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4 k9 {0 _8 r# j9 M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四逆汤。, h, V) P+ k5 A A# \1 C5 ]
它以附子为君,温通周身表里上下,药力较强能温阳救逆,干姜为臣,温固阳气,使其不因附子的作用而过度耗散。君臣相依,温宣机体的同时有保证了阳气的稳固。
3 X5 J. I; n( A) P% g佐以炙甘草,和中补津液,即解决因虚寒水饮不化,又能相对缓和附子干姜峻烈的药性。
; X1 F) _7 Y. e( X$ p. V1 `" j$ I三味药配伍,温通周身,化水饮补津液,是小玄武汤的变方。- u2 d6 m2 W4 g$ m4 Y M/ Y
关于“四神二旦”六神方的知识,刘云舟老师在本轮课的第一堂课就已经有详尽的讲述,希望大家学到现在,运用所学再返回去看,温故而知新嘛,能够通过方药去体会这种分类方法,进而在自己的学习中,建立起这样一个标准化的知识架构,也就是学到手了“渔”。) B4 |( M F( c/ a/ K8 \
经过上次课三个方剂的学习,想必大家对玄武汤类方的配伍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现在回头再看玄武汤,他是六神方剂之一。( N: j4 }8 H4 Z" u
而六神方剂,是以五证的寒热病理量化标准(凉滞、寒饮、烦温、燥热、阴痞、阳痞)来确定对治原则的。那么六神类方的分类原则,便首先基于方剂整体的寒热温凉属性。6 b( w% t! T/ [* ~
像我们正在学习的玄武汤类方,以热或温热药为主且无寒凉使药,方剂整体为热性,能够针对“寒饮证”的,归属玄武汤类方。这些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记清楚。
6 v* c l2 ~# M2 w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四逆汤】,接下来我们继续。
" @# I6 E' y, C& G) R【通脉四逆汤】
, N# O+ w% D4 l8 d3 L1 W8 \# h5 S甘草(炙,二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 @. `& X" x9 [3 O" ?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6 W7 I, H$ M% ^. ]1 l
汉传经方解析法: b& F( |% K; }' Q5 m& `6 r* F
三才解析法% k9 y5 r( O) K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1 干姜(热 辛)3-4
4 L6 q' W5 `4 u% [# l! j8 t# X4 w&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2 ! s/ `- C. S! j9 Y/ U
阴性药:无( U( I/ n% t4 J' e
四象解析法 L0 e3 n5 ]% I9 Y1 T
君药:附子(热 苦辛)1 8 a& @$ U' b0 Y# P! x
臣药:干姜(热 辛)3-4
! M( M* [2 I6 L7 f- j, M" v) v$ a( L( P: K佐药:甘草(平 甘滋)2 : a0 {- m. {& ^, w# r' F2 c9 v& W0 i
使药:无' ]/ ?0 H: R* t8 \8 z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宋370)”
! ]8 o& R" W' V2 [& x0 A这个条文其实和四逆汤很类似,但是症状要重一些,他用药剂量也大一些。下利清谷,就是所谓的完谷不化,便的都是没消化的食物,这是典型的寒性下利,并且是虚寒比较严重,入太阴了。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这才是关键。
* `% A) o: R% p! I0 v2 W$ Y4 o% g1 ?& r这个热,内有里寒,把阳气格拒到外面,有可能是全身热,有可单独头部热而周身冰冷的,也有可能心口局部热的。或者全身热,但是手足要逆冷。
4 \7 L1 P+ f8 m, N而且有汗出,是亡阳的那种汗,汗出就把阳气也给带了出来,汗出如油。这是因为阴阳不接续造成的一系列症状,所以这个“外热”是自身阳气,不需要清热,只需要把根本原因“内寒”解决掉,阳气归位,“外热”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G) G- |5 @7 s8 e* ^9 |* x, |/ m
附子 热 苦辛/ ^- b# |$ U3 s) @
《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W- g9 _3 z1 \0 r- H
干姜 热 辛
4 I+ E& m2 W4 x, V0 I! O% E2 v/ B5 p《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5 I' ?2 a5 g- H: @% _' z% _
甘草 平 甘滋- S! k8 u( [, a4 Z' x Y
《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2 H0 \; q# U9 A. v
附子生用,干姜也大量,为的就是挽救这个欲脱的真阳。用炙甘草,是有固护胃气的作用。附子生用,药性迅速,适合救急。" {$ B9 R# o( e5 q' L
加上干姜,最能助附子的温热,保持持久。炙甘草,甘滋,一个是温胃气,一个是用甘滋制衡姜附的燥烈。甘草守中啊,中焦胃气,是阴阳交接的枢纽,用甘草来守护,使药力保持在中焦,才能保证药力四通八达。) F f- u3 L4 l4 V+ w x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S7 R6 w4 d O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半合)+ w6 r. k9 f: n4 j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纳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 f. x, q5 ?% {) I0 t汉传经方解析法% s1 _# Q1 y# p$ B/ Z+ L
三才解析法7 n9 P6 W. R: O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1 干姜(热 辛)3-4
& H* b* t5 o' e5 u% N; r. K平性药:炙甘草(平 甘滋)2 # N! a, S8 I9 K5 Q P8 y" h( f; b
阴性药:猪胆汁(寒 苦咸)1 合
' ~4 y, S; z3 E+ Y四象解析法 R0 B; A% V2 N. p
君药:附子(热 苦辛)1
0 p9 n& F! Y% `- y. y9 J臣药:干姜(热 辛)3-4: K) a5 B+ S y5 e6 |
佐药:甘草(平 甘滋)2
/ u- ?2 e# W/ H* ?& Y* _3 B- ~8 ]使药:猪胆汁(寒 苦咸)1 合
, ^* [; Y; ^# n7 H* X1 `11.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 i9 Y; C9 a7 \条文说患者不吐了,也不泻了,里面津液都吐泻的干干净净,没的吐泻了。然后又汗出而厥,同刚才那个汗出一样,是脱阳汗如油。1 Y H- I8 {6 j7 |
四肢拘急甚至抽搐痉挛,脉微弱至极。7 {; @" v' w# ^( I. f. [. _2 o0 c( Q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这个时候,加大姜附用量。这条是厥阴病的真寒假热的厥证,所以他加个猪胆汁,寒热并用,沟通阴阳。
; ^* O L r) |/ y1 ?. P0 R猪胆汁 寒 苦咸
" A2 \! N+ l0 z《别录》疗伤寒热渴。
8 ^$ t% y/ J* }, U6 Z$ R+ g猪胆汁,寒苦咸,能去烦清热,还可以降逆。临床中如果不容易搞到猪胆汁,可用人参代替。. v( c. u% F- H, [
这一条在《类编补遗》和我们几轮课中反反复复讲述过很多次了,此处不多赘述。 [: w7 e! v; P2 r# m$ d% h) ^
只是一点需要清楚,这个方剂和之前的四个方剂配伍不同,此方中多了味使药:猪胆汁。
4 U, t1 p. |% m$ H0 w! R) F依据方剂配伍第一条原则:方剂中无使药者,为四神类。有使药者,为二旦类。
' K- j' L" V, b- h那么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便属于阳旦汤类方,那为何本轮课程还放到玄武汤类方中讲解呢?" q( O' u$ a- I; ?* V( I3 C8 U! J
我们再来看另两条配伍原则:
* |, ~2 @) y1 V4 }* Z2.六味药以内的方剂属“小方”,无使药者,为四神类。有使药者,为二旦类,允许四神类方借用。7 }6 e* R2 I1 T
3.七味药以上的方剂属“大方”,有一味使药,可以归属四神类;有二味使药以上的,归二旦类,不可以被四神类方随意借用。" P$ m) H/ f# ~) O
由上可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味药,属小方。有一味使药,为阳旦类方,可以被玄武汤类方借用。0 E" s. f! l! g: M& X" D: H
也就是说这个方剂守于阳旦汤的配伍法则,并以玄武汤的用药法度为主,对治虚寒饮盛为主的寒饮证病根,同时沟通阴阳,解决阴阳不相顺接的厥阴问题。
; N( b% l" p( O! V+ ~7 N本质虽属阳旦汤类方,但其原本是小玄武汤的变方,所以本轮课程仍放到玄武汤类方的课程中讲解。
+ P! E" {8 u4 M5 T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吧。这个概念,一定要弄清楚,以后在分析方及时,才能为自己所用,真正学到方剂配伍的使用方法。" @1 w1 o/ M) f a+ M
今天就到这,我们下周继续,谢谢大家
; N4 P: g: ?6 Z2 L
* J# i" X2 I% j3 r+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