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传经方中医研究院 刘志杰撰五行体用论 第二 ⑴五者,五行也。阴阳交互于天地间,古文作“×”。行者,人之步趋也,象阴阳之周行。阴阳交互周行,中州成而四方现,是作五行。⑵四方者,四象之本意,中州者,太极之沖气。一炁化阴阳,合沖炁以为三才,阴阳再而化四象,合沖炁以为五行。实阴阳之类分,奇偶之通变也。 ⑶四象者,阴阳之四气,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也。⑷根于沖气而周行,各有其名而类之。曰水者,太阴也,曰火者,太阳也,曰金者,少阴也,曰木者,少阳也,曰土者,沖炁也。 ⑸五行之道,以独静者为体,以互衝者为用。 ⑹其静者,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其气凉;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其气温;火曰炎上,炎上作苦,其气热;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其气寒;土曰稼穑,稼穑作甘,其气平。 ⑺其动者,互用而生动也。木用辛而温,金用酸而凉,火用咸而寒,水用苦而热,沖气固守,土用甘而平。 ⑻凡阴阳,动则生,静则死,不平则病。 第一篇,讲的是阴阳学说的基础概论。第二篇开始,就要重点讲解五行理论及其与中医理论之间的若干问题。 五行,是阴阳学说中的重点理论,它能够概括并揭示自然界中万物生化运转的基本模式,能够深刻认识事物的抽象本质,进而,指导人们去生活实践,达到“合于术数,法于阴阳”的至高境界。 ⑴五者,五行也。阴阳交互于天地间,古文作“×”。行者,人之步趋也,象阴阳之周行。阴阳交互周行,中州成而四方现,是作五行。 我们先从“五行”的名词说起。古人把阴阳之道的理论,都用数字去表示,从而建立起传统自然科学的基本数学模型,这个,称为“术数”。 从0-9这十个数字,各有其阴阳内涵,因此,建立起了基本的10种模型,演化出10种系统理论。其中,五行论,是最重要的一个系统抽象理论,上承一阴一阳的“三才论”,下启三阴三阳的“六纲”论,综合了阴阳学说中的理论精华,因此,大家一定要重点学习和掌握。 五,《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甲骨文,写作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最早的古文,作“×”。《说文解字》讲的“从二”,说的是甲骨文的那个“五”。 二,上面的“一”代表阳,下面的“一”,代表阴。阴阳交互,就是中间的那个“×”作代表象义。其实,最好的象义应该是古字“×”。表明了四方和中央的五个方位象义。而甲骨文的那个字,更进一步的用两个“一”,去代表上下阴阳,标示出了五行在天地四方的六合之内的交互转化的状态。 阴阳在天地间“交午”,就是互相对立互化的意思。午,“啎也”,抵触的意思。从这个字义以及表象看出,阴阳在上下四方之内的运转,是个立体的运转方式,也就是上下的升降和内外的出入。五的含义,我们知道了,下面再说说“行”的含义。 《说文解字》曰:“人之步趨也。”人行走迈步的意思,在这里,特指阴阳的周行运转。这个字,古陶文作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古人也解作道路和排列的意思。看古陶文,很像是一个十字路口的表象。和五字“×”的象义,不谋而合。也就是说,把“×”的象义,用道路的形式,形象化了。这样,在方位上,就出现了四方和中央,我们叫做五方。中央,又叫中州,中土,因此我们说,“阴阳交互周行,中州成而四方现,是作五行”, 这就是五行字面的含义。 ⑵四方者,四象之本意,中州者,太极之沖气。一炁化阴阳,合沖炁以为三才,阴阳再而化四象,合沖炁以为五行。实阴阳之类分,奇偶之通变也。 这句话,如果领悟了第一篇的基础理论,就好理解了。 所谓的四方,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们用阴阳来抽象出来,就是指的阴阳四象。四象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四种状态。我们知道,一阴一阳的互利互动,是阴阳学说中一切理论的根本法则。二阴二阳这个四象,则是对阴阳分化演变法则的进一步阐明。 阴阳的初始状态,叫少阴、少阳,阴阳的鼎盛状态,叫太阴、太阳。这四者,都是从太极中气里生化出来的,加上太极中气在中间生化调和,就成了五行之道。太极一动,化出一对阴阳,合起来,叫“三才”。太极再动,又化出一对阴阳,就成了二阴二阳的四象来,合起来,叫“五行”。论偶,则是两仪阴阳和四象阴阳,论奇,则是三才之道和五行之道。 太极也好,三才、四象、五行、六纲、八卦等也罢,讲的都是阴阳的生化演变,是一种阴阳分类法则和变化规律而已。因此,五行是阴阳学说诸多理论中的一个理论,称它为“五行学说”不太恰当,该称为“五行论”才正确。 还有一点简单说一下,行字的发音,本来该发“héng”音,现在变成了多音字,发“xing”音了。不管发什么音,我们只要知道了五行的真实内涵就可以了。 ⑶四象者,阴阳之四气,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也。 这一小段,上面已经说过了,就不解释了。 ⑷根于沖气而周行,各有其名而类之。曰水者,太阴也,曰火者,太阳也,曰金者,少阴也,曰木者,少阳也,曰土者,沖炁也。 五行,是由中央太极这个祖气加上生化出来的四象阴阳构成的。为了称呼的简便,并且能与六纲的三阴三阳相区分,古人便给五行另外赋予了五种名称,就是“金、木、水、火、土”,作为四象阴阳和中气的代名词。其中,水代表太阴,火代表太阳,金代表少阴,木代表少阳,土代表中央太极中气。在方位上,火代表南方,水代表北方、金代表西方,木代表东方,土代表中央。在季节上,火代表夏季,水代表冬季,木代表春季,金代表秋季,土分管四季,调和四季的气候。这就是自然界事物抽象的概括分类法,象一个数学的代数式一样。 五行是抽象概念,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是自然界的中的五种有形的物体。金就是金属,木就是木材······,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也指出过,五行是气不是形。气,就是抽象概念,形,是可见的事物。 对于五行就是阴阳的内涵说法,《汉书·律历志》里面讲的最清楚: 《汉书•律历志》曰: “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臧••••••水润下。 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金从革。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 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 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 书里说,“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就是说,五行本义,就是阴阳。论偶则为四象阴阳,论奇就是五行。五行论,有真假之分。真五行讲阴阳,假五行,似乎脱离了阴阳而专讲生克乘侮,为害不浅,这个问题,将在下面几篇种详细论述。五行的问题太多了,最早的,也是最正确的五行示意图,就是河图。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jpg 河图 五,也是十个数字的中间数,有中庸的意味。古人论理,涵义深刻幽远。一切原理,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⑸五行之道,以独静者为体,以互衝者为用。 五行之道,其内涵就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原理。太极和四象,它们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是如何互动而转化的?这是五行理论的根本问题所在。我们现在,就从其“动静”的根源论起。“以独静者为体,以互衝者为用”,这里有个关系要搞清。一个是“独静”和“互衝”,一个是“体”和“用”。 这里面,就要引入阴阳的先后天的原理了。阴阳在先天,是静止的,到了后天,阴阳彼此颠倒换位而互含,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因此产生了动力转化,出现了生机。我们把先天静止的、彼此没有互含的这个现象,称为“独静”,是其本体。到了后天,互对互立的双方,彼此颠倒换位,出现了互根互化,产生了转化动力,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互衝”,这是阴阳的变化功用。衝,简体字作“冲”,指对立的双方相互冲动的意思。也就是说,先天为体,是静止的,独立的。后天为用,是运动的,互含的。体,指的是自身,用,指的是对立的那一方。没有对立一方,就没有发挥作用的对象。拿一阴一阳来说,阳要以阴为用,才能体现其功能。同样,阴也要以阳为用才行。因此,中医过去也有“阴病治阳”和“阳病求阴”的说法。 “二阴二阳”的四象五行和“三阴三阳”的六纲等理论,都离不开“一阴一阳”这一阴阳的基本法则。一阴一阳,其互立互根的性质,就是阴阳学说的最根本理论。 五行当中,有太极和四象,这个四象,就是二阴二阳论。其中,太阳火和太阴水,先天彼此互立,后天彼此互含。那么,同样道理,少阴金和少阳木,也是先天彼此互立,后天彼此互含。我们说,在后天的一阴一阳理论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那么,在后天的二阴二阳的四象之中,我们按照这个阴阳互含法则推理,就会知道,该是火中有水,水中有火,金中有木,木中有金。 中间的那个太极中气,就是含藏阴阳的混沌元气。在五行名词里,它又叫“土”。 我们来看一看先天的四象五行,论述上是个什么样子。 ⑹其静者,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其气凉;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其气温;火曰炎上,炎上作苦,其气热;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其气寒;土曰稼穑,稼穑作甘,其气平。 静者为体,主先天。五行的名词以及五味配属和功用的描述,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当中。但是,书中对寒热温凉四气,没有论述。这个先天的四气,是我们根据阴阳逆转互动的法则,推理出来的。 木为少阳之气,先天的五味是酸味,酸主收敛。什么叫“木曰曲直”?就是说,少阳之气,“曲”则不能升发,“直”则可以条达。那么,在先天,少阳木气是主酸味,当然也就不能升发了,这叫先天少阳木气为“曲”。 “曲”,有委屈、憋屈的意思。因此我们说,先天静止的少阳木气,在五味上主“酸”,寒热温凉这四气上,主“凉”,凉有收敛的功能。它少阳木气,到了后天,和对方的少阴金气互用,木以金为用,金味“辛”,辛主发散,就不委屈了,就可以“直”而升发条达了。这些,都是先天少阳木气的基本性质。 与少阳木气相对立的,就是少阴金气。其先天五味主“辛”,辛主发散。“金曰从革”,是什么意思?从革,有变更、变革的意思。变革之后,万物维新。因此,在十天干的命名上,管金又叫“庚辛”金。就是更新的谐音。这个说法,也是《汉书·律历志》里面讲的。我们也可以把金的这个特性,叫做“金曰革新,革新作辛”,这样就和“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相对,便于理解了。革新,也有顺从而改变的意思,手段温和,潜移默化而改变。因此,又叫“从革”,之后作“辛”而更新。先天的少阴金气,五味主辛,四气上,主温,温能发散。 少阳木气,在先天,曲则酸,后天得辛则直。 少阴金气,在先天,“更新”则辛,后天得酸则“从革”,因此后天少阴金气 主酸敛肃降。 太阳火气,先天本体上,五味主苦,四气主热,象火一样,向上燃烧,主升浮。太阴水气,在先天本体上,五味主咸,四气主寒,象寒冷的海水一样,本性下沉,主潜降。那么,在先天,火在上,水在下,各不相扰,叫互立。在后天呢,就会彼此互含,相互作用而转化。水火是一对阴阳,金木也是一对阴阳,都要遵守先后天阴阳互立互含的根本法则。一阴一阳的法则懂了,二阴二阳的法则,就更应该懂了,都是遵守一个根本的原理。同样,三阴三阳、四阴四阳等等法则,都是一样的。 在三阴三阳上,太阳和少阴相对,阳明和太阴相对,少阳和厥阴相对。 在四阴四阳上,乾坤相对,震巽相对,坎离相对,艮兑相对。 它们共同遵守着根本的一阴一阳的原理和法则。各个阴阳模型,讲的都是阴阳的互立互化,以及上下的升降和内外的出入关系和变化。 我们再来看五行的这个太极中气。 “土曰稼穑,稼穑作甘,其气平”。 中土太极,《尚书》形象的用“稼穑”两个字做比喻,;来说明其功能。古代,重农业,稼穑,指种植粮食。在这里,引申为长养万物。也就是说,二阴二阳这四象之气,都是从太极元气生养出来的,它能长养一切。它的五味,主甘味,能中和四气,因此不寒不热,不温不凉,很平和,所以说,“其气平”。我们时常说,“四气五味”。 实际上,还有个土的“平气”,被人们隐去了。而五味呢,土的“甘”味,还分两种,就是“甘滋”和“甘淡”两味。常规上,统称为“甘”味。分开细论的话,该是六味。四气五味说的是表面,五气六味,讲的则是比较专业,论的是实质。 为什么土在甘味上有这个特性呢?土,是太极中气,里面孕育着阴、阳,粗观是混沌一体,细论则有阴阳隐含,因此,统论则一个甘味,细分,就有甘滋和甘淡的差别。二阴二阳这个四象阴阳调和,土就不燥不湿,而无甘滋甘淡的差别。如果四象不和,火旺则土随之而燥,水旺则土随之而湿,对治上,甘滋润燥,甘淡渗湿。 太极中土之气,主调和阴阳,使之平和,一旦阴阳失衡,它无力去调和的话,它就会倒向强旺的一方。中土太极,在先天称为禀赋,又叫元气,在后天,称为胃气。 先天的五行之体,就是水寒、金温、火热、木凉、土平。 ⑺其动者,互用而生动也。木用辛而温,金用酸而凉,火用咸而寒,水用苦而热,沖气固守,土用甘而平。 其动者,讲的就是后天为用了。二阴二阳,也像一阴一阳一样,彼此以对方为用而产生动力。少阳木气酸凉,要以对方的金为用,去升发条达,因此,木要用辛温。少阴金气本辛温,到了后天互相逆转互含了,用的是木的酸凉气味,去收敛降肃而更新。就像秋天,肃杀万物,收拾场地,准备来年万象更新。 太阳火气和太阴水气也是同理,火要转到下面,用苦热去温水,水要转到上面,用咸寒去降火。你火不是炎上吗?好,去水的下面,把水烧开它!水不是润下沉降吗?更好,去火的上面坐镇,把它沉降下去温里。使下焦常温,上焦常清! 中央的太极中土干什么?固守中州,协调关系,提供资源,布化全身。 四象五行,讲的就是阴阳逆转互含和互用。一阴一阳的逆转互含你懂了,那么,再拿出一对阴阳加进来,变成了二阴二阳,还是一个道理,还是要互转互含的。 五行,就是四象阴阳的关系,四象,就是五行的本质。因此,我们管五行的全称,也叫做——四象真五行。 什么是假五行?就是流传于世的五行生克论,害了真理几千年。 后天的五行,在季节上,少阳木主春天,太阳火主夏天,少阴金主秋天,太阴水主冬天,中央土主四季调和。 阴阳升降出入,按照一年四季运转。人体的气机,也随之同步运转。比如,夏天,阳气上升,出到表位。冬天,阳气下降,入到里位。注意,这里说的“阳气”,指的是一身的正气,阴阳平和之正气。《灵枢》上,也叫卫气,内外循行周流。严格规范的讲,这个气,该称为“元气”(见“五行升降出入论”一篇)。这也叫天人相应,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呼应和协调。反之,就要生病了。 下面再给大家两个图,便于深入理解。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jp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9.jpg 后天五行升降图 五行互含图外圈标的是先天,内圈表示后天的互用。五行搞懂了,才算真的懂了中医,懂了阴阳。一切疑惑,都在五行里,学通了,都会迎刃而解。衡量你懂不懂中医和周易,就用四象真五行。 ⑻凡阴阳,动则生,静则死,不平则病。 阴阳之道,互动互用则生机不断,不动不用,就是阴阳离绝,因此叫“静则死”。 如果阴阳之间失衡了,叫做“不平”,这就是生病了。这篇讲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