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时间:2014.04.15
; [) I3 M' h: W" z2 B9 j7 G主讲老师:桂-梁寅
! G# i" G6 q3 b! F( z( v n主讲内容:汉传经方“合、并、系、属”
; U' n+ u9 S4 y3 K今晚给大家复习一下“合、并、系、属”这四病。合并系属是六纲理论的一个延伸,这个理论,其实是伤寒全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实际临床上,单纲病不多见,多纲同时出现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造成初学经方者的疑惑,到底这个病算哪头啊,我该按哪个纲给他选方呢?合并系属,就是解决你这个问题的途径。
- ^: N7 u, ~: P$ Q/ V
/ l8 Y+ K$ ]7 A3 ~6 l' {首先我们来看合病与并病。
6 h% f' C F/ f1 Q% c8 k我们都知道,六纲按由表及里,分别为:
. X3 z2 f" _8 }- U+ F太阳-少阳-阳明;! `% q4 B" R+ D% F
少阴-厥阴-太阴
3 M; A" k- F% V( h+ u6 q; j, e2 E并病,就是同为三阳或同为三阴的相邻两纲同病0 [$ m! r+ A" [* M. O% V* J
合病,就是不相邻两纲(如:太阳阳明合病、少阴太阴合病)或三纲(包括三纲)以上同病(如:三阳合病、三阴合病);或三阴三阳彼此之间,有两纲以上参与的(如:阳明太阴合病、阳明少阳太阴合病),即称为合病。! p" W6 J7 }9 G4 C; J
能称为并病的,只有:太阳少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厥阴太阴。; C# C+ U. ^+ J/ g8 ?% F/ h
能称为合病的,有:太阳阳明、少阴太阴、三阳合病、三阴合病、以及具备有阴阳相杂的两纲以上同病的。3 z# c, J9 B$ D8 u5 _2 L* G* @
因厥阴病具有阴阳错杂的特殊性,有时也可以将这种情况直接归属为厥阴病。
. q9 Y4 \$ I! |3 ^在临床上,我们为了辨治的简明和方便,也可以把合病和并病,统称之为合病。
0 C D, |" o( J( ~9 s& Z对这两种病,合方即可解决问题。) C5 Z& c |" U1 v& l
比如:少阳阳明并病,有明确的少阳主症和阳明主症,可以用小柴胡汤和小承气汤合方化裁,典型的方子就是大柴胡汤为代表。又如三阴合病,可以用四逆汤和理中汤等合方治疗。
8 ?) [9 w: Z' W# I3 K
9 n2 x+ s5 a/ x6 ?1 b接着我们看系病和属病。
) o& ?2 L/ x0 [这两个比较复杂,大家可能需要慢一点来理解。
* R% P; [2 U" ?* q) W# ^) k“系”病,指传变之时,虽有本纲见证,但以它纲见证治则为主,是为所系,以所系之纲为主治,参以药症。急则治标多见。# P [7 r) `; r- K. _- j
比如太阴病,本来是虚寒水饮,但是随着病情加重,寒饮结聚了,成了实寒,病情紧急,必须要临时攻逐寒饮,就要用到阳明病的攻下法。等把实邪寒饮用阳明法祛除了,再归回本家,用温化法治本。因此,系病,属于权宜之法,治标之法。 g/ U2 {" |* C3 t
六纲里面,阳为实热,阴为虚寒。那么,这个虚热和实寒的,怎么归属?系病和属病,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4 J" D0 b. w6 J2 k: F
“属”病,指传变之时,出现一些主要的他纲症状;或未传变但多纲症状主次并存,属某纲,则某纲为主,其他纲为次,以所属之纲方证为主治,参以药症权衡。比如,阳明病,热燥津亏,伤及了阴血。这就出现了虚热了,也就是时方说的阴虚发热。少阴主营,太阴主血。你不能说这个虚热是阳明太阴合病,因为这个虚热有主次症状。主症,还是以阳明热为主,次要的症,是阴血不足。不象合病和并病,各自的方证都很清晰,可以合方。因此,还是要以清阳明热为主,养阴血为辅。这叫什么?这就叫“属阳明”病。黄连阿胶汤证、炙甘草汤证,都可以视为属阳明病。
2 O& d! G- {, h$ j2 b另外,象少阳病,本纲病证很典型,同时,还有一个阳明症状和一个太阴症状,那么,这就叫“属少阳”病。
' [) x4 G6 j5 B9 f" i这个就用小柴胡汤为主,再根据阳明和太阴的单独症状,去按药症加药。* G# M0 [% L4 b R
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师父书上讲小柴胡汤的时候就说过,可以加药,不要减药。减了,就不是小柴胡汤了。经方的每一个提纲方证,那个方子都是极端严谨的配伍,是不可更改的。
% g. n8 y7 R3 h& [( A这个大家要记住。没有很好掌握配伍法则和药症基础的时候,只可按单一多余的症状加药,不可减少原方一味药。觉得原方不太合乎病证,就去找别的方。书中那么多方子,肯定有对治的,何必乱加减呢?
0 K7 Y2 G0 [; P W上面就是合并系属的基础概念内容了。
; B7 j% V0 S! R2 q$ g0 i
: I6 B* h. k3 ?最后,我们再复习和明确一下六纲的辩证思路。
9 k& Z% a1 g: W3 l4 I! W( w首先要辨明六纲,分清病位(表里半表里),病性(寒热半寒热),病态(虚实半虚实),确定是哪一纲或多纲同病,然后辨具体方证,这时就需要参考五证病机,以及卫气营血、三焦、胃气等理论抓主症,最后有多余症状再辨药症加药。" P- s& {" G) w3 C
你们看,这个过程中,实际都有应用合并系属病理论的影子,书本上这一个章节是没有提到而已。我们看书,读到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想想在具体的辩证过程,应当如何应用。
/ B" s) [! Z4 d% n# z( i这四种病,是真正的辨证精华所在。六纲病是方矩,合并系属病是圆规啊。! o; C. D p0 C- a+ ^% b8 E3 H0 r
水平有限,今晚讲的知识呢,基本上是刘师出版的书本上都有的,别的基础内容呢,我看以前的师兄弟们也讲过,唯独这个部分的内容大家可能往往会忽略,所以特别的整理提出,希望各位同学能有所收获。
3 z$ I2 U5 v3 w$ |7 ?+ F如有问题,请大家多到论坛发帖提问。谢谢大家!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