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某,男,38岁。 初诊时间:2012年5月22日 病史简要:2个月前患“肾炎”,溺血,西医打针输液无效,后经某老中医诊为“血精证”,用仙鹤草、旱莲草、女贞子等药治愈。3日前旧病复发,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 刻诊:精神不佳,心烦失眠,呕恶口渴;腰酸痛,尿频尿血,有灼痛感;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平素嗜酒,有胆囊炎、颈椎病史。 舌苔脉象:舌淡红,苔黄厚,稍腻;脉细数略滑,尺脉微浮而弦。 六纲辨证:太阴阳明属阳明 处 方:猪苓汤(1两按10克计,原方比例2倍量) 猪苓30克 茯苓30克 阿胶30克(化入)泽泻30克 滑石30克 上五味,以水1600ml,先煮四味,取800ml,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200ml,日三夜一服。 2 付 2012年5月25日 服药1付,小便灼痛减轻,2付服完,尿血大为好转,口渴呕恶已无,睡眠稍安,腰仍酸痛,大便溏薄稍好。病人久病“知药”,要求加服前医“仙鹤草”等药,因思“仙鹤草”曾被时医誉为“中药激素”,且能止血、止利,合用应当有所裨益,遂拟原方加仙鹤草50克,再进2付。 2012年5月27日 病情非但没有痊愈,反而有加重趋向,悔二诊孟浪,臆测加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再取一诊方4付与之。 2012年6月1日 患者病愈!嘱停药观察一周,病未复发,不予处方。 附: 师著《伤寒论类编补遗》第258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宋223)”。 师著《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按:
该患“脉细数略滑,尺脉微浮而弦”,既有太阴水饮,又有阳明里热,下焦水热互结,伤及太阴血分,津血不足,营血俱伤。一诊用猪苓汤清内热,去水饮,止血养血,利水止痛,用药符合该患病机,故显大效。
二诊加仙鹤草一味,病即反复,三诊去仙鹤草,再用猪苓汤原方而病愈,可见经方配伍严谨精当,不可以臆测而随意加减; 曾记得去年治一输尿管结石病患,本为猪苓汤证,愚以朱良春经验方“金钱草90克、乌药30克”合猪苓汤用之无效;后病人至某医处,以猪苓汤原方治愈,病人持方前来告知,愚心中不以为意,嘴上更不服输,说“那只是侥幸中病而已”。 现在想来,惭愧得无以复加。再思及恩师刘志杰先生曾说过:“方子都是极端严谨的配伍,是不可更改的......书中那么多好方子,肯定有对治的,何必胡乱加减呢?” 愚痛悔自己学习经方基础不牢,处方药症不熟,有失于严谨。今录病案于此以自省,同时给初学经方的学者以借鉴:用经方当守原方原意,以原方比例为宜,不可臆测而随意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