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时间:2014.03.25
3 y9 \4 Y/ ?. k1 J; B主讲老师:粤-莞- 郑峰
* A% `/ ]4 g& D' g k% ~& S4 U主讲内容:鼻炎医案8 q# g$ o, N+ t4 g0 w U
大家好,今晚由我,和同修们一起学习( G, b& V. O, M5 k- u8 B
20140226,XXX,男,43岁。深圳居住。咳嗽,一周。开始感冒发热,服药后热退,服罗汉果止咳颗粒枇杷膏陈皮等,有鼻炎病史。咳嗽越来越严重,口干渴,睡觉时咳嗽严重时呕吐或欲吐,无痰,咽异物感,咽痒,咽后壁滤泡淡红,气上冲,精神较差,头昏沉,鼻塞,食纳稍差,素有怕冷,大便干硬,日一次,屁多,舌淡胖,苔白厚腻,右脉沉弦细,左脉沉细,关稍弦。& F! {% T( u8 N& k! f$ ]
(大家先讨论下)) `' D( o7 s) _
经方派,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汤液药物治疗疾病的学术。以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远古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为圭臬。以阴阳的三阴三阳为理论模型,用六纲框架为基本辨证工具,结合阴阳、卫气营血与五证病机,采用汗吐下温等方法,辨证清晰灵活,方剂配伍严谨固定,强调方证对应,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 x* [8 M- E6 T: R1 j! m广义的经方派,泛指运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的学术体系。包括医经派的五脏五纲辨证体系。狭义的经方派,单指六纲辨证体系。因此,一个完善自洽的框架理论,才是一门科学的核心所在。《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框架理论,也就是其核心理论:六纲辨证。中医界经得起循证医学的,也只有汉传中医了,而时方(包括中医学院)中医已名存实亡,连做养生都不配,错的理论体系能养生?
- ?4 g) O/ C) l; D8 x W- Y连做养生都不配,错的理论体系能养生?看现在看养生节目或瞎听的人不少都快养成精神病了。见人都说上火,听到我都上火了。
7 Q% Z+ @6 _3 o1 ~特别是广东这边,其实广东这边上火的最少了。( ]. {* |( r7 ~, @: w5 g
对病状的产生机理在这里就不讲了,主要是讲辨证过程中,注重由病入证,由证求方,继而细辨药症,于高级的方证辨证中,无汗,2月,有汗那就更不正常了。
& |- g8 y6 Z/ H/ r9 M1 P参合药症,对方剂进一步严格配伍加减,以取得最佳疗效。汉传中医经方,采集四诊后,首先要对疾病按照表里、虚实、寒热,以及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等进行规律分类。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对四对盾是相对的,又是相互密 联系的。
1 N- E3 ^) O9 \, |7 L ]! ?& E; `那么我们从四诊可以看出是,表虚寒、里虚寒的一个病案。定出病位、病态、病性后,进一步辩六纲病。5 b1 ^3 u& D6 h* S4 I
看下这个病的太阴病提纲及相关条文:
6 @+ a1 v& x, E8 N# t《伤寒论类编补遗》11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宋273)3 ], r! B6 ^; r0 l& P6 k7 M4 P( P' t
120、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金匮)+ C' W3 C# E6 f) j$ u
133、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金匮)
. d4 e. r, J: J3 y! G1 ?“有鼻炎病史。开始感冒发热,服药后热退,服罗汉果止咳颗粒枇杷膏陈皮等,咳嗽越来越严重,睡觉时咳嗽严重时呕吐或欲吐,无痰,咽异物感,咽痒,咽后壁滤泡淡红,气上冲,口干渴,喜温饮,精神较差,头昏沉,鼻塞,食纳稍差,素有怕冷,大便干硬,日一次,屁多,舌淡胖,苔白厚腻,右脉沉弦细,左脉沉细,关稍弦。”) b; V3 u( l {) [) ^
太阴纲病已经定出来了,那么我们还要进一步查看还有没有合并其它纲病呢?/ c+ v- t( P9 z7 x1 O8 f
就是少阴病,属于阴,三阴之表。在阴阳的分类上,三阳在外,三阴在里。所以少阴又有所谓的里证(本证)存在。在表的话,它是最外边的表位,和太阳病相对。整体的阴阳,阳在外,阴在内。少阴属阴,相对“阳”来讲,它是在里。) y# l6 E) B9 K3 ]$ b$ [
提纲及相关条文:+ P, Y# C. ^, u7 o
《伤寒论类编补遗》146、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宋281)
" |1 A E' A6 N; F* N+ }147、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虚故引水自救。(宋282); N8 E3 f2 i. n$ }. V/ y
“有鼻炎病史。开始感冒发热,服药后热退,越来越严重,睡觉时咳嗽严重时呕吐或欲吐,鼻塞,食纳稍差,口干渴,喜温饮,精神较差,素有怕冷,大便干硬,日一次,屁多,右脉沉弦细,左脉沉细,关稍弦。”少阴,真阳不足,水饮不能蒸化。
4 ^4 {" _/ W' N c) |* h* r7 G( Z% s/ D这个病定为:太阴少阴合病。
& Z7 Y7 Y1 O( U* g( y- m太阴,可以没有真阳不足的问题。可以单纯的水饮泛滥或者寒饮积聚。不会有大的危险。少阴搞不好,会真阳离绝。三阴的死证,都是太阴少阴合并出现的。( D2 ` O$ {; F
五证象六纲病一样,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几 证同见。要根据寒热虚实的详细辨别,来进行对证治疗,单独出现的,可以用单方治疗,几证合并的,可以用各自的对治方药去合方治疗。六纲辨证是“狙击步枪”,五证病机,则是“校准仪”。6 `+ q) \! e( v% J0 L2 ?% P
五证是指痞 烦 燥 滞 饮。0 p# C. {% D5 Y
那么这个医案有哪五证参与?
0 j5 W" |! M! v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治宜佐以辛咸。是本寒也属于寒,由于真阳不足虚寒阴阳不和,五谷精微不能正常化为津液,变为水湿停留,治疗上以温化为主。可跟据临床灵活选方在上者不能温化,可用涌吐之方,在下者不能温化,可用泻下之剂。* S- a4 L9 N( `5 o* @+ y; W7 f& [$ `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治宜辛苦,佐以酸甘。诸泻心类是也。是本寒热也。这是个阴阳互含的证,寒热错杂,结于心下,在六纲上面,可以对应为少阳厥阴病。治疗的方剂就是小柴胡汤和泻心汤类。/ ?0 x+ p$ Q5 T, e6 D! {! v4 K u/ R
五证辩证:饮、滞、痞。7 H1 ~8 d6 l* F; c
方证:???
j$ E0 S9 W/ ~ @$ g) Q这个痞,是咽中痞,无明显热的参与,或只有微郁热参与。大家看什么方较合适的?错了也不怕,不错临床上怎么能开出最佳的方呢?1 f, {9 L& O) j
方证:《千金方》旋复花汤合白术茯苓汤加五味子
7 T3 t( J% u4 R% p# `复花20细辛40桂枝50生姜80半夏60茯苓40乌头5白术50前胡20炙甘草20五味子30当归20陈皮20。四剂。
& q9 N* a# m6 M/ c6 k64、治胸膈痰结,唾如胶,不下食者方。旋复花汤(千金) % I {( x) J! L- S/ ~
旋复花 细辛 前胡 茯苓 甘草(各二两) 生姜(八两) 桂心(四两) 半夏(一 升) 乌头(三枚)
- @' \. [4 `/ ~/ g( v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 S+ f2 Q5 g- M8 g前胡性微寒,涤痰破结下气。乌头细辛,少阴家药,开寒结而降逆。
0 g' n+ p& w8 u- I9 R
2 j! `; ~* i. N4 S7 i. [大茯苓汤
& H, c3 T: o1 z1 m$ m! q《金匮要略增补》57、胸中痰饮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大茯苓汤(千金)
2 o, v0 X" h! u. q" L- ~; R1 Q茯苓 白术(各三两) 半夏 桂心 细辛 生姜(各四两) 橘皮 附子 当归(各二两) ; ~, |8 x8 r4 I" C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良。(一方白术五两名白术茯苓汤)
" {+ X8 j0 r' G+ j2 \1 P这个方我认为不是大茯苓汤,三两的茯苓称不上“大”,我一般称“白术茯苓汤”。+ V0 Y7 _& V& z$ ^+ P
一方白术五两名白术茯苓汤。 S, f8 _3 n/ m6 t
胸中痰饮结聚,是上焦寒饮,脐下硬满,是下焦寒饮。寒饮上逆的厉害,呕吐恶心,饮食不能得入。胸中痰饮结聚,是要胸闷气短,甚至是咳吐痰涎的。从方子配伍上看,是太阴少阴并病。
- x: s$ n7 f- F% q( X" s$ z有细辛和附子,就知道,寒饮是很盛的。
; N3 V% k, a3 h# ~茯苓、白术、半夏、生姜、橘皮,去太阴水饮,降逆止呕。附子、桂心、细辛、当归,温化太阴的寒饮,当归降逆,温通血脉。橘皮,也有降逆豁痰理气的作用。因此,橘皮和当归呢,是一对气血药。是的,因此这个病,是虚寒为主的病。
( m' D8 A$ i5 S" ?& m《金匮要略增补》34、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 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 }( T6 z9 E& F" i" G3 e0 p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 Z. ]; C: }1 Z* N, d6 [/ e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五味子(半升)
" P# q o% I) H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W9 K- |) G6 u36、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
* U/ d9 P; Z/ n1 q& j E/ W- Q f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 " }4 F$ B& E$ R/ U* M% U$ [5 a# Z
茯苓(四两) 甘草 细辛 干姜(各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 a8 H0 X; ? Y& p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4 `+ A. R3 e& @3 I! c
: v6 _8 q- l$ t8 \( Y( g问:大便硬又何解?见到大便不通就要用,大黄、芒硝?
, M4 }3 L% C( _7 s: w& w答:这是饮逆太重,不能化生津液。
. A0 L7 v# H+ \' P8 t
% Y- r, d, B- a0 Z( `) F讲完,谢谢大家!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