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豆子 于 2015-1-20 13:09 编辑
x1 g3 U( G% A8 t2 r& W2 y: r$ g, ^ V- T* T' k
今天讲阳明病篇93-97条 93.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宋237) 【抵当汤】 水蛭(熬,三十个 100克)虻虫(去翅足,熬,三十个 3克)大黄(酒洗,三两 30克) 桃仁(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个 5克)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首先要注意“阳明证”。这里没有说阳明病,而是指的“屎虽硬”这样一个阳明里实证,要与里热,以及阳明表证相鉴别。 这条意思是说,患者有大便硬的阳明病里实证。然后,伴随有“喜忘”,即健忘。健忘,记忆力非常差,严重了要掉头发的。他说,这是久有瘀血蓄积而造成的。瘀血在哪里?不是脑部,而是在下焦肠道。下焦瘀血,会造成健忘,包括妇科的胞宫瘀血,都是如此。关于下焦瘀血导致健忘的问题,大家可以查阅我们汉传的根末理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那么这一条说的瘀血,情况是很严重的,有胃肠道出血了。“其色必黑”,就是西医说的柏油样便,发黑发亮。血,可以润肠,大便就不会干燥得难以排出,“大便反易”。同时,见到了黑便,就证明内有瘀血。 那么,如果该人健忘,没有黑便,如何确定是否有瘀血?瘀血,除了出血的表现,还有什么表现?看看《金匮要略》是怎么说的: 病患胸满,唇痿口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当汗出不出,内结亦为瘀血。(《脉经》)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最后这句,很符合今天讲的这条。我们合起来看看: “93.阳明证,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一个大便硬,不能就确定是阳明里实证,必须要有参与症状来佐证,才能给予攻下。从“阳明证”这开头一句,就告诉我们,会有发热、烦躁、口干渴等阳明症状参与的。要是四肢逆冷,脉沉迟,一派虚寒,此时的大便硬,是不能随意攻下的。这些症状可以不显著,但是要细问,才会明确。另外,瘀血的疼痛,属于刺痛,针扎样疼痛。这都是鉴别瘀血的指征。 抵当汤,是承气汤的变方。针对阳明里实证的瘀血去的。大黄是少不了的。 大黄——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酒洗,增强了辛散力度。 水蛭——咸平。《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主入阳明、厥阴病位。水蛭在十二剂里,通闭之剂多用---通血闭脉闭。 虻虫——苦咸寒,辛臭。》神农本草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癖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也入脑,内外上下的瘀血都管。入阳明、厥阴病位,和水蛭是一类的功用。 桃仁——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 入的阳明、厥阴两纲。有通闭的作用,不过是力量小些。 这个方子,充分体现了辛咸除滞的配伍要求。用苦咸寒清热软坚。前三味取三数,是有升散瘀血的意思。桃仁用二数,取降下的意思。这里还要注意一点,为何内有出血还要破血活血?很多出血的问题,必须要去掉瘀血,才能达到止血目的,水龙头锈住了,要除锈,才能关严。这是经验之谈,许多脑出血,西医止不住,一旦用了中医的破血药,立刻止住,道理就在这里。 最后,按照方剂的服法服用后,直到清干净瘀血,大便通畅不黑了,才停服。 94.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脉经:宜大柴胡汤)。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宋257) 【抵当汤】(见93条) 无表里证,就是没有恶寒发热的表证,也没有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的里证。脉象浮数,是要浮滑有力的。同时,还要发热六七天了。他说,可以攻下。这里暗藏玄机,补充一下,“发热(不大便)七八日”,这么一看就清楚了。 发热不恶寒,同时脉浮滑而数,这是阳明的一个征象。但是这里没有阳明里实证的充足证据,因此他说,无太阳表证,无阳明里实证。那么,发热七八日,会伤到津液,并且还有七八天不大便,一定会有大便干的问题。可以用小承气汤试探一下,是否有燥屎。脉经说的大柴胡汤,不严谨。 如果攻下之后,还是脉数,热不解,并且能吃,还总是饿,这是里热没消除啊,并且又是六七日不大便。他说,这是有瘀血了。这里又是一个陷阱,你怎么确定是瘀血?这就要见到上条说的那些症状了: 唇痿口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 当汗出不出,内结亦为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 病人出现上述2-3个症状,才算有瘀血。你才能用抵当汤治疗。这里的“有瘀血”当理解为“若有瘀血者”,要注意此处的语义。 95.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邪热便脓血也。(宋258) 这条,和上一条一起看,“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有瘀血),必邪热便脓血也。” 这样就清楚了。攻下之后,还是脉数发热不解,有瘀血的症状,并且下利不止,那个瘀血就会受热化脓而随大便排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见到瘀血,用了抵当汤,然后出现这种情况,脉数发热不解,便脓血。把血破开了,没有彻底清除里热,热邪伴着脓血,刺激肠道,利下不止。脓血本身就是滑肠。 这样就变成阳明里热证了,阳明病三证,外证、里实证、里热证。里热证有烦躁,痞满,湿热泻痢,甚至灼伤血络,出现脓血下利。阳明里热证,黄连阿胶汤主之。但是还要具体辩证,方证相应才行。 9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脉经:属桂枝汤证);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宋 106) 【桃核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15克) 大黄(四两 40克)桂枝(二两 2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芒硝(二两 20克)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这条,本该放到合并病篇。从方剂组成上看,也是太阳阳明合病的方子。但是,条文上看,却明确的说,这种情况要先解表,后攻里。因此,这里就存在些许的矛盾。仲景书中,关于这个问题,存在一点模糊性。书中认为,太阳表证,和阳明里证同时出现,要先解表,表证解了,才可以攻里。不然,会导致表病内陷,变成坏病,导致病情更为复杂。但是,书中又有表里兼治的,如桂枝加大黄汤等。后世时方派的防风通圣散,也是这样的配伍,没有见到有表病内陷的。这个问题,存在定义模糊,略含矛盾。如何解决呢?方法就是:衡量轻重。表证为主,出现轻微的里证,要先解表,后攻里。不然,真的会导致表病内陷的。有的时候,主要的表证一解除,轻度的里证也会自然消失。若是表证变得轻微了,而里证很紧急,则要以攻下为主,同时,可以顾及一点表证。不顾全轻度的表证,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如果表里证都很明显,可以表里兼治,这个从后世的经验来看,不会发生问题的,反而疗效会很好。因此说,书中先解表后攻里的法则,也不是绝对的。 那么,这条为什么归入阳明病,而不归入合病篇?我们是按照条文本义来归属的,即“外解已”这三个字。表证解除了,就剩阳明里证了嘛!那么,按照方义,归入合病篇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按文义,归阳明篇,按方义,归合病篇。我们尊重文义,但是要明白其中的内涵。 这条的“太阳病不解”,按脉经说法,属桂枝汤证,因此当是太阳中风证。汗出发热,伤了津液,导致“胃中干”,里热极盛,结于膀胱。膀胱,不是指脏腑的那个膀胱,是专指少腹的这个部位。对于腹部定位的命名,《伤寒论》常常用膀胱,关元,血室等来描述。血室,是在血分,关元,是在气分。膀胱,范围较小,专指局限于小肚子的那个区域,在部位上,偏于里中之表。这里的膀胱,跟脏腑的膀胱,经络的足太阳膀胱经,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是热结脏腑的膀胱,灼伤血脉,会尿血的。这里却是通大便的方子。更直接的证据就是,“但少腹急结者”。直接告诉你,膀胱就是少腹,热结膀胱,乃为少腹急结。时方派人士,更该好好看看。 太阳中风,转入了阳明,热结少腹,灼伤血脉。因此,“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热结到这里,说明热得厉害了。人不去说胡话了,不谵语了,没那个闲情了,要发狂才舒服啊,脱衣上房,振臂高呼。并且,热伤了肠道血络,要便血啊,阳明极证啊。这个小肚子,佛家密宗有叫脐轮的,有叫气海轮的,先天的一切信息都在这里。我们中医,叫它元神先天之位。这个地方扰乱了,要影响神明的。这个瘀血如果下来了,好了,热也就随之解了。为什么不是谵语,而是发狂了?谵语,是典型的里实证,病位在里。发狂,是里证偏表,我们知道,头,在上焦,属表,脑髓,是表中之里。那么,少腹这个至下之位,在下焦,属里,膀胱这个部位,就是里中之表。偏于里的,要绝对安静,就谵语;偏于表的,要相对躁狂,就发狂了。因此,大家看看,续命汤治疗脑中风,解表的同时,要用阳明清热药。那么,这个桃核承气汤呢,在攻里的同时,也会有解表药。他药里就用了桂枝。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这句,就是一个宗旨,阳证,先外后内,阴证,要注意先温里。这是大规矩。对阳证,要下不厌迟。就像前面讲的,也不是绝对的,要灵活理解和运用。像条文这种情况,如果不便血,少腹急结,发狂,还有太阳中风表证的典型存在,很急的,其实可以不按他说的还要先解表了,可以直接就用桃核承气汤。再用桂枝汤解表的话,徒增其热。大家要知道,桃核承气汤本来就有桂枝啊,可以兼顾表证的! 这条的症状,少腹胀满疼痛,发狂,属于热与血结,也是阳明里实证,它区别与大便硬,谵语的大小承气汤证,不可攻下燥屎,要轻度攻下,同时要活血破瘀。还要顾全津液,要养胃气。关键的关键,就是桂枝一味药,顾全了表证的问题。 桃仁——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 大黄——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芒硝——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甘草就不用细说了。这个方子是承气汤的变方,大黄芒硝,清阳明热,推陈出新。桃仁和大黄,去血瘀,大黄芒硝,除热。桂枝,一个是为了解表,在这里的意义是和甘草固中气,甘能缓急,桂枝辛温,还能制约寒药,辛咸除滞,桂辛硝咸啊。 这个方子,属于缓下,观察药量,再看看服法,“当微利”这三个字是用药的关键。许多慢性病,包括慢性哮喘,脑血栓,大便秘结为主的,或者是精神病人有大便秘结的,都很好用的,只要存在里实证,并伴有血瘀的,都很好。这个方子,由此可以举一反三推广开来。 血热互结,是如何产生的呢?两种情况,一种是热邪极盛,灼伤血脉。一种是本有瘀血停留,热邪与之互结。血瘀证,有哪些指征,总结一下:1、舌质青黯,或有瘀斑;2、口干唇破,口唇紫绀,口渴但漱口而不欲饮;3、睡梦纷纭,少腹疼痛,痛如针刺;4、腹不满而自云胀满难忍;5、脉弦紧、重者迟(不通造成的)。这些都是瘀血的暗证,明证很好辨认:便血,尿血,局部淤肿等等,还有就是眼白,那个巩膜上,有瘀阻的血管和黑点的,这都是有血瘀啊。 97.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 食蜜(七合 175克)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做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內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法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阳明病,伤了津液,轻的会导致津液亏少而造成内热,这时,小便会短赤。你要是发汗过多,会导致津液转化失利,反而不能濡润周身,会津液不固而流失。此时不但会出汗,还会排尿增多,再严重就会脱水了,我们叫亡津液、亡阳。这个时候,就不能用承气汤类攻下,否则更伤津液。承气汤类的下法,是以津液损失为代价的,需要调集体内的津液。再伤津液,真的会亡阳的。必须等到尿少了,津液气化恢复了,就会回来濡润肠道,自然就有大便排出了。但是,如果大便干硬的厉害,腹胀严重,就需要治疗了。 这条给出了一个方子,蜜煎。蜜煎属于导药,肛门给药。可以润肠,滑肠,不伤津液。这个知道一下就行了,目前方便的,可以直接用“开塞露”就行。即便临时急用,用普通肥皂做这个“梃”也不错。 那么这条提到了,我们就顺便掌握好几种大便不通的方证中的机理。这条说的是,阳明病里实大便干硬,然后又汗出自利,津液都外流了,不管你肠胃了,就要注意不能攻下。大小承气汤的里实证,前面讲过了,里面津液亏,大便干硬,甚至燥屎,实物阻塞,津液进不了,攻下燥屎,津液才能流入。麻仁丸的脾约证,是胃络脉绝,把津液入肠胃的道路堵住了,津液不能行,因此大便硬,润养肠道的这部分津液,就会汇入尿液中,因此尿要多。因此,可以总结出三种,有伤了津液,津液不固而外流,不润养肠胃的;有里实积聚,津液不得入的;有肠胃脉络绝伤,阻断津液通路的。
( g1 w- m9 B; _$ E, S" {+ h; E( c9 e! ^8 |8 c# i: P4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