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讨论]医家之数
--------------------------------------------------------------------------------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1-10 22:53 标题: [讨论]医家之数
2006-11-10 20:48:31 美澄(19141710)
金刚怒目不在么?
2006-11-10 20:49:12 土著酋长(1906804)
估计睡觉去了
2006-11-10 21:00:15 凌虚斋主(495528112)
他精极了!
2006-11-10 21:01:05 土著酋长(1906804)
呵呵
2006-11-10 21:02:14 凌虚斋主(495528112)
其实,我论精极,已经狠白了,看他悟性!呵呵!
2006-11-10 21:07:10 凌虚斋主(495528112)
其实,很多私秘内容,在公开论坛都有现露,如果有悟性,提出针对问题,我会回答的!但现在论坛的会员懒惰,只想白拿东西,不去思考!唉!
2006-11-10 21:08:39 土著酋长(1906804)
没有积累怎么悟啊
2006-11-10 21:11:44 凌虚斋主(495528112)
看你们基础都狠扎实,难道这点问题都难住吗?!!
2006-11-10 21:16:05 土著酋长(1906804)
反正俺觉得俺很不扎实,只能说是个杂家
2006-11-10 21:16:35 凌虚斋主(495528112)
按李源的说法,你们都没“扎根”?都在糊涂而学?中医深而至简,不是无规矩,无缜密理论的!
2006-11-10 21:18:20 土著酋长(1906804)
根在易,易分五术,山医命卜相
我都研究
2006-11-10 21:18:21 张立(5306115)
先生好。请教早博是否就是所谓脉结代?
2006-11-10 21:19:57 土著酋长(1906804)
医家之数,5与6而已怎么说
《小儿药证直觉》中说“七使惊骇,八使抽风”怎解
2006-11-10 21:24:45 凌虚斋主(495528112)
医家5、6,是五行六气而已。《直诀》之七八,非象数体系根源。学医要紧抓五行六气,旁同八卦九宫,方可知五六数理。
2006-11-10 21:31:57 土著酋长(1906804)
灵枢·九宫八风论的是八吧
2006-11-10 21:36:36 土著酋长(1906804)
离开了8,独言5.6,似乎片面了
八乃是本身资质,而5.6是外部环境
2006-11-10 21:36:39 凌虚斋主(495528112)
是的
2006-11-10 21:40:17 凌虚斋主(495528112)
象数理论根源,0-9而已。医家只尊5、6。8、9之数,不过为医家预见测病而已。
2006-11-10 21:47:11 土著酋长(1906804)
预见,有点统计学的味道,概率大,容易中标
到具体问题的时候,缺了8就不行了
我看阴阳应象大论篇净言8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天地人,医是为了人耳
2006-11-10 21:49:25 土著酋长(1906804)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
我认为5,6只是为了8服务而已
2006-11-10 21:52:26 凌虚斋主(495528112)
八数根源,演之八卦体系。你试用八卦理论解读中医人体科学,用八卦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和辨证?如果可以,你就又发明了另一个医学理论体系。实际是不通的!见论坛内《命门正误》,请详读!
2006-11-10 21:56:43 凌虚斋主(495528112)
就如古三式,太乙,奇门,六壬,为什么要三个理论?而不归一?彼此无法解释,只能各有体系!
2006-11-10 22:00:27 土著酋长(1906804)
关于八卦理论解读中医人体科学,最近看到有人推出“八卦象数疗法”,未验证其效
2006-11-10 22:03:00 凌虚斋主(495528112)
解不通!不要误入歧途,耽误时间。
2006-11-10 22:03:14 土著酋长(1906804)
太乙,奇门,六壬
各有偏颇,太乙言时间,奇门言空间
2006-11-10 22:05:42 土著酋长(1906804)
天地之大德曰生,也就是生的意义在于至高无上的
离开“生”本身,而独言其他,我总认识是偏了
2006-11-10 22:06:19 凌虚斋主(495528112)
太乙言天国之运,奇门不能,只可言方位之趋吉避凶,六壬更不可,只在人事上擅长。如言六壬占兵,强其所难,准确不如奇门。
2006-11-10 22:06:59 土著酋长(1906804)
您刚才发送的消息:"天地之大德曰生,也就是生的意义在于至高无上的
离开“生”本身,而独言其他,我总认识是偏了 "没有发送成功
2006-11-10 22:10:29 凌虚斋主(495528112)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3数的象数理论,但解释不了任何问题。因此才衍生4、5、6、\7、8、9等。一个数有一个数的科学体系和针对的范畴。请问,3生万物如何解释啊
2006-11-10 22:15:21 土著酋长(1906804)
三我认为是,阴,阳,地
阴阳有了,地有了
地制形,故能有万物
2006-11-10 22:16:12 凌虚斋主(495528112)
呵呵!恕我直言,您理解错误了!
2006-11-10 22:16:48 土著酋长(1906804)
愿听正解
2006-11-10 22:23:15 凌虚斋主(495528112)
哈哈!我可以公开讲,把我们的谈话贴到论坛,明天一起讲,如何?
2006-11-10 22:24:18 土著酋长(1906804)
ok
2006-11-10 22:24:38 凌虚斋主(495528112)
呵呵!
2006-11-10 22:25:50 土著酋长(1906804)
清气上升,轻盈浑圆无形,曰天圆;
浊气下降,浑浊凝固成形,称地方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
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
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2006-11-10 22:26:24 土著酋长(1906804)
我是根据上面这段话理解的
2006-11-10 22:31:05 凌虚斋主(495528112)
阴阳无形,可十可万。生生不同。此生非彼生。一为产生,一为生发。
2006-11-10 22:32:21 土著酋长(1906804)
那好吧,明天听你解释,我想你最好能把四也能解释下
2006-11-10 22:34:05 凌虚斋主(495528112)
4和3不可分离,3孕4啊!
2006-11-10 22:35:38 土著酋长(1906804)
那四跟万之间就没有任何联系了?
2006-11-10 22:38:55 凌虚斋主(495528112)
3是盖天3才,产生万物,4是四象,明生长收藏,四象立,万物现露端倪,有据可凭,由此产生明物之56789的不同理论体系。
2006-11-10 22:40:18 凌虚斋主(495528112)
万亿数,归根不过0-9,简单的数学。
--------------------------------------------------------------------------------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1-11 08:41 标题: 我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在《庄子》中做了彻底的解释了。
《庄子·天地篇》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意思是“一”没有形,但是这个没有形体的“一”也有“分”,但无“间”,这个叫“命”,“命”动了以后就生了“物”,“物”是个有形的东西。
《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这里解释了“一”就是“气”。
“二”为了表示区别,可以说是阴阳,公母...
“二”者异也。分就是“二”,我们现在都叫阴阳
而“三”就是“二”加上“动”等于三,也等于万,这个“动”就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灵质轻盈浑圆无形,曰天圆;浊气下降,浑浊凝固成形,称地方。然后就是《阴阳离合论篇》所说的,“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没有说三生万,而是说三生万物,物就是有形的,三使得无形变成了有形,而有形的根本是“动”。为了追求本原,圣人教导我们要“静”。
佛门《楞严经》卷四富楼那问;"如来藏清净本然,云河忽生山河大地?"佛的回答很复杂,概言之,即一念无明妄动而生成山河大地。
“一”因为没有参照,就无所谓动与不动,一分为二后,“二”就有个“相对”的概念,所以“三”不是我上面所说的”阴、阳、地“,而是“阴、阳、动”。地亦为此三者生。这个和相对论有可比之处:==之内的一切都是由阴阳的相对运动产生。至于==之外,连圣人都存而不论,那就无从知晓了。
--------------------------------------------------------------------------------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11-11 12:49
一是物质,二是能量,三是信息。万事万物都逃不出这三元素。这三元素的排列组合是无穷的,构成了无穷的世界。
病人一是阴虚,二是阳虚,三是阴阳两虚。万病丛生。
--------------------------------------------------------------------------------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6-11-12 13:32
数学起源于天文历法观测。由天文而产生河洛数学祖数。所以要究推数理,舍天文本源则谬误而道远。
那么,这个“3”是怎么来的?她来源于天文两至两分的节气观测。就是三环盖天的基础理论。
三环图像实际在中国古代是一直承传了下来。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天坛,祈年殿,祭天的场所,祈年
殿,上边就是三层的顶子,它的祈谷坛也是三层,三层环的顶子。为什么呢?
这就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的一种理解。我们知道,一年四季变化,太阳在天上的行走的路线和我们
眼睛看的、行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冬天太阳会升得很低,从东南升起来,从西南落下去,而夏至
的时候太阳又会升得很高,从东北升起来,从西北落下去。而到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的时候,太阳是
从正东升起来,又从正西落下去。因此在两分两至这四个时点上,用我们肉眼去看,太阳在天上划
出了三个弧线,这三个弧线实际上就是三环盖天理论,是后来盖天家所形成的七衡六间图的一个基
础,他们用它来解释宇宙,也就是最古老的盖图,那么这三个弧线把它延长,就是三个同心圆,那
么最里边的这就是古人用它来表示夏至的曰道,夏至那一天曰行的轨迹,而中间的这个圆,古人用
来表示春分时期和秋分时期的曰行的轨迹,而最外侧的这个同心圆,古人是用它来表示冬至时期的
曰行轨迹。
因为二分线是重叠的,古人善于归纳求简,故以一概之,合之两至线,即为三环线。所以我说“3”中
孕“4”,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有了两极两至的阴阳定位,再加上两分的一线中气(尤以其中春
分木气主生化),使水火交融,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到天三生木,而木主生发生化,一片温暖盎
然,天地生机突现,万物乃生。故“三生万物”。那么,为什么不说四生万物啊?因为四为金,主肃杀
万物,天地有好生之德,到”4“则万物全备,故不取之喻生。
[ 本帖最后由 刘志杰 于 2006-11-12 14:43 编辑 ]
--------------------------------------------------------------------------------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11-12 16:0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其中"道","一","二"又怎解
为何又是"二生三"呢
道直接生三不可以?
祭祀之三似乎更应该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之三
[ 本帖最后由 qiuzhang 于 2006-11-12 08:26 编辑 ]
--------------------------------------------------------------------------------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6-11-12 22:52
呵呵,穷追不舍啊!道者,形而上,所谓”太虚“,混沌无形!而后,阴者有形沉降,聚而为水,谓”太一生水“(观太一生水文),无水何生火?此地二生火!有了水火两极,太虚混沌有了两至,还是居中而成中气,内含木之生,金之杀,取木为生,乃化万物。道如果生三,不循规律,就象历史一样,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数正是三才啊。
[ 本帖最后由 刘志杰 于 2006-11-12 22:53 编辑 ]
--------------------------------------------------------------------------------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1-30 22:17
学习中,顺便帮明月顶一个。
--------------------------------------------------------------------------------
作者: 明月 时间: 2007-1-30 22:45
講點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我到中醫範圍真的呆了,怎麼《易》等於《周易》了?
《易》應該指「易學」,著作浩瀚,有數千萬種。
《周易》不等於《易》,《周易》成書於周文王,大概3000年左右。
《易》為「易學」統稱,則可以追溯至遠古的舊石器時代,大概6500年前,甚至有人說可追溯到1億7千萬年前 … …。
「易學」是華夏民族認識宇宙和自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個龐大的哲學系統。
同意《易》源自天文學,正是「兩至」分陰陽,「兩分」分四象,四象成八卦。
相傳的《易》有三部:《連山》《歸藏》《周易》。前二部失傳了。
《易傳》是孔子等先賢所著,大概成書2500年左右,跟《黃帝內經》差不多 時期。
《易》,嚴格說是「易學」,龐大的《易》學系統分為四大部分:
象、數、理、占。
《易》學有三大特點:
不易 、簡易 、變易。
三者互用,不可分離。
龐大的《易》學系統是建基在「0」,立法在「1」。
[ 本帖最后由 明月 于 2007-1-31 00:02 编辑 ]
--------------------------------------------------------------------------------
作者: 明月 时间: 2007-1-30 23:00
上述
都是實實在在、有史可查的,
不過,現在的人時髦說玄的 ,所謂形而上 ──
那又是另一種故事 ... ...。
--------------------------------------------------------------------------------
作者: 明月 时间: 2007-1-31 08:16
易,
無門無派,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默默地滲透、貫穿於三教九流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