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回归三坟
发表于 2011-8-10 21:35:03
对于仅仅有口粘腻就判断为有阳明是不完全的。附子汤里不是讲了“。。。口中和,附子汤主之。”吗?临床上有很多口中粘腻的患者,阴证的也不少。但是每个阴证患者,绝不用芩连苦寒,这种说法未必全面。比如某些患者一吃人参就说受不了肚子胀,但是人参放在泻心汤服用,患者却觉得腹胀顿渐。药物还是需要组合,不能单纯来看。生姜泻心汤中的芩连与半夏干姜组合,已不是当初的芩连了,他们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乌梅丸中不是也有苦寒之辈吗,经典的厥阴方往往也有苦寒辈。还是要看具体医案中的患者是厥阴还是太阴,分清了总的纲领,然后再处方。另外口干也不是等同于阳明,阴证也有口干的。如果此医案患者痞证表现多一点,我会处方生姜泻心加附子。(有附子泻心的意思)。如果说单纯肚子感觉虚冷,不思饮食,可考虑理中汤。个人见解,多多指教
桂枝麻黄汤
发表于 2011-8-10 22:27:39
大家说的都不错,说明对刘师的理论,学了、用了,有了体会了,再次向各位师兄学习
qinqingshu2011
发表于 2011-8-11 00:14:03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个人考虑,此病人没有描述,医生没有去触诊,应该有痞证,在一种形式,寒热互结还没有形成痞证,让师兄用药治未病了。引用刘师的话,实践出真理。
为了你
发表于 2011-9-26 23:35:02
学习了
cunfu
发表于 2013-10-22 16:45:57
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a894818129
发表于 2018-8-23 16:06:39
上焦水热互结的痞证未l见,是否是理中汤的疗效?
三叶
发表于 2018-8-24 13:27:48
qinqingshu2011 发表于 2011-8-11 00:14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个人考虑, ...
说得很好,临床上准确把握所有症状的确很难,需要细心去收集四诊信息。有时候医者问了,但患者对自己身体感觉不灵敏,或者言语表达不清楚,就可能会得到相反的信息。临窗闻语声师兄说得很对,如果临床有效了就沾沾自喜,而不反过来审查当初辩证的是否合适,就会得到与真理相反的判断,反而影响了以后辩证水平的提高。例如本案,假如患者真有心下痞,那么这个案例很明显是生姜泻心汤证。如果没有呢,是否可以真得出一个结论:“心下痞”并不是生姜泻心汤的必须症状?如果是这样,生姜泻心汤又如何和理中汤鉴别呢?
84539
发表于 2018-12-20 11:58:31
学习学习
84539
发表于 2018-12-20 14:08:29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