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好友
帖子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汉传中医师承网
»
论坛
›
中医外科
›
时方杂说
›
转帖:最迫切的任务——找准自身突破口
[新人请看]新会员报到贴
热烈庆祝《<伤寒论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出版上市!
热烈庆祝《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出版发行!
返回列表
查看:
1770
|
回复:
1
转帖:最迫切的任务——找准自身突破口
[复制链接]
飞龙在天
飞龙在天
当前离线
积分
12091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08-3-3 15:23:2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最迫切的任务——找准自身突破口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周 然
整体环境日臻成熟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中医药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崛起,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最高政策层面,从《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到党的“十七大”首次将“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标志着中医药事业在中国特色主义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得到根本保障,中医药作为我国主流医学之一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在决策和保障层面,成立了以副总理为组长、十九个部委局领导为成员的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标志着国家对中医药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支持和推进方面,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务院16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全面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对国家科技经费投入重点进行调整,专门设立中药创新药物专项经费,一批中医药现代化项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课题等,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从日益广泛的国际性中医药合作交流到推进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医中药中国行”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的开展使中医药文化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中医药事业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整体环境正在日臻成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谋求突破是当务之急
经过新中国近60年的扶持和发展,中医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策环境、经费投入、社会地位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其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不能实现“自由对话”的基本状态没有变,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与当代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不能同步的基本局面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中医药发展滞后的基本矛盾没有变,这些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实际,最客观的现状,既是老课题,也是新任务。中医药没有理由“永远”以“传统医学”自居,也没有理由“永远”依靠“政策扶持”发展,没有理由要求现代科学主动地与自身“实现对话”,更没有理由期望当代科学技术“等着自己”同步发展。必须把自身发展、自主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谋求突破作为当务之急。这是日益成熟的整体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中医药工作提出的最为迫切的要求。
找准突破口责无旁贷
中医药落后的原因有许多是历史问题,但不可能通过“问责历史”实现跨越,只能通过“自省自新”谋求突破;中医药发展和进步需要其他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但不可能让其他学科的发展替代自身。怨天尤人没有出路。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实现整体突破,要谋求突破首先必须找准突破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医药的突破口在哪里,只有中医药自己才能把握,这就要求中医药必须科学分析制约自身突破的关键问题,深刻把握可能率先突破的关键环节,着力寻找急需实现突破的关键部位,全面认识某些“位点”的率先突破是否可能带动中医药整体突破和可持续发展。总之,中医药的问题归根结底需要中医药自己来解决,尤其在寻找突破口和实现新突破方面责无旁贷,这一点毋庸置疑。
率先突破的可能路径
一要紧扣临床疗效谋突破。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其临床疗效,但无论我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中医药诊疗水平之间的基本矛盾没有根本的改变,当前,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西医”在许多疑难病领域转向中医,虽然客观上中医在这些领域也多是控制性疗效居多,根治性疗效较少,但西医的困难提示我们,两者在该领域的差距最小,实现突破甚至赶超的可能性最大。要紧紧抓住一些令西医陷入困境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环境性疾病等,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对可能实现根治者务求突破,对暂不能实现根治者,则要重点考察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限,引领标准,务求领先。
二要找准现代科技切入点。西医学从其诞生至今,几乎没有自主研制过多少仪器,先进技术设备不是西医的专利,排斥先进技术也不是中医的本色。从当前医学领域的先进技术设备看,大致以光学领域的影像技术和化学领域的检验技术为主导,这些方法是人类观察分析各种事物的通用方法,中医没有理由视之为“异己”,只要在借助这些方法观察事物时不丢掉“整体分析”的内核,只要借助这些方法观察的结果是“辨证”的结果,都应当视之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影像学观察到的无非是形状、大小、色泽及其变化,这与中医的“望诊”没什么两样。检验技术也无非是通过临床表现与体液或组织内部的变化分析疾病,这与中医的“切诊”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这些技术是最有可能成为现代科技为中医服务的切入点的。
三要还原理论要旨求本质。众所周知,中医基本理论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这一历史定位至少提示我们几个问题,一是理论形成时期正值不同文字走向统一的阶段,初创时期的文字本意嬗变复杂,所承载的理论要旨亟待还原求本;二是原创经典著作大多曾在战乱中亡佚,后人重辑再现虽然功莫大焉,但曲解谬误之处亟待修正归真;三是建国前中医科班教材,大多形成于“中西汇通”的特殊时期,沿习至今几成主流,虽然多为革故鼎新之作,但编著者勉力附会之处亟待正本清源。有鉴于此,欲传中医之“真”,先求中医之本,必须把中医放置于经典理论形成的语言文字环境中加以解读,寻求本意,揭示原理,掠去表象,再现真谛。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确属大真至理者,鼎力弘扬,对确属曲解附会者,不吝弃之,对尚难确证定夺者,存疑再考。
四要突破语言障碍谋对话。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对接的最大障碍是语言的障碍。不能“自由对话”,是中医药面对强大的现代科学的最大的无奈,中医术语体系形成于古代,许多属于古代哲学术语,其与现代语言不能直接沟通,要让现代人摈弃现代语言绝非可能,同时,尽管人人皆知中文现代解剖学的“心肝脾肺肾”等名词是中医学原创,且两者所指并非一物,但强令公众将其回归中医本意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最佳选择是中医自身在术语领域寻求突破,把中医理论的“本”意、“原”意、“真”意用现代语言表述出来,形成新的术语体系。这里首先应当克服“改变术语便不是中医”的疑虑,任何一门学科,只要紧执理论本质和思想核心,表述形式自是可以实现创新和超越的。
收藏
0
热烈庆祝《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出版发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ctv01
cctv01
当前离线
积分
1685
IP卡
狗仔卡
2
#
发表于 2008-3-3 20:20:43
|
只看该作者
是自身问题
一切造业者,皆由本心生.
宗法本自然,后人妄分别.
天道一分二,狗尾续九条.
后学看狗尾,误把珍宝当.
一代一代骗,没有真文章.
子孙真可气,前人亦可恨.
再此走下去,早晚绝了根.
末法时代来,真心难寻觅.
执像求佛法,必着着魔相.
中医精华魂,岂与西学共.
东方底蕴里,天地大奥秘.
热烈庆祝《<伤寒论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出版上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