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1 编辑
答: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烦者,烦燥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扰于内,躁动于外。证属阳明,本热也。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颈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燥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晕志乱。证属阳明,本热也。滞者,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本寒也。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本寒也。
2群,若素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1 编辑
五证指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证,病情表现为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证,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证,指痰饮,是由真阳不足或虚寒水湿停留或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FONT
size=5>汉传中医师承2群 理烈火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1 编辑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方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症。
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1群:杏林沐风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2 编辑
漢傳中醫師承论坛2群---平气静心
答:五证,简单来说,是指:饮、烦、燥、滞、痞五个病机。
饮证:即是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者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寒盛则成水,热盛则炼液成痰。
酸甘除饮,佐以苦咸。守于温渗。诸苓桂五味甘草汤类则之。
烦证:是指烦躁。心烦不宁、失眠、躁动不安。多是阳明有邪热,津亏不足,甚至入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也有一些真阳外越的三阴虚寒烦躁,这个要鉴别开来。
酸苦除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诸枝子豉汤类则之。
燥证:阳明实热伤了津液、甚至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养肌肤,表现为皮肤干燥、心悸不安,严重者伤及血络,导致出血、神错谵语。是典型的阳明病。
甘咸除燥,佐以辛酸。守于清滋、热闭。诸炙甘草汤类则之。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等,基本上都是三阴寒邪引起的。
辛咸除滞,佐以甘苦。守于温宣、寒厥。诸当归四逆、半夏薤白白酒汤类则之。
痞证:阴阳不交,表现为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能,气机受阻。大都是虚寒水饮与湿热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苦辛除痞,佐以咸酸。守于清温。诸泻心汤类则之。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2 编辑
五证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饮证. |
|
|
|
|
|
|
|
五证:是指痞、饮、滞、燥、烦五种病机分类,为经方家和医经家所共用。
痞:是指虚寒水饮与湿热互结阻于心下致气机升降不得而现痞闷不适者。临床以少阳和厥阴病多见,病情表现为寒热错杂。
饮: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胜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证在三阴,其本为寒。
滞:是指气滞血瘀痰凝。证在三阴,其本为寒。
烦: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为之躁。临床以心烦不宁,失眠懊恼,躁动不安为表现。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阳明实热病。
燥:是热伤津血亏。多由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至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养肌肤不能养心神,出现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神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大便干硬,神昏谵语。证属阳明,其本为热。 |
|
|
|
|
|
|
|
痞,燥,烦,饮,滞
痞,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一般见于六纲之少阳厥阴病。是本寒热。
燥,热伤精血亏。经云,诸涩枯涸,干劲驺揭,皆属于燥。轻则脏燥慌悸,重者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其本热也。
烦,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饮,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
|
|
|
|
|
|
|
五证:痞,烦,燥,滞,饮。
在确定六纲基础下辨别五证.能使辨证更加准确.更加完美。
痞:一般指心下寒热互结,会出现心疼.拒按.满涨等症状.少阳多见.以小柴胡.及泻心汤为主.
烦: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为之躁。指热.或热阻不降.或心受水欺而出现的心烦.以三阳为主.
燥:以无津液,.无血滋养而为燥.多见皮肤干燥,身材瘦弱.大便干硬.以阳明为主.三阴水盛血少.或津亏也会产生燥证.
滞:有血淤.痰饮.气滞.实饮不化.寒热互解停滞.滞是停滞不通的意思.阴阳都会有.不拘束于任何一纲.
饮:有支饮.痰饮.溢饮,留饮,伏饮。一般三阴多有饮证.治疗以温补.或吐法.或破坚为主
在复习一下 |
|
|
|
|
|
|
|
在复习一下
——再复习
痞,复习一下。你以为就是心下痞吗?
烦,热证。不是“燥”。
············
“饮:有支饮.痰饮.溢饮,留饮,伏饮。一般三阴多有饮证.治疗以温补.或吐法.或破坚为主”。
你平时这样搞吗?你要补啥?
|
|
|
|
|
|
|
|
先收藏后学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