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晚上好,今天由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经方方证。学习经方除了有《伤寒》的基础框架之外,还要对每一个条文熟悉,更要对每个方证熟悉,要掌握经方的方剂配伍,和方证的归属,以及运用指征。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方剂,桂枝汤。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每一个方证,我们先引用条文,进行讲解,然后再回到方证上的讲解。我们先看看相关的条文: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7、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方五。
18.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40.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条文很多,我们就不一一讲解了,拿一两条来讲清个问题就行了。其它的条文大家可以参考《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来理解。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条讲的是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详细症状。这条我们先与第2条对比着来看。“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汗出、恶风恶寒、脉浮缓。“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这是从脉象上讲,阳浮指的是脉浮,阴弱指的是沉取弱了,浮缓脉就这个样子。接着又说了,阳浮者,热自发;这里说肌表受邪了,机体津液都聚集于肌表与邪抗衡,脉要浮,而且要通过发热汗出形式排病,因此要发热。由于下焦与周身的津液都聚集于上焦,肌表,而风性舒缓,毛孔洞开,它要汗出津液更伤。内里的津液不足了,因此叫阴弱,里弱的意思。“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这里是形容发热和恶风寒的具体样子。啬,有来回的意思。啬啬,是形容一阵阵的怕冷。这条就明确讲了,太阳中风证,它是有恶寒参与的。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它们只是轻重而已。太阳中风,中伤于风邪为主,以恶风为主。淅淅恶风,淅淅形容皮肤潮湿,身上有汗,风一吹就凉啊,所以特别怕风。翕翕发热,翕,指的是鸟类的羽毛合拢的意思。这里指邪气居于肌表,身体要通过汗来去除,但还去不掉。毛孔不利,不透风发闷的那种热。“鼻鸣干呕者。” 鼻鸣干呕,是说邪气在阳之表位,卫气津液奋起抗邪,要排除它。就聚集在体表和上焦部位,鼻子不通气了,就要鼻鸣。这只是个代表性的,感冒了是皮表,七窍都不利的。它这个卫气津液抗邪要找地方排出,肌表不通,就要往上冲逆,要恶心啊,还吐不出来,多难受。这是气不旁流的原故啊!很多咳喘病,你给他发一下汗,气得旁流了,咳喘就好多了。道理就在这里。桂枝,的降逆,也是通过发越机体,使气得旁流而达到降逆的功效。麻黄也是如此。很多中风的病人,血压很高,你看看续命汤系列,都有麻黄的发越配伍在里面啊!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常自汗出,是因为营血正常,而卫气不来和谐的原故。营血在脉中,卫气在脉外,营为血中的气,卫为气中的血。卫就是津液,这个卫气有毛病了,大概是受了点表邪干扰了,不安稳,它有防卫的作用,以自己为牺牲品,汗出而驱邪。如此一来,它就不与营血正常的全身心的交合生化了。因此叫“荣气不和”。 它说要调和这个营卫,就要复发汗,微微的发点汗,吃桂枝汤,帮助去了这个外邪,卫气没有负担了,就回来和营气去和谐化生了。桂枝汤运用的范围非常广,它不当是太阳病中风证可以用,六纲的中风证它都有用得着的时候。这个方子不是专为太阳中风证而设的。这点我们要清楚,不然就不懂活用经方了。下面看看这个方子:桂枝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口父)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桂枝书说去皮是不对的。桂枝药性都在这个皮上。实际临床也不去皮,辛药,都有个发散外邪的作用。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这个药入表,而透达发散,还去上逆,因为外邪去除后,气能旁流,才不上逆。性温味甘,可以温养胃气。生姜,辛热。《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姜,汗多,能够解表,止呕,温胃。与桂枝配伍增加了发汗解表和降逆止呕的功效。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它入血,祛除实邪,止痛,还利小便,内不通则外不透啊,加芍药还有个反佐性,一个酸凉,收敛一下,使其发汗不太多。微利小便,也帮助透表。桂枝入卫气阳分,芍药则入营血阴分,一个辛温宣散,一个酸凉收降调和这个阴阳,营卫。大枣,甘咸而微温。《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大枣,“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用在这里多贴切。养被伤了的津液,还能调和百药,增强药效。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这个药味甘,养胃气,还缓急,急热,急痛,都能缓解。因为它使用蜂蜜炮制的,因此可以养胃中津液的。桂枝汤,配伍得多精当,养胃中津液,还要解肌表风邪,还不是大发汗,很平和。都说他是方剂之祖很合适。一切配伍法则都在这里体现了。这个煎服法和忌口,我们要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做。这个方子下面说,要喝热稀粥助药力,粥能补充胃气,增强胃气津液而抗邪外出,还不伤津液。他说微微出汗就好了,不要大出汗。汗出多了可不行,不但邪气没去,还会虚其里,而风邪更加入侵。一时许,就是1-2个小时,保持这种微汗状态。服一次就好了,就不要再服,不好,接着服第二遍,直到好了为止。不分遍数。病重的,可以多服几副药。还有就是忌口,无论什么病,都要按照这个法则忌口,否则会影响药力。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主要症状:
太阳中风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鼻鸣,鼻塞流清涕;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运用范围:除了太阳中风证外另外还有以下几点。1、营卫不调,常自汗出,有规律的发热汗出或无规侓的时而发热汗出者。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2、经过误治,汗,吐,下,后,表证犹在,而津液受伤,尚未传变它纲者。3、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4、三阴三阳各纲中风证相适应者随症加上药症(如:太阴中风证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倍生姜,加上药症黄芪。少阴中风证的桂枝加附子汤,太阳阳明的桂枝加葛根汤等等。)这是活用经方,只有深入方药,临床上才得以广用。注意:桂枝汤是个甘温药,临床上,遇到酒客,或者体内湿热重的病人不宜用。酒客本身内有湿热,服了桂枝汤,就会增加这个里热,而上涌的,就会呕吐得历害的,会大伤津液的。严重的还会造成吐血。吐血何因?是因为里湿热加重伤了上焦血络的原故。因此临床上要对酒客或者体内湿热重的患者多留个心,以避免误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