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4-11 19:49 标题: 转帖:谁是中医真正的掘墓人
谁是中医真正的掘墓人
---吴小沧
一.中医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一)中医学的课程体系,没有突出中医特色
现在中医学的课程体系,仍旧是仿照西医学的教学模式设立的,基础理论课与临床理论课的脱节现象与重复现象共存;几经波折而勉强维持下来的中西医课时6:4的比例,出现了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保持中医特色的弊端。
(二)中医教材,“一代不如一代”
六版中医的教材编写,将原本精炼简略的编得繁琐重复,将原本系统整体的割裂得支离破碎,内容惟恐不杂,种数惟恐不多,划分惟恐不细,其结果无非是版权页上的编写人数扩大了,印刷用的纸张油墨增加了,系统科学的联系打乱了,重复的内容更多了,而学术发展则被私欲扼杀了。这正是中医院校教科书“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
(三)中医思维方式的退化
1.宇宙是无限的,大千世界是极端复杂的,即使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也包含着无限的多样性、层面性和可能性。这就决定了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和科学成果,包括基础自然科学,可能而且应当形成不同的科学体系。
2.中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灌输给学生,难免会产生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结果。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没有找到最佳结合点的今天,将两种从理论构建、思维模式、学科形成、技术应用都全然不同的理论强行汇通,只能是汇而不通,结果是非驴非马。自清末西学东渐后众多有志于中西医汇通的前辈们的惨败,就足以说明此路不通。
3.在某种意义上说,西医在中医临床的介入,导致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退化。现代临床中医师往往被西医病名牵着鼻子走,一见到炎症,马上就想到清热解毒,一说是心梗,就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这样的辨“症”论治,渐渐失去的,是中医的精华。如果说中医学是人类认识的高峰,那幺西医学是人类认识的初级阶段,中医学更不是朴素自发的哲学。而是大道. 中医学也不是经验医学,而是经过几千年检验的实践医学。中医西化不过是一个阶段性误区,西学东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中医研究生教育--“这些毕业出来的博士没有几个能看病的”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理论和实验见长的代表新时代中医形象的人才辈出,同时真正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临床医疗人才则越来越少。
1.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中不中、西不西”,“硕士不硕”、“博士不博”
从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中医理论的充实已经成为次要,如何运用西医学的理论来验证中医理论是否正确、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中药的有误疗效,成为研究生以及导师的学与导的目标,将中医这些不争的事实,在与中医证候风马牛不相及的所谓模型上,利用西医学研究领域一些已经过时或落后的生化指标,进行中药作用机理或者病症本质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而正是这些被移植的标签性的时髦语言,被一些人们奉为高科技而津津乐道。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入校后,围绕其研究方向开设课程,依照其论文选题阅览资料,而在不到一年的以外语、计算机、统计学为重点的基础及专业课学习之后,就进入了选题、实验、做论文的程序,虽然部分经过短暂的临床实习,也多以西医为主,中医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成了点缀。基础研究生或是临床研究生,论文也多以实验性选题为主,这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时髦。因此由于这些原因,研究生教育层次越高,离开中医的特色就越远,一些颇有权威的中医老专家,甚至说“中医研究生教育只是培养了大批为小老鼠治病的医生”。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就这样慢慢地被蚕食了,其被取代的命运也为时不远。
2.中医界不研究经典研究“新三论”,搞动物实验蔚然成风。在中医药高等院校,除了文献专业,中医的硕士、博士不做动物实验就不能毕业,而某些从不看经典,连《内经》篇题都读不通,《伤寒论》有多少条都不知道的中医博士,只要英语学得好,实验做得符合“现代化”方向,照样“进军”博士后,成为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的“顶级”人才。这也就难怪刘力红教授谈到:“在中医博士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看中医经典了。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头都是些什么书呢?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的现代书。博士这个群体无疑是个高层次的群体,所以读些现代的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作为中医博士为什么不愿读中医书尤其不愿读经典呢?我想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医只不过如此,经典只不过如此。”
最后一句:“失去了中医理论根基的“现代化”中医教育,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怎么会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中医教育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二.中医科研成果 --“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
几十年过去了,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中医理论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1.经络实质的研究应该是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然而迄今为止还仅限于各种假说并存,未有定论;
2.中药复方的研究,难点重重,关键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中药西化“变异”出的“毒副作用”,却一次又一次在国内外被炒得沸沸扬扬;某些中药虽然远离了“粗、大、黑”的外貌,但其应用已与中医的辨证论治严重脱节,不过是在药典里增加了一味“西药”而已……中医现代化陷入了歧路彷徨的困境之中。“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众所周知,中医中药参照或按照何种标准开展研究,在中医界始终没有形成共识。这给以后的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博士告诉记者:“中医院校的硕士生做实验做到细胞水平,博士生做实验做到基因水平,这种中医还是中医吗?这种中医到临床能看好病吗?实验室里的老鼠能检验中医的成果吗?比如说对中医的一味药进行中药提纯。这味药在整体上却没有毒性,疗效很好。提得越纯、越细,毒性就越明显,疗效就越低。那么是以疗效判定药的好坏,还是以纯度判定药的好坏?而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是以纯度为标准判定药的好坏,这恰恰说明不能用西医这一套标准评价中医。
4.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把简单模仿西医当成学术创新的后果就是导致中医的学术水平在一个低层次上重复。他们尖锐地指出:“比如说活血化瘀,现在很多人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去研究,最后的成果是:无病没有瘀,无药不化瘀。可是这种研究就完全失去了中医活血化瘀的内涵,其实是把中医活血化瘀的内容给抽象掉了,偷换掉了。中医的活血化瘀本来是非常高超的、微妙的,要辨人、辨部位、辨脏器……,非常入细入微。可是这样一种研究的结果是把原本非常精妙细微的活血化淤弄成了没有内容的空洞的抽象,把中医活血化瘀的内涵降为一个很低的水平。这种研究是不成功的,甚至于导致滥用和治疗方向的错误。”
所谓实验里面以动物搞的科研成果,其实都是泡沫。我们中医界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科研是在发展中医还是在消灭中医?中医的学位是不是授予了那些真正下系好了中医的人了呢?我要的这个问题无人回答……
二.中医科研成果 --“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
几十年过去了,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中医理论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1.经络实质的研究应该是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然而迄今为止还仅限于各种假说并存,未有定论;
2.中药复方的研究,难点重重,关键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中药西化“变异”出的“毒副作用”,却一次又一次在国内外被炒得沸沸扬扬;某些中药虽然远离了“粗、大、黑”的外貌,但其应用已与中医的辨证论治严重脱节,不过是在药典里增加了一味“西药”而已……中医现代化陷入了歧路彷徨的困境之中。“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众所周知,中医中药参照或按照何种标准开展研究,在中医界始终没有形成共识。这给以后的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博士告诉记者:“中医院校的硕士生做实验做到细胞水平,博士生做实验做到基因水平,这种中医还是中医吗?这种中医到临床能看好病吗?实验室里的老鼠能检验中医的成果吗?比如说对中医的一味药进行中药提纯。这味药在整体上却没有毒性,疗效很好。提得越纯、越细,毒性就越明显,疗效就越低。那么是以疗效判定药的好坏,还是以纯度判定药的好坏?而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是以纯度为标准判定药的好坏,这恰恰说明不能用西医这一套标准评价中医。
4.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把简单模仿西医当成学术创新的后果就是导致中医的学术水平在一个低层次上重复。他们尖锐地指出:“比如说活血化瘀,现在很多人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去研究,最后的成果是:无病没有瘀,无药不化瘀。可是这种研究就完全失去了中医活血化瘀的内涵,其实是把中医活血化瘀的内容给抽象掉了,偷换掉了。中医的活血化瘀本来是非常高超的、微妙的,要辨人、辨部位、辨脏器……,非常入细入微。可是这样一种研究的结果是把原本非常精妙细微的活血化淤弄成了没有内容的空洞的抽象,把中医活血化瘀的内涵降为一个很低的水平。这种研究是不成功的,甚至于导致滥用和治疗方向的错误。”
所谓实验里面以动物搞的科研成果,其实都是泡沫。我们中医界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科研是在发展中医还是在消灭中医?中医的学位是不是授予了那些真正下系好了中医的人了呢?我要的这个问题无人回答……
三.中医现代化成了中医的西医化 ---中医西化成了消灭中医的最好办法
中医生存竞争,不仅决取于中医的疗效,还取决于西医无知的摧残. 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医西化,用西医统帅中医,从政策,管理到教学,临床全盘西化,中医西化成了消灭中医的最好办法.只要用西医统帅中医, 如果继续以西方科学作为中医现代化的标准,一切按西化办,结果只能是中医灵魂(理论)的死亡。
1. 中医现代化成了中医的西医化。
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其实是一种中医西的化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一种华而不实的现代化,是一种赶时髦他们不相信中医几千年来通过临床在几亿人身上实践的成果,他们只相信小老鼠身上实验的结果。不相信几千年的伟大传统而相信小老鼠,这是对中医根本不了解
2.不相信中医有独立的学术地位,盲目崇拜西医学方法,再加上对自身传统的冷漠势利之心,就构成了今天中医界的学术现状。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中医界把改造传统中医、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中医被连根拔起。丢掉了根柢的中医被抛入了无家可归的命运之中。我们看到,在这种“中医伪现代化”的桎梏下,中医与价值之源的联系完全被切断了,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完全被窒息住了,五千年来根深叶茂的中华医道已经到了“花果飘零奄奄待毙”的惨境。可是中医界的一些领导和学术领头人仍然顽固地坚持着这样一条不归路,还要沿着这样一条道路“脱胎换骨改造中医”。一位中医界著名学者就宣称:“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要把中医学纳入到现代科学的体系之中,用逻辑、数学语言来描述它,用动物实验验证它……”。一位中医药大学的校长还扬言“中医现代化没商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固执呢?
四.中西医结合---造就了一批批中医不通,西医不精的半成品
……培养了一批批中医学的掘墓人
1.中医和西医应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经过长期的努力,使二者在高层次上实现统一,形成超越中医和西医水平的新医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以西方科学(包括西医学)为准绳研究、判定和同化中医中药,却成为五十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所走过的路。
2.中西医结合的结果,造成了一批批中医不通,西医不精的半成品,同时又产生了一批中医学的掘墓人,他们利用一知半解的中医学和西医学知识,来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或利用一些时髦的标签语言来阐释并未真正理解的中医理论,这种现象在中医所谓的高层次人员中更为明显
五.政策导向的错误 ---把中医带上了一条名存实亡的不归路
1.由于政策导向的错误,所谓的“中医现代化”也就成了“中医的伪现代化”,把中医带上了一条名存实亡的不归路。就像一位中医界人士所说的,当年为“中医不能丢”所做的努力,中医机构的增加,中医院校数量的增加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空壳,邓老(邓铁涛)称之为“泡沫”,干老(干祖望)称之为“蝉蜕”,是很形象深刻的比喻。而真正有志于中医的学子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在一所中医药大学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规规矩矩学习中医,中医死掉;认认真真拜师学艺,自己死掉”。一位从中医药大学毕业不久的硕士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涯:“3年研究生学习的最大收获是‘走出校门,跳出正规’”。也就是说,走出已经学不到中医的中医药大学,到民间参访明师寻求真知;跳出已经“走入歧途”(裘老语)的中医正规教育,到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体认中医的正道。
2.全国著名老中医、中曰友好医院的焦树德教授(以下简称焦老)告诉记者:“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其实就是用西医替代中医,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消灭中医!”
3.邓老的一段话意味深长:“我相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的同志都想把中医的工作办好,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移的。尽管大家诚心诚意想办好中医,可是如果你的方向错了,你就要遭到失败。
4.现在的政策导向是强调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实际上就是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知花费了多少,得出个什么结果呢?中医的理论学说是有道理的。完了!没有一个把中医几千年的成果否决了,都证明中医是对的。几十年来,每年花费多少个亿,多少大学、多少研究所、多少研究院参加进去搞,搞来搞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医是有道理的。这个结果无人敢说……
5.但中医进入21世纪,它以自己的生命哲学为标志,将作为成熟人类的标识向世界发话。
有的中医学者指出:“十年浩劫中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唯一的道路,这个极左口号使中国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损失是惨重的。……在结合声中,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便落了空,中医临床教科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便落了空,中医临床教科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教科书讲的理法方药,在病房中找不到,看不见,……。”
甚至有些人对中医讲阴阳五行的哲学也加以指责,认为其是不务正业,不讲临床,总讲哲学,认为要向现代医学学习,只讲临床,不讲哲学,其实这些对中医的指责者自己却忽略了,现代医学无时无刻不在讲哲学,其讲的哲学就是已经崩溃了的二元论。二元论起源于耶教,发展至十八世纪末叶到了鼎盛时期,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就陷入了崩溃,它的标识就是“不是黑就是白”“斗争”和“非此即彼”就是其二元论的代名词。在现代医学的代表作就是抗生素,从第一代青霉素到现在的不知多少代的抗生素,都以杀死病菌为目的。但抗生素总又陷入这样的困境,病菌获得了抗药性,同时伴随着抗生素抗生对感染性治疗束手无策,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这使现代医学的指导哲学二元论钻入了死胡同,这已被绝大部分现代医学工作者认知,并无可奈何,在这无奈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工作者向中医哲学投来寻求目光…… 这又是为何啊!!!!
面临中医将要消亡的现实,本文只是从中医学不足的视角,讨论中医学发展的歧路,观点难免偏见,另外一人之言,难免以管窥天。(原文太长烦琐无重轻之分,本人重新修改和删除了原文(太长烦琐无重轻之分的)一大部分的内容,加重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和章节。)
上述观点纯属学术探讨,中医学的发展曰新月异,有目共睹,故绝无全盘否定中医学之意、也无抹杀中医发展成绩之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谢谢---------
原文地址:http://yiwuyi.blog.hexun.com/8003982_d.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