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一: 有一张姓工人,年40余,每次来诊,只是让我处方“百喘朋”携药而去,而不让我诊治。以后患者喘的很重,又让我开.百喘朋。,余言何以不服汤药? 患者云: 服过中药不下数百帖,无效可言。只有.百喘朋.尚能解燃眉之急,可暂缓一时。后经说服,让我一治。切其脉弦,视其舌水,望其面黧,辨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的小青龙汤证。令其连服两剂,咳喘衰其大半,后以苓桂杏甘汤加干姜,五味子又服数剂,咳喘顽证基本得到控制而不发。
第二例是治一寒饮作喘患者,余与小青龙汤两剂,服之咳喘颇见效。患者乃接连不断地服了十二剂小青龙汤,感觉头晕眩瞑,未几而发鼻衄,血流不止,乃到x x医院急诊。诊治后鼻衄虽停,因失血过多,而体疲无力,心悸气短,又延余诊治而始得其情。显而易见这是由于过服小青龙汤导致伤阴动血的缘故。(伤寒论) 对于大青龙汤的禁忌证,有所论述,如第38条的"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闰,此为逆也。然对小青龙汤的禁忌,不如大青龙那样说的具体。对此,余常引以为憾。后读 (金匮‧痰饮咳嗽病篇) 始发现仲景对小青龙汤的治疗禁忌,以及误服本汤所发生的各种变证……以及指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大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意境,使人读之为之一快。现引其文如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 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 细辛,以治其咳满……"个人认为以上记载说明了小青龙汤的禁忌证。尤在泾对此条也作了很好的注释。他说:.青龙汤已,设其人下实不虚,则邪解而病除。若虚则麻黄‧ 细辛辛甘温散之品虽能发越外邪,亦易动人冲气。冲气、冲脉之气也。冲脉起于下焦,挟肾脉上行至喉咙。多唾口燥,气冲胸咽,面热如醉,笞冲气上逆之候也。寸沉尺微,和足厥而痹者,厥气上行而阳气不治也。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这就不难看出,尤氏认为下虚之火误用了小青龙汤,才出现了拔肾根,动冲气的种种后果,其说是符合仲景之精神,可见小青龙汤对虚火来讲是禁忌之方。因为本方麻桂并用,又配用细辛则发散之力为强,所以,对年老体弱以及心肾虚衰患者,切不可猛浪投用,而避免变生叵测。
曾观 (临证指南) 叶香岩有两张治喘的方子,一张是用麻黄而不用细辛,另一张是用细辛而不用麻黄。叶氏把麻黄‧ 细辛分而用之的理由,也是为了避免发散太过的缘故吧? 为此余在临床使用小青龙汤,一旦病情缓解,即改用苓桂剂类,以温化寒饮为法,则其疗效理想亦无流弊可言。
"苓桂剂",指的是以苓桂朮甘汤为代表的加减诸方。它是符合仲景治疗痰饮用温药之宗旨的。所以在苓桂剂中再加上仲景治寒饮惯用的干姜‧ 细辛、 五味子,在某种程度上讲能治疗小青龙汤所不及的一些寒痰冷饮疾患,这也是一种不可偏废之法。因为干姜‧ 细辛之辛温可散肺胃水寒之邪,而五味子入肺,又可以敛上逆之气。一收一散,则正邪兼顾。故治寒饮内代之证十分恰当,况又有茯苓利水消饮,桂枝下气通阳,白木运化水湿,甘草顾护正气,故视为小青龙汤之姊妹方,有相得而益彰之效。因此,在使用小育龙汤冲锋陷阵以后,便使用此方剿抚相兼,方能有始有终而使治疗井然有序。至于小青龙汤的加减方法,仲景亦有明训,恕不一一重复。根捃个人临床在此方基础上加杏仁‧茯苓、射干等药,以治其兼挟之证。然其中值得一提的则是小青龙汤加石膏一法。
小青龙加石膏之方见于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是治疗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心不有水等证。人皆知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而不知小青龙汤中亦有加石膏之法。而且,小青龙汤加石膏的治法,又和越婢加半夏汤有所不同。尤在泾注曰:"此亦外邪内饮相搏之证,而挟烦躁,则挟有热邪,麻桂药中必用石膏,如大青龙之例也。叉此条见证,与上条颇同 (指越婢加半夏汤),而心不寒饮,则非温药不能开而去之,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龙加石膏,温、 寒并进,水热俱蠲,于法又为密矣。"
据此,余认为凡小青龙证的寒饮内伐,日久若阳郁化热,而见烦躁,或见其它热象,如脉滑口渴,或舌红苔水,而又确属寒饮之证,此方具有寒热兼顾之能,燥而不伤之优。
总之,小青龙汤是一张名方,其药味峻厉而发散力最强,虽有五味子芍药之酸收,亦不可恃之而无恐。为此,提出辨证用方的六个环节,做为临床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以示临证之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