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伤寒和少阴伤寒的鉴别( V3 P9 f( q' @' I! }
昨晚李明国老师在汉传上海群给我们讲了麻黄类方的3个方证,在讲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的时候,讲到了有关太阳伤寒和少阴伤寒的鉴别,并把这个鉴别要点的总结布置为课后作业,让我们自己去总结。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李老师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我们复习昨天学习过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感悟越深才会临阵不惑!以不变应万变.....今天我对这个知识点做个课后总结,期许刘老和汉传众前辈给予斧正!/ m3 W5 c4 t5 t7 F
(伤寒论类编补遗)第3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
S' Q4 }9 V7 b3 C/ s0 O: x. F (伤寒论类编补遗)第31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W. w) m0 [$ q$ |( W/ B (伤寒论类编补遗)第149条:少阴病,无热恶寒,无汗。或无大热,头项强痛,咽痛,鼻塞流涕,周身骨节痛,腰痛,咳喘,脉微细或微浮细紧。但欲寐,名伤寒。; N6 T, ~% `( l* t) K& E
(伤寒论类编补遗)第154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7 T, _( _; Q! i# F" q& G. A 以上是关于太阳伤寒和少阴伤寒的条文,也可以说是提纲吧!从上述条文我们可以看出两个表证(太阳为阳之表,少阴为阴之表)的共同点:1.二者都有恶寒发热,无汗。2.二者都有头项强痛,周身骨节酸痛。3.二者都可见浮脉;再来看看它们的异同点:1.太阳伤寒的脉是阴阳俱紧,而少阴伤寒的脉是微细或微浮细紧。2.太阳伤寒是恶寒发热,而少阴伤寒是无热恶寒,或无大热。3.少阴伤寒有咽痛,鼻塞流涕,但欲寐,而太阳伤寒没有。4.太阳伤寒脉紧,而少阴伤寒则脉沉,微细。
2 S7 M; W, S+ `0 M; Y2 c+ J5 F 通过上述对比就容易分辨了,我认为临证鉴别这两纲的病,应该先从脉象为切入点,再以点带面。因为单从发热和无大热去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困难的!唯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9 @, @- n& K g6 e. A
辛苦李老师!感恩汉传!感恩刘老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3 U2 T X+ u8 y M( {
网名:痴迷汉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