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老师总群分析病案2014.09.25
女,55,手足关节凉麻疼肿胀三年,平时阵发性洪热汗出三年,口苦早上有,不千不渴,大便不戍形,可吃凉的,尿正常,胃易烧心,不胀不返酸不打嗝,平时冷热都不怕,平时不出汗,洪热汗出日两三次,无头晕头痛耳鸣,身易痒,尤其两下肢,手足不冷,睡时手足不知该放那,食欲正常,心烦,喜静,睡一般,记忆力下洚,脉沉细无力,劲一般,自觉左右少腹及小腹胀,偶痛,压之轻度压痛,上次用柴桂合白术附子伏苓无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风寒湿在肌表导致营分不和,会时自发热汗出;
口苦心烦,不是很严重,那是夹带了上焦的一点郁热,木通可以解决;
腹胀腹痛,是寒饮结聚导致的,按之痛为实痛,芍药可以解决;
用芍药,是系阳明法,和温热药同用,属于温下法;
脉沉弱,是内有虚寒,阳气不足,不能外发温煦肌表,风寒湿邪才会侵袭到肌表,因此加吴茱萸和生姜,表里俱温而驱风寒湿;这个病,是表里俱寒,夹带一点热象,因此,辨为厥阴病,是饮证、滞证同在,夹带烦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宋351)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辛咸除滞,讲的是五味经验配伍,关键要找准四气对应,即辛温能除滞,苦热能除饮。
如果有血瘀,严重了,才加具有咸味的虫类药,或者里证结实血瘀了,用咸味通下;
所谓的辛咸除滞,酸苦除烦等,属经验性配伍的总结,具有参考性,不具备规范性;
并且,都要有寒热条件在里面,才能成立。
辛温除滞,苦热除饮,酸凉除烦,咸寒除燥,这是规范性法则;
五味,一定要在寒热温凉四气的前提下使用;
寒热对治错了,五味对治再好,也会要命的,开窍了吗? 依据药证,找方证,或许是古圣贤制方的一般思路。 先收藏再细品 学习了整理者辛苦了
学习了 多谢老师 谢谢整理分享 感谢赐教。 辛温除滞,苦热除饮,酸凉除烦,咸寒除燥,这是规范性法则;
我记下了,慢慢体会! 受教了。感谢刘师。 谢谢整理分享 拜读了 感恩刘师,规范性法则更容易理解一些 收藏了,赞 谢谢老师
多些老师分享,受教了。
感谢分享,感激刘师。
方证药证,真不能小瞧,要仔仔细细学 学习了 刘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学习了,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