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5 20:48:11 承气汤类方 主讲老师:书生-杨志刚
7 X# p; F! [/ @8 a1 R5 B. a3 r
& V& m0 Y0 P* ` 大家好,今天讲承气汤证。 说起承气汤,首先我们得知道它是属于阳明纲证,阳明纲在六纲里属里、属热、属实证。《伤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在六纲里按表里分类:太阳(表)---少阳(半表里)---阳明(里)。 太阴(里)---厥阴(半表里)---少阴(表)。
4 `5 P9 r9 r" ?1 ], g6 g 阳明病有里证和外证之分,外证指的是阳明中风证,里证,指的是阳明里实证。 太阳病,病位在表,是在表的阳证。而病位在里,里的阳证,则是阳明病。阳明病,病位在里,性质是热,处于实证状态。与太阴病的里虚寒,是相对的。阳明病的提纲就是一句话:“胃家实是也”。 高度概括,内涵颇深。“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还包括谵语,躁狂。这是对胃家实的直接狭义描述,还是具有很高的概括性。那么胃家实,广义的描述,就是我们讲的,实热伤津。 凡是有阳明里证的,都会有外证的一些症状,外证,就是白虎汤证,“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而外证,不一定就有里证,可以单独出现。这个问题要搞清才行。无论外证与里证,有都会有汗出、烦躁、口干渴的症状出现。这些都是共性症状。 # P T3 _1 p/ ^8 y8 C K
阳明本纲提纲症及主要症候群: 胃家实。热、烦、实、胃中干、大便难。 食欲旺盛,或能食易饥而泛酸,口干苦喜冷饮,懊恼心烦失眠,或热上攻而喘,身热,或潮热或时烘热汗出,头汗、掌心热,手足心出汗,小便频数色黄尿道有灼热感,带下色黄,腹胀痛不通而拒按,便秘,或排便不净肛门灼热,或皮肤斑丘疹高突色鲜红,舌红舌绛苔黄腻,脉浮大有力偏数。(无所执着总结) ) a9 F' n. l. g
4 O: |2 `+ a* h' E8 T$ z+ J
阳明病,一共分六个代表证。 外证,也就是外实证。是白虎汤证。 外热证,也就是外热黄疸证,是栀子柏皮汤证。 下焦里实证,是承气汤证。 下焦里热证,包括里热下利的白头翁汤证。 上焦里实证,是瓜蒂散证。 上焦里热证,是烦证的栀子豉汤证。 c6 b x4 f& l. g' H4 i& y8 h
里热证,有两个分类方证。 阳明病,一共分六个代表证。 这六个证,都可以说,是阳明胃家实证。 他条文里说的“实”,涵盖甚广。不是单纯指的大便硬。而是泛指实热之邪。外实证,也就是外证,主要是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躁、口干渴。里实证,主要是燥屎和汗出潮热,谵语发狂。这里也分程度,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 1 W, ^% \* U5 `# m
: K. q8 I( Q- q/ R1 C& K
) O ~; B. U: @8 o. f4 \6 y
今天主要讲一下承气类方剂,首先讲一下调胃承气汤,先看 条文: 《伤寒》:“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太阳病未解, 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 v* v: P/ m0 }+ e4 d/ U
作以下总结:调胃承气汤主要症候群:口渴、蒸蒸发热汗出, 烦躁,不更衣,大便干燥不甚,腹胀满痛,按之发硬,舌质红 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滑实有力。(无所执着总结) ) z3 O& \ H8 }4 M5 N
处方:甘草(炙,二两 20克) 芒硝(半斤 80克) 大黄(清 酒洗,四两 40克)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 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炙甘草,甘平。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 ,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这个药,用在这 里,是为了固护胃气,养津液。 6 n" H3 m8 K% `0 U2 o0 x4 _. y6 w
5 W5 k- G3 C W! }* v6 a
大黄,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 ,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 芒硝,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 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这个药的化学名叫硫 酸钠,可使肠内水分增加,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西医用它 来灌肠作手术。它通闭结,入阳明病位。 4 o$ J) ^; U! v- m$ W
阳明的里实证,一定是胃中燥热,大便干硬。由于大便的干 硬,又反过来造成气机阻滞,使热邪更加强盛,形成恶性循环 。里面的热,无处宣泄。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通大便,泻 里热,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链。而调胃承气汤的条文里没有指明 有大便硬,到底里面的结实程度如何,还不敢肯定,因此用调 胃承气汤,不会造成用药过度而伤正气。 . ?/ w" R+ A4 j
里实证,分几个层次 ,调胃承气汤证的里实证,是最轻的。因此,一般大便轻度的 干燥,烦躁,腹胀为主要症状。所谓调胃,就是调和一下胃气 ,并非指时方派说的调和,而是指微微泻下。里实不重,要微 微泻下,清了里热,津液得以恢复,就是调胃气,不伤正气。 把“调”字换成“治”字,叫治胃承气汤,大家就更明白了。泻热 ,使津液入胃中。药性上,苦能涌泻,咸能软坚,寒能清热, 甘能滋补。这个方子,都具备了。药量都是用的偶数,主降下 。芒硝要后下,溶解了就行,不要久煎。 怎么使阳明胃气恢 复正常?阳明胃家,专指实热说的。要想恢复正常,就要清它 的实热,使津液不伤,胃中滋润,就恢复了。调胃承气汤,用 甘草缓急,用芒硝帮助大黄软坚,没有行气的作用,大便通了 就行,泻下力量因此不大。其病机是阳明里实,大便干燥不甚 。 . M2 c: z; v0 q Y
- W1 E2 N8 B; M+ f5 C" p5 Q
# e1 K9 Z j' _. c, {7 J6 `, M
其次讲一下小承气汤,看条文: 《伤寒》:“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 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 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 气汤也。”
4 o: _' w: u2 z) s6 ^" A
总结一下主要症候群:口渴、发热汗出、谵语、大便干燥、腹 满痛不通,按之发硬,脉滑实有力,舌质红舌苔会黄腻或黄燥 。(无所执着总结)
) m" a$ T3 `- _) f$ i4 o3 h5 n0 v
处方:大黄(酒洗,四两 40克) 厚朴(去皮,炙,二两 20克 ) 枳实(大者,炙,三枚 40克)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 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 T& d* e7 K& L
大黄,苦咸而寒,前文都说了,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 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 化食,安和五脏。------用酒洗,增加其辛散性,散除积滞。也 是取辛咸除“滞”之意。调胃承气汤也是一样,都是取的这个辛 咸配伍法。不用酒洗也行,煎药时候,加一钱的黄酒。 厚朴,辛咸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 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辛咸而温,本身就有除滞 和温通的作用。这个药,一般是入太阴、厥阴和阳明病位的。 升中有降啊。注意这个功效,“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 它能入头啊,定心安神,可以通闭塞。它温的作用,在这个方 子里,是个反佐。一派寒凉,加个温药佐使,不失阴阳互根之 道。三阴的“郑声”,也可以用它。 枳实,酸苦而寒。《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 痒,除寒热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既 能外宣,又能内收。主阳明、厥阴病位。注意这句,“除寒热 热结”。大便硬,就是阳明里实热结。那么,后面那句“止利”是什么意思?那是指阳明的湿热下利,它还能去湿热。这个药, 不是现在用的枳实,现在的枳实,很小,用三枚,就是三粒。 能起什么作用?况且,各药之间的比例也不允许这样用。这个药,过去要秋天采,秋天的枳实会多大?枳实,指的是未成熟 的果实。就是现在的枳壳。这个药,还可以消胸中痞满气胀。 它和厚朴,常常是一起用,是个对药。寒温配合,升降配合, 理三焦滞气。要知道,大便干硬了,肠道气机就会滞涩不通, 用这两味药破除气结和血痹,气机通畅,可以协同大黄,使其 攻下的力量骤然加大。酸苦除“烦”,辛咸除“滞”,苦辛除“痞”, 都具备了。
5 k1 e! A$ ~" e: U6 [: |
小承气汤的病机是阳明里实,病人汗出的很多,蒸蒸发热汗 出不止,就会导致里面津液不足,“胃中干”了,大便就要干燥而坚硬,由于大便坚硬阻塞,实热便会上逆冲昏头脑的,紧接 着就会发生“谵语”。因此,大家要记住,阳明里实证,大便干 燥而硬,便得困难,还烦躁不安,汗出发热不止的,要防备谵 语发生。见到谵语发生了,就要用小承气汤来对证治疗。 4 P7 [) P, R) x! K$ z z! `
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小承气汤配合行 气破结药,可以兴奋肠蠕动的,大黄攻下,行气药则推波助澜 ,把胃肠实热积滞,就都排除了,这个泻下力度就大了。这说 明小承气汤要比调胃承气汤病的程度要重一些。大黄和厚朴用 量,取偶数,降的意思,枳壳取奇数,取升的作用,又是一种 反佐。这个方子,不亚于桂枝汤的玄妙配伍。厚朴枳实炮制, 是为了增加其温性。 小承气汤,不用炙甘草,怕它滋补和缓急 ,妨碍攻下的力度。炙甘草,有缓急的作用,缓解药力,缓解 急性病情。谵语了,就要急下,你还去用炙甘草拖后腿,耽误 事。 没有芒硝,是大便燥坚的不严重,就不用它了。更轻的, 就减去行气的药,只是泻热推陈,还要加炙甘草缓它们的力量 ,固护胃气。 ! A* m; v/ Q# y8 E# T
对于承气汤证,要时时注意固护胃气,中病即止 ,免得更伤津液。 简单再看一下《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里面的条文: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这里面是对小承气汤的发挥,大家要好好结合临床,临证抓病 机,就会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 P$ a9 W9 d$ Q
5 ?' ]- ]# ]) T$ h1 S2 o
: ~7 c5 T" q4 [% L. k$ Y2 x
第三讲一下大承气汤,看条文: 《伤寒》:“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 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 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 气汤也。”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 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 ,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 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 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 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 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 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 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 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 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 “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 ,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 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 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 大承气汤。”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 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 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 ,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 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 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 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Q* c( y9 c% Y/ e5 y
大承气汤是用来治疗阳明里实重症的方子,我们经方在治疗 病证上有个原则,就是表里同病,出现里实证的,要先解表, 后攻里,或者表里同解,出现里虚证的,要先温里,后解表, 或温里的同时解表。其义旨就在津液上,津液是肌体的本钱, 排病就靠它了,对于大承气汤犹为注意这一点 ,一定要看准 了才可以下,所谓“下不厌迟”嘛,不敢肯定的话,就用调胃承 气汤和小承气汤试一下 什么时候可以攻?要等到小便多了, 津液不去胃肠疏布了,里面确实干了,大便都硬了,还便难了 ,才可以大承气汤下之。不然的话,就可能转到少阳或三阴去 了,病证就复杂了。
* I. i, E. W% t+ E9 i+ g, m- Q) N大承气汤证,比起小承气汤证更进一步, 要潮热大热汗出,谵语,腹胀腹痛,大便干硬难出,或便不得 出。这里面,谵语是大小承气汤证都会出现的。原因是与大便 硬,实热上攻头脑有关。其中潮热,很重要。条文中“其热不 潮,未可与承气汤”,指的是大承气汤。在大承气汤的方证里 ,必有潮热汗出和大便硬的。尤其以“潮热”为大小承气汤的主 要鉴别要点。典型的大承气汤证,是阳明内热能够外发潮热, 同时热虽上冲头部谵语,问题也不大,下了就会好。大承气汤在脉象上以洪滑有力或者数为常见,舌像要舌红或 绛,苔干黄燥。但有时候也会见到脉沉或沉细脉,但是一定是 有力而偏数。也有沉紧而迟的,比较少见,特殊情况下,内里 大实,会阻碍气机,会闭塞经脉,就像厥逆一样。极盛的里热 直接郁闭在里面,严重了就要出现厥证,类似真热假寒,十分 危险,所谓阴阳格拒,热深厥亦深。这个时候一定要小心对待 ,大意了就有危险。但是,只要细辨,就会清楚的。要急用大 承气汤攻下,破开这个热极郁闭。大承气汤在用药上集合了前两个承气汤,攻下、软坚、行气 药俱全,重在急下,没有用甘缓药,怕拖后腿,义在釜底抽薪 之法。
( d+ w! A. A7 d# M
! @& h6 h4 f) _0 Q! [5 Y
再看一下《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里面的条文: “刚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吤齿,可与大 承气汤。”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 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 宜大承气汤。”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 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躁者,不食,食则 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 b0 q% s4 Q2 \, C- K( ?- A6 U& v
这里面是教你更好的运用大承气汤,大家再翻翻书复习一下。
- F- G; v8 B. L+ `: q
8 \) g$ [! l. N: q |* d8 ^/ v
3 o" \. I" [9 A/ l+ X4 a
接下来讲一下含承气类的典型方子 第四,简单讲一下桃核承气汤,看条文: 《伤寒》:“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 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脉经:属桂枝汤 证);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 m3 P$ n+ z+ b+ J# `; K
桃核承气汤主要症候群:热结少腹,灼伤血脉,其人如狂,热 伤肠道血络。
% { a7 M5 Z) \
处方: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15克) 大黄(四两 40克) 桂 枝(二两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芒硝(二两 20克)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 ,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4 X; {) Z3 ~" u% L, F6 N
桃仁:味苦平。主淤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 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 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御览,此下有道字) ,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 益气。
& Q2 Q: l( l* k0 ~% e7 E7 c$ t
桃核承气汤方剂的组成上看,应是太阳阳明合病的方子如果 说,按照方义,归入合病篇,可不可以呢?回答是可以的。这 个问题,大家心里要清楚。就是说,按文义,要归入阳明篇, 按方义,要归入合病篇。我们要尊重文义。但是,其中内涵要 明确。桃核承气汤的病机是里热极盛,津液被伤,热与血结于 少腹。 血热互结,如何产生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热邪极盛,灼伤 了血脉。一种是本有瘀血停留,热邪与之互结。血瘀证,都有 哪些指征? . M7 ^; o' R1 p$ c- \% D( w1 _2 j
我们总结一下:1、舌质青黯,或者有瘀斑。2、口 干唇破,口唇紫绀。口干口渴,漱口而不欲饮。3、睡梦纷纭 ,有疼痛者,痛如针刺。4、腹不满胀而自云满胀难忍。5,脉 弦、紧、重者脉迟(不通造成的)。 这些啊,都是瘀血的暗征 。明征好看,便血、尿血,局部淤肿等等,眼睛都能见到。还 有一点,就是眼睛的白眼球上,就是巩膜了,有瘀阻的血管和 黑点的,这都是有血瘀啊。 在用药上不能大下,大下解决了肠道宿便瘀滞,解决不了深层 血瘀啊,要缓着来才行。
% G) K' k2 U% i/ f5 `1 X" t
/ F! y4 m1 m6 z. k) Z' W, L2 M/ ^0 j- t
4 l6 O8 x, R7 Z D8 ^0 G4 ~' s- Y
第五,再讲一下麻子仁丸 条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处方:麻子仁(二升 130克) 芍药(半斤 80克) 枳实(炙, 半斤 80克) 大黄(去皮,一斤 160克) 厚朴(炙,去皮,一 尺 80克)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 70克)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 为度。 ( `, B/ G) G; I8 }6 e* s4 o
芍药,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 便,益气。 麻子仁,味辛平。《神农本草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藏,下 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一名 麻勃。-----它也通肠道,解缠缚,还补虚。 杏仁,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 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可以润肠降逆而理 气。
! j' I+ [! d$ c$ K
麻子仁丸这个证是用于脾约证的,胃肠道的周围血络不通畅, 缠缚着,津液不得内入而润肠。分配给胃肠的津液不能进入, 就要被当成多余的水液而排出,尿能不多吗?为什么大便硬, 还热邪不盛?尿多,热也跟着跑了。 就像发汗能解热一样。这 是个慢性的大便干燥问题。病久了,会出现些许在表的虚寒征 象的。毕竟是多余的津液成为了水饮了。 因此,严格讲,这叫 做“属阳明”病。怎么解决呢?把约束打开,多余的津液进入了 ,就都好了。制成丸剂,缓治,补泻兼施。从根本上去治疗。 这个药,需要久服。不要见效就停服,不会得到根治的。
5 \1 v4 `3 R$ s
! t/ q9 w0 A8 k9 i" t P% V
以上内都是从书里载录的,恩师讲解的内容是最好的讲解,大家再回去翻翻书复习一下,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