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传免费课程之伤寒论类编补遗318-321条
" [1 c6 p" v S7 o 主讲人:张恩江
6 B4 J3 n, b! S" N \) h+ O&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伤寒论类编补遗》的318--321条。* I7 F8 Q. k0 j7 M4 c, q& U
3 A; l. Q/ A( C7 ~+ ?
〈31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宋88) 5 O# k/ _4 q2 o3 a) G- M
禹余粮(四两 40克) 人参(三两 30克) 附子(二枚 20克) 五味子(三合 10克) 茯苓(三两 30克) 干姜(三两 30克) 上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 u6 j3 |) I( d. [, U“汗家”,指的是以汗出为主的各种病症。“重发汗”,就是用汗法去治疗,并且是大发汗。大家看这个“重”字就明白了。那么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呢?是因为医生的错误治疗造成的,具体说就是汗不得法,伤了病人的津液。
' J0 ~, J$ _3 k“恍惚心乱”,有两个原因:一是病人流失津液很多,津液无法养心脑;二是水逆。“小便已阴疼”,就是小便后,整个尿道都疼,这个同样是流失津液很多,津液无法养阴窍。: ?. B+ J" p# v! K6 v8 k
条文列了“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两个主症,或然症有:口渴欲饮,眩晕,肢冷,或者咳逆下利等。方剂用禹余粮丸。
' A$ U% m: s/ }$ c大家看看药症:
( ~9 H: a+ C( Z1 |9 S0 ]禹余粮(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痢赤白,血闭,癥瘕,大热。书上说,重镇清热,止利而破瘀滞,阳明药。热利或者脓血痢。1 W+ f9 m1 @: h6 ^8 g- Q$ L
五味子(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恩师说:还是敛降水饮,补精。入三阴病位,主温收。! `. }6 y. D, d
人参,止咳补津液。茯苓,止咳降逆安神,化水饮,利尿。干姜附子,温阳化饮,降逆。4 \% h! E9 y8 Y7 _1 P- O
六纲分析,结合药症,本条是阳明,太阴,少阴合病,属厥阴。
: z2 s/ f" [( D2 D/ r, x* O9 Y这个方,清热养津液,驱寒化水饮,降逆安神而利尿。
9 t0 g' R" `# S2 b8 a( q我们读条文,不能陷于条文,要知道条文解释的病机,也就是经方条文的“神韵”。本条的主要“神韵”是:汗出多伤津液。汗家如此?那么?淋家呢?吐家呢?血家呢?利家呢?同样存在误治流失津液的问题,我们临床必须注意。
3 H( K- a5 ~. l关于津液的问题,大家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与其他老师的讲解。我这里在不累赘了。) Y# h, Y- ]3 \2 q
! }# f7 t% Q' S# W! h* C
〈319〉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宋75)
+ u/ N- z9 A8 v6 r& `“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看是否痛?痛则按胸痹胸痛或胃脘痛对治;不痛,则按心悸处理。/ f: H' v& @8 J1 k+ U4 P. F
“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这句话解释的原理与上条318一样,同样是津液流失过多,无法养窍的问题。
' q6 [% q! q! P& z“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是因为“重发汗”,津液流失多,里必干或燥,本能的去饮水自救,喝多了,又引起喘症。“水灌”应理解为逼迫喝水,现在的输液也应该为“水灌”。总之,发汗后,以少饮令胃气和为上,万不可暴饮蛮灌。
% Y4 i/ i1 E; Q4 j3 N, ~+ L* n关于耳聋问题,多于少阳或厥阴有关。临床上,六纲皆有,一般年纪人多考虑少阳,以小柴胡汤为主;老年人多考虑厥阴,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真武汤等为主。% H1 i* s. H3 O- d4 W
# q, E0 n% A' r) a; S& j: Q〈320〉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宋71) . [/ ~+ ?. J, `; g
〈32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宋72)
# @/ ]* e" ?( R( Q' U
* B( p$ |4 a2 a( U& v7 b9 l这两条合讲比较好,其实说的是一道理。
' M- T W( ]6 w# [; a2 m0 `病人“发汗”或“误汗”后。因为津液流失,出现阳明的“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此时要饮水自救,应该“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就是说要少少给水喝,让肠胃慢慢得到滋润,不要暴饮蛮灌。/ h1 h; s, g% j( [- W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必须联系上文。汗后出现阳明证而暴饮导致的,水喝多了,胃里有了水饮不化,才出现“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 i b" N6 h- x' ?五苓散证,是表证未解,内有水饮与实热,可以是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也可以是太阴阳明合病。临床上多见,因此要善用广用。
* q. ^1 k1 F* y讲到这里记起上周的一个医案:男孩,7岁,咳嗽10多天了。医院输液3天,反而咳嗽加重。详细问其奶奶说,一热就咳,喜欢喝冷水,但舌体胖大,咳喘有白痰。六纲分析是太阴阳明合病,用五苓散汤,3剂而愈。( I2 w* J* J$ D! T* {; s3 ^4 A0 h
6 Q; p. I8 W2 y, ]6 h" p! U. E8 g
今天的课就讲这里,谢谢多家的捧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