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砸牛顿的苹果 于 2010-4-26 22:12 编辑
法门广摄十法界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天大众,也都来参加这个法会。前面我们看到诸佛如来参与大会,这些诸天鬼神都是凡夫,凡夫怎能跟诸佛如来在一起?而且,是跟无量无边世界一切诸佛共同在一个大会,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境界,假如前面所讲十句光明云的意思都懂了,你自然有一个很正确的答案;如果十句光明云的意思没有透彻,这里就是一个疑问。地藏本愿的法门是提倡孝亲尊师。孝敬之道,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诸佛是从孝敬修成圆满的果报。六道众生今天既然发菩提心,真正觉悟了,希望永脱轮回,希望证得无上菩提,还是依这个法门,与诸佛所依的没有两样;因此,这个法门上从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人人有分,这样才能聚在一起。所以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是不思议经,确实是如来圆满的法门,跟华严经、无量寿经无二无别。既然恶道众生也能与会,我们当然有分,信心从这里建立,所以这段经文主要是建立我们修行证果的信念。
文殊菩萨是菩萨众里面智慧第一,是过去七尊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他还在作菩萨。这一位菩萨的愿力与地藏菩萨没有两样,学生没有完全成佛,他也不成佛。了不起啊!智慧第一的大菩萨,佛叫他观察:上从诸佛如来,下至六道众生,到忉利天宫参加法会的人有多少?文殊菩萨说:‘给我一千劫的时间,以我的智慧神通来计算,算不出来。’可见这个法会多么庄严,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会中,没有任何一个法会能跟地藏法会相比的。佛再告诉文殊菩萨:‘不但你没有办法知道今天大会的人数,我以佛眼观察,也数不清。’佛哪有不知道的呢?此句是形容参与法会人数之多。用意在说明这个法门、这部经典之重要性,实在是涵盖了尽虚空遍法界;无应哪一个佛国土,哪一尊菩萨,不管是自己修学或是教导别人,都要从这个法门开始。疏忽这个法门,决定不能成就。
我们今天才真正明白,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念佛三昧,学教为什么不能大开圆解,都是疏忽了这个法门。地藏法门的修学不是每天念地藏经,念地藏经没有用,念得熟透会背也没用;要在生活中做到,这叫信受奉行。读诵是提醒自己,想想自己有哪些没做到?帮助自己检点反省,这样念经就有功德,就有效果。绝对不是每天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我很乖,我今天功课做好了。这是自欺欺人,佛菩萨才不要听你念的经。他希望我们大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听他所教导的;这样,佛菩萨就欢喜,这是真正的供养佛菩萨,真正的供养三宝。
============================================= 依教奉行获大利益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研经如果不透彻,疑问在所难免。记得三十年前,我在台北法华寺讲地藏经,广钦老法师去听过一次。当时有位法师住基隆小茅篷,年龄跟我差不多,他每天都来听。听到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很怀疑,来问我:‘有求必应是不是真的?’我说:‘是真的。’他说他不相信,因为他求一个冰箱,求了三年都求不到。我问他:‘你几个人住?’他说他一个人在山上住小茅篷。我说:‘那你要冰箱做什么?’求,要如理如法的求,就有求必应。不如理如法,贪图享受,这种祈求,佛菩萨是不会帮助的。换句话说,佛菩萨不会成就你的贪嗔痴;离开贪嗔痴,真正在道业上,佛菩萨会帮助你的。
‘若未来世’,就是我们现在这时候。
‘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今天我们都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字。
‘或赞叹’,我们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这是赞叹。
‘或瞻礼’,见到菩萨的像,我们恭敬顶礼。
‘或称名’,称名是执持名号。
‘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这些事情许许多多人都做到了。
‘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这个果报太殊胜了。
你们能信吗?听到地藏菩萨名号,每天念几句南无地藏菩萨,供地藏菩萨形像,天天拜三拜,供点鲜花水果,就一百次往返忉利天,不堕三恶道,你相不相信?经上明明如此说,佛无妄语。可是你天天这样做,照堕三恶道不误,原因在哪里?经上写明‘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关键就在‘善’这一个字。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此经为大乘经,善的标准是,观经三福十一句通通做到。
善有三等,‘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间善;假如经文说世间男子女人,就是指这四句。没有用‘世间’,用‘善男子善女人’,是大乘经,那么这四句还要加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再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十一句通通做到,才是‘善’的标准。
闻名:是菩萨法,闻不是耳听。佛常在经论里告诉我们,小乘以下修的是戒定慧三学,大乘菩萨修的是闻思修三慧。
此经是大乘经典,大乘菩萨所修的是属于三慧,所以这个闻是三慧里的闻慧,用一个字,闻思修三慧就圆满。三慧,我们没有,菩萨才有;受了菩萨戒照样没有,不是真菩萨,是挂名的,有名无实。三慧一定要理解清楚,修学才不会造成重大伤害。
我在早年主持佛教会大专讲座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学生来告诉我:‘法师,我听经已经听了两年,我不想再听!’我说:‘为什么?’他说:‘我要去思惟,要去修行。’我一听就明了。我说:‘这两年,你是闻慧得到了,闻了之后再去思,是不是?’他说:‘对的。’我说:‘思两年再去修?’他说:‘对。’我说:‘今天这堂课要不要听?’他说:‘要听。’我就向大众解释什么叫‘闻思修’。他把闻思修搞错了,以为听经是闻慧,回去研究想像叫思慧,这样的误会是曲解经义。照他这样想法,两年听经听了一些我在讲台上的胡说八道;明天不听了,回去再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两年,然后再盲修瞎练。叫佛菩萨冤枉死了,哪有这回事!
三慧之慧是戒定慧之慧,所以三慧是戒定慧那个慧得到,才有三慧;换句话说,慧从定来,定从戒来,戒是如法修行而来。能够如法修行,才会得定,定了后才开慧,慧的作用就叫三慧。闻是接触,耳听音声接触叫闻,眼看色也叫闻,用这一个字作代表;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接触叫闻。明了叫思,不能想像,一接触就明了。从明了这个意思来讲,叫思慧;从断惑这个意思来讲叫修慧。所以闻思慧没有次第,是一次完成,闻就是思修,思就闻修,是一而三,三而一,不是把它分成阶段的。
戒定慧三学可以分成次第,三慧没有次第。所以经文上的闻,不是普通的听闻,这是菩萨的三慧,一接触,对于菩萨本愿功德法门殊胜不可思议,立刻就明了,立刻就能够接受,能够依教奉行,这是‘闻是菩萨名字’。
底下是依教奉行略举数端。怎么依教奉行呢?‘赞叹’:是演说这个法门。讲地藏经,把地藏菩萨本愿的功德、法门殊胜的修学,推荐介绍给大家。‘瞻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礼拜,是内心对于这个法门有至诚的恭敬。‘称名’:对于这个法门念念不忘,心口俱到。‘供养’:不仅是对佛菩萨,是以这个法门、以这个修学来供养大众,这就是以孝心、敬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修地藏的供养。大乘戒经里佛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地藏的孝敬推广到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以孝顺父母之心来孝顺一切众生;以尊重老师的心、尊重佛陀的心,来尊重一切众生;这叫供养,这是真实的供养。‘彩画刻镂’:是造菩萨的形像,造像的功德是宣扬这个法门。佛教绝不是多神教,佛教里没有神。菩萨与佛皆是表法,用现代话来讲,是教学的工具。供养佛菩萨的像,是让我们常常想起佛菩萨的教训。供养一尊地藏菩萨,我们一见形像,就想起经典里的教训,提醒自己有没有依教奉行,功德利益在这个地方。所以供养佛菩萨像,是用它来提醒我们,不是把它当作神明来看待;许多人错会了,因而失去佛法修学的利益,非常可惜!我们应该把佛教正名为佛陀的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的教育、教学,它不是宗教);使世人对佛法改观,看法与态度转变,对于佛法的弘扬就会普遍。宗教是迷信的,宗教要靠感情、宗教的情操;佛法不如此,佛法是破迷开悟,佛法是理性的、理智的,不是感情的。情都是迷,迷情啊!佛陀教我们觉悟,不教我们迷惑。我们一定要把佛教本来的面目认识清楚,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经典是教科书,把它看作是神明经典,态度就不一样,得的利益就不相同。若把它看成神的指示,那就绝对服从,不准解释;把它看作教科书,里面字字句句活活泼泼,里头有无量义,趣味无穷,受用无尽。佛教教学的宗旨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学的目标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佛的教学没有定法,但是原理原则是永恒不变;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永远不变的目标,而方法手段随时可以变。观音菩萨在普门品里告诉我们,应以什么身得度者,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中国人得度者,即现中国人而为说法。中国人造的佛像像中国人,日本人的佛像像日本人。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身相都随缘。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佛现中国人的相,佛的道场完全是中国的建筑,中国人非常欢喜的接纳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