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7-2-11 13:42 标题: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第一节 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往返移动,称推法。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等。
要求: 用力柔和,平稳均匀,大约每分钟200到300次为宜。
作用: 补虚泻实,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第二节 拿法
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可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
要求:徐徐用力,稳而持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三节 按法
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可分为指法和掌按法。
要求:徐徐用力,稳而持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四节 摩法
用掌、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到160次。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消积导滞。
第五节 揉法
用指腹、掌紧贴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
要求:动作柔和,用力均匀,快慢适宜。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食。
第六节 运法
用指腹于一定部位上,作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要求:动作轻缓,每分钟80到120次。
作用:和中健脾,清热除烦。
第七节 掐 法
用爪甲重刺激穴位称为掐法,可分为单指掐和双指掐。
要求:用力适宜。
作用:醒脑开窍。
第八节 捏法
捏法是手指相对用力于一定部位上捏起肌肤的动作。可分为两指捏和多指捏。
要求:用力适宜,部位准确。
作用:清热解表,开通闭塞。
附:捏脊疗法
捏脊法系以捏提手法为主的复合性动作。
操作要领:用指腹相对着力于脊柱两侧自龟尾捏、提、捻、推至大椎。捏起皮肤的多少要适宜,动作要连贯。
作用: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为主来进行各种不同操作方法。小儿推拿手法看似简单易学,但要做到熟练灵活,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却非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要学好小儿推拿手法,需要认真学习和刻苦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功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医宗金鉴》。手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他是小儿推拿疗法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推拿治病的成败关键之一,若手法不够熟练,就不能达到“体表推拿,体内感应,内外呼应”的目的。
??小儿推拿不仅仅是按、摩、掐、揉、推、运六法,它的手法种类很多,下面是临床常用的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总的要求是:“均匀,柔和,持久有力,要达到深、透”,但在操作中更要注意:“轻巧柔和,平稳着实”,另外,各种手法都有其不同要求,如:推法要求“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掐法要求“快而重”,摩法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拿法要求“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等。
??另外,在小儿推拿手法中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左运止吐,右运止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实践。其实手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要具体分析手法的应用,还要结合患者的体质来选用穴位(有如选方用药)及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在具体运用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手法的顺逆、轻重缓急,做到因病而治,因人而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推拿顺序为:先头面,再上肢,胸腹,再后背,下肢;应该向上后下,向内后外。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因此推拿手法要求轻柔深透,适于达病而所止,不可竭力攻伐。所以要想熟练运用,就要很好的进行手法练习。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的具体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次数为多;而摩法的时间较长;掐法则宜重、快、少,掐后常使用揉法;按法和揉法一般要配合使用;掐、拿、捏等较强的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治疗的最后,以防患儿哭闹而影响后面的治疗。
小儿推拿按摩的常用介质
【生姜汁】
取鲜生姜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应用。小儿在冬春季节,常用姜汁,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腹泻之证。
【葱白汁】
取葱白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应用。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冬青膏】
以冬绿油(水杨酸甲酯)与凡士林按1:5混合调匀而成。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效,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的肿胀、疼痛:以及陈旧性损伤和寒性痛症等。
【鸡蛋清】
把生鸡蛋打一小洞,然后倒置,取渗出的蛋清使用。有清热除烦,消积导滞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
【薄荷水】
取鲜薄荷叶或干薄荷叶(鲜者最好),浸泡于适量的开水中,容器加盖存放8个小时后,去渣取汁液应用。
小儿在夏天炎热季节常用。因其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选疹的作用,故对于风热感冒或风热上犯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等,或痘疹初期隐隐不透,或麻疹将出之际,均可用薄荷水作介质。
【滑石粉】 医用滑石粉或爽身粉均可。本品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白酒】
采用市场出售的普通白酒或药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麻木不仁,手足拘挛,局部瘀血等病症。
【红花酒精】
将1克红花浸入100毫升酒精中浸泡2周,取汁液使用。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穴位按摩及四肢酸痛。
【其他】 如冷水多用于退烧;风油精用于风热感冒;樟脑酒用于四肢肌肉酸痛;肉桂液多用于冬季畏寒体虚者。
一般的只要使用滑石粉就可以了。
小儿保健推拿四法
1、健脾法
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紧脊柱皮肤,边捏拿边向前推进,自长强穴损坏至大椎穴为1遍,每次3~5遍。为了加强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处方: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亦称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医者食中二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
3、安神法
处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
【操作方法】
揉摩两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儿十指指腹面,按顺时针方向揉之。然后将儿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轻而有节奏地叩拍督脉,自大椎向下经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钟,在相当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4、益智法
处方:揉二马30分钟至1小时。
【操作方法】
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揉二马是将患儿小指屈曲于掌心,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
小儿推拿增强体质
小朋友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对于他们的健康状况,家长是十分紧张的。不过,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有许多不利因素,如污染、辐射、不合格食品以及部分市民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等,都影响着他们,使他们患病次数增加,免疫力减弱。因此,想方设法增强小儿的体质是必要的。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手段,以预防、治疗儿科常见病症和儿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它根据幼儿肌肤娇嫩,体表的经络、穴位对刺激特别敏感这一生理特点,通过医生在小孩身上的特定穴位、部位作轻快、柔和的手法按摩,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调理脏腑,防病治病。由于小儿保健推拿简便易学,安全可靠,父母学习后可以亲自为孩子按摩。帮助消化、吸收,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下是五种小儿保健推拿常用手法:
1、补脾经脾经在拇指末节螺纹面。小儿取坐位,家长用右手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左手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约每分钟200次。次数:100~200次。
2、摩腹小儿取仰卧位,家长在小儿右侧,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抚摩,频率约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在腹部放少许滑石粉。时间:2~3分钟。
3、拿脾腧脾腧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旁开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旁,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脾腧,然后轻轻向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4、拿胃腧胃腧穴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旁开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处,用两手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胃腧穴,然后轻轻往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5、捏脊小儿取俯卧位,家长在患儿左侧,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小儿脊椎骨上皮肤,从尾骨处开始捏拿,直到平肩处。初学者手法宜轻,捏脊前后可用手掌在腰部作按摩,让背肌放松。次数:5遍。(广东省中医院按摩科陈红蕾主治医师)
夜啼
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经常在夜间间歇啼哭,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谓之夜啼,民间俗“哭夜郎”。多由于脾寒,心热,惊骇,食积等引起。
【病因病理】
1、脾寒婴儿素禀虚弱,脾常不足,至夜阴盛。脾为阴中之阴,寒邪内侵,脾寒乃生,寒邪凝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入夜腹痛而啼哭。
2、心热乳母孕期恣食肥甘,或过食灸赙之物,使胎中受热,结于心脾,或邪热乘于心,心火太盛、内热烦燥,或肝胆热盛而致。
3、惊骇,小儿神气不足,心气怯弱,神不守舍而惊惕不安,或目视异物,或乍闻异声,暴受惊恐,神志不守而散乱,心神不宁而夜间惊啼不眠。
4、乳食不节婴儿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运化功能失司,乳食积滞中焦而胃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而入夜啼哭。
【临床表现】
1、脾寒夜间啼哭,神怯困倦,四肢欠温,食少便糖,睡善俯卧,痛时收腹,啼哭声软,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报纹淡红。
2、心热夜间啼哭,喜仰卧,面赤唇红,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哭声高粗,见灯火啼哭愈甚,便秘溲赤,舌尖红,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3、惊骇夜间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心神不宁,睡中易醒,神气怯弱,惊惕不安,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脉象与唇舌多无异常变化。
4、乳食积滞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紫滞。
【治疗】
治则养心健脾。
处方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揉小天心,揉外劳,摩腹,揉足三里。
方义清心经,清肝经,按揉小天心能养心安神,平肝镇静;揉外劳宫,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健脾助运,补益气血。
加减偏于脾寒者加推三关,揉中脘,揉脐,以健脾温中。
偏于食积者加清脾胃,清大肠,摩中脘,推下七节,以消食导滞。
偏于心火盛者加掐心经,水底捞月,清天河水,退下六腑,以清热降火。
偏于惊恐者加掐十宣、老龙,揉精宁、威灵,以安神宁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