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小柴胡汤认识:
1.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
2.可疏肝,调脾,和胃。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等证。
3.治疗外感病。
4.治疗热入血室,其治在血。
5.治疗“阳微结”证。 6.治疗黄疸。
7.治疗少阳头痛症
8.治疗肝热犯胃呕吐。
9.治疗发热。
10.治疗大便难。
1.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 少阳病证不仅仅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还表现有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等。少阳病证既可由外感太阳病传变而来,亦可由内伤杂病而成。(胸胁苦满------少阳经脉不利)
2.可疏肝,调脾,和胃。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嘿嘿不欲饮食”乃肝气郁结不疏,木郁乘土,脾气不振之候。“心烦喜呕”乃肝气横逆于胃所致,实属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之证。(通过呕吐可以暂缓其肝胃不和的抑郁之机)。第96条文,七个或见之症,分别为肝胆气郁化热,或肝脾不和,或水气凌心,或气逆于肺等,非少阳病所辖。换言之,第96条是少阳气郁兼肝气不疏,肝脾不和,三焦不畅的一个“综合症候群”。 小柴胡汤本身即有疏肝补脾之意。柴芩疏解肝胆之郁热,参枣草以补脾,姜夏和胃。第96条文存在一个病理机转:气郁在先,继而血行不畅,终致水饮内停。气郁-----血滞-----水停。气郁则血滞,血不行则病水的病机。如现代医学的病毒性肝炎的发展过程。气郁----血瘀-----水停。
3.治疗外感病。这类外感是太阳表病过程中如果兼见“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如口苦,胸胁满闷,往来寒热,心烦喜呕等。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时,又当遵仲景之法,去人蔘。见寒者加桂枝;见热者加银花,连翘,桑叶,菊花之属;里热甚口渴者,宜加生石膏,芦根;咽痛者加蝉衣,薄荷,牛蒡子,兼咳者加杏仁等。
4.治疗热入血室证,其治在血。热入血室是外邪乘血室空虚而内陷于血室,与血相结,或使月经中断,或使月经不当至而至,甚至出现精神失常,如见鬼状,或胸胁及腹痛拒按等。临床上也有是由于妇女正值月经期前后因恼怒,或惊吓,或患外感性疾病而使月经当行不行,或不至而至等与月经有关的疾病。也用热入血室证治疗。
5治疗“阳微结”证。“阳微结”证就是一个既有太阳外感表证,同时兼见阳明里热初结证,里热之邪因外兼表邪而有郁闭之机(证见头汗出)的症候。“阳微结”证有表证,又有里证,解表必加重在里的阳明里热之结。攻里当下,又为太阳表证所不允。汗下之法皆非所宜。故仲景巧取小柴胡汤治之。因小柴胡汤可使“上焦得通”而表解,“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阳明里和。
6.治疗黄疸:小柴胡汤治疗的湿热发黄,是以湿热闭阻气机为主要病机,表现为肝胆胃热兼脾湿相合,出现胁痛腹胀痛,呕吐,乏力嗜卧,以此区别于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栀子柏皮汤等证。
7.治疗少阳头痛证。少阳头痛特点是头痛时伴有口苦目眩,舌苔白,脉弦。或偏头痛,或两侧头痛,心烦易怒,每随情志不遂而加重等。
8.治疗肝热犯胃呕吐证。肝寒犯胃之呕吐,以吴茱萸汤治疗。肝热犯胃之呕吐,以小柴胡汤治疗。《伤寒论》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如现代医学中“病毒性肝炎”初期或黄疸尚未出现之前,最先出现的症状往往是呕吐和发热 。
9.治疗发热。伤寒瘥后发热有四种可能:一是复感外邪而发热,其症见脉浮,头项强痛等,以汗解之。二病后大进饮食以补其身,胃肠引起宿食积热,所谓“食复”其症见大便难而舌黄,治以下解之。三是瘥后,因操劳过度,致其病复发“劳复”,治以枳实栀子汤。四是伤寒解后发热,既无饮食所伤,又非起居不慎之外感,亦无“劳复”之情况。这种发热在脉证表现上非表非里,非寒非热,非虚非实,找不到明显原因。仲景统以小柴胡汤治之。
10.治疗大便难。这类大便难于临床多见女性,便难出而多日不行,但便不一定坚硬,常自认为是“习惯性便秘”服麻仁丸等治疗之而愈,药停便难更作。用小柴胡汤加减效果就好。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之证治,上可及头目,中可见于胸胁,下可见于血室,外可解太阳之表,内可和阳明之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