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少阴病提纲
/ O, w: |' D1 H9 g' {) q主讲:闽--刘先平
6 l9 P% J, b- Q5 Y时间:2013-8-14
; c( j& [2 T" S9 \7 S9 c+ q; v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k U: u. Z! l+ ^# |; ?2 y! ]2 b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 v9 I4 a4 @( w" P少阴,是表阴,与太阳纲的表阳相对。+ J3 Y( y$ {/ f7 w
但是病位、病性、病态却不同。
. I, j5 i0 b2 B5 o- O" Y* W) L两者如何分别,主要还是靠脉象。少阴的脉象比较特殊,就是脉微细,是一种微浮脉。
/ l0 v) q& |" [$ r9 \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脉经)6 ?8 q1 Y+ m5 w2 V+ z
这个条文就明确说明了,少阴是个虚证。
' Z2 J0 G' P7 l! h5 q7 |8 i脉微细,但欲寐,小便色白就可以断定为少阴病。
! g# O1 E9 U' d小便色白,就是小便清长,说明是寒,不是热。! Z" R. v8 S4 j; ~2 `/ n% J6 L% Q
这个是辨别少阴病的特别关键的一项,色白,是下焦有寒,下焦是阴位,少阴虽然在表,毕竟是阴嘛。它寒,没有那个真火来温化,所以色白,有真火温呢,颜色是淡黄的。. F8 z8 c" _4 e! E2 N9 Z/ m
病人本身就是真阳不足,受了邪而有虚寒,脉要虚弱而收引,当然会脉微细,这种气血流行不畅,自然就是无精打彩,老想打瞌睡。但还想睡睡不着,因为脑无所养嘛。
& v6 f) [7 J# S, H7 L( Z! v' z9 G- A少阴本证的方证,大家都知道,是当归四逆汤。
+ D l$ u% p+ d- U$ V9 j7 Q0 c关于这个方证,桂枝麻黄汤老师曾经讲过一堂非常精彩的专题课,大家可以找来再复习一下。4 a1 A% i: @6 w; o& D0 e* i7 p1 g7 J
前两年,曾在某省中医院门诊跟诊,恰巧在妇科门诊呆过几天。
, N4 Y4 u' j. A/ S3 c8 g( u接触到的女性患者,绝大部分的脉象,都是很弱,基本上就是微、细或者弦细。有些甚至还难以摸到。! o; G' n& u2 o+ c
以至长期在此门诊的老师都说,这种微细脉就是妇科的“正常脉”。
' x( v0 s @- Z但不知什么原因,门诊中老师极少用到此方。也许是不会用,不敢用,也许是嫌麻烦,真正可惜啊。2 l* h/ X5 J D+ @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 R, u) i. z: I% c f% T! [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 (炙)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 C( a$ n' _% k* }7 Z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4 d8 i. \4 U" b1 ^# |4 K7 C" p2 R; ~医家有微厥、厥寒、厥冷、厥逆的四逆名词,分得很精细。微厥者,指头寒;厥寒者,手足冷,而病人自感四末寒;厥冷者,厥而手足按之肤冷;厥逆者,则由手足指冷而上,上至肘膝,再进则为四逆;四逆者,上至四肢逆冷。1 s" X5 z7 s/ |( p; ` A9 E/ D
仲景写得实在简单,后人又不会读书,往往死于句下。
/ F! p+ e- P9 f' a/ `/ Q“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这样的病人本来不会太多,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想到了这个方证,却又不敢用.为什么啊?细辛三两,教材上还说细辛不过钱,这个病人能受得了吗?出了问题怎么办?
8 `* [& a7 m' n6 ~# c我翻了下方剂学教材,细辛用量就已经减到3克
2 V6 G& Z: l, y, ^2 l现在一天的用量只有2克、3克,究竟效果怎么样,可想而知,当归四逆汤,没了细辛,这个方就成了什么了?4 e. p# x2 I; o, t8 u
我们看看药症:1 T# v" y' L2 V
当归,辛甘,温。主轻宣,归少阴、太阴、厥阴。 药症:主治欬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神农本草经)
; P: B+ N. _" R. v9 @6 g当归,甘温,微辛。是个血分药,妇科圣药。甘,是甘滋,养津血,温能驱寒,辛能通散。
2 @' T. \, z. m7 y- F8 c* W2 `, V多在伤及津血的时候使用,用在此处“脉细欲绝”是不是很好啊?# ]& D! Q5 N' P' M- `; @' e* }
通草,是木通,不是现在的通草。辛苦而凉,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2 _& x1 d) T) `7 V2 R4 U: t, C
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延年。; y$ s. f( [( L: y2 |! y
到这里,想到一个简单方:
# J0 I0 _0 C8 ~" g4 K# T1 w7 v治小儿鼻塞生息肉方∶
( w& X. h& F' M h: ]6 _7 A通草、细辛(各一两)7 C* ]+ Y' P/ {3 r: T2 W; P* w
上二味捣末,取药如豆,着绵缠头纳鼻中,日二。(千金)8 o5 f: V, o; t$ @2 A9 J% v; e
这两味药,能通利九窍、去死肌。
" _2 ~+ e4 L/ ^8 P4 Z0 k1 ~( `而当归的药症里也有“诸恶疮疡”。
) `4 `" K ?; `8 U2 E3 @. l当归四逆汤,虽然无非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通草、细辛。
- p; L" ~9 Q* c* Z- V* s- T% U好象很简单,其实不然。+ L& [8 U+ U, {- i% Z/ W" _& T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这样的人,就是单纯手足冰冷?就仅仅只是脉细?3 I9 l8 g4 J. ~+ L3 H9 ]
手足冰凉,脉还细弱,这是阳气津液不足,不能温营血,时间长了,一定会形成滞证。* g K# u O0 e+ L: `# `
什么痹证啊、什么增生啊、肌瘤啊,脉管炎啊,往往会随之而来。所以这个方证要重视。9 ]% X, S9 W1 ]# C
现代时医,包括现代的中医教材,翻翻看,几个治咳嗽的方子都是些什么方?3 P& m+ c% m) j: |# \: ]0 V
而经方上治疗咳嗽的方子,往往离不了细辛
6 j' D, o, S. L. I3 N! p再讲讲少阴的两个分纲:/ N. u O: ^& m6 |% x
1、少阴伤寒: w; U0 }" T. j( u6 w& w: d
少阴之为病,无热恶寒,无汗。或无大热,头痛项强,咽痛,鼻塞嚏涕,周身骨节痛,腰痛,咳喘,脉微细,或微浮细紧。但欲寐。
4 u: \1 G; p3 W3 p) f1 c3 x麻黄附子甘草汤类为主。
$ u3 V, k1 n9 i3 ?/ P少阴病是表阴证,表虚寒,当恶寒不发热,并且要脉微浮,迟而无力,这是正常的症状。
7 j0 s+ T1 u" b6 X* J& q讲太阳病时,不是有这个条文吗?“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2 T' f D5 S; r但是麻附细汤方证上有个“反发热”,脉还沉。2 V! ~ B5 C' L: H8 j0 _5 N! K
反发热,是表虚寒不重,被伤寒束表,卫气被郁,要发热,这个热,是微发热,还是以恶寒为重,而且往往是一过性的。
1 w- m3 o6 R# R& X* D这个要和太阳表阳证的伤寒脉浮紧,恶寒发热,多出现高热,进行区别。4 [, V; J7 v9 }2 B
少阴伤寒,有很多类似太阳伤寒的症状,什么:头痛项强,咽痛,鼻塞嚏涕,周身骨节痛,腰痛,咳喘。分别还是在脉、但欲寐、小便色白这几点上。所以说,脉法还是很重要的,不能随便说舍脉从症。也不能说脉是假象,这个假象说到底也是真象。6 |$ t2 _7 X8 G2 X. T
伤寒论里面常常有几个大字:辨XX病 脉 证 并治。如果这个脉不重要的话,仲圣也不会一二再,再二三的反复说。
1 L% o4 A) H/ r( T$ N5 d3 v麻黄附子甘草汤类为主,说明不只是这个方证,还有其他类方。视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u h2 M! o5 a$ @
要注意少阴解表,一定是微微发汗,微似汗的感觉,比桂枝汤的发汗还要严格
$ u( a, a. }; N& e1 I% U8 x1 U桂枝汤微发汗,稍微多些不大要紧,少阴的可不行,一旦汗多了,会出现亡阳的。/ o% S. O" t; S" B C6 V( r
2、少阴中风; j6 h$ b1 z. R8 x1 _+ Y
身冷,汗出多而恶风,面无华,但欲寐。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桂枝附子汤类主之。
, z& @0 I3 L0 r少阴中风证,它经典的方证就是桂枝附子汤。重点在于脉微浮无力,关节疼痛、身痛明显。2 i) q* x4 Q( |- a9 x' d+ {
如果痛症不明显的,可以采用桂枝加附子汤。这两个方证,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说了。
& f2 f/ C9 n) X另外还有一个类方:抵当乌头桂枝汤。3 e2 j' E( K, n% y8 g& i9 ]
比较有意思
% J8 P( Y3 p( z- z! ?) l. v* t% y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 R9 m u% q s V+ \# b0 s& N% W/ p乌头桂枝汤方
5 {% a1 F. e F4 [8 X7 S乌头* N5 @0 e" b; e a7 S, v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Y5 Y6 h/ g7 L8 {7 ^( q
乌头的量,这里没说,有的书上说是大者五枚,恐怕是对的。
* P+ X1 O% X+ `7 `4 w/ d% z千金:乌头桂枝汤) N! X8 a' c: G; m A: d. _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尽痛,灸剌诸药不能治方。
9 [$ i& `7 G: _7 P" H秋干乌头(实中者五枚除去角)、白蜜(一斤): |+ e3 ~+ X. c+ [8 w
上二味以蜜煎乌头,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许,初服二合,不知,更进三合,复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也。
7 w$ S9 w( i, @" L% n白蜜这里是用一斤,上面说是两斤,可能太多了。
" M3 A/ |: l. a q$ H7 g% m我自己试过,用蜜煮乌头,蜜放多了的话,实在太甜,甜得喝不下去。弄不好,真的会吐。! j1 L1 U' S3 s9 M( w' a
按上面的服法,需要一定条件,不然的话,病人及其家属是无法理解的。但止痛的效果确实是好!
7 m0 K, q$ } f7 \另外,他说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并不是说服二合,半个小时左右,感觉没什么,马上就服三合。这可搞不得。
- F, P. D: F. Y论坛上,我看好多兄弟试药,都犯过类似的错误,四分之一巴豆吃下,半个小时,没反应,一个小时也没反应,以为没事,不够量,再吃半粒,几口热水喝下去,完了,拉得人都站不起来。其知者,如醉状,这种感觉,恐怕大多数人都体会过。
9 ?1 f! F$ i7 b2 l有一次,我喝后,真的是如醉状,站都站不起来,天旋地转的,上厕所,眼一黑,就倒在卫生间里了。所以,给病人服用类似的方,一定要叮嘱清楚。从小量开始,一步一步加,因为少阴病有个特点,往往是痛症多,四肢关节痛啊,: A/ t. n# d9 Q
病人想尽快止痛,一服不见轻,就着急了,一会儿喝一碗,一会喝一碗。会出事的。还有,病人会机械的执行一日三服的服法,也要小心。因为如果到“知”的程度,这里又放了大量的蜜,加蜜,除了书上说解毒外,增加营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 “缓”字。缓急止痛,这个药物反应时间会相当长,亲身体会,有时早上七八点服药后,到下午四五点都还缓不过来,# M! J6 E) O! a- z
如果中午再服一顿,后果如何,我真不知道。. q& u9 F% Z1 n$ J- J* E- \
少阴伤寒、少阴中风,分起来好象很清楚,实际上,临床上,单纯的少阴伤寒、少阴中风并不太多见。因为往往会迅速传变。又因为三阴互含,更多的时候会杂太阴寒饮。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最后,搞成厥阴的更多。而且有死证,所以要小心
$ n" ^: Z7 a3 {4 t) s8 ^0 b伤寒论中有许多这样的条文:- ]) P; U8 {2 ~1 h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 M8 x% ^0 o. K1 s$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X* p B* g! B1 k* W4 B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2 R0 N! P7 y6 c# Y最后,现学现用,再看下师父的一则医案(医案集第40案):# G7 B# w& M4 d) w1 {, a. E, Q
刘某,女,20岁。! @( B& U/ f* v* L, h: g2 ^# t/ z
初诊日期:2010年4月5日。3 R) X4 A8 H8 e/ Q |2 W
主诉:痛经三年。
1 T D$ h: X, L* t刻诊:失眠头痛,呃逆,心下痞,无汗,腰痛,手足冷,经期有血块,便干,3-4天一行,不畅,尿黄,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W ]1 ^' m+ C. O8 @ U2 I) g9 M
病人除了有少阴证外,还有明显的阳明证。 “便干,尿黄,舌红”症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虚寒血瘀证。
1 \4 y! H) p0 n6 ]; s* r+ X" {但是只有这个便干,并没有其它症状来证明里实得严重,终究是个虚寒的底子,不可寒凉攻下,师父在医案集中说:严格讲,虚寒便秘,如果无所苦,就不用攻下,一般用温药就可化开。如果便秘得很严重,造成了痛苦,就要用温脾汤类温下。
3 ^3 Z7 m' C# |. A; x7 k! f痛经3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符合内有久寒。# e& b0 s2 ^. ]! E' ~/ v
最后师父用了当归四逆+吴萸生姜汤。
3 [ z0 E0 Q2 A7 Y7 K处方如下:
1 N6 w8 M/ P# k& ~" A当归30,桂枝30,白芍30,细辛30,炙甘草20,木通20,大枣25个,生姜80,吴茱萸60 四付水煎服。9 g1 F* _+ L( P! O+ H
已经涉及到了营血,这样的病,就不会象太阳病或者少阴伤寒一剂两剂就可以搞定的,营血的生成毕竟有个过程。* Q! P2 i) ? ~( }: v3 \# H( b( r
2010年4月11日复诊。
+ T$ H k& P& ~ u8 U/ o u3 z: p* V8 |7 B刻诊:头痛,心下痞闷,腰痛减轻,手足偏温,睡眠佳。舌淡红,边有齿痕。右脉寸沉濡,关尺浮弦数;左脉寸沉细数,关尺浮细数。
9 D3 @2 C" t7 ^4 \守住原方不动,续服四付。$ p. X; L1 V* g1 X6 V( P" j
2010年4月24日四诊。; Q: @/ D; X' a7 H1 A' O) C: S
刻诊:腰腹稍有冷感,口不渴,头微痛,心胸舒畅,大便正常,舌边尖红,苔白。右脉寸沉弦缓,关尺浮弦,左脉弦细。
% Z5 Y# y+ G. ^5 Q8 F3 W2 |% v原方四付水煎服。
4 M$ y* O% p$ k9 \6 c4 {5 c% ?2010年4月30日五诊。
/ m* ^! X0 j6 ]" ?2 I2 C- M刻诊:周身疲乏,时有呃逆,余无异常。舌淡红,边缘有齿痕,尖偏红,苔薄白。右脉弦紧微数,左脉沉细弦。
9 x$ e3 }! |1 S原方四付水煎服。! C) N: e) f) i9 Q
2010年5月8日六诊。
" w+ E/ K5 H4 | q: ~刻诊:前日月经来潮,少腹微痛,经量正常,无血块,余无异常。
) I; c- c, T1 a7 M嘱继服原方四付巩固,停止治疗。后其母亲告知,一切正常。
* s- Z6 k; C+ ^; H, Z今天就到这儿。大家有空多研读一下师父的医案。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