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
原帖由 百姓医百姓 于 2007-10-24 16:04 发表
细阅各位之精彩论述,小弟不禁深感敬佩,中医的发展就需要争鸣与讨论,小弟不才,也说些个人意见,望各位批评指正。
我较为赞同梁兄的说法,观此条经文,似非为太阳表虚之证,再联系仲景《伤寒论》中很常见 ... 对于桂枝的去留,各位都作了各自的论述,我想大胆地作个猜想。首先,我接触到有一部分大夫在临床上加上桂枝,效果往往不错,这是事实上的一个依据,另外,从病机上来讲,阳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取桂枝的通阳化气,应该是药机相对的,而并不是说非表虚就不能用桂枝吧。从另外几个苓桂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我大胆地猜测,这本是应该用桂枝的,但仲景不用,再联系到《伤寒论》比较鉴别的逻辑,那这就有可能是仲景为与28条以上的表证条文的鉴别而强调这是疑似太阳表证的水气病,而把桂枝去掉,作提示之用。
既然认为本来应该是用桂枝的,从病机上来讲,用桂枝也符合,为什么还非得去掉桂枝呢?阳气不足了,还用芍药来补阴,那不是加重阴阳的失衡吗?按照兄弟的思维,我能推出的结论是去芍药而不是桂枝。
至于说是强调疑似太阳表证的水气病,而把桂枝去掉的话,请看看"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也是治水气病的方子吧?五苓散的组方: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为什么这里也用了桂枝?如果是为了做示例说明水气病的问题,那么,照理五苓散就不能用桂枝了,否则的话,仲景不就是自相矛盾了吗?
至于说是否有表证的话,“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这句应该可以作为参考吧?
以上拙见,请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