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分享,顶一个
舌诊和脉诊都具有很大的辨证意义,但是由于水平经验所限,脉诊不少人属于“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相比舌诊,脉诊结果很多时候更带有主观性,但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何重视脉诊没有谈到 ...
小水 发表于 2009-8-2 15:46
仲景是非常重视舌诊的,我们常说的舌胎(苔)一词就是仲景所创。
在《伤寒》及《金匮》中辨舌的条文也有几十条之多;
如《伤寒论》130条“: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伤寒论》30条:“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苔者,勿妄治”。
192条:“藏结,舌上滑苔者,难治”。
《伤寒论》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伤寒论》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心中懊憹,口干舌不燥者,栀子豉汤主之”。
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人参汤主之”。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