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刘先平(411541102) 20:01:13
各位同修,大家好!
这一轮的汉传经方讲座,到今天刚好一个月。
相信大家在这一段时间内,对汉传经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两天,超明和建鹏老师还一再的讲,基础最重要,千万不要忽视。
没有扎实的基础,就算你现在贪多求快,
迟早也一定要再回过头来补课的,其实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
现在听堂主老师讲的基础课后,看问题的思路的确不一样。
各位如果真想在经方这条路上走下去,这个基础课千万不能错过。
今天,讲一讲我的学习之路。
希望能给初学者当面镜子,少走弯路,早点步入正轨。
我不是职业医生,相反,差点儿成了职业病人
十年前,被医院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
几年里,跑遍本市的大小医院,但效果都不好。
基本上都是开些芬必得、扶他林之类的药,
偶尔也会开几盒什么“骨痛胶囊”,
吃药时会好一点,但一停药,病就会犯。
到2006年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长达半年时间不能正常行走,
体重却在急剧增长,一米七的个,超过160斤了,但腿部却越来越细,
肌肉跟烂泥似的没一点弹性,独有患处肿大。
非常痛苦!
白天还好过一点,晚上痛得整晚睡不着,脚没地方放,放哪儿都痛,
更严重的是,想盖被子,但脚上就是盖个薄薄的床单都压得痛,痛得受不了。
这种惨痛,只有真正经历过的才能体会得到。
百度上面说: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
这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望文生义,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嘛。
吃药时,痛会缓解,一停药,痛就会再来。即使痛止住了,患处还是隐隐约约不舒服。
除了身体痛之外,心理上更是痛苦。
百度上一查,没东西可吃了:
1、 戒吃高嘌呤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海产(鲍鱼、蟹、龙虾、叁文鱼、沙甸鱼、吞拿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贝壳食物、肉类(牛、羊、鸭、鹅、鸽)、黄豆食物、扁豆、菠菜、椰菜花、芦笋、蘑菇、浓汤、麦皮。
2、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肥肉、鱿鱼、鱼、墨鱼
3、戒酒:不可饮酒、尤其是啤酒、绍兴酒。
4、戒吃酸性食物,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
后来实践证明,上面这些也是胡说八道。
相信那些,干脆不活了。
当时,心理确实是非常害怕的,
如果不碰到奇迹,再接下去,恐怕就要残废了。
我相信很多象我一样的患者,最终都是这个结果
要怎么办啊?
百般无奈下,开始找中医看,
网络上的,现实中的,开方的,扎针的,
过程就不细说了,一句话:有点效,不明显。
他们口口声声都说中医如何如何好,
但我的病就是不见真正的好。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自己开始找中医书来看。
当时很火的《思考中医》,是我买的第一本中医书,
因为我根本不知该看什么啊?
跑进书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本,翻一翻,不管懂不懂,就买了。
这本书有没有用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起码让我知道了太阳、阳明、少阳这些名词,
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伤寒论》这部书。
前不久,在我们一群里,还有人在课后说:不知道讲课的老师说的是些什么,象天书啊,完全不懂,
为什么不懂?因为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
后来陆陆续续买了一大堆书。但凡与《伤寒论》有点联系的,都是见到就买,
包括王肯堂、陈修园、徐灵胎、张锡纯等人的书。
书看了一堆,但还是不会用,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07年夏天,又一次起不来床了。
这次,开了自己的生平第一方,
在杨殿兴主编的《金匮要略读本》里,找到了桂枝芍药知母汤,
刚好这本书里,也有医案,照抄不误,吃了三天,痛减轻不少,
但再吃三天,无丝毫进展。
接下来,又按这本书里的乌头汤吃了三天,痛完全止住。
而且患处没有任何的不适感!
完全不象以往西药止痛,总会留些隐隐不适。
我曾经把我这个用药经过讲给在校的中医研究生听过,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患处是红肿的,而乌头汤等却又是大辛大热。
估计是他们把局部的红肿看成整体的热了。
这次虽说是误打误撞,完全是我运气好。但确实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中医是可以治病的!
从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读中医书,
什么医宗金鉴啦,皇汉医学丛书啦、
到了书店,只要是看着顺眼的中医书,都会整回来。
胡希恕老先生的那本红皮书,是我这段时间里读得最多的,
网上有录音,两相结合,学得最投入。
但看着看着就不满足了,
因为老先生一生谨慎,怕自己理论没完善误导后人,自己并没有公开写什么书。而市面上看到的这些书,有些似乎和老先生本人的思想是不合的,掺杂了别的东西。
这个时候,在网上接触到了汉传中医论坛。
08年6月份在论坛注册,
但当时好多贴子没有权限看,不知道该怎么办,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在外观望,没有真正进入学习
不象现在论坛上,有师兄专门发了贴,告诉我们怎么能尽快拿到积分,
(关于汉传中医师承论坛会员等级、权限及积分的相关说明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059&fromuid=684)
幸好,刘师的第一部书《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出版了,
09年8月8号,我拿到了书。
花了一个半月,完完整整读了第一遍。
心里清楚:这就是我要找的书。
接下来,基本上就水到渠成了,参加六纲学习班,读《金匮要略增补》,再读《伤寒论类编补遗》。
我是近四十岁才开始接触中医,
读的医书很杂,
很长时间也没人指导,
悟性平平,记忆力又不如年轻人
记忆力不佳,似又占了点便宜,学过的杂书,忘记得更快。
加上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因此,我的进步是非常慢的。
曾有人这样问我:
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彻底抛开那么多书,而独选刘氏汉传经方呢?
为什么呢?
是刘师的个人魅力吗?
不否认我打心眼里崇拜刘师。
但当时,刘师既没有什么名气,我也没见过刘师的面。
而另外那些书的作者,哪一位不是名家?
北方话说:老出名了,有的都出名几百上千年了。
真正让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是:
汉传经方的教学模型是极其严谨的,其他书根本不能比。
因为中医首先是科学而不是艺术,不能医者意也的妄想。
最重要的是刘师将这个理论,完完整整、一点不保留的全剖析开来。
我们不学这个学什么?
刘师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动不动就说中医博大精深,能归于一的才是真理,不能归于一的全是谬论,大道至简嘛。
这个问题今天不展开讲了。
起初,都是自己开药自己喝,
自己肯定是最好的试验品了。
药入口,躺在床上,可以细细体会药物的作用。
从07年至今,旧病也曾复发过好几次。
08年有一次,直接用冷水冲脚,第二天就痛得起不来床,
这时候懂得合方了,是用的桂芍知母汤合乌头汤。一个星期恢复。
不过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辨证,连套方都谈不上。
而是正如家栋老师说的把中药当西药用。把中药当成一种止痛药了。
09年上半年,又一次复发,
这一次前前后后折腾了二十来天,用桂芍知母汤合乌头汤,效果不满意,
用了小续命汤倍附子十多付才能下床走路,
但是痛止住后,腿部肌肉已经萎缩,跟腱失去了弹性,使不上劲,走路是拖着走的,再一个月左右才慢慢恢复。
这肯定是套方错误,
不然,不会搞成这样的。
为什么会套方错误?
就是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学习汉传经方,纯粹是中彩票似的撞大运。
病得次数多了,慢慢对这个病就有了体会。
虽说医院曾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但其实每次复发的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
有时会固定一个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是痛处不固定,
左脚痛完,右脚又开始痛。脚背痛完,踝关节开始痛。
有时怕风非常明显,真的有人从边上经过都有点怕。
而有时会怕冷,手脚冰似铁。
所以说,听病名就开方,绝对是行不通的。
真正学习汉传经方,明白了六纲的实质后,就能开始简单的辨证了。
这时已经不可能会出现大方向的错误。
不可能面对阳明里实的病,你用上少阴表虚寒的方吧。
明白了五证后,选方就准确多了。
处方也不再是单纯的套方。
更不是一碰到风湿病,就开桂芍知母汤或者乌头汤。
即使选方不是非常精准,药症还不能丝丝入扣,疗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能真正明了营卫气血等基础知识,心里就更有底了。
前几天,老家同村一位类风湿患者打来电话说,要我帮她开个方。
患者女性,三十八岁,病史十多年了,
曾到湖南湘雅看过很多次,
还打过二十多针益赛普,
这个药当时很贵的,一支900来块。
但最终也没解决问题,停药不到两个月就复发,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这次病发后,很严重,
躺在床上翻不了身。
到医院检查,拍片,骨头没问题。
但市医院不收治,也不开药,
自己吃扶他林之类的,也止不了痛
本来长期是右腿胯部痛,而这次却是左腿痛,
简单问了几句: 无明显恶风寒,不呕不渴,腰部酸胀、无浮肿、小便黄、数,大便可。食欲较差。舌有齿痕、脉不清楚, 经带无明显异常。
这个就真如家栋老师定义湿痹:内外俱湿了。
六纲:少阴、太阴+轻微阳明
五证:饮、滞
那点轻微的阳明热也就是点郁热而已。就给人开了桂芍知母汤+肾着汤。没有加减,一两合15克。
病人反馈,服第一剂药后,出了身汗,痛缓解,可以自己翻身。
第三剂没吃完时,已经能自己下床慢慢走动,痛感大为减轻,
只是这两天拉稀。
叮嘱她不要着急下床走动,慢慢来,拉稀是排病现象。咱不能说排水湿,人家也听不懂。
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合方:
1、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2、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合起来后,有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意在内。
3、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合方中少了味大枣
5、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寒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看看,全是几个对治湿病的方子,
换做以前的话,简直就可以把它当做风湿病专方了。
具体的方义今天就不分析了,
书上有,上次家栋老师讲金匮湿病时也曾系统的讲过,大家找来再仔细看看。
如果有机会,下次我再接着说说一些自己的体会,
毕竟我自己是风湿病患者,体会可能更清晰一点,
当年曾痛得我彻夜难眠啊。
非常感恩刘师,能将他的学术思想公开传播。
也感恩堂主、家栋等诸位师兄的无私讲解。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少受了很多苦痛。
如果不是汉传经方,我可能还在撞大运。
或者撞成残废了也说不定。
也感恩各位,能有心在此学习、传承汉传
经方。
各位条件比我好,肯定比我学得更好,用得更好,帮到的人更多。
天寒地冻的,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