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4-6-13 17:29 编辑
* H. x$ X& K5 a, N5 v* \, K! K# }! d m2 J
讲课内容:经方学习的基础 讲课老师:张立军+ w% n* I" I4 a( f, }: G
讲课时间:2014-06-10! Y& `! t, ^$ n
今晚上 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下基础。
+ q# P2 y2 M. B" x1 e* o我谈一谈 对基础的几个点的体会,抛砖引玉,对的地方供大家参考,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8 O- c2 J; N% c+ D& @0 R
经方的基础篇 在刘老师 的 伤寒类编补遗 和金匮要略 两本书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 [5 o' ]( }2 O U基础可以 说是 读懂伤寒的钥匙,也是刘老师对中医整体框架的一个高度概括。所以,基础篇放在书章节的最前面,可见其特殊的重要性
" v, f1 p0 l _7 S) q l! ?# z大家想必都看过,不少的人 还看过很多遍: x' \, u) t+ d- h$ \$ U J& H: O& s. |
基础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不过对于初学者想必会有不少感觉,就是难以把握,难以入手,难以关联,难以灵活运用。
3 p: u- t3 C( \8 S3 W这个过程,大家可能难以感觉短时间内 难以突破。有困惑 有困难 有挫折是正常的。想必不少的前行者,先入门的一些师兄,过了这个坎的,当初也会有这个阶段。所以,有问题是正常的,想必每个人呢,都会经历这个历程。有心得的,回头看,还总是会发现在不经意的行文里面挖掘到以前忽略掉的瑰宝。基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承担起万丈高楼的基石。1 B6 [: m+ {/ L! e# d9 Z$ l
基础是需要反复阅读玩味的。一下子吃不透,是正常的,周期性的螺旋的提升,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前面说到这些,是勉励初学遇到困难的,一步步来,不要气馁,对基础有一定理解的,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基础篇的东西 还要高度重视,不能以为看过就掀过去。- K3 {* c" ~6 G) T# o( {- a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对于经方的学习,刘老师已经把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收集归纳整理好了。无私分享给大家了。我们学习就有了这么个方便和捷径,要感恩刘老师。# U, `+ ~' J5 R- ~/ ~
对于基础篇,刘老师已经将最重要的都囊括进去了。不少同学可能感觉,看了很多遍,还是难以把握,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做为出版物,刘老师不可能长篇大论,不可能像谈话一样反复强调。限于篇幅,也不能展开论述,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最关键的都一一详细列举,可谓用心良苦。2 K9 W4 K/ G! ~6 ~# Y4 f
基础篇的东西,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我作为一个后学,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下,心里也是诚惶诚恐。因为,想必我和不少同学一样,中医是半道而学。我是三十岁学医,以前是搞计算机编程的。群里的不少同学也可能是爱好者,当然不少是专业的医师。7 l! i9 n# q9 p1 d" h0 j
不管是专业从业者,还是爱好者,还是目前是爱好者,将来立志成为专业从业者的同道,对中医都怀有一个赤诚之心,都中医都抱有极大热诚,希望和汉传一道,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把我们老祖宗的真东西发扬光大。这份心,相信大家都是相同的。) @9 g% k$ ?; ]3 ^ P i6 P
们一起努力,好好用心,慢慢熏陶,一门深入,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我们还有汉传这么一个好的平台。当然我们谈理想,谈抱负,要抬头看天,还要低头看路。说着容易,做着难。怎么个难法呢?难就难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实在在的努力。
% A& Z3 a- j0 x1 b攻克一个一个堡垒,扫平一个个障碍。这个过程,包括基础的学习,都不能放松。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放任自己,既不能狂妄自大,认为自己是学医的天才,也不能自卑自轻,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
( n* V6 s# N+ y- a& l. j目标既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近期规划。大目标是小的目标一串串构成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书也是一页页读下去
" q4 H* B6 a0 m! k( K$ b3 _6 Y当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比较枯燥,一个人难免松懈,所以要志同道合,寻求良师益友,一道进步。单独有良师还不够,现在良师已经有了,这个条件很好啊。% o( V, c% a8 ~1 G j# m! T( E+ R9 A D
大家来到汉传,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些老师不是神仙,但是足够带大家顺利入门,登堂入室。俗话说,师父带进门,修行靠个人。要访道,先拜师。这个汉传已经有学习的课程,书籍,团队,老师队伍
1 C( d: q0 |! R b5 R6 l对老师 要恭敬,一分恭敬,一分利益
0 W* O+ U5 D# t( \汉传有汉传的规定 大家 要理解。汉传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可能全部都做的完美无缺。想求道,先做个好学生。大家可以自己想想,是否是个好学生呢?
" H* P* q/ t, S( @4 r【话唠】京—张立军% m- A0 s6 J* o Y4 l# P. ~
2014/6/10 20:46:54, P6 G1 [2 e$ {+ V/ T: z0 ]2 U
这个问题 留给大家思考。
: e( h% m# l7 C) p0 {' t% `- f+ T老师的问题解决了,还要寻求益友。和你一起学习的,正反面激励你,促进你的都是你的益友。要得到好的朋友,尤其是学习的益友,我们要做什么呢?% M& |/ e3 |3 t
这个问题 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要交好朋友我们要首先学会付出,学会帮助别人,其次学会原谅,学会尊重,求同存异,不能见解不同而产生隔阂或者矛盾。
8 h1 _: P/ h6 \帮助别人扫平障碍,就是帮助自己扫平障碍。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给别人智慧,你就得到智慧。学习是个开智慧的过程,也是个打开心底,发心励志的过程,修正自己的过程
, g% r* T$ @1 [# r! o j为什么谈这些呢?因为这个和学习体恤相关。我们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或者难以跨越的障碍,不管是心境上的,还是实际工作时间安排,或者来自自己天分方面的,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来思考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 X* @! d3 y% w c1 `' f/ Z) j# W" ?
我们做人,老祖宗教导我们君子一日需三省己心。其实学中医也是这个道理。刘老师也时常教导我们,要做好人,学习中医也是学习做人,开智慧,明真理的一条人生的磨砺的道路。* A& Y6 E) c& G$ ?6 ~7 G; m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既是个技术活,也不单单是。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却能决定我们的成败得失。我们都知道要注重细节,注重细节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也就是说,学习中医,有的时候,还要磨砺我们的性格,塑造我们的品格,扩展我们的心胸,修正我们的不足。
1 a9 S d4 e! J; j心胸宽光了,眼界大开了,智慧充足了,机缘成熟了,很多原来所求所迷的东西,一定会有豁然开朗,别开洞天的时候。否则,我们迷了,封闭了,太多的陷入在个人的圈圈里,很有可能是用功了,花了时间,熬白了头发,累弯了脊椎,抖了一圈圈,发现还在原地扑腾,而有一些同学已经突飞猛进,我们自己呢,就远远落在了后头了。& \3 N; D# w h) u% J% R
这就得不偿失了,叫做不会用功。所以用功也是有技巧的。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经常检讨自己的内心,检讨我们学医的目的,检讨我们是不是随时随地在帮助别人,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帮助我们的这个团体。: D# f& R# A5 w2 I2 E0 d0 H" b- l
如果心摆正了,很多东西 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否则啊,我们可能有一个很大的目标,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想个香瓜,却得到个臭虫。4 J7 a. ~ d! E9 E0 d h3 s( V) J
这个前提呢,就谈到这里。这里不是要求大家是圣人,而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如同刘老师教导我们的一样,发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 t3 v$ X7 H7 _毕竟我们中医到今天这个地步,需要大家一道励志。西医要灭了我们中医,俗话说的好,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我们中医要不倒,就要发扬光大,抬起头,在逆境中,不能被西医搞爬倒。; s4 `' c4 U* ^$ k
前面讲到了一个用心的问题,我们善用其心,这个是道的问题。我们还要面对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在术的层面,我们还要磨砺自己,切实掌握这个术。要盖好一座楼,就要铺好每块砖。
1 O4 n$ u( T' g c. y# M基础的东西,概括起来一个字是“道”,两个字是“阴阳”。道这个层面,是好比太极之道,大道一统啊,归结到“一”字上面去。这个说不清道不明,要用心去领悟。
# G8 G1 O8 r3 p9 n7 Y& r阴阳否则就是我们中医的瑰宝了。一分为二,用的就是阴阳,阴阳使我们汉传中医的核心的核心,刘老师说过,经方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阴阳去把握。基础当然也是如此。
" \2 u4 M% M0 w阴阳的二分法,是我们首先要确立的一个概念。时时处处,处处时时,不可以丢掉了阴阳。碰见一个病案,碰见一个理念,我们学汉传的,都不要恐慌,首先用阴阳去衡量,去掂量,去总结,去关联,去概括,去剥丝抽茧,去去伪存真,去找到根本的问题点
# Q1 Q5 j/ J* D7 o: h: V7 w A把握好了阴阳法则,我们总体上就不会差的太远。一个病,阴阳上不偏差,开出的方子就不会南辕北辙,就不会犯下原则的大错误。) K: O5 M% o4 v$ z2 g6 C
所有的基础概念都是阴阳分出去的,我们在概念上,在整体上,要分的出去,还有收的回来。会演绎,会推敲细节,还要会归纳,会概括。这个发出去,就是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去鉴别;收回来,就是整体的阴阳的把握,不能因为细节干扰我们对整体的判断,以免抓住了小拇指头,忘记了整个的双手5 p5 E' ^! r$ L' f# r# U
这个水平,磨砺出来了,一个病案,一个四诊摆在你面前,你头脑中整体的阴阳的把握,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第一念,就是你自然的反映,修正方可能需要细节去支持,但是整体的方证范畴,很有可能不是推导出来的,而是整体的一个把握,一个我们自己水平的映射。) G: J2 r' N" H2 }0 y, I' Q" p
记得刘老师教导我们,一个病例,一个方证,最准的可能是你的第一念。这个第一念从哪里来?
0 z7 r6 b6 J" A' x; H' B这个最准的东西,就是你的水平。这个水平怎么体现出来?就是阴阳整体上的把握,和方证的熟稔运用
9 R% s: I+ m4 I0 k, c这个阴阳刻在你的记忆里,这个方证融化在你的血液里。靠什么呢?就是我们平常的功夫了" E0 B3 ^3 J* h3 B2 e
最基本的方证,112个方,在哪里?不能在书里
! n- `3 \% |& F. j$ ?; d要在我们的脑子里。这个阴阳的把握在哪里?不是在基础篇里,要成为我们的一个本能。得有这个功夫。当然这个功夫,是靠平常我们练就的,不是老师给你的,也不是刘老师写出来的
, n' r1 G, ?- r9 r: u6 b我们要潜移默化成为我们的东西,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没有感觉到有感觉,从没有把握到有把握,从要反复玩味到了无痕迹,这需要时间,毅力,智慧,功夫从哪里下?要用心。! W4 p' c( h N1 {6 o( R% }; W
心是大宝藏。我们要善于挖掘。从心上下功夫,从细节上磨砺这个功夫。2 {( {9 Z) f/ e3 K# [
怎么下这个功夫?
. Z7 t( K: r, O; e* B我们还得讲究技巧是吧?这个技巧从哪里下,简单的说,我们要刘老师的伤寒类编补遗吃透。
2 P" r" s* F1 W/ R先把书看厚,再把书看薄。这个最基本的功夫就是先要熟练。熟练是基本,熟悉了,不用顺手,就能心神到,思虑精纯,这个最起码的东西就有了9 p) k' D* N/ N7 h1 }% x6 M
这个最起码的东西,怎么精纯?这个要靠自己下苦功。你不下苦功不行,这个别人给不了你。你基本的加减乘除不熟练,做不了奥数题。再进一步,最起码的东西,精纯了,融会贯通要靠领悟了。这个领悟从哪里得到?这个单靠自己就不够了' c0 }4 m. d1 J0 @
这个要靠别人来点拨。比如一个个开关,一个个灯具,都摆设正确了,但是不通电,黑暗的房间能不能亮起来呢?没有电,不能联通,恐怕是不行的。+ l( @$ | O" ?, |/ j, M* P
这个时候啊,单靠自己不行。自己的领悟东西是不够全面,深度和广度,高度都不够。要靠谁呢?前面说了,一个要靠良师,一个要靠益友。$ Q( \( f# G% o. P
良师给你高度和深度,也给你广度,但是给你的仅仅是个方向和框架,细节的构建靠什么?要靠益友。一同讨论,一同运用,一同碰撞,一同摔筋斗,你才能摔打的结实。
. [% B& t% `& l8 C8 e) z老师就是老师,不可能每天陪你站桩,练习一呼一吸。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找好良师,找对益友。从哪里找呢?要从身边找。凡事我们学会用心,我们心怀他人,他人就心里有你。这个一来二去,真心促进,就是益友。所以多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 b# c5 f# o, |, M' ?/ Q9 c$ D: x- ~学会运用环境,搭建环境,学会付出,学会分享,学会容忍,学会尊重,我们的益友就不缺。在这个氛围内,我们才能长足进步。不会一段时间内蹦的太紧,豪情万丈,一段时间又松松垮垮,像斗败的公鸡
c' D, A8 _( _$ n- R这个是长期的过程,没有一道的,闭门造车,三天可以,三周可以,甚至三月,但是三年呢?恐怕不行。/ }; f+ Q/ }0 P0 p! S
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感恩大家。因为有机缘,承蒙刘老师准允,当时和堂主师兄一起搞个网络培训班。三年下来,有这个环境,所以一直坚持学习。这个是我学习的机缘,和大家说句实话,这个过程,最大的受益是谁呢?5 g$ d: Z% S. \+ q; Y3 o6 y( W% q
这个最大的受益是自己。因为有这个活动,近水楼台先得月,才有这么一个好的环境来学习,并且一直熏陶个三年。否则,可能还在很低的那个层次上墨迹。
/ e9 R' h) R" T$ W/ Z: w当然,每个人对环境的需求可能不太一样,每个人的机会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尽力去营造自己学的环境,用心的去做个好学生,用心的去做个好同学。
5 ^) V" b- O% M P) {/ l学生要找个好老师,老师也在找好的学生。一个好汉四个帮,学习的都希望找到好的同修。
- Y/ I6 K: ?* ]( g+ f这个道理就摆在这里,就看我们怎么做。其实学习是个喜乐参半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取舍的过程。: l1 l8 o/ K- Z9 V7 G: J& _/ s8 R
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无天日。7 N" _- q# w. A6 h
这个东西,给你一本书,一间房,靠一个人琢磨,能不能成事?可以说,能够成事的不多。仲景也是有师门传承,刘老师也是博采众长。
+ @; k4 L" P G/ _. B5 |/ K: _我们自己呢,得靠自己,但是不能单靠自己。哲学说,人是环境的动物。佛学上说,人事是因缘的合和。
. q) O- D7 K7 @& u- \我们一旦把自己孤立了,老子天下第一,虽然目前不是,将来要是。或者虽不是天下第一,也是练武的万中挑一的奇葩,这么去搞,很有可能把自己害了。
2 x/ a: q: Y7 T5 Q" ?2 _1 G/ O要不 觉得自己不是那把料,这个也要不得。学医好比练武,要学我们的靖哥哥,不可能人人都是黄蓉。
4 i' R5 k7 {2 z- k2 w4 l; n前面聊到 道的二分法。二分是阴阳,那么三分四分五分六分呢?
9 C: t3 ^/ r6 t$ q! W5 G其实 这个大道在不同层次的表述和体现。
6 j0 s$ V8 F9 l }/ c6 q三分我们广泛的可以理解为三才,天地人的模型。
T/ s9 V. W; M" z" l2 `! E*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g) M4 s" V# G9 n# b天地人的模型,也可以表现在三焦上。7 l9 i- g+ b U- q
阴阳的水火二象,在天为阳,在地为阴,在中呢,得天地阴阳调和之气,这个三焦也在这个法度上。上焦管中焦,中焦制约下焦。上要制下,下要奉上。中焦得阴阳冲和,体现的还是一个道,体现的还是阴阳。
' |5 \: i' Z. e) e+ j$ e/ ]2 g中医的这个中字,中土的这个中字,或者也体现在这个阴阳法则中。
+ K7 f g, t7 N7 U. _. F |2 w4 a P四分法,有个四维的存在。这个四维,我们汉传,也可以理解有个对应的关系在。我们从营卫气血,可以体现这个四维法则。这个营卫气血,是我们基础的一个重要概念。/ \% T& e% ?) F
气血就是阴阳的体现。整体的分,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我们就有个气血的概念在里头。广义的气血,是否可以理解,就是阴阳的概念呢?狭义的气血呢,和营卫对应。刘老师的书里头,告诉我们,气血是营卫的根本,营卫是气血的运用。所以,把营卫统一起来,把气血统一起来,两对是不是,用二分法去概括理解呢?其实还是在阴阳的法则里头。
: v. k; r% W8 z9 d( x所以这个营卫气血 有个体用的关系,有个化源的关系,有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还有个相对制约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处处都体现着阴阳,体现着阴阳的一贯一统。 D4 C/ y0 t. w/ h
我们再谈到这个五分法。这个有个五行的模型在里头。
6 {' V2 h3 ^5 s阴阳五行是挂在我们嘴边的概念,这个概念,很多时候 我们说道在哪里?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个阴阳五行呢?也是被后代解释的牵强机械。刘老师提出真的五行,这个可能不少同学还没接触过。参加过汉传培训的同学可能学习过。8 Z, d) E; h/ \5 R2 z w
真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引入这个概念。四维加中土,这个四维,是水火二象,水火二象,它的延伸出来的两个,就是木和金二象。土守其中,而最得阴阳冲和之气,这个真五行,很像佛教的“卍”字。不是后世的机械的生克那套东西。
" T6 B6 s; L& b这个真五行,有机缘的同学会慢慢学到。我学的也不是很好,希望这一点上没有说错。4 [- ]7 ~2 H( v v; D- x7 {7 T0 n
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六分法了。二分阴阳,每个阴阳在病位的体现,表、里、半表里,延展开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六纲:太阳 少阳 阳明 少阴 厥阴 太阴。, N2 {" a/ @% x6 t$ B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这么个角度理解,六纲是经,五行是纬,六纲是平面,五行是框架。不管你怎么建立这个四维模型,这些模型都是建立起来帮助我们理解的。它们都是形式,都是阴阳的不同描述,实质上,还要条条江河,汇入大海,逃不出阴阳的法度,也都是在阴阳的不同层面兜圈子。
1 Q7 [/ ^0 E8 Y* P/ c我们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的描述阴阳,理解阴阳,运用阴阳的。扎进去,还要跳出来。不能一猛子扎个深水,陷进去出不来,那就作茧自缚,把自己困死了
5 T7 |# O0 o, U2 L刘老师 时常教导我们,你学到最后,六纲都是障碍,说到底,就只剩阴阳,阴阳也融到一个道上,学圆满了,恭喜你,你就入道了。2 r/ e" g F+ Q8 U) K
入门悟到道了。这个最后体现的还是万法归宗,宗在哪里,就是阴阳体现的中医之道上。
9 z9 X+ Q) P! @我们谈了一二三四五六,这个五里头,还有个五证的重要理念在。五行,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贯彻阴阳之道,来理解汉传。这个五证,是病机的高度概括。+ T t2 @2 N$ r1 Z/ K
六纲是纲,五证就是目。纲举目张,这个理论体系就圆融了,这个阴阳模型立体丰满了,像模像样。刘老师书里头说到,六纲是狙击步枪,五证就是校准仪。9 h) K; b. I9 W( L0 s4 D/ b+ \
我记不清楚原文了,大概是这个意思。
2 R( Z9 d2 P. N& y6 l五证病机,是在整体基础上的一个概括和归纳。能体现出来六纲来,六纲也可以用五证去归纳。六纲体现病位,病性和病态,五证抽取出核心的病机来。病机是什么?病机是病势和人体、方证这三个层次之间,相互交织,这么一个整体系统下的枢纽,这么一个核心的关键点。千丝万缕,都靠这个病机去牵动。
0 c1 |$ a* Y% s& Z0 V) `" {找到那个最核心的根本,这个核心的一解决,其它顺势而解。我们不要做全方面的保姆,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去堆药,不要去机械套方,那个是保姆的事情,是劣工的工作。
' ^- o' d9 O" T* j6 b我们不做人体的保姆,不要每一个症状都顾及,要抓住 病 人 方三者之间的关键点,解决了这个关键点,人体这个主要的问题被解决了,自然恢复平衡。我们看病啊,千万不要随时面面俱到。: H5 H! c1 F# C" T1 O& r" S J
这个症状也照顾,那个症状也照顾,顾头不顾腚,反而相互牵扯,要知道药物入人体,是需要正气去运化的。到处是方案,到处就成了障碍。$ O! d- t$ h8 {5 J J
万军之中,直取上将之首级,这个是高手做的事情。一个个的来,累死你。体现的是什么?就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贼王。用药如用兵,遣方如遣将。这个病机靠什么把握?靠的就是水平。
# v, w" ~9 U6 a病机归纳起来五个字,运用起来,你找得到,那才是高级水平。
) U" D1 u! Y6 T' v9 _$ J& v G9 U6 S* i7 I4 X痞、滞、燥、烦、饮。每一个都可能引起另外的几个,错综复杂,相互关联。这个可不是简单的事,证,不是症,这个证需要水平,日积月累的水平去证明。不是说的出的,要通过学习去亲证。5 M1 ~7 q2 |6 v$ h* j" d0 m
我们谈到大道一统,阴阳二分,三分三才,四分营卫气血,五分真五行,六分六纲,后面还有个高级的五证病机。我们的阴阳还有先后天的运化,这些概念,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统一的。延伸关联在于阴阳的演绎运用,这个运用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把握,它的根子还在于阴阳。
7 S, X( O& e! Y% g我们学会阴阳的法度,在阴阳里去演绎运用,还要能发能收,学会整体归纳和总结,这些好比事物的正反两面,好比水舟的相符相承,我们从这些阴阳的具体运用中,可以体味中道法自然的魅力和美感。在中医的世界里,这个天地也可以如此美丽,可以如此美不胜收,可以如此充满生机和活力。
7 j1 L/ z; w6 O' `: j这就是经方的魅力,是真知的美。这些基础的概念 都可以体现在每个条文,每个药方,每个案例的辩证中。时时处处是阴阳,时时处处是三才,时时处处是四维,时时处处是五行,时时处处是六纲,也处处时时,体现着阴阳的大道。* L K- O# D `/ X, X9 Y: y8 V
今天和大家的一起学习就到这。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相信我们汉传中医的莘莘学子,能够发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在经方的世界里,牢靠立足,步步向前,得良师,携益友,一同在中医的天地里,登堂入室,开慧得道。谢谢大家!
; `& N, G7 ~! P* u8 `0 e感恩各位,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 k5 d2 \. v0 e# E4 c1 V
# w: p; x/ C* g4 ~' C5 e0 [! A8 R+ P$ n- b7 z1 g'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