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补脾阴的药,古今医家论者甚少
脾者,喜润而恶燥。脾病为虚者多而实者少
其虚主要是脾气虚和脾阳虚,而脾阴虚相对较少见,故其立法方药亦较少
脾阴虚之主要症状为纳呆食少、腕腹胀满痞闷、大便溏或干结难出,脾阴虚常兼见气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濡而略数
临床我们较为常见的补脾阴的方剂就是《局方》里的参苓白术散,其中主要是怀山和扁豆偏于补阴,然该方中的配伍主要还是以脾气虚为主,其参、苓、术、草等都是以健脾益气为主的
在补脾阴的药物选择当中我个人认为应该首选怀山、扁豆、太子参等,其次是白芍、麦冬等。怀山味甘性平,入脾肾经,以益气养阴为主,其补而不腻,正中脾喜润而恶燥的特性
扁豆健脾止泻,太子参健脾益气生津,皆为气阴并补之药,且其性较缓和。
张锡纯有薯蓣丸为治脾阴不足的方剂,其单味怀山(薯蓣)大剂量的应用,是仿独参汤
之理也。张锡纯对石膏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但其对山茱萸和怀山的使用亦有其独到之处
脾的用药
补:
补脾气——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薏苡仁、大枣、炙甘草。
温脾阳——附子、干姜、肉豆叩、益智仁、砂仁、白蔻、草蔻。
益脾阴——黄精、山药、莲肉、芡实、龙眼肉。
升中气——升麻、柴胡、葛根、人参、党参、黄芪。
泻:
清脾热——黄连、连翘、栀子、生石膏、黄芩、大黄。
祛脾湿——藿香、佩兰、厚朴、苍术、白术、扁豆、茯苓、薏苡仁、白蔻、草蔻、半夏。
理脾气——厚朴、陈皮、砂仁、枳壳、蔻仁、木香、香橼、苏梗。
清脾积——枳实、神曲、山楂、麦芽、谷芽、莱菔子、大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