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2-5-6 04:36 编辑
初诊时间:2012年4月28日 . 韩某某,女,28岁。 病史简要:月经后洗衣受凉发热,自服“退热片、板蓝根、vc银翘片”等药两天,发热不解,又增咳嗽声哑,手足心热;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刻诊:恶寒,发热,无汗,体温38.7摄氏度。咽干喉痒,咳嗽声哑,鼻塞浊涕,恶心干呕,胸闷心烦;颈项腰背酸痛,浑身关节疼痛,手足心热;食纳尚可,睡眠稍差;大便正常,小便黄少;平时月经不调,常常提前3——5日,有细碎血块。 舌苔脉象:舌质红,苔薄黄,无齿痕。脉三关紧数,寸脉浮弦。 六纲辨证:太阳阳明 处 方:麻黄汤+三物黄芩汤+半夏、生姜 麻黄45克 桂枝30克 杏仁30克 炙甘草15克 黄芩15克 苦参30克 生地60克 生旱半夏40克 生姜40克 上九味,以水2200ml,先煮麻黄,减2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800ml,去滓,温服200ml,覆取微似汗,日三夜一服。 2
付 服药1次,覆被20分钟后,患者自觉身上微微汗出,一付药喝完,热退身凉,体温退至36.6摄氏度,声哑稍好,呕恶缓解,手足心热大轻。 第二日因送孩子上学,午饭后即感觉疲累,又开始恶寒发热,继服原方1付,遂出微汗,大便微溏,小便增多,声音复常,手足心热除! 停药观察三天,诸症未犯,一诊而愈!不处方。 附: 师著《伤寒论类编补遗》第31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33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34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师著《金贵要略增补》卷八.“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篇第12条:“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千金》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药症: 麻黄,苦涩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桂枝,辛甘而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杏仁,苦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苦参,大苦大寒。主治心腹结气,疝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黄芩,苦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地黄,甘苦寒,主治折跌绝筋, 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 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生姜,辛热。《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按: 当今时医多弃“麻黄汤”而不用,致使良方埋没。且“麻黄汤”不仅仅为太阳伤寒之主方,如三阳病中太阳为主之痛症、夹杂风寒湿之在表者……伴阳明外证可加石膏、里结实可加大黄;兼少阳可加柴芩;呕逆加半夏生姜……等等。本案用“麻黄汤+三物黄芩汤”也是本人第一次使用,不料竟一诊而愈!神奇之方,缘于师父——刘氏经方心髓也! 敬请老师及诸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