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善人的书:化性谈 (一)、从怨人、管人到教人、领人
原文: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
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
领读:俗话讲,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就是说,不顺心的事情多,顺心的事情只有十分之一、二。
学善人思想以前,遇到不顺心的事,不知道因果,不会认命,就会分析,这件事别人怎么不对,怎么对不起我,让我受这个委屈,这不是苦海是什么?
所以一个书法家写的条幅是:常想一二,就是在不如意时要转念,去想自己顺心的事。这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原文: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
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
领读: 学善人思想以前,家里面管人就不说了。到了单位,给部下分配工作,都是让人家签字画押。
虽说是为了工作,是兢兢业业尽本分,也着实得罪人。现在想起来真是汗颜,这么安排任务,给人压力,能不招人恨吗? 不是地狱是什么?
原文: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
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领读: 昨天去学校接8岁的儿子,走到半路孩子想起水杯没有了。以前因为孩子丢水杯生过气,这次没动性。
孩子看我不着急的样子,有点怒了:“怎么,不想回去找呀?”我想,这也是让他长记性的机会,就一起往回走。孩子找遍了操场没有,又自己去传达室找,最后在教室找到了。
我开始总结陈词,以后呀把水杯放在书包的固定一处,就好找了。再就是,离校时自己检查一下,东西齐不齐。这次孩子一声不吭了。试想想,如果刚才把孩子批评的的一无是处的话,孩子找到了水杯,就成了胜利者---我没有丢东西!那这冤枉路不就白走了不是?
案例1:
陶行知校长,一天发现一个孩子在操场要动手打人,马上让学生去校长室。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掏出一块糖给孩子:让你住手就听话,还准时来了,奖励一块糖。孩子有点忐忑不安。
然后,拿出第二块糖:我询问得知,你是伸张正义,保护同学,再来一块。孩子有点手足无措了,小声说:还是我不好,不该动手。
陶校长拿出第三块糖:这块糖奖励给勇于认错的孩子!你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面对打架斗殴的孩子,没有怨,没有管,只是引领孩子认自己的不是,尽了校长的道,最终成为有名的大教育家。
案例2:
言行录中有一个厅长,天天听曹主任讲病,听得心悦诚服。这位主任原来是学田部赶马车的。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一旦明了道,能使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敬若神明,足证王善人真会教人、领人,真有道。
化性,从怨人、管人转化为教人、领人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