出现呕吐
眩晕呕吐心悸都会出现,
所以这个汗法一定要分清运用指针。避免误治变生他病。
后面讲了必吐蛔,这个原理跟厥阴病里讲的吐蛔道理一样
吐蛔只是借用吐蛔的原理 说清机理,不一定都要吐蛔
现在人几乎很少长蛔虫了
不过古代卫生条件差,化学药物几乎没有,大部分人还是会长蛔虫的
就90年代以前就有很多人长蛔虫,
蛔虫在体内稳定的温度下生长,是很舒爽的,对于温度的一点点变化都很敏感。
太阴虚寒下焦比较凉,用现在的话讲代谢机能减弱
那么蛔虫就会往中上焦温暖的地方移动
中上焦被你发表后,阳气都外出肌表了,那么中上焦变的虚弱,下焦的水饮乘机上逆,
上逆凶猛的就呕吐了,那么蛔虫也会随着呕吐吐出来了
旧时代人有蛔虫就吐蛔,现在人没蛔虫就表现为呕吐。
所以这里用蛔虫说清了下焦虚寒水饮上逆呕吐的机理。

419、病欲吐者,不可下之。(《不可下证篇》)
六纲都存在呕吐。
机理各不同
太阳的呕吐,见于太阳中风的鼻鸣干呕。
是由于外感,体内的阳气向上向外调动抗邪
出现的上逆现象
这时内里的阳气积极外出抗邪,导致里面阳气暂时不足,
要是给用了下法,那么就会出现内里阳气空虚,不但外面的表证解不了,还会让病邪内传
机体强壮的出现少阳阳明证,机体虚弱的就会出现三阴的病证。

少阳的呕吐多表现为 心烦喜呕
由于病在半表里间,需用和法解决
如果给用下法,也会变生他病
要么传阳明,要么传三阴
阳明的呕吐,是由于里实不同热邪上涌引起的呕吐 气喘等
这个才是需要用下法来把邪热排出。
少阴的呕吐见于——欲吐不吐
太阴的呕吐见于——腹满呕吐
厥阴的呕吐见于——饥不欲食甚则欲吐
三阴病的呕吐都跟虚寒水饮有关。
本来就虚寒阳气不足了,再用下法更伤阳气,就会出现虚脱而亡。是很危险的。
即使是三阴兼有实邪阻滞,也必须先温里。
总结六纲中的呕吐,只有阳明证可用下法,而且必须一定肯定确定是阳明里实闭阻、气不得下而上逆呕吐。如肠痈欲吐,肠梗阻呕吐,都要攻下。
所以说下不厌迟,没有100%确定阳明里实证之前不要轻易用下法,特别是迅猛的下法。
阳明里热未结实的呕吐也是不可下。
其他纲的呕吐皆不可下

420、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宋195)
这个既有阳明的症状,也有太阴的症状,属于厥阴。
本有太阴虚寒见于(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小便不化),
同时还有饱则微烦的阳明症状
本来就太阴虚寒,身体机能减弱,脉象迟无力,头晕目眩小便不化。胃气也不足
那么多吃点食物,由于胃气不足,无法消化掉,就积聚在那里。
水饮食物积聚产生烦热,因虚致实啊

【冒泡】浮生若梦(63490579) 21:36:22
水饮食物积聚产生烦热,因虚致实啊——有点迷惘
【冒泡】浮生若梦(63490579) 21:37:12
虚,不能化?实,是指什么啊?——请教

【吐槽】李锋(51586190) 21:37:30
本有太阴虚寒就会有气血不足,就有水饮
太阴胃气不足不能消化掉摄入的食物,
那么食物就是堵塞在那里,成了不能被机体利用的外来物质,就是病邪实邪
有实邪存在,机体虚弱的阳气就会去抗争排除病邪,就产生了烦躁发热
那么身体的症状既有虚寒的太阴症状,也有阳明的邪实症状,
本质是虚寒引出了邪实所以称为因虚致实
这样疾病就变的复杂了,变的顽固了,不容易治疗了,治疗时间也会增加
条文里提到了谷瘅,这个谷瘅的机理就是虚实杂夹引起的
谷瘅(就是黄疸)所以称为谷,是因为多为水谷饮食引起,机理是本有虚寒水饮不化,小便不利,水饮与邪实的阳明热相互掺和造成湿热蕴结,出现黄疸。
腹满了,也是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个是食后食物积聚不消化的胀满,一个是太阴里虚寒水饮引起的腹满。
腹满要是辨证不仔细以为是阳明的腹满,给用了下法,就是出现下之益甚,里面更虚了,腹满更严重了。
总结:有食积,有寒饮,以寒饮为主。食积寒饮互结,还与上焦的热互结,寒热错杂出现黄疸。以寒饮为主,虽然有热,脉还是迟。只是微烦也说明热不是很重。

421、无阳阴强,大便鞕者,下之必清谷腹满。(《不可下证篇》)

无阳阴强——这是虚寒水饮盛;
大便硬——这是阳明;
既有太阴又有阳明
是个太阴虚寒水饮 + 阳明不纳津液的大便硬。
位置在下焦。属下焦的阳明太阴合病。
只要有太阴的虚寒存在就不能用下法,不要看到大便硬就给承气汤汤类方剂,会引起下利清谷,腹部胀满的。重的会发生危险。
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要用温下法,温脾汤就可以。
太阴阳明合并的病证有很多种组合,
要去归纳总结。
更要仔细辨证,避免误治,导致危险发生
汗吐下法禁忌要牢记

422、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不可下证篇》)

这条文要分段理解: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脏,
脉数者,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第一句 脉数是有热邪
久数不止,是持续发热耗伤津液,导致胃中干
一旦脉象不数了,就真的津液不足了,阳明里实就形成了。
结于脏,就是里面结实了,成了阳明里实证。
伤寒条文里出现的脏多指里面的部位

第二句脉数有邪热,同时与皮毛相得就是有表证存在
表证就不能攻下,下之引起表证入里,
轻的会虚烦懊恼,重的会心下痞而协热利,再重就结胸了。
下的严重了就转三阴了

好了,今天就说这些吧。大家加油。

chinajxm 发表于 2017-3-23 17:16:56

仔细体会

derogba 发表于 2018-5-30 19:08:26

好!

derogba 发表于 2018-6-2 13:15:39

再度温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传免费课程之伤寒论类编补遗418--4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