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某某,女,25岁。 初诊时间:2012年3月19日。 病史简要:去年曾患“不孕症”来诊,余用“温经汤”+自制“种子丹”治愈。此次足月生产后,不慎感受风寒引起发热,经附近某诊所输液2天而发热渐愈;自此大小便失禁、伴随足跟疼痛有2个多月;因患者家属惧怕再用西药会影响婴儿吃奶,先后延请数位中医诊治,服用中药“时方”、“偏方”“秘方”计30余付,病情依然如故。遂召开“家庭会议”,电话邀余出诊。 刻诊:患者娇小玲珑,却面色少华,形销骨瘦,精神不佳。每日或隔日稍有便意,需紧急入厕,迟则大小便俱出,遗溺裤内,乃至不敢同房。大便不多而质软,小便不痛而量少;下肢微微水肿,按之凹陷能起;腰背酸困,足跟疼痛,走动则甚,休息则缓。口干欲饮,每次能喝凉开水2茶碗;无肢冷,不发热,自汗盗汗,汗出津津;奶水不足,睡眠略差,食后腹胀;腹部按之稍痛,腹肌紧张,有抵抗感。 舌苔脉象:淡红舌,无齿痕,苔稍腻,燥而黄。脉三关沉缓,略带紧象,尺下细弦。 六纲辨证:太阳太阴阳明属厥阴 处 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杜仲牡蛎散 桂枝30克
芍药40克
炙甘草20克
生晒参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40克 杜仲30克 牡蛎30克 上八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次。 3
付 2012年3月23日 二 诊,服药后,腰背好转,汗出减少,大小便失禁明显减轻;食后腹胀,微显咳嗽,足跟仍痛,腿肿未消。 处 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厚朴、杏仁 桂枝30克
芍药40克
炙甘草20克
生晒参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40克 厚朴20克 杏仁20克(捣碎) 上八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次。 3
付 2012年3月26日 三 诊,大便顺畅,小便量增,未再失禁;咳愈汗止,知饥索食,下肢水肿已消,足跟痛基本痊愈,惟奶水仍显不足。 处 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下乳方 桂枝30克
芍药40克
炙甘草20克
生晒参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40克 石钟乳40
川木通50 上八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次。 4
付 患者惧怕病情复发,另以门诊自制“培元固本胶囊”(200粒装)一包,与药液同服,日三次,每次6粒。 数日前患者婆婆突发“小中风”,与其公公一起前来取用“续命煮散”,得知其儿媳服药后心情大好,精神甚佳,体重增加,奶水已足,吃嘛嘛香!病愈,不处方。 按:《伤寒论类编补遗》:第317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金贵要略增补》卷四: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17条:“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杜仲牡蛎散方……凡二物,分等,治之……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 《金贵要略增补》卷八:辨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16条:“下乳方,石钟乳 通草(各等分),上二味为末,粥饮服方寸匕,日三。后可兼养两儿”。 神农药症: 杜仲——辛苦温,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牡蛎——咸凉。《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厚朴——辛咸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杏仁——苦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石钟乳——石钟乳,甘温,入少阴和太阴。主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 通草(经方用川木通)——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该患产后触冒风寒,加之输液和服药不当,以至机体外邪未净,营卫失和,津血不足,夹杂郁滞;故调其营卫,行其滞塞,复其津血,守方再加药症……短期治愈,实属侥天之幸,不敢居功,当是师父悉心传道的功德福报! ——再次感恩师父!感恩刘氏经方! 敬请老师及诸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