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是以升降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和脏腑理论为主要基础,来研究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头面诸窍器官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学说。这一学说在耳鼻咽喉科尤受重视。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的基本观点有三:
一.清阳出上窍论
在生理学上,清窍清阳相关学说强调和重视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清器官有赖于清阳的温煦、濡养、护卫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清阳根源于肾元,滋生于脾胃,宣发于心肺,其性主升,而眼、耳鼻咽喉位居于上,是清阳**交会之所。清阳升浮,则起到濡养、温煦、护卫清窍、清道,并使之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因此,该学说强调诸清窍、清道与清阳及其密切相关的脾胃、心肺、肾元的生理关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
二.清浊升降失调论
在病因病理学方面,清窍清阳相关学说重视和强调清浊升降失调对清窍疾病的发病学作用及其在清窍病理变化中的主导作用。该学说认为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干)所致。清阳不升,清窍失于濡养、护卫,则清窍功能减退而出现病证或容易遭受外邪侵袭而罹患疾病;浊阴不降,或浊阴上干,则为邪,亦可致病;同时,浊阴不降,邪毒滞留,致使病程延长。清阳不升与浊阴不降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有主次之分。清窍清阳相关学说则更重视清阳不升,或清阳不升所致的浊阴不降、浊阴上干对于耳鼻咽喉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因此,清窍清阳相关学说所研究的病证,不是以急性、慢性疾病为界限,而是以虚证──主要是气虚(甚或阳虚)、由气虚(或阳虚)所致的气血津液不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邪毒侵袭或余邪滞留等种种虚实夹杂证为重点。
三.升清降浊论
在治疗学方面,清窍清阳相关学说重视和强调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清窍疾病的防治以升清阳,降浊阴为指导思想,特别重视益气血,升清阳和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扶正祛邪法则的应用。升清阳主要是培补和升发气血津液,使之**交会于清空之窍,往往以补益脾胃、心肺、肾元为主,配合轻清升提之品,以达到补脏腑,益气血,升清阳的效果。降浊阴则根据需要,多以清热解毒、利水渗湿、除痰散结、活血通络、排脓祛腐等为常用治法。对扶正祛邪十分讲求补虚不敛邪,升阳勿助火,祛邪勿伤正。
气血津液是脏腑活动的基本物质,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大法。因此,清窍清阳相关学说是把中医学整体观、脏腑学说和生命规律学说与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的某些特点紧密结合的学说,从而在对官窍或清窍生理病理认识及其疾病防治方面,弥补了官窍脏腑相关学说的某些不足,是官窍脏腑相关学说的必要补充及其某些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