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香雾 于 2014-5-24 10:22 编辑 ! l! F4 Q9 b, p
% W% \8 m v9 v% a主讲时间“2014.03.10
7 j9 ^; o- J& _主讲老师:王翰霆
) H" o$ Q' i' ~1 U5 b. t主讲内容:如何将汉传中医基础理论运用于临床中
' @1 Z S; b4 Y; J' {7 U# i用实际医案来阐述如何将汉传中医基础理论运用于临床中。我们先以一个比较简单但是很有代表性的病例开始。0 W/ k( r2 f7 j8 p9 S. V6 ?
去年北京门诊刚开业的时候我接诊了一位45岁的中年女性患者,北京人。当时以"胸胁胀痛半年"来诊。
! J( k9 E- `& Y刻诊:症见两胁时涨痛,失眠,心烦,易怒,口干不欲饮,饮食可,二便可,腰膝酸痛,无明显寒热偏颇,月经色暗量大。2 a& s2 q3 ]* E
舌淡胖,有齿痕,边尖红赤,舌面无苔,有裂痕,脉左弦细,右沉细,微数。
: y3 y: S) Q1 O7 o3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某中医专家给予诊断为"肝郁气滞,肾阴虚"做辅助检查肝肾未见异常。遂按"更年期综合症"来治疗,另其服药一月余,未效,甚至有所加重(方不详)。
; V( {0 E: a& X5 f5 w% `7 i我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其为"胃病"。患者将信将疑,她一直认为自己的胃没有问题,经我耐心解释后同意服药。
; Z9 P% y6 ]/ L) k% ]辩证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 e& u7 l8 Q- h% n五证病机当属"饮、滞、燥"三证。
% v9 I8 |/ L$ f% E0 G投药六剂:苓桂术甘汤、黄连阿胶汤合理中汤化裁。2 H q8 ^4 N9 g( N: P/ {* i
几日后复诊各症状皆大有改善并持医院检查报告,确诊为"浅表性胃炎",心情愉悦,继开六剂服后,经年未犯,几日前携其姐来我处看病,对我感激非常。6 ]. P/ V7 R/ w4 A* R6 ]8 i5 }
该患者之证大部分中医会按照"肝气郁结和肝肾阴虚"来诊断,方药也以六味地黄汤或柴胡疏肝散之类的治疗为主。
* |& N* [& }3 G' q我不知道其他中医看这个病的疗效会怎么样。否则她也不会舍去医保90%报销费用而来找我看病。( a2 d2 `+ g! h5 A7 e
就这个病例来说。某些流派的经方中医也大多或许会用小柴胡汤或四逆散之类的少阳病"柴胡类"方剂来治疗。
+ @# F" E1 h; O4 U2 `' C0 k8 m因为他们不识经方真谛,一味的套用脏腑经络理论岂不无效。而且多数中医看此类病人时,多会告知病人"少生气,少发怒,少思虑,要心胸开阔,要豁达"其不知天性使然或因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因素导致的多年累积的郁闷性格,启是我们几句话就能改变的?6 v; ^/ _' {/ U; m! @5 l- {) F
其不知天性使然或因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因素导致的多年累积的郁闷性格,启是我们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 J- U* T3 m6 Q0 j/ w
我以汉传经方辨治法则辨证却知该证与适合使用柴胡剂的少阳纲相去甚远。
w" P- E$ m* @ f3 m我诊断该患者的"主证"是"饮逆"是较轻的"悬饮"。属太阴范畴。9 @3 j# K( ?7 G. z* O
成因是水饮泛滥,浊气上逆,气机不降,阴阳转换不利导致的。- |" @+ Q1 G+ r; I: _
第二证是"津亏"热燥。属阳明范畴。2 N0 c+ L* O. [& u( x: X
成因是水饮泛滥,津液不生,津亏热燥,虚火扰神。
3 l, [+ v, F* k z第三证是"营血亏虚"。属少阴太阴范畴。成因是热入血室,迫血外泻,营血化生无源,筋脉失养。
$ O% g0 o$ O4 ~6 F! c我们来分析一下,借此复习一下基础理论:4 x& u ?& D& q/ R8 Z
该患者失眠、烦躁、易怒、经血色暗量大,舌边尖红和口干、舌面裂纹、脉沉细微数等这几个症状成因为:"津液亏虚"导致的阳明燥热。津液亏虚了,上焦阳气不得"真阴"濡养导致燥热生火形成了"虚热邪气".这个热邪又入了血室迫血外泄,形成营血化生无源。0 K; X4 z' Y t9 _# q- C
营血亏虚的结果又导致了筋骨经脉失养。造成了腰膝酸痛和脉沉细的症状。津液亏虚了,上焦阳气不得"真阴"濡养导致燥热生火形成了"虚热邪气".% U# w: |0 h" g1 D( g
这个热邪又入了血室迫血外泄,形成营血化生无源。
# p% Y4 \9 G5 T: G1 j5 c5 s营血亏虚的结果又导致了筋骨经脉失养。造成了腰膝酸痛和脉沉细的症状。
1 z4 B$ ~ [' O# I- d那么这个"津亏"是怎么来的呢?.
4 N7 g& X/ ^, w) n"水饮"泛滥所致.
+ U/ I# M/ q7 A; d0 n" z口干还不欲饮和舌淡胖齿痕舌即可证明,中焦饮滞了。
0 `4 m! a. f4 ~$ T两胁时涨痛这是水饮上逆,浊气不降所致。9 p+ I9 W- E E5 L% d
左脉弦就是有力的佐证。单弦为饮嘛! }5 ?. P4 I# E. l. t$ C
那么导致这个患者这么多"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3 H! c3 W/ X1 F" u
那么导致这个患者这么多"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说到辩"主证"问题了。7 [0 V' C/ H9 C. g- D
我们先分析一下疾病的成因,也就是"病因"。 我通过对这个患者的问诊,没有发现外感邪气伤人的证据。无明显寒热偏差既是如此。我又经过仔细的询问发现这个人饮食有偏颇。
* e, R6 T( M! f: {8 `/ d& u, K5 l3 l她呢比较喜欢吃"海鲜",几乎每个月都要大吃几次。年轻的时候当过"运动员",运动后喜食"冷饮"。平时喝水呢,也要喝"冷水"。) R* [) v" h. _" f& I; D
说那时候总感觉到"心热、口渴"。最近几年才改喝温水。
& K, J. E5 i( S+ k6 d5 H3 I) g听到这里我立刻断定这就是她疾病形成的原因。5 q4 H8 v6 |+ f9 O
这个人年轻时从事的职业是羽毛球运动员,她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训练。"运动量"可想而知。我们知道适当的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潜在能量加快人体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这是对身体有益的。可以延年益寿保持健康。 那么每天剧烈的运动则不见得是好事儿了。为什么呢? 因为每天持续剧烈的运动就不是激发潜能了,而是在消耗潜能。0 m& Q+ f; A. f4 F9 {+ _2 y" z
"潜能"是什么?潜能其实就是先天的阴阳。适当运动可以激发先天阴阳更好的工作,保持后天阴阳不受"邪气"干扰,更好的完成转换生化。# b \3 c* Z% {* F: Q
因为在强有力的先天阴阳保护下,后天的阴阳也就是"卫气营血"更能够积极的保护人体,营养人体,使人体不易生病,也能够更好的补充先天阴阳减缓其消耗速度。这样人自然会健康长寿。相反的,如果您常常进行无节制的剧烈运动那就是在加快消耗先天阴阳。而由先天阴阳生化出来的后天阴阳,也就是指的"卫气营血"也在进行无谓的消耗,那么就更别指望它来减缓先天阴阳的消耗了。那么先天阴阳的消耗速度是可想而知的。 比如我们出的"汗"是什么?是"卫气"是"津液"是阳气的一部分。那么大汗淋漓就是在消耗卫气津液。剧烈"呼吸"消耗的是什么? 是"宗气"是氧气,也是阳气的一部分.暴起的青筋和运动后瘫软的筋骨是什么原因?那是"营气"与"精血"在疯狂消耗。
. X1 o# q, v" e7 s& h# n/ c这些东西消耗的过快怎么还能反过来为先天阴阳补充给养呢?% z% s( f% `/ N" F
我们知道先天阴阳不会休息,它们要不停的工作才能保证生命在持续运行。那么它们得不到补充是不是更快的加速消耗? 所以说这就是形成恶性循环了。这就是原因。& h( ^& Z' m8 I7 Q
还有那个"李小龙"也是例子。东北话说:"过力了"。能量"透支"的意思。当然有的人先天禀赋好,先天阴阳充足,根基硬,那么也不乏长寿之人。但是咱们这位女士的"根基"没那么硬。她年轻时当运动员的经历促使她的先后天阴阳的转换失利,消耗了过多的能源。她每天剧烈运动,出"大汗"消耗了大量的"津液"。导致"内热"产生,伤了"真阴"所以要口渴饮大量的"冷水"才能缓解。
5 e5 j# K9 [+ M, e! K; B; l6 O人体正常运转是需要阴阳平衡的她这么喝"冷水"还要吃"海鲜",那还好的了?我们都知道海鲜是"寒"的。 她这通折腾。结果,伤了"胃气"。
4 W) b; k" T) s! L; W( N"胃气"我认为就是人体阴阳转换的枢纽。是"阴阳二气"相交结合的"枢机"点。水饮盛了蔽住了"真阳"的火热之气,津液的生发受到了影响,就又形成了"津亏"。那么真阳是阴阳转换向上的"动力点",它要向上蒸腾升清"精气",结果水气太大,升上去的都是"水逆"了,又造成水饮上逆。真阴呢,是阴阳转换向下的"动力点",它有肃降之力,本性寒。那么上来的都是水气它哪受的了,自然就导致浊气不降,堵在胸胁部。引起胀痛。津亏久了产生邪火又伤了"真阴"。真阴的布散肃降之力又迫使邪火入了"血室",迫血外泄。"津液和血"都虚了,"营气"又生化无源,导致筋骨失养。那么真阳是阴阳转换向上的"动力点",它要向上蒸腾升清"精气",结果水气太大,升上去的都是"水逆"了,又造成水饮上逆。真阴呢,是阴阳转换向下的"动力点",它有肃降之力,本性寒。那么上来的都是水气它哪受的了,自然就导致浊气不降,堵在胸胁部。引起胀痛。那么这些原因导致阴阳气血转气血生成不利,机体为了维系人体生命所需,更要加速先天阴阳的"消耗"。我们看看她这点"恶习"惹出多大麻烦? 如果时间久了那个"寒饮邪气"再伤害到先天"真阳",那情况可就更严重了。经过上述分析我确定该患者所患之证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五证为饮、滞、燥三证。在"方证"选择方面我选择了三个方子合方。4 }5 C2 q1 k) m2 ?+ T
分别是: ~: `7 b* S3 t3 ?% h' B- D; S
治水、降逆、温中、化饮的"苓桂术甘汤"为"君"。清热、补血、润燥、安神的黄连阿胶汤为"臣"。 燥湿、温中、补津的理中汤为"辅"两诊十二剂药,疗程十二天,前后略有变化。方解,药症,我就不细讲了,这都是大家常用之方也没什么好讲的,总之是:"效如桴鼓"。2 ?2 B7 }/ r- c! V
有人说您讲了这么半天,这些道理都哪来的啊!: k) [( P. L, h: q5 d
我们下面就进入理论讲解:汉传中医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与生理功能。
7 I5 @3 h/ S( H# U H$ p* m7 g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要想活着都要呼吸和吃饭喝水,这就是所谓后天阴阳的补充渠道,后天阴阳补充的好就能够减缓消耗先天的阴阳,人呢?就会少得病,就会长寿。后天的阴阳其实就包括卫气营血以及津液等有形无形的物质.+ Z5 L) ^5 B R; d
那么要想搞明白"阴阳气血"是如何转化的生理知识,我们还要先从三焦阴阳先后天理论说起。
% _* v: b8 S/ i2 t我们先看看这个太极图。3 f" ?& \3 m! }: F( T
* U( K" C3 z& k它是个圆形,中间有条S型的线把它分割开来。白色居多的那部分在上部,代表"阳气"。中间一个黑眼睛代表"真阴"。黑色居多的那部分在下部,代表"阴气"。为什么要用一个S线来分割呢?这是代表这张图的寓意是动态立体的。 阴阳要本着"下奉上、上敬下"的规律顺着时针的方向运动,在中间形成交合转换,完成人体日.常的、正常的生命活动。我们在假设把一个蜷缩在母体中的婴儿立体图形,头下脚上重叠放置到这幅阴阳转换图上,我们就会直观的发现:在上的阳位正好是婴儿的小腹、臀部和蜷缩的双腿。它吸取的是母体中的阳气而孕育"真阳"。在下的阴位正好是婴儿的头部和胸部。它吸取的是母体中的阴气形成"真阴"。母体靠的是一根"脐带"来给婴儿输布营养,孕育成"血肉之躯"。那么这个婴儿一旦出生后形势立转立马变成头上脚下的形态,这标志着这个婴儿以后要直立生活了。那么我们在把一张出生后的人体立体图片重叠于这个阴阳图上,又是一番景象。此时的人体就要划分三焦了。上焦自胸而上包括头部占于"阳位"。胸的部位正好是"真阴"所居。 下焦自脐以下包括下肢占于"阴位"。小腹的部位正好是"真阳"所居..下焦自脐以下包括下肢占于"阴位"。小腹的部位正好是"真阳"所居.而阴阳之气相交最盛的地方正好在中焦之位。中焦"属土"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后天阴阳。故云:土生万物。真阳要带动后天的阴气向上运动。这就是"奉上"。真阴要带动后天的阳气向下运动。这就是"敬下"。二气相交于"中土"相互融合转换化生"阴阳气血.
( o' _1 h1 R3 W5 P它的正常运转能够腐熟食物,为人体其它物质的生成提供资源。& R+ c6 E7 y9 J7 y
那么就是说,先天阴阳是父母阴阳相交所生,授予新生命的动力之源。" |4 F: M- R' B x
中土枢机呢,自然就是人体后天维系动力的源泉。我们比喻人体是台机器,先天阴阳是发动机,"胃气"是轴承齿轮,他要是锈了磨损了,可就运转不利不出"活"了。三者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完成人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漫长过程。所以说三焦理论呢,不仅仅只是起着划分人体部位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代表着区分人体各部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承载着人体先天阴阳的活动和调节后天阴阳的转换以及先后天阴阳的互生互补。它是先天阴阳的居所。也是代表后天阴阳,所谓的"卫气营血"的生化通道。
) f, M0 U7 |4 Q7 o1 R1 d上焦位于"阳位"。' e7 R* t1 N" K& N+ f
部位划分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等脏,是"真阴"所藏之地。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主宣发肃降,将中下焦升清气化上来的"津液"布散下去,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
( c1 N5 L7 _) x' Y7 {) F中焦所在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是阴阳转化的枢机之地。故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 ]8 Y/ i T0 l. k0 p8 R
下焦位于"阴位"部位划分为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下焦是"真阳"所居之所。主蒸腾气化、分清泌浊。具有向上升清、向下、向外排浊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
$ Y Y3 p3 T* s/ p0 G. G' ?那么三焦胃气和卫气营血还有阴阳先后天理论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
1 N* B* n' X5 N, W, h' [! C3 i临床辩证时我们绝不能把一个理论单独拿出来向病人解释,那如何才能让人信服呢?5 D, h4 v+ g; N$ r$ `
我们就从这些基础理论的生理活动来解释。
( j- ]( R; T' ~! Y8 G我们先说说后天的"阳气"也就是"气"的生成。* F/ \1 [' g3 g1 p% h
"气"包括:宗气和津液组成。 我们日常吸入的"清气"通过上焦的口鼻呼吸道借助肺的动力进入中焦脏腑进行转换。8 P! r6 n8 B8 r+ j' m( j% L
大家感觉一下我们吸气的时候胸中,上腹,中腹之位会鼓胀起来,这样呼吸才舒服,氧气与氮气的转换才到位,才能给身体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如果您只呼吸到胸中肺部会感觉氧气交换不够的,我们称之为"浅呼吸",
: f, P) U p6 v' O# s哮喘的病人多是如此,时方中医说的那个肾气虚型的哮喘便是典型病例。"肾不纳气"籍于这个道理来理解,我们吸入的一部分清气进入中焦通过阴阳转换成为人体有用的"氧气"。我们称之为"宗气"。宗气主司呼吸,为人体提供氧气。这个宗气占据阳位我们称之为"阳气"也就是"气",因其性热,易从火,要靠真阴的滋润冷却来制约。如其发生病变多属"阳明病"范畴。在清气的转化过程中消耗出去的另一部分化做废气就是"氮气"呼出体外。我们称之为"浊气"。这个"宗气"要借助真阴的肃降之力也就是阴阳转换的运势向下与下焦上奉来的"精气"相结合经过中焦的阴阳交合转化为"津液"。也可以称之为:"津气".因其是一种"雾化"的液态物质就像"水蒸气"一样故其性为"阳中阴或阴中阳"。 津液占据阳位,其性属"阳 "易从火生燥。3 x3 b- @1 x% [+ I
需要靠真阴的滋润冷却制约。如其发生病变亦多属"阳明病"范畴。我们日常所说的"津亏"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内一切的组织液都是由它组成。"津液"和"营血"一样是阴阳转换的产物所以"阴阳互含"。
1 ^, e2 y) {& h, h那么一部分的津液经过"真阴"向外向上的布散之力形成"卫气"。卫气是人体抵御外来病邪侵袭的第一道防线,有军队和警察的职责,故卫气主司防卫。2 W/ w; o: M( u
如遇病变,会以汗解,多属"太阳病"范畴。
" G: o! i, A) O q$ g+ M1 X2 L; q津液和宗气组成的"阳气"也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提供氧气和抵御疾病的侵袭,还有保持体液使人体不至于干枯。有呼吸有精气神才证明人是活着的嘛!
4 M+ u$ G8 G; g/ J那么下焦上奉的"精气"又是什么呢?这就讲到"血"和"津液"的生成了。
" ~- D7 |# h! h& m" k"精气"就是"精血"是下焦"阴气"通过"真阳"的蒸腾气化所生的两种物质,他们是有形之物,是周身营养的源头。
+ M& d* U% ^ Z" v% v8 H8 S6 X我们日常纳入的饮食通过上焦的口腔食道进入胃部通过中焦的阴阳运转,向下移动通过消化道后,一部分化生为"水谷精微"我们称之为"精气"。
+ F' R7 e6 s' Y1 ~ g. H另一部分化生为"糟粕"借助二阴排出体外。: q- Z" x& x& z9 T
那么这部分"精气"占据在下焦阴位,所以又称之为"阴气"。
4 U1 R5 |" Q! C阴气性寒,易凝结,所以要靠居住在下焦阴位的"真阳之火"来温煦使之保持液态。- ^( T" x& I* D( d
一部分"阴气"经过"真阳"蒸腾、气化使之上承于中焦完成再一次的阴阳运转与来自上焦的"阳气结合"向上通过"真阴"的滋润冷却形成"津液"。 另一部分"阴气"经过"真阳"的温煦赤化转换为"血"。我们可称之为"精血"。这个血占据下焦,这就是"下焦血室"由来的道理。5 i) g2 N! |4 O2 Z' U7 b1 o0 j
下焦属阴位,故血呢,其性属"阴"易从寒凝结。. n, q4 }, f5 u$ J. j9 y% b
需要靠真阳的温煦舒展保持液态。如其发生病变多属"太阴病"范畴。 我们日常所说的"寒凝血瘀"多是这么形成的。
; D: {/ V a5 u5 Z+ y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静脉血"。
# |3 W/ M! p9 f- l: D% D) ?" H3 j8 |那么这个血也要靠"真阳"的蒸腾气化上奉到中焦与来自上焦敬下而进入脉道的"津液"相结合经过阴阳转换,形成有动力的血我们称之为"营气"或"营血"。$ M8 u2 D# i v- `$ F
因其生成有阳气(津液)的参予故称为:"气中血"或"血中气"。我们可以理解为"动脉血"。' ]9 r% ^1 y: Z" E4 t% n
这个营血经过阴阳交合转换后进入上焦胸中通过真阴的布散肃降之力遍布周身血脉输布营养。营气属阴,易受寒邪,如遇病变多属"少阴病"范畴。
, J. k3 q1 o. V精气和精血这两种"阴气"是人体补充一切营养物质的源泉。包括:红细胞、白细胞、骨髓、脑髓、肌肉纤维组织以及骨骼的生长。
2 G, U( e* X7 z" W先天的阴阳包括什么?包括生命动力也包括"卫、气、营、血"这四种有形和无形的物质。虽然出生之后我们还是个小小的婴儿,但是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啊我们要生长要完成一个漫长的生命过程,就要靠后天的"卫、气、营、血"来补充维系让我们慢慢长大。这就是后天的阴阳。那么我们先天的阴阳不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先天母体赋予它们的生命力就有一百年。那么我们就要靠生化后天的阴阳来补充维系减缓先天阴阳的消耗。它们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惜的运转着,完成生化和补充,避免我们过早的衰败,顺利完成整个生命过程。9 l$ j1 {( } y$ I U' }& O
我们医生要治的就是让人体的先后天阴阳能够正常顺利运转下去,将疾病赶出去,尽可能的让人体的阴阳运转趋于正常,直到完成这个生命周期。
$ [- d$ O( h' y; Y经方的用药理念也是针对调整先后天阴阳的病态反映而来的。使其先后天阴阳气血运转正常维持生命的延续。
# M W9 M: Z/ v1 w7 b5 m而不是象时方内经理论那样针对人体某个脏腑某条经络去治疗。理论认识的错误导致后世中医乱解"伤寒杂病论",觉得这部经典缺失基础理论的经典医学中的治疗方法不能解决大部分疾病的问题,所以又依据"黄帝内经"推出了后世医家的各种学说。什么时方派、温病派、补土派、火神派 、滋阴派、痰湿派、血瘀派、还有"肾虚"为主的学院派。恩师说过"群魔乱舞啊!" 我们汉传刘师潜心研读,查阅经典,遍及"道、释、易、儒、医"等各家精髓,得窥天机,还原经典,终于开创出"汉传中医"一脉,惠及后世,救苦救难。籍此在这里我代表汉传学子再次叩谢师恩,感念其无私慷慨,将毕生心血公诸于世,让我们这些弟子承其衣钵,济世救人,一生事业前途光明。
3 }( P3 r/ y1 t7 m最后在结束这一讲之前,我们再看看"汉书艺文志"里的那篇记载可谓一切道理尽在其中啊!“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并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0 b) Y) s: f1 K; Q
同门兄弟姐妹们,今天先讲到这,以后我还会讲汉传中医理论在病理反应时的运行原理,就涉及到六纲五证知识了,此致!敬礼
1 p8 j. {& I6 l& q$ `! U# m' V如有错简欢迎大家指正。
0 |* W! E2 @' j& Y) u1 i* o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