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马上到点了,我们准备开始上课吧
. d3 ?9 N) g2 ]+ u N- l8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栀子豉汤化裁后面的课程。
: r! v+ C" }. ~+ J0 S今天把后面剩下的方子全部讲完。
( k2 _2 Y" ^0 d c7 S6 m% ^首先来看:
$ o: P9 ~$ r' K0 P- c枳实栀子豉汤1 h6 \. l! V" I& c0 v! F
枳实(炙,三枚) 栀子(擘,十四个) 豉(绵裹,一升)
3 [. ^3 [; s* p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 }3 ~4 u1 Y! `7 H# d: V+ |$ P
这个方子是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凉性药物枳实3枚,一枚=20克,三枚就是60克,差不多四两;把豆豉用量加大到1升,一升=124克,差不多八两的样子,因此整个方子的寒热比例也随之改变。% X$ U- y! g2 S7 \
下面我们来解析下这个方子
! C0 y. g& j6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6 d& s# z% Y8 r2 H8 X$ ~: B# o8 p5 [阳性药:豆豉2 C( _6 I/ L& P# L9 s6 X
平性药:无: C9 t& e8 r" a% @, i1 u
阴性药:栀子 、枳实2 q6 y0 u) B0 t1 X
用药上,寒凉药多温热药少,五证上,对治烦温燥热证为主,夹杂凉滞寒饮证,五证上归为:阳痞证,六纲为:属少阳病。* {9 |, u) C* b/ V& a8 f; K: Z9 J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 L1 f: \) X! s, Z+ l君:枳实4 (凉,除烦)& o0 N6 j9 A" W8 p- h
臣:栀子2(寒,除燥)
# I9 A+ [ J) G% p b9 C4 I佐:无
2 y9 y4 h# |" ^% A2 F使:豆豉8(温,除滞)
/ c: ~6 ~8 }1 C5 R& P看一下配伍。
7 q4 c8 ]- Y1 n$ {7 `+ s' X这个方子别看豆豉是8,好像比较多,其实它称重,看起来没多少,整个方子也偏寒,因此君药是枳实。2 D/ s2 x- N* ]
地平师兄在金匮一期班讲到,经方用的枳实就是现在的枳壳,不是现在的小小的枳实,这个大家要知道。
4 n5 u! q8 F% n& U) S. m枳壳的品种也多,以江西产的酸橙枳壳为最正宗,效果最好,这个大家知晓就行。2 m* w5 ^& G; A" f. {# e3 F# l
君药:) x3 P, V" W4 G# `, i5 g
枳壳 凉 酸微辛苦7 Z- z- B7 c9 O8 ?
《神农》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
; B) g6 m/ H" f7 v) C《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3 H2 A# I- H/ x# f' a0 _3 ?
臣药:
+ B; m6 @, L8 r& j! T栀子 微寒 微酸苦
- U. N( W& U! Z" r8 ^《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2 D) ~5 ?! t$ L
《别录》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b7 k( \' @9 }* A! W
栀子为臣药,协同枳壳清阳明烦热,敛化涌泻上焦的湿热邪气。
# C+ ~3 N6 e! S3 o- B栀子也有山栀子和水栀子的区别,山栀子正宗效果好。
% U! C; k' I3 o2 c6 @, m- x5 `4 Y; |这个方子没有佐药,临床上我们可不可以加上一两味佐药?' i6 Z) ~( y2 f" M7 H7 ~/ n0 a
完全可以的
9 T( j$ \2 g+ j比如加炙甘草,甘滋可以养胃气津液。
- f' u3 X" }3 G; K8 |3 s再比如加茯苓,甘淡可以渗利水饮湿气等
; V: G" J5 q4 s- D: D& \ ^0 K) n0 \但是这个方子用甘滋药的时候,要注意,甘滋助湿,如果湿重的话,就不要加了。& P. N8 a9 M1 M8 I+ j; j/ k$ r9 C
使药:( G2 b( {& F1 D9 G5 {. H# @
豆豉 温 辛微咸酸甘滋
5 M/ E5 g: ]8 i- P9 t( E《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z) p, M, j% X" c$ [4 ?
豆豉辛温反佐一下枳实栀子的寒凉,而且它还有甘滋的作用,能够缓解一下没有佐药的弊端。( k; e0 r7 E4 L& g) Z
枳实栀子豉汤,属阴旦汤类方。
4 Y$ z" U9 Y5 S" R2 N三味药,两味寒凉,一味温药作为使药,治疗热多寒少的属少阳病证。2 i, k+ j* J! V# m0 a3 G, `9 G+ ~
它对治的,是烦温证夹带凉滞证。
& P( T4 P" f" B主要的症候群,都是以烦温证为主。5 ^7 I7 w: S* K
大家看看药症主治。这个方,还能治热多寒少的湿热性皮肤病,以及长期的喘咳等。/ {& T, y% v# u$ k& G
由以上解析对枳实栀子豉汤总结如下: z1 V4 H) t @3 a T
六纲:属少阳病
! z" q% j% |9 G( e+ f五证:阳痞证(烦温燥热多,凉滞寒饮少)7 m) H2 J, y7 H
常见症状:烦热,足冷,郁怒,懊憹不眠,胸中窒而结痛,腹胀便干,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等。+ L+ X" d+ ], V$ Q8 I
方后说:“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 o9 f5 t' y. s. q+ q B
也就演变成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这个方剂9 H2 w6 d5 M3 q+ r' r
这个方子是在上方基础上加了大黄1两,这里加大黄,该是内有宿食积聚,有的要下利,有的是大便硬而不下利。都可以加用大黄,通过泻下来解决。" G0 Z, ]* R q! L: z0 N! h
用这个方子,还有一个重要指征,就是看舌苔。舌苔黄腻的,更加对证。
) }, i" D% }/ b' S0 R来看看这个方子的解析2 V* ^+ l0 q5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 G7 ?! k( s2 e! \9 l# Q阳性药:豆豉' Q8 S4 O* n: \' A- d
平性药:无
7 x! v4 X8 n( } G阴性药:栀子 、枳实、大黄7 U; k5 z& v) G; s$ ?* C# @* n
用药上,寒凉药多温热药少,五证上,对治烦温燥热证为主,夹杂凉滞寒饮证,五证上归为:阳痞证,六纲为:属少阳病。# y, c5 V+ }( z3 L0 `3 j7 @# S) H#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P/ T# K( F: w! k1 A
君:枳实4 (凉,除烦)& X- F, x. N4 ?' E
臣:栀子2(寒,除燥)大黄1(寒,除燥) x# |- _/ v) h0 T$ N! _5 m3 a" ]
佐:无. @) f: E1 |+ U1 \1 V* M
使:豆豉8(温,除滞)
* U& o2 c! W+ M+ C7 T其它的药症之前都讲过了,这里看看大黄
" Z+ q0 A1 L$ e2 U大黄 大寒 咸苦3 H5 _: m1 l6 N \2 f
《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3 d% a/ A* \' g T5 g) E5 A7 A
大黄,专门入里清泻“瘀热”,解决根本问题。5 c+ {3 @- H6 ]8 K7 j2 ?% D
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属阴旦汤类方
! u% r* F% G* J: W1 h$ z" _! \四味药,三味寒凉,一味温药作为使药,治疗热多寒少的属少阳病证。5 ^+ m* R4 p0 D5 r+ {
它对治的,是烦温证夹带凉滞证。! }/ f) |9 j- y& I& T
主要的症候群,都是以烦温证为主。
2 K; M$ u( `7 d9 U1 E- V相关条文:, t( y- Y) Y# a w. [* r
2、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6 `0 u# O. m1 ~ Z9 c! n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豉(一升,绵裹)
8 i) R+ R' C) O$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纳大黄如搏棋子五六枚,服之愈。[宋本伤寒条文393条]【金匮要略增补.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 |$ T8 d! ]8 Z师曰:病后不注意保养,包括饮食问题,称为“食复”,劳累过度,房事过度,通称为“劳复”。不注意保养,因为胃气没有彻底恢复啊,这一折腾,就要伤胃气,津液不足,胃肠运动不畅了,要有一些热的。这是阳明问题,只是有热,还不重,没到大便硬的那个情况。发热,心烦,腹部胀气,舌苔微黄也会有的。有很多患者,好了以后不注意,就这样,舌苔又开始发黄,也有太阳本证出现的可能,但是这个方子是针对里证的。这个方子是栀子豉汤的原意,除烦的,还有腹胀,加了枳实通阳明之气。盖被发汗,有桂枝汤的意思。为什么发汗?因为病后体虚,劳累后更虚,外邪多是要侵袭的。因此,他搞的这个方法太巧妙了。3 {; v" c# u4 c7 R; X7 E1 |
“若有宿食者,纳大黄如搏棋子五六枚,服之愈。”有宿食,类似阳明本病实证的大便硬了,舌苔也会黄厚而腻的。棋子五六枚大概有15克左右,就是围棋那么大。这就类似承气汤了,没有里实不要轻易用。用大黄的指标有两个:1、舌苔黄厚而腻;2、脉要实。这条说的是阳明证的劳复。! j! @+ C) F' m3 Y4 E
下面我们来看栀子大黄汤$ \5 c: \9 M# k; G% z3 }7 P- m+ g
19、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增补】
% r) J8 U' H, c% ]" A% R栀子大黄汤
( c! F! a* F, e; A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 @: F" j" G+ B* X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8 Q8 e" W. w( t. y; m3 ^8 G- R
这个方子是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进行了化裁,增加了寒凉药物的比例大黄、枳实,同时将豆豉增加到一升,其方义对治方向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t' Y; H* T" B, U. m/ X
下面我们用解析法来解析一下% L+ u/ a- [; {& ]+ ]) p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 G6 S) `# b# |. @% d0 V& H4 x阳性药:豆豉6 m: O I: ]' w% M, e8 w. x
平性药:无0 N! z* z* h- u6 P( V$ {4 C
阴性药:栀子、大黄、枳实: x6 h4 q& P+ j4 L
用药上,寒凉药多于温热药,五证主治上,治疗烦温燥热为主,夹杂凉滞寒饮证,五证归于:阳痞证,六纲为:属少阳病。! C5 J$ ~3 S2 B% L- _9 _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 ?( i; b5 t1 z
7 F" p- b1 j- `7 Z V6 n% a君:栀子(微寒,除燥。)
. D! L2 c: {, U% t臣:大黄(大寒,除燥。)枳壳(凉,除烦。) E, H ]) ^+ ~1 b! E: y/ s( B' H1 O6 Q
佐:无
2 @& l4 `0 q1 X1 M使:淡豆豉(温,除滞。)
. t% }0 y) ^4 ~4 |$ H: H' R- O君药,治疗的是主证,条文的主治是“心中懊憹,或热痛”。正是栀子所主对的药症,因此,方子的君药该是栀子。
2 F6 o. J4 N1 f6 H8 K* L" @2 R1 k君药确定了,臣药、使药就都能确定了。佐药就要视情况而用甘滋或甘淡之品,胃气尚可的,可以不加佐药。
0 B* ]3 X* Q# f: W师曰:酒疸,是阳明实热与水饮结于心下,蒸蒸而黄。因此体现出一些痞证来。“心中懊憹,或热痛”。治疗要泻热去湿除烦。# W' r, j( i7 T' p: M; \
下面看看药症8 x& i5 B: w# p9 M- O" ?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 p' G; f6 t' x% |
《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炮,皶鼻,白赖,赤癞,创疡。8 }- X1 J* E+ z. q8 R3 s
a" M* X" M b* s, \7 p) d3 ^枳壳 凉 酸微辛苦
1 Q+ c5 P% q, G7 J" ~" J. _《神农》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p* e, L) v8 a! e9 e: c) x5 [5 v2 A
大黄 大寒 咸苦+ G. F# s8 b* }" X
《神农》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g: L* c& N/ }+ o$ T
) G* a+ \0 N T; [
豆豉 温 辛微咸酸甘滋
" {$ a3 P6 D8 p0 ^《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 H$ e! v! t9 x栀子除烦,清阳明热烦懊憹。枳实,内除痞结,外清湿热。大黄,泻阳明实邪的。
( G# e; @1 Y% q8 F$ u/ V; D" t三味药是酸苦的配伍,酸苦除烦啊。% g9 }5 B( G) }% S
这个方子含有栀子豉汤和承气汤的意味,配伍的很巧妙,很有经方的特点和气象啊。豆豉味酸,也是解烦的,还可以有解表的作用。
$ n2 A7 d* ~7 |+ w$ {1 \( v栀子大黄汤总结如下:
0 Y, q/ u9 K( @六纲:属少阳病
+ z" g/ T- j, v, R( n0 I( v五证:阳痞证
% b8 f% A4 B' M& X- {% r: k! J3 ~常见症状: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等
& K- L2 U6 P. }! K+ o7 m, ?! Z0 @0 B下面来看+ F5 V% l# j0 x% Z8 I/ A/ h+ J5 Y
茵陈蒿汤9 x5 [5 B6 S+ N& w# \
茵陈蒿(六两) 栀子(擘,十四枚) 大黄(去皮,二两)
6 q# Z; [5 T# b3 g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4 c. T# I* L \; d
茵陈蒿汤是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去掉了豆豉,加了寒凉药物大黄和茵陈蒿,由此整个方子对治方向改变。
& a! B( ]& r# T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
9 ?" l9 x9 B6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
! w& U$ b7 X! f阳性药——无
8 b$ u- x) \# |$ B% R. N平性药——无
- S! ?$ h7 | h$ g6 I, g& D' M! X阴性药——茵陈蒿、栀子、大黄7 ]2 F# e( Y& A
用药上无阳性、平性药物,全是寒凉药物,五证上对治的是烦温燥热证,五证上归于:烦温证夹带燥热证,六纲为:阳明病。) J+ Q7 e( q/ c6 w, s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
% {, V) o7 y2 [2 b5 o* i9 ]君:茵陈(凉,除烦。)
9 a, I: {# n: e% l臣:栀子(微寒,除烦、除燥。)
7 U5 T: P8 z2 P# G' c大黄(大寒,除燥。)
3 L3 Y8 V. r: K; R# {( L3 S佐:无 y/ V& D. b P/ I/ u
使:无( U; Y( ^8 A( T" y
君药:; d. N! U8 v _2 O5 ]0 o
茵陈 凉 辛苦" e+ M1 _: c- d! ~" y- N Y6 b
《神农》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p9 }6 q/ O/ P茵陈,凉能清热,辛能发散瘀热外出,苦能涌泻病邪。; Y1 e8 k/ U* p0 l
臣药:* ~. p. `) T, O+ B- M; H; |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7 T/ R: j3 ]. g( [+ W《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 n8 B' D: x
《别录》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0 S9 u+ V4 A6 c/ w% m4 ^: |栀子,清热。也是通治表里的。
5 t4 |, s, X. T5 S大黄 大寒 咸苦
+ _ G; _5 h- h U1 [《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 e0 e& o* C9 W# b" Q( u. g p大黄,专门入里清泻“瘀热”,解决根本问题。% ^$ M: _% P5 y( Y
茵陈蒿汤,属朱雀汤类方,三味药,三味寒凉,治疗热性的阳明病证。它对治的,是烦温燥热证。
; o) D8 G. V8 D s: j8 x+ ^该方除了治疗表里俱热的黄疸病,还可以治疗其它表里俱热的皮肤病。因为栀子能治“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只要病机符合,用了就会显效。* F# W4 T. ^# K/ X5 A9 Z; ~: w1 H
相关条文:- L# S8 x+ J& e2 @: J
98、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宋236); E& I1 }% i- R2 x# q
师曰:这条,是阳明里热证,接近里实了。阳明病,有蒸蒸发热而汗出不止。这是热邪能够外发,没有阻碍。如果只是头和脖子部位出汗,身上不出汗,这可是有了阻碍,热发不出来了。小便不利,口渴饮水,这是津液不足,里热很盛。他说,此为瘀热在里。瘀,原意为积血。这里指的是郁结。热邪不得外越,郁结在内。为什么不能外越?一定是有东西隔着。( I H! r' J$ z) U l
阳明里热证,有水饮的,叫水热互结。时方派叫做湿热。身体有水湿包裹,热透不出来,就会发阳性黄疸,灿灿如橘子色。6 Q7 d; v2 i+ W) y) `. {
那么,这个阳明里热黄疸证,就要用茵陈蒿汤来治疗。
: `' e# W+ n& l5 P$ n" @这个方子,用苦寒药去清里热,去湿邪。酸苦除“烦”,辛咸除“滞”。 烦,是有热的表现。里热盛,就多饮水,反而会造成水饮不化,增加湿热的程度。内有郁热,外有湿裹,要清利内外湿热,才能解决。
" c# x+ u+ \, p4 s“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湿热从小便排出了。“腹减”,说明有腹胀,用了大黄,也会通大便的。因此这个方子,是内利大小便,外清湿热,是表里兼治。凡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一类清里热的药,热都是从小便走。+ U5 m- B5 p% c6 C3 o
9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宋260)
: A2 {$ p" U- b) N p0 {- n; w【茵陈蒿汤】(见98条)
) O' y3 y- Y/ g0 |9 l6 i; c* i这条大家参阅下师著《伤寒论类编补遗》里面的讲解吧
: ?( ], x: U0 o" Y+ }; ?4 g4 H16、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师著《金匮要略增补》.黄疸病篇
, B1 z, v1 b2 Z$ {9 O0 g茵陈蒿汤+ c! ~# [% V: |* f: R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 a9 @) `6 s1 e- \( y( A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1 ?( W5 Y; z/ q. [& S0 l) s: o
但是这条的治疗有问题,等一会讲到了再谈一些看法。谷疸,寒热不食。这个寒热,指的是阳明有热,太阴有寒,是寒热错杂。不食,是饥饿而不能多吃。因为阳明热,能消谷善饥。太阴虚寒水饮,就不敢多吃。吃了,轻的就发胀不消化,重的,就要水饮合并食积上逆而晕眩。同时,也要心胸闷胀不安,难受的很。这是湿热食积互结,加上小便不利,水湿不能正常排出,就要发黄。
* E# F4 M7 t8 l5 m8 {8 i6 z它说,用“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栀子、大黄这三个药,都是针对阳明实证的,都是苦寒药。那么,太阴问题怎么办?: z5 Q0 K2 E6 d3 `6 M' `
我们看看前面条文里的一句话:“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风寒相搏,谷气不消,食谷即眩,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0 i$ @6 h O3 |7 N$ o1 t茵陈蒿汤,是治疗酒疸的,酒疸就是治阳明。酒疸的那个水湿,充其量只能说是系太阴,不明显,可以不考虑。% E6 I' b( m5 [8 q/ [
而这个谷疸,还有明显的太阴参与。这个方子啊,要加上个方子,要用复方才行,加什么方子?
; e7 W7 q1 i% B考考你们。。。: X" v, f# L% U8 n
有小便不利,有太阴水饮上逆······五苓散啊!! J% a3 I4 Q6 u8 `, s; F @# y! r
我们看一下茵陈蒿汤和五苓散的配伍:
* r7 e) ?0 y9 h. m茵陈蒿汤
7 ]3 Z! j) I4 w8 I君:茵陈(凉,除烦。)$ w+ k" |( y+ V* H3 U" d
臣:栀子(微寒,除烦、除燥。) 5 L) h3 u4 x# ]$ E+ m" j; q
大黄(大寒,除燥。)
7 W1 K* b+ x6 r4 Q% X5 o# x佐:无
! ~0 R. q7 c: {: q2 ~2 m使:无- b ]- J2 t0 a8 N3 f% \
五苓散
% B. y# ~: r A/ o! i) a) ?3 c ^君:泽泻(凉,除烦。)1 m) R% n! \: n1 z# S
臣:无3 U# d- s7 X; `
佐:猪苓(平,甘淡渗湿。)茯苓(平,甘淡渗湿。). q$ K" T0 c: E0 [* k7 v3 @. f; D
使:白术(温,除滞。)桂枝(温,除滞。)5 k, \- m, @0 W- E$ D6 j
茵陈蒿汤与五苓散合方,可以简称为茵陈五苓散,两个组方综合起来如下:% M# H5 Q0 r2 |5 ^3 n6 w1 [0 m
茵陈五苓散方! z$ F2 @, ? F9 u5 @) G- |
君:茵陈(凉,除烦。)
4 k5 p6 {$ ?. t# I$ a臣:栀子(微寒,除烦、除燥。) 大黄(大寒,除燥。)泽泻(凉,除烦。)6 E: S/ D) W2 v2 j5 v- n
佐:猪苓(平,甘淡渗湿。)茯苓(平,甘淡渗湿。)
3 a6 Q! M$ ^6 g1 _" Z# F- H& T, x使:白术(温,除滞。)桂枝(温,除滞。)% i* }, t3 P- l4 }8 t4 _
下面这些药症的性味,是恩师刘志杰先生修订过的,在这里分享给各位,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4 @4 t% G; {! k: y% o茵陈 凉 辛苦9 l& v2 B8 E! @! w5 E+ G$ Q* x
《神农》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 d! V% p3 T, n# q+ w)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 P" B+ i7 f6 Q0 b, H《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 f! a# ?5 m* k2 u+ Q大黄 大寒 咸苦
4 a# x9 @- d/ T/ a《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 E) Q+ l5 A Y$ R2 W. @% b; a泽泻 凉 咸
( \. ~* Z: y0 N& ]* Y6 s: N: e6 n《神农》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 {. @' {0 E3 W猪苓 平 甘淡/ o, v0 U/ u# R7 d% y6 P% y
《神农》主痎疟,解毒蛊注不祥,利水道。
' J. K" J! g- ^4 F3 ^茯苓 平 甘淡; N; |& c0 Z1 f# e! z4 i+ m4 H, c: W
《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q5 C2 H7 F3 X V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z8 c/ V+ E7 h. k, u: K) f
《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 r0 E% R' B; _) @' g# [桂枝 温 辛 甘滋: o6 b# D' R3 A3 B9 Q K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X5 f8 W5 X9 k( f5 f7 V# R
《神农》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F" u" C2 F3 |0 { F+ \
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合拍?
/ x' v1 m, H/ C5 w茵陈专去湿热黄疸,栀子清湿热解烦,大黄去食积,两方合起来面面俱到。
: v6 e8 ?6 j+ I' p" x食积的阳明热,水饮的太阴寒,水湿不化的小便不利,都解决了。
* z: a. m4 t7 k6 t1 D2 V# r% J担心过寒,才用白术和桂枝来平衡。/ k0 C5 r- j0 `* J
茵陈蒿汤,要加上五苓散,才能够治“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l, f* u# b& Z# k
师曰:这一条,有人用过之后骂的很难听。说黄疸是解决了不少,可是病人腹胀的厉害,下利不止,更加上呕恶,畏寒。最后骂金匮。这条一定要修正过来。
8 e% l9 p: w' x- z最后我们来看
* {2 o& p6 ?/ F$ }8 A3 \/ u/ T【栀子柏皮汤】+ T1 [: [- S% x; a2 _3 D
肥栀子(擘,十五个) 甘草(炙,一两 ) 黄柏(二两)
, o: M5 J" P0 X!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 S* S$ u6 @+ e0 S2 I8 E
栀子柏皮汤是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加了味寒凉药物黄柏,同时加了一味滋补胃气津液的炙甘草,去掉了性温的豆豉。用药都是些寒凉药物,同时夹带津液亏虚。$ D: H/ w( T; d( k: v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 U( _4 q9 h7 O4 P6 m
阳性药——无# r. G& S& K- X, A3 D: Y' B/ a/ Q! n
平性药——炙甘草' G0 B0 D! G7 J+ g8 B
阴性药——栀子、黄柏8 N ]$ S$ S: s% z2 \- E% i6 [
用药上,全是寒凉药物,同时照顾胃气津液亏虚,五证上对治烦温燥热证,五证为:燥热证,六纲为:阳明病。
/ F4 M, h) A) e9 o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 I- x) y; p% t
君:黄柏
% w% d5 Y; [! d+ i) K臣:栀子1 [+ K% g) w: `; k$ M
佐:炙甘草6 R t% {3 l; m. J/ Q& {/ Z. A
使:无# r+ J" F. M; A2 Z/ x3 U
君药' S( B8 J4 B% ]( R+ R. V' _
黄柏,微寒 辛苦。, g8 _0 Y# z9 Q3 v9 b
《神农》:主治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 H! ^6 {0 @5 b! o k" u黄柏是阳明药,清热去湿。内外兼治。
: {$ G& W0 D$ e7 ]2 }5 N. H1 v1 A臣药3 i, j( b( x4 Y3 P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L# S1 U% n" M$ c: S/ u
《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3 V' H: L* k% P o栀子,清热。也是通治表里的。
" `. c" }0 u! q佐药: o( Y7 N; C" @2 _7 U
炙甘草 平 甘滋
1 X3 z( @7 f; h" {3 B/ x《神农》: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7 G. f! F) B% i/ g% | Z+ v栀子柏皮汤,属朱雀汤类方,三味药,两味寒凉,一味平性甘滋药物,治疗热性的阳明病证。它对治的,是烦温燥热证。# @& [: ~0 v' _* M: w
相关条文
; M" b" A3 q1 K1 M, s7 V q6 I100、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宋261)% ?! y3 S. g2 h' `2 a0 g$ D! e
【栀子柏皮汤】
" d, T$ k, e& d2 N( ~. X9 A肥栀子(擘,十五个) 甘草(炙,一两 ) 黄柏(二两)
, }: Z* I7 Y! _' M- w6 U, G$ r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m" h1 s/ L) w r% ~5 s L
太阳或者少阴伤寒后,传入阳明,里未成实,就是外证的阳明发热,和肌表的水湿互结,出现黄疸。这个黄疸,也是很鲜艳的,如橘子色。同时,这个热,是蒸蒸的热,不恶寒了,要恶热的,象白虎汤的那个热。白虎汤是津液亏虚的大热,这个是湿热互结的大热。用栀子柏皮汤。
; |3 r" f/ t! @1 s) C3 w2 r这个黄疸的方证,和茵陈蒿汤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没有里面的瘀热。不会腹胀,也不会小便不利。9 l$ v* @& [6 X
病位在哪?0 @3 X8 ~0 l3 s" q4 S/ H/ `0 o
在表。
% C5 l2 r6 n# d! K2 f6 i里实证,三个承气汤对治。+ B" t/ g6 R3 c
里有瘀热的黄疸,有茵陈蒿汤对治。
, i A% ?; i4 Q) }( ?表实热的水热互结黄疸,没有里证的腹胀和小便短赤,怎么办?0 B. C1 A2 G, \2 H7 z' X
就用栀子柏皮汤。9 {; _; A x" `4 L7 {
表实热的发热,根源在于胃中干。
" [' R0 _1 v7 Z有里热的。里热轻的,表现为外热,重的,就是里热,再重,就是里实证,大便硬,甚至燥屎。
: Z4 L v0 w' x4 e% s- z" ^里热,必然还要带有水饮,口干渴,多喝水不消化。
3 Q% O8 o2 ^' J( m这里面,有一味炙甘草。为什么?
3 x0 X% }+ K2 d( I- |解决胃中干的。7 ~- `& v0 N* l( J$ N
它能养胃中津液。
* L, X$ w1 M* L# }你们都去解决外部问题,我留守,养胃中津液,提供保障啊!, A3 z7 g% ?* z Y: _( _& k
由以上解析将栀子柏皮汤总结如下:
; O( D' m' o, A+ A五证:燥热证
8 z3 D1 E$ K4 d: M9 q! O常规症状:身黄发热等。
1 {" q* n' Y' |8 ^: M8 X3 V% D/ `到这里栀子豆豉汤化裁部分的课程就全部讲完了。) f/ e, U! |8 G) b2 x/ x' o
我今天搜了下汉传中医师承论坛,有廖东阳师兄分享的茵陈五苓散的相关医案,大家课后可以去看看。0 H& G9 B: K1 b. J) T
与这节课的内容有关,这里就不去贴出来了。4 G# |0 \# p: U
下周二将由许璇师妹给大家继续讲解白虎汤化裁的课程,感谢大家的参与。
+ L& M! @' W. i7 J! w
8 f( |. Z: B" I1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