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 16:10:31
|
只看该作者
三、 证
中医古书中“证”与“症”同用,有时表示症候,但现今“证”与“症”多区别使用。
西医学诊断目的主要在确定病名,中医学的诊断则在于掌握病证。病证是诊断和治疗的结合点,所以二者紧密联系。中医诊察病人(不是单独的病而是病人的整体),首先要发现应当如何治疗之证。故所谓证者,非指头痛、恶寒等各个症状,而是综合观察病人所现的一切症状,然后才能确定究为何证。因此不论鼻病或皮肤病,亦须诊脉诊腹。例如有感冒的病人,中医并不以感冒病名决定处方,亦不以头痛发热等个别症状为目标而作对症治疗。治疗方针建立于望闻问切之四诊而判定其为如何处方之证。今如病人有头痛、发热、恶寒、四肢关节痛,腰痛、无汗、脉浮紧、无口渴腹泻和呕吐,则此患者是表实证而里无变化,故诊断为麻黄汤证。方名下加一证字以代替病名。如有以上症状而更有口甚渴和烦躁之状,则是表实又兼里热之证,故为大青龙汤证。又同为感冒而有头痛、发热、恶风、自汗、脉浮弱,则属表虚,故为桂枝汤证。以上三证均是表症,故属于太阳病。如此同一疾病,表现的症状则多种多样,故不凭抽象的病名而一律地固定其治疗之法,必根据患者当时之证而定处方。然则中医的治病,现代医学的病名与理化学所见均属无用了吗?决不然的,今后中医的诊断亦应参照现代医学诊断法以确定病证,此于证之判定当大有帮助。为了便于掌握病证,可将证分为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如此分法,与后述三阴三阳之分类大致同一路线。宜互相参照,以资理解。
(一) 主证、客证
证有主证和客证,主证是经常呈现之证,客证是其证有时呈现有时不呈现的。例如半夏泻心汤所洽之心下痞硬、呕吐,腹泻,三者中痞硬是主证,呕吐、腹泻是客证。其理是邪集于胸,故心下痞硬;唯其痞硬,故有呕吐、腹泻。这邪热如果上行,则有呕吐而无腹泻;邪热如果散布于上下,则上吐而下泻;邪热不动,停居在心下,则无吐亦无泻,但有心下痞硬。腹泻与呕吐二者之不一定呈现,譬如客人之来去不一定,故为客证;而心下痞硬,好此常在其家的主人,故为主证。若无主证的痞硬,而仅有呕吐与腹泻,则是别一方之证而非本方之证了。所以凡有药方,皆须辨认其主客证。懂得这泻心汤之主客证之分,便可以此类推。
(二)表 证
表证分表热证与表[寒证,更各分虚实。唯表寒证之虚实,因症状的轻重程度而分,治疗之方并无特殊的改变,故无须特地分类。
表证不能孤立地以个别症状来确定。例如恶寒是决定有无表证的重要症状,但不能仅以恶寒这一症状来断为表证。因脉浮数而恶寒则为表热证,但脉沉小而恶寒则为表寒证,脉浮迟而恶寒发热则是里寒证,即所谓真寒假熟。其它如头痛、发热、项背拘急、四肢和关节疼痛、自汗等,虽属于表证的症状,但不能单独以此等症状即为表证,须与其它症状相对比之后,方能决定。例如有呕吐眩晕之头痛不是表证,胸胁苦满或心下痞硬之项背拘急也不是表证。
表证的具体应用应以各药方之适应证为主,故可参照药方解说篇加以研究。
表热实证 麻黄汤
表热虚证 桂枝汤
表寒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
(三)里 证
里证亦同表证,也不能单凭个别症状来决定里证。里证常有之症状为腹满、腹痛、身重、便秘或腹泻排尿异常、口渴、潮热、谵语等,但以脉沉为原则。以上症状有时是由于表证或半表半里证而来的,所以必须和其它症状充分核对,才能确定其证。里证分热证与寒证,又各分为虚实,其分类要用下列药方表示,仍请参照药方解说篇加以研究。
内热实证 大承气汤(所以认为内热之故,详见阳明病条下)
里热实证 白虎汤
里寒实证 大黄附子汤或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里寒虚证 四逆汤
(四)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不是单纯的表证,也不是单纯的里证,乃在半表半里部位出现之症状,如口苦、咽干、目眩,咳嗽、胸满、胸痛、心下痞硬、胸胁苦满、恶心、呕吐、不眠,心烦,胸中懊侬、往来寒热、食欲不振等。但不能仅以每一单独症状称为半表半里证,必须与其它症状相对比方能决定。兹用药方表示半表半里证的分类如下。
半表半里热实证 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热虚证 栀手豉汤
半表半里寒实证 瓜蒂散
半表半里寒虚证 乌梅丸
以上均是单一之证,还不是表证兼里证那样复杂的。这里再举出表示表里、塞热,虚实互相交错的二、三例以资参考。
表热实证兼里热证 大青龙汤
表热实证兼里寒证 小青龙汤
里寒证兼表热证 桂枝人参汤
以上各方俱在药方解说篇内详速,希参照。
(五)证之转变
证是转变无常而非固定不动的。尤其中医用伤寒一名代表着的急性热病,证之转变迅速而复杂,故伤寒论关于证之转变有明确而巧妙的论述。伤寒论总分证为三阴三阳,而更立合病、并病和坏病等目,俾对变化无常之证,知所临机而应变。
伤寒常在发病初期出现表证,经过时日即成半表半里证,旋又成为里证。但亦有由表证直转入里证,或自初期即为里证者,其变化是各式各样的。兹仅述证的变化机转:
1.自然的转变 谓不加人为的治疗或误治,只因经过时日而自然转变。例如在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并不加以治疗而恶寒自止,此即自然的转变,此种转变多很缓慢。
2.因治疗的转变 此中又有治疗正确与不正确(即误治)之分。治疗正确,一服即治愈的很少见,多是经过数次证的转变而趋向治愈的。如在转变过程中选方错误,或患者不善调养,其证反会向与治疗目的相反的方向转变。由于误治者,其证转变激烈,往往致死。
3.由于不善调养而起之转变 伤寒所代表之一般急性热病,证之转变异常迅速,已如前述。因误治而转变,往往招致严重后果。故伤寒论特别提出“不可吐”、“不可下”、“不可攻”、“不可发汗”等禁忌,分为三阴三阳、合病、并病坏证等类,而明确其汗、吐、下、和、温之适应证。至于伤寒以外之一般杂病,证之转变较缓,由于一次误治而陷于严重者筒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