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IWENZHU 于 2016-11-2 12:07 编辑 * _/ G! r; a# k+ j8 {
% d% A5 ]* k) ]" ^3 R- Y7 o
2016-11-1邓泽成老师讲真武汤加减 , y+ s" n5 u1 ]: O8 m( H
上周我们学习了真武汤与和他有关的两个加减,真武汤去茯苓和真武汤加辛姜味。(图表见前次讲座) 真武汤归属于玄武汤类方,玄武为北方神兽,属水,针对五证中寒饮证。 仔细对比会发现,真武汤的加减是根据体内水饮情况的不同进行加减调整的。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条文中的另外两个加减: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和真武汤去附子加生姜。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大家细心的观察宋本第316条就会发现,原文出现了“自下利者”、“或下利”和“若下利”的论述,这是很不严谨,这个问题恩师刘志杰先生在《伤寒类编补遗》有详细解释就不多说了。 芍药在方子里很重要,如果因为有下利,怕它寒凉泻下导致病情加重而去掉,是没必要的。因为方子中有附子和生姜等温热药制约。 而且从配伍法度来说,酸甘除饮,茯苓和芍药的配合能很好的利尿去水饮。 真武汤在六纲上归属于厥阴病,是寒多热少的阴痞证,芍药的药症正好解决那轻微的阳明郁热。 如果没有一点热象,就得把芍药换成五味子或者酸枣仁。 我们用三才解析法来看看药物的组成。 【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热,苦辛)1、干姜(热,辛)1 白术2 (温,辛甘滋微苦) 生姜3(大温,辛) 平性药:茯苓2(平,甘淡) 阴性药:无 从解析法来看,整个方子有阳性药和平性药,没有阴性药,治疗的是单纯的寒性疾病。 暗含了干姜附子汤的方义,附子和干姜单刀直入解决三阴的问题,加白术、茯苓解决体内水饮。 这里的生姜,是针对水饮上逆的症状。所以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可以看成是在干姜附子汤的情况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水饮。五证归属为寒饮证。 我们再来四象解析法来分析。 四象解析法: 君药:附子1枚(热,辛苦) 臣药:白术2 (温,辛甘滋微苦) 生姜3(大温,辛) 干姜2(热,辛) 佐药:茯苓2(平,甘淡) 使药:无 这里去掉了作为使药的芍药,在臣药里加了干姜。 使药的作用是反佐沟通阴阳,会制约君药和臣药的作用。所以去掉芍药单刀直入直接解决体内虚寒水饮问题。 我们又可以把它看成是小玄武汤加生姜,这样可以更好理解去芍药。 【小玄武汤】 治阳气不足,内生寒饮,小便不利或尿频,腹中痛而下利,四肢厥冷者。 茯苓(三两) 白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小玄武汤四味药,能回阳救逆,化逐水饮,内外兼治,可以祛风寒湿邪。 主要针对寒饮较重,水饮不化的情况。 在汉传的四神二旦汤中四神方小方有四味药。按规则其中没有使药,只有君、臣、佐药。 四神汤的大方,也是没有使药。 为什么设这个规则呢?因为一旦加了使药反佐,疗效就会减缓,不能单刀直入的迅速治疗一些急证重症。 而阴阳二旦汤的配伍,则必须设置使药反佐,沟通阴阳。 因此,加了使药,针对的就是慢性疾病,注重平调阴阳了。 四神汤方没有使药,偏性大,是霸道方。阴阳二旦汤,有使药反佐,是王道方。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病人如果呕吐的症状很严重,加生姜的话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什么要去掉附子啊? 附子辛热本来就可以温化水饮寒湿,解决水饮上逆导致的呕吐问题。 这个就是条文的错误了。 恩师在《伤寒补遗》中有详细的论述,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去翻阅。咱们抛开条文用刘志杰方证解析法来分析。 【真武汤去附子加生姜】 四象解析法: 君药:生姜8(大温,辛) 臣药:白术2 (温,辛甘滋微苦) 佐药:茯苓2(平,甘淡) 使药:芍药3(凉,酸苦) 那么这个方子主治的病是以呕为主要症状,太阴水饮上逆兼有阳明热。 到今天,咱们对真武汤条文后面有关于药物加减论述,讲解完了。这节课对使药的讲解和四神二旦汤的配伍知识,希望大家了解下。 今天时间充裕。咱们来看个病案。 赫某,女,50岁,初诊时间:2016年2月15日。 主诉:头晕3年。 患者高血压3年,血压高时头晕,最高130/100mmHg,平时常服降压药。恶寒,素日无汗。偶口苦,嘴易起泡,心跳缓慢,多梦,胸闷、心烦、气短,肩胛两臂痛,腰凉痛,下腹凉。小便频,大便稀。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大家用5分钟思考下。 1、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咱们把医案进行初步的整理。 赫某,女,50岁 。 初诊时间:2016年2月15日 主诉:头晕3年。 刻诊:患者高血压3年,血压高时头晕,最高130/100mmHg,平时常服降压药。恶寒,素日无汗。偶口苦,嘴易起泡,心跳缓慢,多梦,胸闷、心烦、气短,肩胛两臂痛,腰凉痛,下腹凉。小便频,大便稀。 舌诊:舌淡苔薄白 脉诊:脉弦紧。 2、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支持虚寒的症状:头晕、恶寒、素日无汗、肩胛两臂痛、腰凉痛,下腹凉。小便频,大便稀、心跳缓慢、多梦、胸闷、心烦气短。 脉象:弦紧。弦脉主寒饮,弦紧的话说明疾病情况比较紧急、严重。 支持实热的症状:偶口苦,嘴易起泡。这两个症状,提示上焦有热,当属阳明里热。 舌象:舌淡苔薄白。苔薄白,病情尚未固结。 综合起来看,这就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我们确认为“属厥阴病”。 病位:表里同病 病理:寒多热少 六纲: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病。 3、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我们来分析一下寒热程度。 头晕、恶寒、素日无汗、肩胛两臂痛、腰凉痛,下腹凉心跳缓慢、多梦、胸闷、心烦气短等症状,是五证中的“寒饮证”。偶口苦,嘴易起泡,我们归属为“烦温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病人的情况主要是中下焦寒饮盛,逼迫体内的阳气往上焦走,因此出现的上焦郁热。 寒饮一除,人体自然恢复正常。那么为了解决问题更加简单,咱们把他归属为“寒饮证”。 五证:寒饮证。 4、明病本,求病理产物(略) 5、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寒饮证,要选玄武汤类方对治。在玄武汤类方方剂库里检索对应方即可,因此也确定了以温热药为君臣药的配方思路。 6、抓主症,求君药 表里虚寒是病机的关键,我们选用附子为君: 附子 辛 苦 热 《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7、立兼症,求臣药 干姜 辛 大热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别录》干姜,大热,无毒。主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白术 辛 苦 温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桂枝 辛 甘滋 温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五味子 酸 温 《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8、固中气,求佐药 茯苓 甘淡 平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炙甘草 甘滋 平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9、夹杂症,求使药 栀子 苦 寒 《本经》: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10、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选取的是汉传的大玄武汤为基本方,也是新加真武汤。 【大玄武汤】 治腹满而吐,食不下,胸下结坚,自利,腹时自痛,四肢沉重疼痛,四逆,身为阵阵摇。其人或咳、或眩、或悸、或小便不利者。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五味子(半升)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炙甘草(三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吐而胸下结坚,加半夏,吐而头痛,加吴茱萸,腹满,加厚朴。咳,加细辛。 11、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病人出现头晕、心跳缓慢、多梦、胸闷、心烦气短的症状,是由于水饮上逆造成的,这里加杏仁对治。 杏仁 苦 微辛 温 《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这里因为上焦有热,但是不是很严重,加的栀子对治。 即新加真武汤加栀子、杏仁,既加强了降水饮的力度,又解决了上焦的热。 12、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处方:新加真武汤加栀子、杏仁。 附子5 茯苓60 桂枝60 五味子15白术30 干姜60 炙甘草45 栀子15 杏仁30 10副,一副一日,一日三次,水煎服。 这就是第一诊给出的方 希望大家以后多用刘志杰经方辨治法式分析问题。 先守住规矩,再灵活。 做到分析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 大家好好思考下初诊哦。体会下真武汤,小玄武汤,大玄武汤的区别。 附子用量是不是小了?(西安-姚宏) 生附子,5克起用。关于附子的运用前面朴玲玲老师有详细的论述。四逆汤加减,大家得复习啊。 生附子的毒性每个人耐受力不一样,所以五克起用,根据后续反应逐渐加量或减量。(刘云舟) 用栀子是不是太过了。(冀-王颖豪-中医爱好者) 栀子15g,针对上焦的热。 患者有大便稀,大便溏不能用芍药,因此去的芍药,加五味子。 杏仁感觉不合适?仲景喘用杏仁。(西安-姚宏) 大家看各位老师,每次讲课都反复发药症。 杏仁 苦 微辛 温 《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湖南-蒋万鹏-汉传学子) 寒心奔豚。(湖南-蒋万鹏-汉传学子) 大家得仔细揣摩其中的真意啊,好好看看杏仁和五味子的药症。 杏仁《别录》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吉林-关霖杨-汉传讲师) 杏仁,降逆气,祛水饮。(湖南-廖冬阳-汉传讲师) 杏仁,温能除滞,辛能发散,苦能涌泻。能够解表降逆,尤其以降逆力量强大。凡是虚寒之邪上逆,冲于中上焦,如心下,胸中,咽喉,脑部的,它都能治疗。(吉-刘云舟-汉传讲师)。 它主要针对的病理产物,就是虚寒导致的气滞,也有化散轻度痰饮的作用。(吉-刘云舟-汉传讲师) 我们用药以《神农本草经》和《别录》为主,其他本草为辅。(吉-刘云舟-汉传讲师)
% F3 b$ x! x# y# w* o-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