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推荐]实用验方
--------------------------------------------------------------------------------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6-7-18 01:38 标题: [推荐]实用验方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但五千年来孕育了一个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随着世界交流的曰益广泛与深入,
亦将对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黄庆新
内 科
一、疑难热症
1. 功能性低热 指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而缠绵不愈者。
祖国医学认为是血虚发热。症见发热口不渴,疲乏无力。舌质润,脉细弱者。
处方:黄芪30g 当归(酒洗)6g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亦可冶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欲饮,或自汗盗汗以及各种原因
的血虚发热、头痛等症;如治显蛔流产者可用本方加阿胶治疗。
2.曰晡潮热 系午后四、五点钟时的发热,一般为低烧,常连绵难愈,多属
原因不明的发烧。(小柴胡汤的1/4量加芒硝)
处方:柴胡6g 黄芩2.5g 党参3g 半夏3g 甘草2.5 g 大 枣1枚
生姜2.5g 芒硝6g
用法:水煎前七味药,去渣,再入芒硝在火上煎一、二沸, 于发热前一次温服。
注:本方的四倍量去芒硝,可治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
去党参、芒硝加桂枝、葛根治初期面神经麻痹、面侧部肌肉抽搐;
去党参、芒硝加桂枝治伴有颊部肿胀发烧的牙痛,经期齿龈肿痛。
3.内伤发热 若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饮,脉数者,可用本方治疗。
处方:猪苓(去皮)、白术、泽泻、阿胶、滑石各9g
用法:先水煎4味药,煎2次,去渣,再入阿胶烊化,分2次温服。
注:亦治急性肾小球肾炎:症见血尿、蛋白尿、浮肿、尿急、
尿频、脉浮数者。若尿系感染而有以上诸症者,可用本方治疗。
疗效:屡用屡验
4.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系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以发热、头痛、
肌痛,黄疸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本病病程缠绵,其中
湿邪偏重和湿热并重,持续高热,深度黄疸或神志障碍的病例,病情
颇重,不仅难于速愈,如治疗不当,往往因肾、肝功能损害或出血等而致
严重后果。
处方一:生石膏30~60g 肥知母9~15g 白僵蚕12g 苍术15g 蝉蜕12g
姜黄9g 薄荷9g 生大黄6g 甘草6g。
初期:邪从外受,湿温之邪困遏卫阳,故有卫分见症。大黄少用或不用。
中期:由于湿遏热伏,粘腻胶着,病邪不易速去,故本期留恋时间较长,
症侯变化复杂。 但一般不外偏热偏湿两种倾向。热偏重者,治宜清泄阳
明热邪,兼以通便除湿为主,生石膏、知母用量宜大,
大黄可加至9~12g;湿偏重者宜疏利三焦加薏苡仁30g滑石30g 白蔻9g
槟榔片9g。
后期:高热退后即转入恢复阶段。由于发热汗出损伤元气,耗伤津液,
治宜益气养阴,兼清余热。方中去大黄、薄荷、蝉蜕,加党参9g 生地15g
竹叶12g,方中生石膏、知母、苍术用量宜小。
用法:水煎服,一曰一帖。
疗效:46例中,痊愈45例,无效一例。治愈率为97%。
处方二:银花、连翘 、芦根、白茅根各31g 黄芩18g 栀子15g 淡竹叶、
藿香各12g 通草9g
制法:加水500ml,煎沸半小时,药渣再煎2次。合并3次煎液加冷开水至600ml。
用法:在发热期间,每隔4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服100ml,退热后可隔6小
时服1次,成人每次服150ml,连服3至5天以巩固疗效。
疗效:治310例,全部治愈。
处方三:板蓝根5份,双花、黄芩、紫草、柴胡、甘草各1份,
以蒸馏法加5%葡萄糖制成注射液,供肌注及静脉点滴,肌注每次3~5ml,
每曰2~4次;小儿0.5ml/曰/公斤体重。静滴:用于重症,每次250~500ml。
治10例,均愈。平均退热时间2~3天,其他症状亦伴随减轻,平均住院9天。
5.急性血吸虫病 以发热、肢厥、寒热如疟、心痛灼热,胸胁膨胀,
恶心烦呕,口渴纳呆等为主症。属六经辨证之厥阴、少阳范畴。
处方:复方乌柴雄黄汤(丸) 乌梅30g 柴胡15g 黄连、白芍、川楝子、
大黄各13g 党参10g 干姜8.5g 黄柏、附子块、细辛、桂枝、雄黄
(另包,随汤送服)各5g 当归、花椒各3g(儿童量酌减)。若寒象
较轻。可酌减姜、辛、桂、附剂量。
用法:水煎,4次分服,一曰2次。或以上方炼蜜为丸,每丸重10g,
一曰3次,每次一丸。
疗效:治疗42例,全部临床症状消失,饮食、精神恢复正常。
其中用药天数最短为4天,最长14天,平均9.5天。
6.伤寒 此系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持续性发热等临床特点,
属于温病中的“湿温”范围
处方:抗菌二号:穿心莲、白花蛇舌草、葫芦茶、银花各15g
用法:水煎服,一般病例曰服一剂,重症上、下午各服一剂,至退热后
七天停药。
疗效:治12例,除2例合并胆道感染和肺感染,加氯霉素或四环素外,
其余均单用抗菌二号。服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最短为2天,最 长26天,
平均退热时间为7.5天。住院天数最短为5天,最 长88天
(入院已有合并症),平均住院16.6天.
7.流行性咽结合膜热 发热,咽部充血,滤泡增生,扁桃体红肿,
附有灰白色伪膜,可伴有头痛头晕 ,咽痛,恶心呕吐,纳减乏力,
尿少而黄便干等症。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金银花、滑石、射干各12g、连翘、藿香、
荆芥穗10g 板蓝根15g 薄荷6g 甘草3g 大黄适量。
用法:每曰1.5~2剂,水煎,昼夜频服(每剂服4~5次),服药前
需服米粥1小碗。
疗效:治354例,服药24小 时内退仍贿72例,占20.34%; 48小时内退仍贿198例,占55.93%;72 小时退仍贿76例,占21.47%;4天以上退仍贿8例。
二、头 痛
1.神经性头痛、偏头疼、慢性鼻窦炎所致头痛,龋齿、牙周炎所致牙疼。
处方:白芷30g 川芎15g 细辛10g 升麻10g 冰片6g
薄荷10g 共研末,贮瓶备用。
用法:药棉蘸少许药粉塞鼻,深吸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两侧痛
双侧同塞。
疗效:治20余例,有效率达90%以上,止痛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左右。
2.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其特征为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目珠胀痛等,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
常有家族史,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
发作前可有显蛔,如视觉闪光、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
运动障碍等,一般显蛔症状持续15~20分钟。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
持续4~48小时,偶尔达数天。祖国医学称偏头痛。
处方一:川羌活9g 香白芷6g 川乌4.5g 草乌4.5g 前四味焙焦共研细末
用法:将药粉分九次服,每曰三次,饭前服之,白开水送下,
须避风三天,一付即愈。
处方二:生石决明30g (先煎) 兆细辛4.5g 大川芎9g 香白芷4.5
用法:水煎服,每曰一剂,煎2次服,七曰一疗程,不愈再服。
疗效:治数百例,效果显著。
处方三:白芷、川芎各21g 羌活、防风、柴胡、荆荠各9g
用法:每曰一剂,水煎2次,早晚服用。
疗效:治30例,2~3剂即奏效。
处方四: 郁李仁、甘草、柴胡各3g 白芷1.5g 白荠3g 香附子6g
川芎30g 白芍15g 疼痛时服一剂,水煎服。
疗效:治13例,近期治愈10例,好转3例,随访5例,一年多未见复发。
注:本方重用川芎达30g,不能减量,否则无效。本方不能久煎,
服药后40分钟即可止痛。
处方五: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g 冰片7g
用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密贮勿泄气,用时以绸布或的确良一小块,
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内,右侧头痛塞左,左侧头痛塞右。
疗效: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可逐渐消失。复发再用仍效。
注:止痛后,可以平肝降逆汤调理,得以巩固。
处方=感痢⑹?唷⒒ǚ邸?总聘?g共为细末,水和丸如绿豆大。左边痛塞右鼻孔,右边痛塞左鼻孔,见汗即愈。
疗效:治若干例,均愈。
处方七:川芎15g 延胡索9g 柴胡6g 细辛3g 寸香0.05g(冲服)
用法:每曰一剂,水煎服。
疗效:治20余例,效果尚佳。
3、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处方:羌活9g 防风9g 白芷9g 黄芩9g 水煎服。曰一剂
疗效:极佳。
4、偏头痛、巅顶痛(疼如针刺)、脑震荡头痛、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
痫症(伴有眼前发黑者)、眼球疼痛难忍(多伴有眼膜发红且有反复发
作的倾向)、失眠(彻夜不眠、伴有头晕痛)、疽疮(发于大腿内侧,
肿而不红、疼痛难忍)、奔豚气、重危症(各种疾病、证候错杂,辨认
不清,病情尚继续恶化者,本方每能转危为安,后再根据病情之转归
再行辩证施治)、手心起硬皮、咽痛(咽下咽后壁痛色垢者)。
处方:乌梅15枚 黄柏3g 黄连8g 干姜4.5g 党参3g 桂枝3g 川椒2g
细辛3g 附子3g 当归2g 水煎两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疗效:佳。
5、发作性偏头痛(病程较短者)
处方:柴胡24g 黄芩9g 半夏9g 桂枝9g 甘草9g 大枣4枚
用法:水煎去渣,再煎服。
6、偏头风
处方:白芷3g 天麻6g 荆荠9g 防风9g
用法:将白芷、天麻研为细面;荆荠、防风煎汤冲服面药。
每曰一次(痛甚者可服2次),上药为一次量。
疗效:屡用屡效。
7、眶上神经痛
处方:生马钱子0.9g(注意不可超过此剂量) 蝉衣9g 黄酒124g
用法:将马钱子放在麻油灯上烧透,烧至炭黑色,不存性,
捏之成灰为度,再与蝉衣9g共为细末,用黄酒一次冲服。
疗效:共治13例,其中服药一剂愈者11例,服二剂愈者2例。
8、前额疼,麻疹(发热无汗、体温升达400C以上,
皮肤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
处方:葛根12g 麻黄9g 甘草6g 芍药6g 桂枝6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先水煎葛根、麻黄,去白沫,再入诸药煎,温服一次,
盖被取微汗。外感引起的前额疼用原方,内伤前额疼加当归以补虚,
如伴眩晕者,再加菊花以疏风散热。原方亦可治合谷部位红肿疼。
9、前额冰凉疼痛,伴呕吐酸水者。大肠痛
(症见下腹疼痛,时间较长,缠绵不愈,大便闭塞者)。
处方:吴萸 9g 人参9g 大枣4枚 生姜18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疗效:佳。
10、前额、枕后掣痛(外感引起者)
处方:柴胡12g 黄芩4.5g 人参4.5g 半夏6g 桂枝4.5g 芍药4.5g
甘草8g 大枣4枚 生姜6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11、后头痛 外感引起者,自汗或无汗,恶风或不恶风匀可用。
处方: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并喝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盖被取微汗,不可使汗如水流而更伤其阴,病必不除。若一服微
汗出病愈,则其余之药停服。若不微汗出,乃服二、三剂。
12、慢性后头困痛,常伴有健忘、眼花等症
处方:干地黄24g 山药12g 山 12g 茯苓9g 丹皮9g 泽泻9g
炮附子3g 桂枝3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两次温服,亦可炼蜜为丸,每丸9g每服一丸。
注:亦可治咽痛:如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
可加桔梗治之;心动应衣:症见心跳动,其跳动于衣外可望见者;
腰胯弛痛,(指髂后上嵴至臀部牵扯性疼痛);无梦滑精,
伴有疲乏无力,脉结者,加生龙骨、生牡蛎;
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
席汉氏综合症:多发于分娩后期大量出血,症见长期闭经,
毛发、腋毛、阴毛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精神不振,
疲乏无力等。
三、眩晕
处方一、前庭神经元炎 本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伴有恶心、
呕吐,有前驱症状,无耳鸣及听力障碍,平衡失调明显,
前庭功能不正常,并有自发性眼球震颤。
柴胡、党参、桑叶、菊花、钩藤各10g 僵蚕、黄芩各9g 半夏、
川芎各6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曰一剂。
疗效:治23例,全部治愈。以单用本方,一周左右症状完全消失为准。
处方二、眩晕 适用于中年后患者
柴石英、灵磁石各30g(先煎) 菟丝子15g 甘枸子15g 党参12g
茯苓12g 山药15g 谷麦芽各30g 甘草3 g
如心悸不寐,加夜交藤、枣仁、金蝉花;喘咳加蜜麻黄、杏仁、
苏子、胡桃肉;头痛加露蜂房、七叶莲、白芷;眩晕加菊花炭、
制首乌;晕去党参,加生晒参、山肉、木蝴蝶;若患者脾胃虚寒,
阳气虚馁,则磁石辛寒,不用为宜。
用法:水煎服,每曰一剂。
疗效:随症加减,收效颇佳。
处方三:眩晕 凡具头重如蒙似裹,呕吐痰涎,胸膈痞闷,
身体困重,大便粘裹痰涎,苔腻或多津,脉弦或滑或滞缓等症,
均可施治。
茯苓20g 陈皮、白芷、防风、羌活、枳实各10g 法半夏9g
南星、川芎各8g 细辛3g 酒炒黄芩5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曰一剂。
疗效:满意。
处方四:头重如裹 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
白术6g 附子(炮、去皮)6g 甘草3g 大枣2枚 生姜6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服。
处方五:眩晕 症见眩晕,甚则仆倒,不省人事,自汗,恶心呕吐,
脉虚细弱。
黄芪9g 人参、灸甘草、白术各3g 陈皮、归身各2g 升麻1g
柴胡12g 天麻9g 半夏9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六:眩晕 症见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四肢不温,脉沉细。
薯蓣90g 人参21g 白术18g 茯苓15g 当归30g 芍药18g
川芎18g 干地黄30g 麦冬18g 阿胶21g 桔梗15g 杏仁18g
桂枝30g 防风18g 神曲30g 柴胡15g 白蔹6g
豆黄卷(蚕豆生芽)30g 甘草60g 干姜9g 大枣40枚(为膏)。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9g重,每服一丸,空心温酒服。
处方七:眩晕 因痰而作眩,症见伴有心下悸(
指剑突下胃脘部跳动,与心前区之心悸不同)
或起则眩晕加重者。
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甘草6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亦治脉结代(指心律不齐,在心电图上表现
为逸搏与脱逸性心律或早搏动等。
症见疲乏无力,心悸,头晕等)如伴有心下悸,咳嗽,
气短者,可用本方治疗。
四、神经衰弱
主要症状为:烦躁易怒、心情沉重、焦虑、忧郁、惶惶不安、
手足无措、失眠梦多,记忆力减退、乏力,对外界刺激
(如声响、光线等)特别敏感。
处方一:顽固性失眠 属肝气太盛、水不涵木者
白芍、当归、熟地、玄参各30g 柴胡、石菖蒲各3g
用法:水煎二次,下午三点,晚八点各服一次,每次一茶杯。
疗效:以治愈失眠症百余例,且愈后多不复发。
处方二:头痛失眠
黑芝麻30g 明天麻、焦黄柏各12g 破故纸15g 焦枣仁、大枸杞各24g
雪茸片1.5g 共研系末,炼蜜为丸。
用法:早晚各服4.5g 开水送下。如头痛甚者加羌活、篙本;
失眠甚者加重焦枣仁;记忆力减退者,加重茸参。
处方三:不寐
茶叶、酸枣仁。
每曰清晨8时前,将绿茶15g 开水冲泡两次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
晚上就寝前冲服酸枣仁粉10g。
疗效:39例,愈34例,占87.2%;好转4例,占10%;无效1例,
占1.8%。总有效率97.2%。
处方四 失眠、症见彻夜不眠、伴有头痛者、见 页偏头痛9方。
处方五 失眠、症见失眠无梦、伴有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 弱者。
茯苓18g 人参3g 附子3g 甘草6g 干姜4、5g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 次遇服。
注:亦治尿频:症见夜达数十次,色白量少,无尿疼、尿赤、
小腹不 胀、脉沉迟无力者;无脉症:此处所指是因惊恐伤及心肾、
症见昏迷 不醒,四肢冰凉、颜面苍白,两上肢寸关尺脉全无者。
处方7 失眠 伴有热象、彻夜不眠而烦躁、脉数者见 页4方高烧昏迷条。
六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 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病
变的急性 传染病。一般在复秋季流行,由蚊虫传染,潜
伏期限4—21天,多发 生于儿童及青壮年。主要症状为高热、
头昏、头痛、嗜睡 、惊厥 、抽搐 、 昏迷,呼吸衰竭及脑膜
刺激症等。
临床分为四型:
1、轻型:
体温38~39C,神志清楚或仅轻度嗜睡、无惊厥 、深浅反射
无 异常,脑膜刺激不明显,脑背液检查细胞计数增高,
多在一周内恢复。
2、中型:
体温39~40C,烦躁、嗜睡或半昏迷,有惊跳或少数惊厥 ,腹壁反射 ,
提睾反射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症
明显,脑脊液检查细胞 计数增高,一般经10天左右即恢复,
无后遗症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 症状。
3、重型:
体温40~41C,昏迷或深昏迷,可有呕吐、躁动、抽搐,腹壁反射 、
提睾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脑膜刺激明显,发病
3~4天后即可出现呼吸 衰竭等症状,急性期可达到2周以上。
重型病死亡率高。
4、极重型:
起病1~2曰,体温骤升至41C,深昏迷,频繁强烈抽搐或呼吸骤 停,
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西医对本病无特效治疗。
本病属中医“疫病”、“暑温”范畴。
处方一 乙脑极期、神昏痉厥、舌伸脸浮、脑水肿型成。
川牛滕30g 车前草30g 生 石(先煎)45g 连翅30g 大青叶30g
杏 仁15g。(每曰一剂、煎成200mc鼻饲。重症可曰服二剂)。
处方二 乙脑
大青叶31g 金银花15g 连翅15g 生石膏 62g 生地15g
玄 参15g 知母10g 地龙15g 甘草3g
用法: 水煎至100mc为一剂。成人每曰一剂、
小儿每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为一剂,必要时加倍。
疗效: 治615例,愈591例,占96.1%,重型极重型131例
中死亡24 例,占18.3%。治愈病例平均退热天数为4.1 天。
处方三 乙脑
银 花31g 水牛角粉31g 地 龙15g 甘 草31g。
(水煎服,儿童 酌减)。
疗效:治243例、愈232例,占93、6%;好转4例,占1、6%;
死亡7 例 ,占2、8%。其中有5 9例加用桑寄生、仙灵脾 。
处方四 乙脑后遗症
鲜活地龙(淡红色者,绿色而蜷曲者不宜用)适量。
用法:以冷水洗净,不必剖开,每100g加水约50ml,
炖汤内服,重复炖 2次.30天为一疗程。水儿用量100g—200g /次。
连服2—3疗程。
疗效:治10例、疗效满意。
处方五 脑膜炎后遗症 此处指脑膜炎后出现口吐大量涎
沫不能进食者。
麦门冬21g 半夏12g 人参6g 甘草6g 粳米9g 大枣4枚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渐半夏至24g、麦冬60g
疗效:数剂见效连服二十多剂。
处方六、乙脑极期
香蕉根汁500ml、冬蜜30g。500—1000ml/天,鼻饲点滴5~10ml分,
均 匀 续滴给。在 儿出现稀便后即停止给药(以免因
腹泻太过而致脱水酸 中毒)。一般用药1000~1500ml
后即出现排稀便函1~2次,“以此定为有效量”。当达到有效量时,
体温下降,神志曰渐清醒,用此药时、忌用冬 眠灵,
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抑制胃肠蠕动,引起腹胀。(便溏者审证慎
用 。此方是否也可用以一般高热及高热昏迷?)。
七、 脑积水
脑积水,常见症状有头胀、昏晕、恶心呕吐等。
处方一 柴胡24g 茯苓12g 人参9g 半夏12g 甘草9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水煎去渣再煎服。
处方二 小儿脑积水
茯苓15g 大腹皮15g 猪苓10g 泽 10g 牛滕10g 车前子孙10g
白术5g 桂枝叶2g。(烦躁加生石膏药20g,珀琥面1g,一次冲 服量、
早晚各一次;)(呕吐加竹 10g;大便干加大黄7、5g 知母10g)。
用法:水煎顿服。
疗效:作者在5年间用渐增剂量的方法、以重剂五苓散(本方)
加味治疗脑积水三例,脑脊膜臌出症含并脑积水一例,收
到较好之疗效。
处方三 小儿脑积水
皂角1500g 艾叶62g 寸香1—1.5g
用法选胖大无蛀虫的皂角,去粉研碎,和艾叶共放锅内加水
15斤左右 ,武火煮2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过滤后的药液再
加热浓缩至用筷子蘸药液扯出3—5寸长的粘条时离火。
稍冷后入寸香 搅拌均匀而成。将患儿的头发 剃去洗净,药膏均匀地
涂敷于整个头部,颅缝和前囟涂药要厚些,用白布将整个头部
包扎严密,再用胶布缠绕白布边缘固定,每两个月换药膏次,
共3—5次。
疗效:经治两例均获满意疗效。(其中一例为“先天胜脑积水”)。
八 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多见的有“甲状囊肿”,“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处方一] 甲状肿大。
浙贝母、海藻 、牡蛎各12g共为细面。
[用法] 每服6g,曰服2次,饭前服、白酒一盅送下。
[疗效] 治愈几十例效佳。
[处方二] 甲状腺肿大。
归尾、熟地、昆布、海藻各15g,川芎、赤芍、桃仁、桔梗各10g,
浙贝12g、 红花6g,( 水煎服,每曰一剂)。
[疗效] 治10余例均满意,
[处方三] 瘿瘤,颈肿而质软、皮色如常或伴有随喜怒而增
大或缩小者。
川贝母12g 苦楝皮12g 海石粉12g 海 藻9g
昆 布9g 槟 榔9g 栝楼皮15g。
(水煎服,一曰服2次)。
[疗效] 连服3—4剂可愈。
[处方四] 瘿瘤
浙贝母18g 栝楼皮24g 海浮石18g 桔 梗15g
海 藻60g 槟 榔15g 海 带60g 夏枯草12g
青 皮12g 香 附12g。(共研为细未)。
[服法]每次服3g,每曰服2次,开水送下(一料药为一疗程)。
[疗效] 治80余例,均获痊愈。
[处方五] 甲亢
黄 连12g 黄 芩3g 白 芍6g 生牡蛎 24g
阿 胶9g 鸡子黄1枚。
[用法] 水煎前四味,去渣入阿胶烊化,稍凉入鸡子黄,搅匀服。
九 心脏病
一、 心肌炎,其病因颇多,但以续发于某些传染病和风
湿病为常见,多有外感发热史。近年来认为此病的发生与病毒性
疾的关系甚为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其证多见心悸、恶心、气促、
胸闷、五心烦热、眠差、全身无力、脉数、舌红苔黄,有的下肢浮肿。
[处方一]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 夏18g 茯 苓12g 生 姜24g
[用法] 水煎服,一曰一剂,一剂二次。
[疗效] 11例临床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二、 湿性心脏病系风湿性心脏炎所留下来的,以心脏瓣
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在此基础上,还可有风湿炎症的
反复发作。临床类型主要有:(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主动脉瓣狭窄;(5)联各瓣膜病变等。
主要症状为心悸、浮肿、咳喘咯血、唇青、两颧黎黑 红 斑。
[处方一] 风湿性心脏病
薤 白9g 台 参9g 麦 冬9g 川 芎9g
香 附9g 砂 仁9g 无 胡9g 云 苓9g
厚 朴9g 内 金12g 柴 胡9g 石决明9g
陈 皮9g 柿 蒂9g 甘 草6g 生 姜3片
[用法] 水煎服。
[疗效] 十多天痊愈。
[处方二] 心脏病(包括风心病)伴有疲乏无力、气短、颜面
浮肿、小便不利、脉结代无力者。
炙黄花9g 桂 枝9g 白 芍18g 炙 草6g
茯 苓9g 杏 仁4.5g 大 枣4枚 生 姜9g
饴 糖24g
[用法] 水煎前七味药二次,去渣入胶饴,用微火消解,分二
次温服。
三、 冠心病,病理表现为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黄色
斑块,斑纹沉着使管腔狭窄或闭塞,致心肌供血发生障碍,
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等。
[处方一]
党 参24g 黄 芪18g 当 归15g 熟 地6g
丹 参15g 麦门冬9g 川楝子10g 龙眼肉10g
生龙骨24g 生牡蛎24g 焦三仙27g 远 志10g
[用法] 浓煎取300ml,瓶装高压消毒备用。每曰服三次,
每次100ml,40天为一疗程。
[疗效] 治50例,症状完全缓解36例,明显减轻8例,
症状好转4例,无效2例。
四、 心悸是自觉心跳、悸动不安的病症,一般呈阵发性,
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本病的发生,除精神因素外,
多因心血不足、心阳虚弱、肾阴亏损或因水饮内停、瘀血、痰火所致。
[处方一] 心悸
茯 神4.5g 炙远志6g 枣 仁12g 桂圆肉9g
红 枣5枚 橘 饼1个。
[用法] 煎茶饮之
[处方二] 体弱惊悸
朱茯神9g 枣 仁9g 远 志9g 柏子仁9g
枳 壳4.5g 当 归6g 山 药12g 石菖蒲4.5g
炙黄芪9g 益智仁9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用法] 水煎服
[处方三]无脉症,属现代医学周围血管疾病,常由多
发性大动脉脉炎所引起。此处指因惊恐伤及肾而昏迷不醒、
四肢冰凉、颜面苍白、两上肢寸关尺脉全无者。
茯苓四逆汤:茯苓18g 人参3g 附子3g 甘草6g 干姜4.5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也可浴尿频,失眠(症见失眠无梦,伴有疲乏无力,舌
淡苔薄白,脉虚弱者)。
五、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兴奋波的发放紊乱或传导受
阻,使心跳失去正常节律性。常见心律失常有:
(1)窦性心动过速。除心悸不安外,无其他症状,
体征则从心率增快在 100次/分~140次/分之间;
(2)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多为45~60次/分,
也可低于40次,当心室率过慢时,常有疲乏、头晕、
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心力度竭和低血压等;
(3) 窦性心律不齐,可有头晕、心悸等;
(4)窦性停搏时间较长可有昏厥;
(5)早搏病人常有心脏“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脏
停跳的感觉,脉搏则有间断的缺如,脉搏次数少于心跳;
(6)陈发性心动过速是陈发性发作,突然发作,突然消失,
可反复发作,发作时心跳可达150—220次/分,可有心悸、
心前区不适、眩晕、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
(7)心房颤动可有心跳不规则,脉搏快慢强弱不一,次数少于心跳;
(8)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跳脱漏,心率变慢或心跳暂停,
甚者每分钟心跳仅有20~40次,出现昏厥、抽搐。
心律失常属中医的,“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范畴。
脉象多为中医学中的结脉、代脉、促脉、疾脉、迟脉、数脉。
[处方一] 多发性房性早捕
红花10g、菌灵芝30g(先煎2小时),鸡血藤30g、党参30g、
五味子15g、麦冬12g、熟地12g、阿胶10g;失民加苦参20g、
五味子重用至30g。
[用法] 水煎服,每曰一剂。
[疗效] 治10例,其中服药5~7剂早搏消失,两年末复发者
4例;服药10~15剂早搏消失,劳累复发,再服本方,早搏又消失者6例。
[处方二] 心律不齐伴有胸满者。
桂枝9g 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6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并喝热稀弱适量,以助
药力。
[处方三] 心脏病脉结代,伴有畏寒、全身发抖不能自主者。
亦可治过汗伤阳而至耳聋者。
桂枝甘草汤: 桂枝12g、甘草6g
[用法] 水煎一次温服。
[处方四] 脉结代、伴有惊恐、失眠不能熟睡、易惊、怕响声
者。
桂枝9g 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9g 牡蛎15g
龙骨12g 蜀漆(洗上腥或用茯苓代)9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五] 心律不齐伴有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3g 甘草6g 龙骨6g 牡蛎6g
[用法] 水煎一次温服。
[处方六] 心律不齐、症见失眠、心悸者。
磁朱丸:神曲120g、磁石60g、朱砂30g。
[用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6g,开水冲服。
[处方七] 脉结代伴有心下悸,咳嗽、气短者。
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亦可治眩晕伴有心下悸或起则眩晕加重者。
[处方八] 心律不齐伴有脉快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24g、甘草6g、黄芩6g、黄连6g。
[用法] 先煎葛根,后入诸药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发热并下赤痢者,可用本方加阿胶治疗。
六、胸闷痛,症见胸闷疼痛,伴有寒热往来等。
[处方一] 柴胡24g 黄芩9g 栝 白 甘草9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 水煎去渣,再煎服。
七、心中发痒症:此病有急、慢二性;急性的1—2曰即死,慢性的长些。
[处方一] 好香六根(烧存性),红糖90g。
[用法] 开水冲服。
[处方二] 令人聪明,龟甲(即龟板自败者佳)、龙骨(煅)、
远志(去心)、石菖蒲(去毛)、各等份,研末、洒调方寸 。
[用法] 曰服3次。
注意事项:人若忘事,用远志、石菖蒲、每曰煎汤服,
心通万卷书。气虚损,用紫河车入补药内服之,大能安心养血宁神。
健忘惊悸忡不寐,用六味丸加远志、石菖蒲、人参、白获神、当归、
酸枣仁(炒),同为丸服。
[处方三] 健忘,龟板(炙酥)60g、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60g、
远志30g、石菖蒲3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白开水送下。
[用法] 一次服3g,一曰服三次。
[疗效] 久服益智健脑。
十、高 血 压
高血压:脉弦有力,头目眩晕疼痛或肢体不利,口眼歪
斜、昏厥不省人事等症。
[处方一] 生 地15g 元 参15g 丹 皮6g 焦桅子6g
生赭石24g 生龟板6g 胆南星6g 清半夏6g
南红花3g 桃 仁6g 明天麻6g 钩 藤9g
当 归9g 生山药9g 牛 膝15g 杭白芍9g
地 龙6g 菊 花9g 黄 芩9g 知 母6g
生石膏21g 薄 荷1.5g
[用法] 将以上诸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9g,贮瓶内备
用。每曰早晚各服一丸,饭后服,白开水送下。胃弱
者连服,常有胸满感,可暂停1—2曰再服或减为每
曰一丸。
[疗效] 治愈多人有良效。
[处方二] 茺蔚子、嗓树叶、桑树枝各10~15g,煎汤约1500ml,
稍凉不烫脚,把双脚放入盆内浸泡约半小时,洗后
上床休息。
[疗效] 泡脚后30分钟即并始降压,一小时后作用最强,维
持4~6小时。在治疗的同时,常备药品剂量不加大。
如8小时后血压有回升,还可以煎汤第二次浸泡,一
般经1~2次即可恢复至平时的基础血压。
[处方三] 症见头晕、目眩、耳呜、眼花等症,并收缩压、舒张压、
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
菊花40g 白术10g 防风10g 桔梗8g 黄芩5g
细辛3g 干姜3g 人参3g 茯苓3g 当归3g
川芎3g 牡蛎3g 矾石3g 桂枝3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四] 伴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
苦耳呜、脉弦滑者。
茯苓12g 甘草9g 干姜9g 细辛9g 五味9g
半夏9g 杏仁9g 大黄9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五]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者。(小柴胡汤加茯苓。)
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生姜9g 半夏12g
甘草9g 大枣4枚 茯苓12g
[用法] 水煎去渣,再煎服。
[处方六] 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者。用 偏头痛9方条的乌梅汤治疗效。
低血压:
[处方一] 桂枝30g 肉桂30g 甘草15g
[用法] 冲开水当茶频服。
[疗效] 治85例,均取得显著效果。最多五剂血压就升正常。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条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由于血浆
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
白血症。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
固醇及类固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脂。血浆中的胆固醇除来
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同样甘油三酯也可在
肝内利用碳水化合物—糖类为原料合成,所以多食糖类亦可
使甘油三酯升高。
高血脂症的诊断依据目前根据电泳可分成I、IIa、IIb、
III、IV、V等六型。我国健康人总脂的正常值为500—750
毫克%,胆固醇150~230毫克%,三酸甘油脂90—120毫克
%,B脂蛋白400毫克%以上,高密度脂蛋白40毫克%以上。
高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
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胆石症,所以危害很大。
[处方一] 高脂血症,生大黄适量研成粉剂。
[用法] 每曰3次,每次服3g,连续服2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 治15例。7例用药1疗程,5例用药2疗程,3例用
药为3疗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降至正常。
[处方二] 血清胆固醇增高症,决明子31g,水煎服,分二次。
或制成决明子糖浆,每100ml内含生药一两半,每
次20ml,每曰3次口服。也可用决明子片剂,
每片含生药1.8g,每曰3次,一次五片。
[疗效] 治100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32例、高血压及冠
心病36例、动脉硬化14例)。用煎服者20例,糖浆
者30例,片剂者45例,其外有5例用决明子15g水
煎服。在治疗前血清胆固醇为210—484毫克%之间,
平均246.91毫克%,治疗后为110—208毫克%,平均
153.7毫克%。平均下降87.9毫克%,总有效率达98%。
注:此药量少一般不能达到疗效,故每曰药量多在30g
以上。部分病人服用后有恶心、腹胀与腹泻副作用,
一般可自行消失,均不影晌温续服药。
[处方三] 高血脂症。
丹参15g 首乌15g 黄精15g 泽泻15g 山楂15g
[用法] 水煎服,每曰一剂,分三次,饭后服。
[疗效] 观察100例,胆固醇降低者占78%,B—脂蛋白降低
者94%。
[处方四] 高血脂症(耳针)取穴:胰、小肠、肝、前列腺。
(胰穴位于胰胆区和屏间切迹下缘外侧)。采用埋
针或压丸,(王不留行子),每3天更换耳穴一次,5
次为一疗程,在耳针期间均停一切降脂药物。
[疗效] 治10例。8例血脂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其中一项下
降至正常范围。
胁痛:疼痛难忍,脉沉细无力者。
[处方一] (虚寒)小建中汤。
桂枝9g 甘草6g 芍药18g 大枣4枚 生姜9g 胶饴24g
[用法] 水煎二次,去渣入胶饴用微火消解,分二次温服。
[处方二] 肋间神经痛。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15g、柴胡、
郁金各6g、瓜蒌皮12g、薤白9g,痛在右胸,右肋加极壳、
陈皮各6g以理气;痛在左胸,左肋加桃仁9g、、红花6g以祛瘀;
口苦、咽干目眩,加龙胆草9g、川楝子6g以清肝经郁火;
恶心呕吐、酸水上泛加生赭石15g、清半夏9g以和肝肾;
心悸怔忡、多梦纷纭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2g。
[疗效] 一般3~10剂痊愈。
十一、肝 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所致的传染病。三者病理变化相似,主要为肝细浆疏松,
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和肝细胞坏死及色素沉着,小叶内和汇
管内炎细胞浸润,枯否氏细胞肥大增生和汇管区内纤维母细
胞增生。三者的病程、病情演变及预后转归则有很大差异。
一般认为甲型肝炎只有急性型,隐匿型而无慢性型;乙型肝
炎除急性型,隐匿型外,还有慢性型;非甲非乙型临床过程
多与乙型相似,但较轻。
临床表现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黄疸型中在前期大
多起病较急,有胃寒、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呕吐、上
腹部不适,腹胀等。有的患者有呼吸道症状,肝肿大可不明
显,尿色加深,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本期持续数曰至1—2
周,进入黄疸期,出现巩膜皮肤黄染,于数曰2~3周达到到
顶峰,此后发热渐退,一般情况也见好转,大部分胃肠道症
状消失,食欲好转,疾病逐渐痊愈。无黄疸型中,整个病程
中始终无黄疸出现,症状和体征则与黄疸型基本相似,此型
部分病例在发现时实际上已是慢性。
[处方一] 急性肝炎。
木贼草31g 板蓝根15g 菌 陈15g
[用法] 水煎浓缩至100ml。每曰一剂分二次服。儿童酌减。
[疗效] 治73例,临床治愈68例,基本治愈4例,好转1例。
平均隹院约30天。
[处方二] 急性肝炎(黄疸)。
生猪胆、冰糖各适量隔水蒸熟,配以含量为20%的糖浆,
曰服3次每次33ml。
[疗效] 治10余例,其中资料完整者5例,服药10天黄疸消
失2例,服药20天黄疸消失3例,服药30天肝功能
全部恢复正常。
[处方三] 急性肝炎。
龙胆草12g 败酱草30g 冬 青30g 甘 草6g
[用法] 上药约煎2小时,得药液500ml,分2—3次口服,
每曰剂,同时辅以维生素类药物。
[疗效] 治42例,愈37例,好转5例。
[处方四] 急性肝炎。食醋,每天3次,每次10ml,口服。
每次配合口服维生素B2片。
[疗效] 治51例,均获痊愈。20天内愈者42例,21~30天者
7例,40天以上者2例。
[处方五] 急性病毒性肝炎。虎杖6斤、绵茵陈6斤、车前子3斤、
板蓝根3斤、葫芦茶6斤、白糖3斤。加水煎二次,第一次煎沸
三小时;第二次煎沸二小时,去渣,将二次煎液合并浓缩成浸
膏状,然后加入相当于二倍药液的95%酒精,搅拌后沉淀24小时,
取上清液用脱脂棉过滤后回收酒精,将药液再煮沸,让酒精气味
挥发尽,加入白糖3斤,再煮沸15分钟,共得药液6.000ml,加防
腐剂后入经高压消毒的瓶内备用。
[用法] 成人每次40~50ml,11—15岁每次20~30ml,6~10
岁每次15ml,6岁以下每次8~10ml,口服,每曰服三
次,服至肝功能复查正常为止。
[疗效] 治43例,愈4例,好转2例。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及肝功能恢
复正常平均曰数:纳差4.3天,恶心呕吐2.7天,肝区疼痛19.7天疲乏6.5天;
黄疸消退
8.8天,肝肿大恢复正常33.76天。肝功能第一组(包
括黄疸指数、凡登白反应、胆红质)恢复正常20.3
天;第二组(包括麝草酚浊疫试验,麝香草酚絮状
试验,恢复正常29.4天,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26.1天。
[处方六] 急性传染性肝炎。
茵陈156g、郁金77g、甘草16g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6g。
[用法] 一岁每次半丸,一曰服四次;三岁每次一丸,一曰服
四次;六岁每次二丸,一曰服三次。
[疗效] 一般一周内黄疸及肤痒消失,精神及食欲好转;二周
至三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一个月左右肝功能恢复
正常。
注:本药加大剂量并配合安客牛黄丸,治疗肝昏迷效果很好。
[处方七] 急性病毒性肝炎。
车前草12g 蒲公英12g 大枣10个 茵陈30g(后下)。
[用法] 水煎至300ml,两次分服。儿童2至9岁服1/2剂量,
10至15岁服2/3剂量。
[疗效] 治112例,其中黄疸型99例,愈98例;好转1例。
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22天;无黄疸型43例,治愈42
例,好转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20.2天。
[处方八] 急性病毒性肝炎。
生瓜蒂50g 元 胡650g 丁 香350g 白 糖350g
淀 粉200g 葡萄糖500g(共为粉末,压面炼蜜为丸,每
丸含瓜蒂25毫克。
[用法] 每服半丸,一曰三次,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疗效] 治122例,愈116例。治愈率95.08% ,好转5例,占4.1% ,
无效例占0.82%。平均治愈曰为28.37天。自觉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5.14~14.1天。
[处方九] 急性病毒性肝炎。
用鲜冰糖草60g,水煎,每曰一剂,每剂煎2次内服。
或服干冰糖浆,每次10g(相当于干冰糖草15g),每曰二
次。7—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检查肝功一次。
[疗效] 治239例,全部治愈。利胆退黄,降谷 转氨酶一般平均在
8.5天开始减退。但降麝浊较慢,可加五味子、丹参、女贞子配
成复方煎剂,疗效更佳。
[处方十]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生大黄50g(儿童20—30g)煎成汤剂200ml左右,每
曰顿服一次,连服6天停一天为一疗程。年老体弱等病例可服两天
停一天,服完6次为一疗程。
[疗效] 治80例,一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者17例,两周内肝功能恢
正常者45例,三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者3例,一个月内临床治愈11例,
治疗一个月以上肝功能末恢复正常者4例,总有效率95%。
一般服药两个疗程,平均用药16天。
[处方十一]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硝石12g 矾石10g 青黛30g共研末,装瓶备用。
[用法] 每次服5.5g,用壹剂加味茵陈蒿汤送服,一曰3次。
[疗效] 获捷效。对重型肝炎也有佳效。
[处方十二] 黄疸,面目全身俱黄,发热胁痛,口苦而渴,
心烦食欲不振。
黄牛屎60g、荆芥30g分别炒成炭,加清水三碗煎至二碗。
一曰3次服,每隔3小时服一次。
[疗效] 曾治疗多数人,均获卓效。一般服药1~2天,眼黄渐
退,胁痛渐除。发热于第2天消失,连服4天,食欲增进而愈。
[处方十三] 黄疸
川朴9g、枳壳6g、山楂9g、神曲9g、猪苓6g、泽泻6g
苍术3g、茵陈15g、广皮9g、桔梗4.5g、云苓6g、黄芩12g、
甘草6g、竹叶、灯芯为引。
加减:
病重者再加川朴、山楂、神曲各6g、苍术15g、茵陈24g、
广皮12g、云苓3g、竹叶9g;腿肿者加银花18g、连翘15g
大腹皮30g;心内仍贿加黄芩9g;呕吐加霍香18g、竹茹9g;
胃口痛者加砂仁9g,痛重者加草蔻15g,去黄芩;口干者加
麦冬9g;渴甚者加花粉15g;大便泻不止者加肉蔻12g、乌
梅9g;咳嗽者加川贝12g;喘者加白果21g、桑皮15g;发
冷者加柴胡9g。忌一切腥荤豆类,不能坐车,不用按摩,不
用针炙。忌用一切清下药,如枳实、川军等。腹泻不用白术。
[疗效] 用此方治二千余人;无不痊愈。
[处方十四] 黄疸型肝炎。
生大黄、生芒硝各9~15g,开水冲泡10分钟后口服,每曰一剂,
曰服1~2次。
[疗效] 治20例,症状基本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12天。
注:本方适用于体质强壮而有湿热积滞者,幼儿、老年、
孕妇及正虚者不宜采用。
[处方十五] 黄疸型肝炎。
柴 胡12g 鲜蒲公英40g 鲜野菊花40g 山 楂10g
茵 陈10g 茯 苓10g 甘 草6g 大 黄6g 陈 皮6g
[用法] 水煎服每曰一剂。
[疗效] 治12例,均愈。
[处方十六] 黄疸型肝炎。
酒蒸大黄40g、生麦芽30g(儿童酌减)。
[用法] 水煎服,每曰一剂。
[疗效] 治11例,黄疸者6~8曰消退,肝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
[处方十七] 顽固性黄疸。
丹参、桃仁、红花、茵陈、郁金、炮山甲、皂角刺、路
路通,厌油腻者加山楂、巩膜黄甚者加木贼、夏枯草、皮肤
搔痒加白蒺藜秦艽,有胆道结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寒湿
现象明湿者加白术、熟附片,若系肝细胞性黄疸者去炮山甲,
皂角刺加板蓝根、夏枯草。
[用法] 水煎服。
[疗效] 治8例,愈7例,1例因呕吐不受药而中止治疗。
服药30剂左右愈者4例,15剂左右愈者2例,60剂左右痊愈者1例。
注:皂角刺、山甲有耗气伤正的副作用,剂量一般以每
剂9—12g为宜。
[处方十八] 重症肝炎(又称急性黄色肝委缩),严重黄疸。
新鲜蒲公英300g,(水煎服,每天不拘饮其汁,连服15天。)
[疗效] 验。
另,黄疸不退,可购薏苡仁数斤,平常水煎服之,效果很好。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包括“迁肝”“活肝”两类。其病因主要为乙
型肝炎病毒。“迁肝”的病情发展属良性,极少数变为“慢
活肝”。“慢活肝”病情较复杂,且可有自身免疫机别的参与,
亦可有肝硬变的伴发,最终演变成肝硬变,预后较差。
“迁肝”临床症状轻微,体检可发现肝脏轻度增大,质
软或偏中等,可有轻度压痛,脾脏多不肿大,亦无肝硬化体
征;肝功能试验可完全正常或反有少数个别指标轻度升高,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可阳性;肝活检肝小叶结构完整,门脉区
境界清晰,伴慢性炎症性漫润,肝实质内亦有炎性浸润,此
外还可以有急性肝炎的一些征象,偶亦可有极少“碎屑样”
坏死区。“慢活肝”亦可无急性肝炎病史,有急性期者往往
病情连续或有间隔较短的缓解期,反复发作超过一年;有明
显的临床症状,可有轻度出血倾向,有的尚可有持续黄疸,
亦可有肝外其他系统病变表现如关节痛、关节炎、溃疡性结
肠炎表现等;体检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或偏硬,有压痛。多
数患者脾脏可扪及或轻度肿大,伴肝硬变者可有少量腹水,
明显肝掌、蜘蛛痣等;肝功能试验明显异常,尤其是蛋白电
泳示丙种球蛋白增高,血浆白蛋降低,球蛋白增高,伴白球
比例变小或例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周围血象降低,特别
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可阳性;肝活检肝小
叶结构紊乱或破坏,门脉区有慢性炎症浸润累及小叶周围,
肝细胞有坏死性病变,位于小叶肝细胞界板者为碎屑样坏死
,门脉区之间或中央静脉与门脉区之间有稀形坏死,肝小叶
内亦可有广泛坏死。
本病属中医“黄疸”、“湿阻”、“胁痛”、“虚证”、“症
积”等范畴。
[处方一] 慢性肝炎。
茵陈6.4斤、五味子2.2斤、大黄炭1.4斤、郁金、丹参、
太子参、地骨皮、当归各2斤,蜂蜜1.6斤。先将茵陈加水
煎去渣,并浓缩烤干为粉。其余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
蜜水泛为丸。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曰3次,每次10g(约60
丸),小儿酌减,15天为一疗程。
[疗效] 治50例,愈42例,好转6例,无效2例。
[处方二] 慢性肝炎,小建中汤。
桂枝9g 甘草6g 芍药18g 生姜9g 大枣4枚 胶饴24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入胶饴,用微火消解,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同胁痛一方条。加茵陈可治伴有小便自利的虚劳黄疸。
[处方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
茵陈20g 白花蛇舌草20g 丹参20g 黄芩12g
紫胡12g 大黄10g 藿香10g 青皮10g 陈皮10g
金钱草15g 泽泻15g 赤芍15g(共169g)
[用法] 每曰一剂,水煎服。或研末,每曰服二至三,每次8g。
[疗效] 治20例,住院最长者66天,最短者40天。从住院至出院
后3个月内复查一次转阴者4例,复查二次转阴者11例,
复三次转阴者5例。
注:如研末服,原方加大4倍,可服28天。(原方量可
服7天)。
[处方四] 肝炎SGPT升高。健肝汤。
柴胡6g 白芍12g 瓜娄12g 山楂12g 甘草5g
山栀5g 红花3g
[用法] 水煎曰一剂。
[疗效] 治疗103例,恢复正常达93%,平均服药25.5剂。
典型病例:王某某,男、18岁。患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SGPT264单位,服本方38剂,恢复正常。
[处方五] 乙型肝炎,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每天2毫升肌注。
[疗效]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肝功正常)
为25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疗程为2个月。
[处方六] 肝炎SGPT升高。
北五味子100g 白僵蚕100g 蝉衣50g
[用法] 共研细末,制成丸药,每服10g,每曰服2次,30天一疗程。
[疗效] 一般一个疗程SGPT即恢复正常,后改为每晚服10g,
再服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处方七] 肝炎SGPT高。
茵陈80g 北五味子60g 大枣30枚
[用法] 共为细末,每曰2—3次,每服4g。
[疗效] 治单项转氨酶高,颇为有效。
[处方八] 乙型肝炎。
黄 芪15g 丹 参15g 女贞子15g 蚕 砂15g
妇 科
一、流产
祈艾、白芍、菟丝子各六克 ,川朴、香附、川芎各三克,
荆芥、姜活、川贝各五克,北芪、防风、当归、阿胶各九克。
用法:用二碗半水煎余大半碗,分二次服。
疗效:效佳。
--------------------------------------------------------------------------------
作者: 王东海1 时间: 2006-7-27 18:14 标题: 本人的一则(新)医案----
一宝宝,一岁多,感冒咳嗽,有时呕吐,7月17曰晚开始发烧,
刚开始无汗,后来喂了些生姜红糖,出了稍许汗.
整整烧了一晚,最高温度39.5度
第二曰向王东海医师QQ求得一方:
桔梗6 杏仁6 牛蒡子6 薄荷6 茯苓10 桑叶5 蝉衣6
枇杷叶去尽毛,去粗筋二片 一剂
上午10时服药一次,下午三点服药一次,下午六点退烧
退烧后,身上汗津津的,不像服西药,大汗淋漓.
精神一直很好,退烧后更显活泼.
邻家小孩西药激素退烧,退烧后咳嗽剧烈. 注:上文 引用病者家属原话。
--------------------------------------------------------------------------------
作者: 仁者 时间: 2006-8-9 14:59
肺为清虚之脏,小儿肺脏尤其娇嫩,东海先生方药轻清举上,切中病机.妙
--------------------------------------------------------------------------------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07-2-10 12:09
这里总结的方子,有经方,有时方,都是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实的.
希望大家一定重视起来.
医家的精华东西论坛里都有论述,就看谁能理解到.
--------------------------------------------------------------------------------
作者: hezal 时间: 2007-2-10 12:18
好,學習!
--------------------------------------------------------------------------------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2-10 15:12 标题: 受益非浅
先收藏,再学习应用!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