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1-31 22:37 标题: 转帖:五行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五行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
没有人类劳动,就没有五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第一性,认为物质决定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精神,是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强调的是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总体上属于斗争哲学。在多元格局的现实世界,在强调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人生观上我们也可以从中华文化上找到哲学基础,那就是五行学说。
所谓五行,讲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过去被认为是用五个元素解释世界本原,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其实不然,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是自然物质,金却不是自然物质。在金属被冶炼出来之前,只能是石器时代,大量金属工具的产生,才是五行学说产生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土生金”,是人类劳动的结果;“金克木”,也是人类的劳动过程;“火克金”的过程,就是人类冶炼金属的过程;“金生水”的成果,也是人类挖井修渠,开掘水源的劳动所得。
因此我们说,没有人类的创造,五行就建立不了,只能是木火土水四类物质元素;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即使有了五类物质,也不能“行”起来,而只好属于“五物”“五元素”学说。所谓“五行”,就是五种物质元素,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运动起来,“行起来”,变化起来。
在五行学说的体系里,每一行都是平等的。在整个五行的体系里,体现的是和谐的,平衡的,动态的。谁也不能太过分,过分了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就会造成不和谐,就会影响其他的物质因素,就会产生疾病。同样道理,五行之中也不允许出现“一行太弱”,一行太弱也会影响其他几行,也会出现不和谐,会出现失平衡,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会出现疾病。
五行学说强调的就是整体、和谐、动态、平衡。这种“理想状态”的出现,需要多元世界互相制约,需要大智慧。何谓大智慧?“道法自然”,就是五行学说的精神。
因此可以说,五行学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哲学思想,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是以人为本的哲学”,而不同于唯物辩证法以人为物的哲学,是东方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优秀思想,是解决世界复杂问题的理论法宝。
五行学说构建时空一体模型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在以往的哲学里,时间与空间是分别计量的,好象两条可以任意交叉的线段,只要时间与空间一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物质。因此,以往总是把时间与空间分开说,用不同的理论分别计量,分别标识。在五行学说里,借助人的作用,时间与空间容为了一体。
天之五气,地之五味,本来是没有联系的东西,是互相隔离的,分别具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十种物质,然而借助人的五脏六腑,天之五气,地之五味统一起来,一起形成人,一起供养人。当然,天之五气与地之五味分离,也可以一起促成人的死亡。
东西南北中五方,春下秋冬四季在五行的指导下,结合起来了,并且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构成了时间上不间断,空间上不分离的整体、动态状态。人体的五声、五色、五体、五味、七情、九窍等都可以用五行学说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
也就是说,人体五脏相关的哲学基础,就是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改良的八卦
对于八卦起源的看法,尽管有起源于数字卦还是起源于形象卦的分歧,但是从形成三爻画的八个“经卦”开始,到三爻画经卦进一步“重卦”后形成六爻画卦的64卦《易经》体系,都是“以形统数”的卦爻体系。64卦及卦辞和384爻的爻辞构成了“易经”;解释“易经”的《系辞》《文言》《说卦》《杂卦》《序卦》《彖传》《象传》都属于“易传”,这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易经”的八卦,以及后来的64卦的卦辞、爻辞都很简朴,“深奥”的易理是逐渐被加上去的,这就是人们传说的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的历史过程,的确符合“易学”发展的脉络。在孔子作传解释《易经》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用天地风雷山泽水火解释八卦的学说。孔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反复把玩《易》理,用其辞义阐发自己的学说,促进了“易学”理论的发展与丰富。
人们在解释八卦的时候,认为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天地水火山泽雷风八种或者叫八类自然物质,基本上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天然物质环境,八种物质之中并没有人的影响因素在内。八卦的地、山、泽可以合并为土;天、雷与火可以合并为火;风转变为木;水仍然是水。八卦之中的物质虽然丰富,但是不能含概五行之中的金。也就是说,八卦虽然号称能综括万物,但是,缺少了五行之中的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金不是自然界固有的东西,而是人类劳动之后的成果。
在金属未被冶炼出来之前,在金属工具不被普遍应用的时代,出现五行学说是不可能的。
在五行学说的体系里,火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个自然力,已经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得到了比在八卦里更加重要的地位;木也由于可以代表生命,也有了不同于在八卦只表示风的特殊意义;土作为凝聚了地、山、泽精华的代表,其地位也更加显著;水是这个星球最丰富的物质,也是生命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其地位自然不容低估。
在八卦中,“巽”有时被解释为象征风,也有时被解释为象征木。《象传》解释十五个含有三画巽卦、上卦与下卦合体的六画卦的时候,十次使用风来解释巽,五次用木来解释巽;坎卦多数被说成是水的象征,有时也被说成是泉、云、雨的象征;离卦多被解释为火的象征,少数情况下被说成是明、电的象征。
《说卦传》把八卦与方位的八方联系起来,而且与身体的首腹足股耳目手口等肢体相配合,把八卦与马牛龙鸡豕雉狗羊等动物相配属,八卦的配属事物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并且已经出现了“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等疾病的象征。
《汉书·五行志》说:“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陧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迪叙。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此武王问《雒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也。”颜师古注曰:“取法《雒书》而陈《洪范》也。”
由此可见,五行学说的形成,晚于八卦,有所借鉴,也有所取舍。
五行不仅简化了八卦的“基本单元”,而且去掉了借助道具复杂运算的神秘外衣;使金木水火土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普遍、严密,去掉了八卦的偶然性,形成了经常存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五行学说还解决了阴阳学说的某些不足,让世界上复杂万物之间的联系除了对立统一之外,还有了生克制化、因果乘侮等复杂的联系形式。比如,男女是阴阳对立的,但是母亲与儿子之间除了阴与阳的不同属性之外,还有相生、相养的人伦关系;水火寒热除了阴阳的属性对立统一之外,还有不同地域、季节的差异;相同的水火过剩或者不足,在不同的季节、地域,引起的结果将会截然有别。这种复杂的关系用五行学说处理起来,比阴阳学说更加得体。
在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素问》《灵枢》《难经》之中,我们见到了丰富的五行学说的内容,却没有发现八卦的文辞,作为六经之首、中华文化源头的“易学理论”,已经被阴阳五行学说替代,它们与原始的医学知识互相融合、交织在一起,彻底摆脱了“巫师”“巫术”的影响,摆脱了迷信,走向了科学,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医学理论,指导着中医学不断发展、进步、完善,一起走到了21世纪。在与现代科学的交流与冲击中,阴阳五行学说仍然以它深厚的底蕴、宽阔的视野、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优势,引领着中医药学,安全有效地治病与养生,并且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走向辉煌的未来。
2007、1、22
说明:原文是曹东义先生传给李源老师的,我从李源老师处得来,发在论坛与朋友们共同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