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j2 x" X; j) {1 b
大家晚上好,又到我们一起学习的时间了: O/ T* ~5 p) W, i1 R; r
今天我们把剩下的五个方剂一起学完
& C3 U. x8 t7 P) P9 {5 Q7 A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0 M0 W+ z% [& U* P! n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干姜汤
# I- s" o N+ Z2 n: L! X& [7 z1 当归四逆汤$ u( k; f9 A" T0 G6 }, j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擘,二十五枚) 2 s' v5 P% v, @) z; @( f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3 {4 Q& A- J7 K( I7 C; {
汉传经方解析法# j. g2 _4 T B9 I+ C) }
三才解析法3 k; [" g8 ]9 Q- c6 Q
阳性药:桂枝、当归、细辛. U3 ~" \: l* ?4 R8 E J
平性药:炙甘草、大枣
1 H! e; }) X( J+ j4 u6 c! Z阴性药:赤芍、通草
3 U- C0 ? r) l$ F i) J四象解析法
) ] [5 @/ |4 d) c0 b2 a" m- \( v君:细辛(大温 辛)
臣:当归(温 辛) 桂枝(温 辛甘滋)( C& H- g8 E$ l9 |
佐:甘草(平 甘滋)大枣(平 甘滋)
" T6 w: ^# L4 k: F2 y V使:赤芍(凉 酸苦)通草(凉 辛苦)- t, V+ A7 l" u! N4 `2 ~
从三才四象解析法中可以看出,温性药有3味,共9两;凉性药有2味,只有5两;温性药明显多于凉性药,因此这个方是阳旦汤类方。2 @! u. h+ W1 }* t5 b' E
君药为细辛,臣药为当归和桂枝,佐药为甘草和大枣,使药为芍药和通草。 对治以凉滞证为主,夹杂烦温证,凉温证并见五证中的“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
. K* n! a1 a. u/ B$ U8 I; ^' {1 B( z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药症:6 p& Q/ `- ^0 `0 d
君药:0 J- Q! M6 z2 D+ P8 h- W! ~# t
细辛 大温 辛: @, T' G7 f' L( u1 u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7 ^1 O9 M o3 t) ]细辛,辛主发散,温能散寒,化水饮,通血脉
' T& w7 n4 @: M* p4 p3 H. Z能够“通百节,利九窍”,除四逆,治疗“手足厥寒”正对症。 臣药:
0 ~+ i0 U8 W0 v: E4 d5 y桂枝 温 辛甘滋
# `2 P5 X5 e7 D1 K- U r W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S1 `( c9 i7 m' T
《神农本草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 |8 K4 [" A6 x( f/ I, X! C3 H这味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 j2 }( e. G0 J/ g9 C0 o; L& E( t
桂枝辛温,能温散外感风寒湿邪以及凉性气滞
m, k' F, q' G9 L4 C) }能解决头身痛,上气咳逆,心下结气,喉痹吐吸,关节不利以及寒凉性虚劳不足等症。
. I$ d/ @9 b' C7 F: k当归 温 辛甘 M" S! o' X8 I( f/ ^
《神农本草经》:主欬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 v$ F: i+ B6 k6 x" @4 L2 b0 x
当归,温能治疗凉滞证,辛能发散诸邪,祛风寒湿、散气滞、血瘀、痰饮
n& @! }2 } ~. l治疗咳嗽,更能治疗寒凉性的皮肤病和疮疡,以及妇科病长期月经不调,不孕等。( L1 F* `: }' b2 {( F
佐药:+ }" ^8 Y+ M6 {1 H* _- |
佐药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甘草和大枣
, }4 M: i/ c+ B( w+ t3 m炙甘草 平 甘滋7 @8 a# S# G9 g) d$ B5 B
《神农本草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8 }1 q9 m7 m+ e8 E/ T, [* _大枣 平 甘滋- d* j# ^% `+ y/ J* ]& r; R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6 F7 T' Y- u3 b4 y甘草和大枣都能滋养胃气、补津液。" N1 w) L: @- t" v
使药:
6 L6 G9 h0 L6 V( X7 B8 i; V通草 凉 辛苦' ]6 s7 h: S) @, n% G# y2 X+ z6 L. y
《神农本草经》: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 L5 D" C! n* g) L6 `; ~0 t这里的通草,再重点强调一下,不是现在的通草2 y, S) n# L: z7 Y# j9 ~$ d# P0 G
经常有些人用现在的通草来催乳,其实搞错了,应该是川木通通乳,这个在恩师的著作中已解释清楚。
7 I8 L3 M( }+ A- J* a这里的通草是指川木通,不是关木通
% i5 G- m, T4 V关木通有马兜铃酸肾毒性,毒性较大,临床我们都是敬而远之。
U* K8 |2 \1 Q' p, I% s2 q木通,性凉,主治烦证,辛能发散,苦主涌泻,能“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协助治疗四逆。
+ Z( b" h# h3 V0 {8 [) O1 R芍药 凉 酸苦/ e, s' h! f9 t0 w; F, ?2 t' i7 T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 Z7 S' i, K7 I$ v5 P1 N, r4 A芍药,性凉,对治夹杂的烦温证。芍药尤能通大小便,有“小大黄”之称,泻而不虚人,对于虚劳体弱者,较为合适,虚寒证明显者则谨慎使用。
4 v% K6 V# K* ]$ F芍药清热、利尿、通便,对温热性的血瘀痰饮等导致的疼痛、腹痛,都有较好的疗效, z8 F/ z1 l' R0 h7 J
因此,能对治烦温证为主的血瘀、痰饮、食积结聚等病理产物。
) O2 t7 ]6 y! V' {# G8 ?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为臣,川木通为使* S6 @$ B g5 n" X
当归的性味类似桂枝,可增强君药桂枝解表补虚的力量,同时入血分,滋养津血7 o5 |- U) B8 F- [
细辛比生姜温通的力度更大,能够通百节,利九窍,除四逆,因此本方以细辛代生姜# n. ?$ _- s5 }5 h- o2 {
木通性凉,主治烦证,“通利九窍血脉关节”。5 D% k! i' ~: T# I
因此可知,这个方子在治疗桂枝汤证的基础上,还能温通四肢百骸的血脉,能够解决条文中说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问题。
$ R3 Y3 s; r' }. O“手足厥寒”,是身体末端动静脉循环不好,发生手足冷、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冻疮、雷诺氏病等等,都可以考虑此方治疗。) O) N: f; O1 b+ N; ^
其他适应症拓展,大家根据三才四象六纲五证药症去感悟。
V. _5 l* b8 a; X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f& L9 M2 d" p9 q) e. L% S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生姜(切,半斤)吴茱萸(二升)大枣(擘,二十五枚)
$ Z0 ]' b5 N$ w+ Y- o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 H6 F7 x3 Q, [/ J汉传经方解析法
9 p/ ]) B/ \: s1 M: @三才解析法
* |, H, p. @% Q1 v8 V' v$ `阳性药:吴茱萸 生姜 细辛 桂枝 当归 7 a: [+ Z4 p- Z4 d# ~! L B/ L
平性药:甘草 大枣
* G& Y/ e* V& ? f; q8 [: n阴性药:木通 芍药 " E6 ^( M- \) |* [- U4 N& k6 I0 F
四象解析法
* |8 N& Y8 o: v, r君药:吴茱萸(热苦辛)2升
; a5 t; v& v P' b4 L- _. t0 `臣药:生姜(温辛)8细辛(温辛)3桂枝(温辛甘滋)3当归(温辛甘滋)3
/ f1 s# @$ W X; ]+ L/ P- L, u佐药:甘草(平甘滋)2 大枣(平甘滋)12枚1 l0 C J2 T$ @+ W9 M8 P7 W
使药:木通(凉辛苦)2 芍药(凉酸苦)3
' n6 s+ \' H/ u6 H. M& X这个方是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 f! p' k4 i( k4 p% Y
从上面的汉传经方解析法可以看出,温热药明显多于寒凉药,故为阳旦类方。6 }) f5 f1 p3 a& D. v9 F& b
吴茱萸是大热的药,用量又大,故当之无愧为君药。( I! B7 l O. |. {
臣药为生姜、细辛、桂枝和当归,佐药为甘草和大枣,使药为芍药和木通。( _+ z1 q2 B& ~9 G' G; j
对治以寒饮凉滞证为主,夹杂烦温证,寒温证并见五证中的“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
$ m* u; i& ?! x4 F, o我们重点看一下吴茱萸的药症:4 |$ q' b3 I7 K
吴茱萸 热 苦辛
6 g1 X6 t! F8 T. Z& Y+ d7 R4 h《神农》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y5 c+ c& N; J( \" L
这味药在神农本草经记录是温药,别录是大热,恩师说它是我们经方中继附子、干姜又一大温里药。那么在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类上,它应是属于热药,居于北方玄武之地。% { O3 y8 V: \" m$ X3 M1 H
北方属水,病则为寒饮结聚,要用热性药对治才行。
$ Q# @4 r/ W8 e% c& D吴茱萸的药性是辛苦、大热,辛主发散,苦能涌泻,大温大热之药0 z9 G7 U9 O" o# z. k
外能祛风寒湿痹,治疗风湿痹症各种关节疼痛,皮肤病等;( r9 _ k9 j, {
内能温里祛寒化水饮,温能通血脉,寒、饮一去,气血一通,当然疼痛自止,故能治寒饮上逆的呕逆、头痛等。尤其是寒滞头部经脉而顽固头痛、偏头痛等,用它,疗效奇佳。& W$ w/ \! R v% r& U# \8 {
妇科少腹痛,腹部凉,痛经,经期头痛等用吴茱萸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 l; b, J" r; x/ ]+ N8 l吴茱萸味很苦,可用大枣矫正苦味; d k9 t' t6 M3 } o1 k
但是,大家注意,凡是中焦虚寒,消化功能极弱者,大枣也不能多用的: W$ c, _2 N4 b2 X5 S; P. c& }: y
病人吃了会痞胀+ C& w% L q1 b( n5 V
另外,里寒不盛,不用吴茱萸。
& Y/ t3 s H, K7 l平时我也喜欢让病人加黄酒
# ?7 Q, | A/ W" V* j* Z2 y9 {( o0 d第一个原因它能去苦味,味道就没那么难喝,第二还能加强温通活血的功效
3 c1 o4 T9 R2 A4 R6 V6 b2 {生姜,温,辛,作为吴茱萸的辅助臣药,能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吐,止下利。9 i) Y, o! P7 Q) r" c; u3 R3 J2 S
在恩师的《伤寒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中条文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T. Q$ I/ E7 E2 Q5 s: d# S
既是内有久寒(久寒的意思不但得病时间久,而且程度严重),那么表的寒凉之邪难免也更重,! d# `' _) u' X$ V4 r# X
因此加吴茱萸温里寒,加生姜驱表寒
' s/ y9 g& ]9 _( A6 y* H里寒重导致呕逆的话,吴茱萸加生姜也能治疗3 |7 L& [/ H9 z- C: B
经云:“温可祛寒”。代表方剂是当归四逆汤& f- }/ n; P" D: O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祛寒的力度更大,内外寒邪都温了。3 Z! R A) q: a1 |: p; L
接下来讲栀子豉汤类方,三个小方
4 _* r' c( D* z5 Q+ ]+ d% ^栀子豉汤( i5 \5 y) N X/ F4 U
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 R" a7 _- t u6 R& X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a; I, a- }, ^: g- n汉传经方解析法
: _6 n# x g7 D6 g) K& S% J三才解析法' ?. ^; n* g7 l) g
阳性药:香豉7 Y9 l" n3 a% g4 I6 `
平性药:无
6 v' V# L2 i; O1 S阴性药:栀子
! Z$ z7 c' N2 y0 V四象解析法
6 @5 H4 F+ p7 \+ u; v! N ?君药:香豉(温 辛微咸酸甘滋)3
1 U2 A# l8 o( b7 T1 e: ]臣药:无0 c/ R( U% N6 H& A' t6 U
佐药:无
% J) m# a& P; E# V" C" R使药:栀子(微寒 微酸苦)2
: I0 l5 f. Y3 p' B. _4 Y栀子豉汤,是治疗心烦郁怒而失眠的千古名方
" H, e2 O0 @ G2 j( [; X8 ~( n它的病机是寒热错杂,寒热近乎均等。
( f8 _0 _; R) m3 {! ^恩师说用它对治热多寒少的心烦也行,对治寒多热少的心烦也行,都会显效。! A7 q; i) ?3 k" d6 s' b. b
按药症主治,豆豉更符合君药的确定条件。
. o7 L3 u- ^+ P- ~7 _ c5 m3 x君药:
& G' D0 @2 U2 c8 N5 B% s3 ?: V1 z豆豉 温 辛微咸酸甘滋! m& [. a7 `5 T* e+ d+ k0 K Q
《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3 y. }7 u) k" c9 F2 T( v1 @
恩师根据其发酵及临床,这个药定性为偏温
# L5 s6 m) O7 L9 W0 g8 l3 l9 P' s' g这个药,外能解表,治疗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内能降逆除烦,更能调理胃肠,治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z4 F! i# Q' x# c( v g4 r
使药:
; y- L, u- l* ?, E+ S6 g5 e8 v' A栀子 微寒 微酸苦 K; U6 {; L5 ^- K Y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 M b% {. [) i+ C! K! m, \' t栀子性寒,清内外上下之热,止烦
( [$ Q6 M7 V v这两味药,寒热近乎均等。在这种“模棱两可”的实际情况下,恩师还给了一个法则:2 `' ^# ^ ]/ m$ ^: i0 R
“阴阳平而不和,寒热近乎均等。或有寒热,或无寒热”、“法当护其阳,决其邪,病乃治。此当属厥阴病也”,我们将其归属为“属厥阴病”。
/ |9 C! v' D$ A* M3 j! K1 D这个方专治寒热夹杂的身体虚弱乏力而表现出的心烦懊憹,或者胸中结痛,尤其是阵发性的胸中窒息性疼痛
" L* }+ w( a2 i& r# H以及身热、头汗、心烦,易怒,辗转反侧而失眠,饥不欲食等。
. M, v* X9 Z* w5 w w这些症状,看似热证明显,以手按按心下,不满硬,而是虚软
3 ?2 u) k/ J: K( h这说明,还没有形成里实证,还处于中气不足状态当中。
! s/ z; @/ Z7 Q/ Y+ o5 r从药症上来看,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很多病,尤其是一些寒热夹杂的皮肤病、哮喘、胃肠不适等,大家平时临床可以去实践体会。
/ \+ A, y/ j/ O5 G# n# N2 S$ I/ @如果在这个方的基础上一味生姜,就有下面的这个方 `1 j" O$ d: ]8 @/ F- B
栀子生姜鼓汤- {$ x) p+ B" z" P, d% E
栀子(擘,十四个) 生姜(五两) 香豉(绵裹,四合)
9 G/ q4 J# T" q; w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 ( [- g4 o. P9 U8 S( f
汉传经方解析法
5 e& ^8 Y' x8 W- B9 m三才解析法/ \* S }* z" t2 @5 `3 b& y. F
阳性药:生姜 香豉
, [3 m3 G. F( N7 o7 V, h平性药:无
2 \" a9 p' I$ p9 z! z阴性药:栀子
x/ h. U, w/ M* U" L四象解析法( P! j" p p x, Z5 [* s( {
君药:生姜(温 辛)5
) S2 U$ P; y4 O4 Q! d臣药:香豉(温 辛微咸酸甘滋)34 L L: K4 E% o, q
佐药:无
) P& T! @! W% f使药:栀子(微寒 微酸苦)29 [9 b; Q( ~5 p' h' z( o h6 J0 e
从汉传经方解析法可以看出此方为热多寒少之方,治疗寒多热少的厥阴病,五证为阴痞证。7 V' v& K& P+ l
我们看一下在恩师的《伤寒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关于它的相关条文: e* j! y* i* `% c6 M) f5 i2 K# ]
351、脉经: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若少气,栀子甘草汤;若呕,栀子生姜汤;若腹满者,栀子厚朴汤。6 B+ _4 g0 i# L& l/ ]* ]
“若呕,栀子生姜汤”,如果病人在栀子鼓汤上面的症状上,同时出现呕吐,患者以呕吐为所苦,这是里面的水饮上逆了,加个生姜,去止呕降逆。( K* q' e* R. Q0 Q' b0 O
生姜这味药主治我们前面反复讲解了,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不过还是把药症给再贴上来吧:# J5 y0 y: X2 w# F
生姜,大温 辛。+ L+ k1 D3 Z/ [$ P
《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L2 @2 R4 M/ s# o生姜辛而大温,能解决凉滞证及轻度的寒饮证导致的气滞、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
3 d2 K% n8 o% V$ K4 k治疗凉滞证或轻度寒饮证的胸满咳逆上气,温中下气、止呕止利、止血,还能祛风湿痹、通鼻塞、止头痛
' a5 o) M! R, U在讲泻心汤类方的时候,我们说干姜“热”而生姜“大温”,干姜热力比生姜大;生姜偏于发散表邪而降逆,干姜偏于温里而守中。
0 i% B* w* v! N! z) J2 R7 Y2 R如果患者太阴虚寒水饮更重,下利腹痛明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生姜换成干姜加强温里的效果。这就又有了下面的栀子干姜汤:& u- I' W' _# G
栀子干姜汤
5 \0 Z' v! k, H6 G( Y" S栀子(擘,十四个) 干姜(二两)
U$ W1 G9 T- w, t1 k8 v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d; o+ g( X( N3 F+ H
汉传经方解析法
: F, P& p/ b9 @. \" n. b$ U三才解析法
% n7 Y$ L, l/ `8 f8 \. F阳性药:干姜 $ ]/ c, i' M1 v
平性药:无( F' x- S0 [) ?" K0 y$ M
阴性药:栀子3 Y& R3 W* Y* K8 q; x7 p6 k+ _( z
四象解析法
# [# H+ |, O" y, Y君药:干姜(温 辛)2
4 ]6 L% b/ v( O臣药:无( K! p5 I( d8 H+ J" L# Z
佐药:无
! p, P4 l# Z3 J6 M2 R* f9 V* I使药:栀子(微寒 微酸苦)2- ^; W2 Q; X+ j8 p
我们看一下恩师《伤寒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里的条文及解释:2 B. N% y2 f6 v \7 M+ @, d
358: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宋80)
E( B* G6 W) ~太阳伤寒,大概有了阳明里实了,医生忘记了先解表后攻里的法则,给用了攻下法。并且用丸药,比如“备急丸”剧烈攻下,给下过头了,这时不但表邪不解,还入里了。, v( k; B. X( w7 f, _4 u1 N+ T
这一大下不要紧,外邪不解,并且深入,内陷胸中,同时,大下伤了胃气了
" S0 n" p( O# w( {/ f# `我们知道,胃气偏旺,显示阳明实热9 J: V5 |" j7 j# w& [
这个呢,是一味地大下,一下子阳明正气不足,就要变成阴证,有了太阴虚寒了; U$ U, Z: h+ P
上焦有热内陷,中下焦有虚寒水饮,水饮要上逆,和上焦的热夹杂,成为湿热,扰于胸中3 ?2 w( ?- c6 \% Y% X8 s3 J$ S
因为有太阴虚寒参与,热邪不是很盛,故说是“微烦”- [: p) u$ _6 e) i# G5 P) I
除了微烦,还会有“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这个“懊恼 ”出现
' S7 x* @* U1 W0 ?这里用栀子解决这个偏上的湿热,而干姜解决下后太阴虚寒,还要解表,照顾全了
! @% N8 c6 J$ I; C师父说这个方子最好还是加上豆豉比较好& F2 U8 u* G( l
栀子豉类方组方非常简单,这也是仲景给我们的加减示范* g' L7 Q1 D' l3 c# t4 G. c. g
由于我负责的是阳旦汤类方中一部分,栀子豉类方中其他方,比如栀子甘草汤,栀子厚朴汤等将由关老师给大家讲解
+ ~, L' X; [: x; r4 H ~/ r这些方本身也可以加到其他方剂里合方使用,应用范围很广/ N8 T7 P' _4 s# E6 c. I
大家除了要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今后还要多临床实践印证* Q8 _5 T# D* l. |! x: `! A
好了,今天我的授课任务就全部完成了,谢谢大家的聆听+ c/ W3 y: K2 l" x6 N; m
下周二将由刘逍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解《汉传中医免费普及课程〈六神方解伤寒〉之阳旦类方系列》,欢迎大家继续学习
7 m5 t/ r, n$ S% V- K" f( q)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