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徐朋吉 于 2014-8-27 16:15 编辑 ) t8 G0 ^5 }3 n% y6 N/ D9 F
2 T( s2 Z" `5 B! @# ?! L0 L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3 D5 i7 w" s) w0 O- v- F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汉传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阴阳学说。
* ] C6 S T( A2 t2 _" S$ [这个阴阳学说包括三部分内容。1 _- K# c) j% T/ m' M% s
第一部分:阴阳概论。先讲讲阴阳的属性。阴阳是区分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两分法。凡是自然界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一般而言,凡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的范畴;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的范畴。举例如下:& w) `* q6 s/ `; h7 `
(1)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
" }8 Y' H* A" @# [$ w a) N% Z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 ^+ b& M+ m. W$ F9 b(2)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j$ O1 ~2 i" b3 _
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Q% F& V# D7 c+ u
头颈、四肢与躯干而言:头颈、四肢为阳,躯干为阴;
2 W7 k2 ^3 Z# O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 i' b5 d- r+ g; O* ~- j& |! D! D' z
(3)临床症状而言:
9 S& I9 N0 q+ \9 a& Y7 g6 J/ o3 L热性表现为阳:面色红赤,狂躁多言,口燥咽干,心烦懊恼,口渴喜饮冷水,潮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午后潮热,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等。7 e8 G' b% \0 W
寒性表现为阴:面色淡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白、清长,大便溏泻,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 P; O0 w( ^: o3 m2 Q4 `(4)四气五味而言:
r9 u6 N+ u% _. Q4 Y四气:寒凉为阴,温热为阳。
$ h, X7 ^/ y. l) B5 _! {) l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咸(涌泄)为阴。
9 b) o3 n4 m; J8 w; C: n这个阴阳有五个属性。7 `- b- N4 v9 p( n2 M6 h8 w
1、阴阳的对立性:这个对立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绝对了就不会产生运动了,也就没有宇宙和生命的诞生。阴阳它矛盾着,既要对立,又相互依赖。有阴就有阳和它相对,彼此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s+ h9 {) n+ J5 p3 M
2、阴阳的互根性:《黄帝内经》:“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相互以对方为根本,相互依靠,不能独立存在。6 h- D! j7 o4 Z# T9 `0 N
在医学上,如果这个阴阳的互根性遭到破坏,人体就会产生疾病。重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6 P+ _* m3 N" t
3.阴阳的消长性:上面已经说了,阴阳是相对的,它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会产生运动,此消彼长,生化不断,一方太过另一方就会不及,反之亦然。例如阴虚阳就亢,水盛血就亏,卫强营就弱,等等。( a- |0 l0 P! e7 X9 O, {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 ^7 ?8 z8 A1 ?# Q, L阴阳之间的变化,包含了量变与质变两种形式。一般而言,阴阳消长是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是质变的过程。在医学上,消长引起人体阴阳偏颇,人体就会产生疾病。阴阳转化是疾病更加难以逆转了。9 ?4 g+ H1 U7 g8 m W* G
5.阴阳的格拒:这个阴阳的格拒是从阴阳的转化上分出来的。在医学上,这个格拒是个特殊的病理。5 O' j6 E% s! g- g+ U
阴盛把阳气逼到外越,本来是寒,外面却大热,这个是阴阳将要分离的征象。比如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这些个情况就很危险了。, p, r4 \/ T/ @" i# U7 O. Z
以上这五个属性说的都是后天的阴阳。大家要注意区分。: Z* b/ H: x( z1 h0 Z l7 v
$ E; i0 i+ k" Z 第二个部分:阴阳的先天的问题。先天的问题,在医学上就是阴阳的胎化问题。3 n7 }- D; y1 x
这个胎儿,她在母亲体内正常胎位是头朝下的。阳亲上,阴亲下,这个先天的阳气呢,就在胎儿小腹和生殖器。阴精呢,就在胎儿的心肺和脑。
% @7 G5 e l& y$ C6 A, w9 ]这个阴阳是个纯粹的阴阳,他没有产生自律的交合运动。不具备阴阳后天的那五个属性。% r+ ~6 o* J( M
这个先天的纯阴纯阳,要积累积全,才能被后天所用,才能资化后天生命的运行。
J6 b3 d9 `/ B% z: _, u5 f先天阴阳靠母亲的一根脐带,来积累,靠母亲的大气推转,不致阴阳离决。
" A# n2 L6 Z# Q十月怀胎,各部件都发育齐全了,就瓜熟蒂落,一朝分晚了。就逐渐开始学习直立行走了。这时候,先天阴阳就倒转过来了。# |' |# E/ L: o( ], \. T& D
原先藏在心脑的阴精就向下流动到最下方的小腹和生殖器重新安居,但他的祖籍还在心脑啊。那是它的阴根,就是太极图上面的那个“眼睛”。
: X8 {% {/ c$ a7 Z/ J& x2 L) h) E而藏在小腹和生殖器的阳神呢,就跑到心脑去了,它的祖籍还在下面,叫做阳根,就是太极图下面的那个眼睛。这就成了后天的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
! E' K. P E( z5 _' f* X/ o! ^$ n这是先天的真阳和真阴。后天重新安居的阴阳要靠这两个东西才能转动起来。- p$ ]) R2 d6 Z- U6 V2 w2 R( R
它这个能动性,用水火来比喻比较好。
( w( o! r5 Q _* T3 u) K N5 g4 H2 L后天的这个水,它的性质是润下的,就是向下滋润,水的性质不就是这样的吗?还有水的性质是寒的,没有火来温是要结冰的。8 C' S8 F# _0 V: c/ H
靠什么来温化成为水蒸气呢?就是靠这个先天的一点真阳来温化。7 W' B5 ~$ C( ]7 _0 G
而后天火呢,它的性质是热的,要飞扬,《黄帝内经》呢称为“炎上”。它靠什么来化云雨呢?就靠这个先天的一点真阴来制化。
6 y( ^4 ~: n, @8 l9 n上下比喻成天地,《黄帝内经》里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样完成一个转化循环。
: P+ z1 X$ z+ C; X$ A5 ~3 S刘志杰老师将这个过程总结,称为“阴阳化论”。! r6 ]! c( p4 q/ C* O
阴阳化论(刘志杰)
9 w5 u2 M: j! o3 V7 A/ n* C问:阴阳常道,余已知亦。然先后顺逆,尚未明辨,今欲明先后之道,可得闻乎?
0 \3 W/ B6 d. F8 d H% y: b1 B曰:详乎哉其问也!纯阴亲下,纯阳亲下,此其道也。俟于母腹,阴精沉降,化积脑髓,阳精浮升,化生原阳。此阴阳之始,以定水火之根者也。- t0 l0 h2 Y; |9 k& P: n/ Q
问:余闻阴升阳降,方成化机。今阳升阴降者,其阴阳之离绝乎?0 {0 u4 k- @9 \' \
曰:阳升阴降而不绝者,源母之大气推转也。生化完形而出也。此其先也。$ [* l* G) l$ M' r/ \; ^
问:其先已明,愿闻其后若何? & U. n( n" x* J4 T4 d/ [8 j$ Z
曰:脱胎而后,二根逆转,火根于下蒸化阴精上奉,水根于上肃润阳精下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负阴抱阳,升降出入之机立,阴升而阳降,阴降而阳升。乃能独生天地间。
% Q9 Z' E( a: E- Z4 A. \- E9 P此先后之玄奥,生身之本始,勿殆。8 |! B+ O" N5 Q% m, \" ?& X! o# ?
这个阴阳化论,非常经典。我们要反复读,深入理解。刘老师《伤寒论类编补遗》基础篇里有两段浓缩的精华,一个是阴阳化论,一个是营卫气血论。临床中每隔一段时间看一下,就会有新的收获。怎样深入分析病机,都靠这个。
, ~! W# ?0 @/ A) r先天阴阳图:4 B0 t: F+ q: r t. L+ r( _* O& f! G
$ m: R7 e% H- v& C后天阴阳图:
. p" Q4 W) }6 f4 @6 {: h; `& g
1 ` B% B9 W: g1 M) R上面两个图帮助大家参考理解。. p& `3 e. n; t8 D3 K
第三部分:三阴三阳论。三阴三阳的框架理论内涵,就是阴阳学说。
- d T4 K' V# B5 d) ~$ g8 N* M- d) W古人将自然界万事万物,用阴阳的法则进行二分法归类,然后,将阴阳各自在进一步一分为三,进行细化分类。老子的《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云:“乾坤生六子,退其位而不用。”三阴三阳就是阴阳在彼此转化中出现的六种状态。以人体来讲,从表到里分三层,即表--半表里--里。阳的状态从表到里为:太阳、少阳、阳明。阴的状态从表到里:少阴、厥阴、太阴。) z' ]/ z) \0 B6 t1 _6 [8 d0 M+ L
三阴三阳理论,才是经方理论真正的内涵核心,也就是伤寒论的理论核心,我们汉传中医称为六纲。在这里再次明确一点,三阴三阳,与针灸的经络理论没有关系,与脏腑辨证理论没有关系。以前的很多医家陷在里面出不来,初学者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Q3 A! A5 ?+ j2 A' v3 T3 g) R
三阴三阳的生理:正常状态下,机体三阴三阳之气彼此内外上下沟通,平衡运转,维持健康自稳状态。
' J3 k4 b5 I- T3 j 太阳和少阴,是一对阴阳,共同主机体之表,包括四肢百骸、司营卫、皮毛开合等平衡。6 z: \/ D3 ]5 {; \# y7 m9 b* u* j
阳明和太阴 ,是一对阴阳,共同主机体之里,主内脏、司气血,主吸收和排泄的平衡。
) [: O! F {9 I3 g& P. U# G 少阳和厥阴,是一对阴阳,共同主表里和上下的总体阴阳气血平衡。0 P! V ]. } }+ @- J. P8 m( X2 r
三阳主阳气,太阳主升散,阳明主收敛,少阳主太阳、阳明之表里平衡,与阴气相交,由阳入阴。- K I! A- A6 s' Z9 j, I" \
三阴主阴血,少阴主收敛,太阴主开泄,厥阴主少阴、太阴之表里平衡,与阳气相交,由阴出阳。
0 V8 z7 L* l8 j' b 病理:机体受到病邪侵袭,表里上下阴阳失衡,无法自我调节而恢复阴阳平衡的常态,产生疾病。
; T. r+ |2 T* ?; c& Z 三阳主实热,三阴主虚寒。1 Z+ u: F5 g* \8 i' c4 k4 l E" e
太阳主实邪在表,阳明主实邪在里,少阳主实邪在半表里。9 [$ T1 C8 R: g: e1 i
少阴主虚邪在表,太阴主虚邪在里,厥阴主虚邪在半表里。
" L. n4 a4 H1 e" i. o: N, y这个三阴三阳在病理状态下我们称之为六纲,其辨证理论,我们称之为六纲辨证。- w; K. ?0 k1 L/ c- M/ x" e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2 X! v4 j2 k3 i2 K- N
9 k# z% f% z4 x# I) t: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