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壶居士 发表于 2011-7-22 05:14:12

确实,学习前人的经验,可以使后学少走很多弯路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22 05:34:30

回复 勤学 的帖子

多多指教!:handshake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22 05:36:37

回复 蓝壶居士 的帖子

我有同感!

小杏苗 发表于 2011-7-22 13:48:20

谢谢分享,受教了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22 16:40:56

回复 小杏苗 的帖子

多谢参与!多看刘师的书,获益多多!

潘鑫 发表于 2011-7-22 18:23:21

取药末6克(布包),加水400ml,煮取200ml?
是6克还是60克,想请教下楼主。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22 20:14:38

潘鑫 发表于 2011-7-22 18: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取药末6克(布包),加水400ml,煮取200ml?
是6克还是60克,想请教下楼主。

是取药末六克,原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大约2克),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分2次服),小便当下。”以此比例,原方每100毫升药液,含原药材1克,而本案最后每100毫升药液,含原药材3克,药量已大矣!这与初诊改散为汤不可相提并论,汤者,荡也,荡涤五脏六腑;散者,散也,散能逐邪;本人猜测(不见得对啊)原方采取煮散,当是“轻可去实,清可祛热,渗可祛湿,温可祛寒”之意,不知学兄以为然否?

qinqingshu2011 发表于 2011-7-22 21:49:58

学习    受教

张善载 发表于 2011-7-23 03:58:40

学习啦,不错,不过我们这里是不会有人这样的病情还吃中药的

cctv01 发表于 2011-7-23 04:03:42

功夫要练得精才行,医术关乎病人健康与生命,临症时务要准确辨病、辨证,合理选方。细节决定成败。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23 13:12:11

回复 cctv01 的帖子

学兄言之有理(功夫要练得精才行),言之有法(临症时务要准确辨病、辨证,合理选方),言之有据(医术关乎病人健康与生命,细节决定成败),有理、有法、有据,弟谨记在心,诚心接受!多谢指点!受教了!

ahbbli 发表于 2011-7-25 01:39:45

典型的经方应用案,请教:身边一老年患者经彩超查为慢性阑尾炎已形成包块,两次入院都因炎症未能手术,此方可治吗?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25 06:35:24

回复 ahbbli 的帖子

请把患者的病案整理出来,分析一下,有是证,用是药!

五随散人 发表于 2011-7-27 07:04:20

好案

小丕 发表于 2011-7-31 22:01:38

本帖最后由 小丕 于 2011-7-31 14:02 编辑

好险啊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8-1 03:38:45

回复 小丕 的帖子

是好险!如今想起,还心有余悸!得加紧学习“辨方证”(六纲五证)啊!

xuyin 发表于 2011-8-2 08:12:28

好案啊不得不佩服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8-3 00:42:07

回复 xuyin 的帖子

好说!咱们都是末学后辈,得多多向刘恩师学习请教啊!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8-4 05:39:29

回复 风萧萧 的帖子

      得诸位学兄鼓励,小弟稍感心安。幸而千虑一得,百疏一密!小弟岂敢骄人?庶不滥竽充数,小弟心愿足矣!

沈杰--回归三坟 发表于 2011-8-5 07:12:44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20 2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LD639 的帖子

仲景先生书中生附子从未言及先煎(仲景先生为事严谨,如有特殊煎法,不会不作说明的) ...

同意,其实共煎1个小时的毒性,比先煎半小时再下其他药的毒性要小的多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纯经方治病(系列之三) 辨证大意 险铸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