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栋 发表于 2010-4-6 23:10:36

二诊处方:

制川乌20 制草乌20 制附子60 桂枝4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生姜50大枣60    知母40 生白术50
防风40   麻黄20茯苓30   白人参30黄芪90
蜂蜜150克

五剂,煎服法同上。

周利林 发表于 2010-4-7 19:38:29

可加精而效法!!!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4-8 09:42:06

8/4
今天已经吃完风语老师的前五付药。改善明显,具体如下:
近两天来,晨醒后,手足关节肿疼日日见好!手写字已不受影响。足刚起床下地痛已明显减轻。
睡觉后咳痰明显减少。 肩膀上端也比前有改善。
脉:右寸 沉缓稍大   关 稍滑 不浮细尺 沉 稍弱
    左寸 沉稍滑       关 稍细 不弱    尺 沉弱    左脉之前几乎摸不到。
舌质红稍暗 瘦长 苔润 前少 后稍厚腻
现在是睡醒起床后咳一段,平时也略有咳。不频。 感觉无力疲乏。稍说话久点,就心发空样。但近几天已无心悸。

今天按风语老师新的处方五剂。

幸福玻璃 发表于 2010-4-8 11:59:49

制川乌20 制草乌20 制附子60 没接触经方的时候是望而生畏啊 现在再看真是神奇啊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4-12 20:22:51

向风语老师汇报患者服用第二诊五剂情况:
吃前二剂时,手脚肿胀疼痛严重起来,咳嗽等症状有所加重。第三剂后稍有缓解,不过,脉数了(病人有点感冒的原因)。
吃完五剂后,手脚的肿疼比吃前五付完了时还要稍重点(比一开始时要见好),晚上咳嗽还有,睡醒后咳得比较多,就是心感觉到有点发慌,讲话多了,常短气。
白天肩膀上端的情况有进一步的改善,除了今天刚起床时感觉咳嗽有上端外,今天下午基本感觉不到肩膀往上端了。病人自我感觉胸中象去了东西一样,比较舒服。
请风语老师继续指导用药。

中医凡人 发表于 2010-4-12 22:23:11

效果是令人满意,可是过程总是有点惊心动魄的,另外制附子总感觉不如生附子了,临床没有遇到生附子中毒,确是遇到过制附子中毒!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4-12 22:53:50

三诊处方:
制川乌20 制草乌20制附子70 黄芪100
麻黄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细辛30
桂枝40大枣40 生姜60生白术50 茯苓30
知母40 防风40 干姜30 五味子30 生旱半夏40   
蜂蜜150
五剂,煎服法同上。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4-18 22:05:55

非常感谢风语老师的指导!
患者脚已经明显改善了,手指痛也进一步缓解。肩膀上端又有改善。
昨晚咳嗽还较多。三诊前几付药药后有汗,后两付无汗。二便尚可(就今天无便)。这几天中间偶尔有几次早搏。
自风语老师指导用药以来,这几天手脚胀疼改善明显。脚最明显。
期待风语老师继续指导用药。感谢!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4-18 23:11:32

四诊处方:
制川乌30 制草乌20制附子70 黄芪100
麻黄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细辛30
桂枝40大枣40 生姜60生白术50 茯苓30
知母40 防风40 干姜30 五味子30 生旱半夏40   
蜂蜜150
五剂,煎服法同上。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4-26 10:50:39

向风语老师汇报四诊后情况:
第一剂药时,病人多加了点草乌,结果早搏明显,牙根和头麻紧。持续几个小时,一动就感觉心慌气短。因此休息了一天。之后,感觉症状有所反复。现在晨起还是手指脚趾肿胀,晚上睡觉还咳嗽,肩膀还上端。
补充一点:病人平时如果一挠皮肤,就特别发痒发红。
学生认为类风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反复应该很正常,此次由于草乌多加,药物反应后,正气较虚,出现反复更属正常。是不是应该守方续进,请风语老师继续指导。

肖童 发表于 2010-4-26 11:50:28

学习了,谢谢分享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4-26 12:29:49

类风湿之疾,贵在坚持。
根据成功的案例来看,
此证的成功关键是找出乌附的个体化耐受量,
然后守方。
不知道患者现在用的乌头附子是生的还是制的?
我用制的经验较多,或者可以让患者服用制的则可,
附片我用的是白顺片。
心慌肤痒之候,与水饮、营虚、兼表等相关,
可以加服一个五苓散。
五诊处方:
制川乌30 制草乌20制附子70 黄芪100
麻黄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细辛30
桂枝40大枣40 生姜60生白术50 茯苓30
知母40 防风40 干姜30 五味子30 生旱半夏40   
蜂蜜150
五剂,煎服法同上。

散剂:猪苓3 茯苓3 泽泻5 生白术3 桂枝1
      五剂。
      打成细粉,每天三次,混合上药汁冲服。
服药后覆被,多饮暖水,能汗则汗,不汗不必强求。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4-26 22:28:52

谢谢风语老师,我一直用的是生乌头,生附子,生草乌,生附子15克,生乌头10克,生草乌是一个8克左右。草乌加到2个,反应就过头了。所以现在生草乌就用一个。我先用生的试试看。
今天按您五诊处方配了药。

梁晓光 发表于 2010-4-26 23:00:20

很好的经验,学习中。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4-28 12:01:49

风语老师,昨天服下五诊第一剂后,下午就明显感觉手脚轻松了许多,仔细想想,很可能是前五剂的茯苓不地道有关。
不过,昨晚患者反应睡不着。原来我用过几次麻黄如果超过25克以上,第一天晚上患者往往失眠,由于失眠,今天上午患者脚手指又肿胀疼痛。一般今天晚上应该就能睡着。观察中。
另外请问风语老师,五苓散的泽泻是制泽泻,还是生泽泻?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4-28 18:56:40

茯苓记得要用茯苓片,茯苓丁容易掺假。
煎药时要粉碎成细粉,要不煎不透。
麻黄有新陈之别,新麻黄偶有“令人烦”的副作用,这也是伤寒论用麻黄先煎去上沫的原因之一。
用麻黄同煎而有失眠副作用的情况十中偶有一二,如果再有失眠,可以考虑先煎麻黄去上沫。
五苓散用生泽泻。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4-28 18:57:14

茯苓记得要用茯苓片,茯苓丁容易掺假。
煎药时要粉碎成细粉,要不煎不透。
麻黄有新陈之别,新麻黄偶有“令人烦”的副作用,这也是伤寒论用麻黄先煎去上沫的原因之一。
用麻黄同煎而有失眠副作用的情况十中偶有一二,如果再有失眠,可以考虑先煎麻黄去上沫。
五苓散用生泽泻。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4-28 20:15:46

谢谢风语老师,我用的是茯苓四方小块状的,四诊用的茯苓咀嚼后不沾牙,跟这一次的不一样。
看看今晚睡得如何,不然,麻黄先煎。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4-29 00:00:39

茯苓块容易掺假,
最好用茯苓片,
茯苓片容易鉴别真伪,
伪品无菌丝。

潘东方 发表于 2010-5-1 20:20:48

向风语老师汇报五诊情况:
由于茯苓和泽泻没有搞定,加上患者说现在挠身上已不痒,所以五苓散就没用。
五诊第三剂时,由于患者手提重活,昨天左手大鱼际红肿热疼,不能伸屈,今天已大为缓解。看来此病得注意绝对休息为好。总体来说,手脚疼痛比四诊明显有缓解。看来四诊肯定是茯苓问题。
患者原来脉在73/分现在脉90上下。脉变有力而数了。右手特别明显。
舌质还是红偏暗,舌前面还是无苔,中后稍有点暗黄腻。无白苔。
患者感觉睡觉咳嗽减轻,以前吐的是泡沫痰,现在变成象块样,但不黄。感觉胸中发空,这是不是多年积水下去的关系。只是感觉有点疲倦。
近来脸色特别好,脸色变白了。
还是怕冷怕风(有点改善).间有几次早搏,不严重。
五诊附子多加了五克,生附子15生川乌10 生草乌5
请风语老师继续指导用药。谢谢!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类风湿医案,请风语老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