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3-4-9 11:21 编辑 2 d: _- h* t) T5 v. @
) B) R% ]4 g, G$ C$ k4 i" }
大家好!今晚由我来和大家聊聊
7 J& F+ f4 x% o# [) A }$ Y" ]) [, c( D, J
前面很多师兄都在讲解医案,大家听后肯定收益多多。
( F8 {; f! z! C/ B8 v讲过来讲过去,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如何将理论更好的用在临床上。
' y7 `! m9 @$ p+ G9 }: h汉传经方的理论呢?刘师的几本书上都说了。
3 u' g; F2 x2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下过功夫,吃透了没。
3 b' R E% C" q因此,除了听课外,我们还是要另外做很多功课的,要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别人讲的,如果自己不能深入思考,那还是别人的东西。& X6 K' F7 _- G! E/ S! [2 z
学汉传经方,在六纲五证、营卫气血等基础知识上,最关键的是方证要熟悉,这个不熟,临床上就没法。
# b! ~* J6 i9 x1 L; W% K% I今天,我把自己做的一些学习笔记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
- I* D+ u/ q1 @$ o所谓学习笔记,当然就是记录,所有的东西,刘师的书上或者论坛上都有。
: b( o9 ]4 N s没有发挥,也不写什么心得,自己心领神会就行了
5 |1 `- ^" h7 y2 v( R# ^5 O
% J0 i \8 }. W3 T0 Z, p药症:
) | f+ \ j/ ^/ v1、 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 I: l3 S3 w& w$ |刘师解说: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5 k# g% s$ y6 X
, }! v0 e+ g( a% Q5 e2 r; O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3 [" s8 o8 V% H- ]; N
刘师解说: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
: e' U3 q' I& M% X: ?( X$ [# G2 a1 `/ e& A6 F4 W& l5 x
1、 生姜——辛热。《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F3 l1 ?- x0 ]刘师解说: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逆,止下利。生姜止呕与解表,干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 d+ N2 z# V( ]0 y4 O( p7 x* `* @1 ^
5 M. F& l6 v: j' R, f' x! V. G7 F2 W大枣——甘咸而微温。《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Z7 q' ]! O* ]$ b& |
刘师解说: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2 `) x8 V4 O0 I
* I2 G! E/ t3 O) l$ E7 {" J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 [& J/ j& U- p, S9 [- R
刘师解说:在十二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 针对太阴、阳明两纲的,其实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的,滋养胃气。
3 M. W! Z7 F, n$ T7 U" A6 T' S2 J炙甘草,增加它的甘味和温性,入胃中养胃气。甘味还有个作用,便是缓急,什么急都缓,急热、急痛等都有效。' l; ^. Y" G' \% L) x7 r* e9 i; ?
0 e- i5 I9 x6 d) V' g6 X4 `6 M生甘草解毒,过去中医外科消毒都用生甘草汤。
/ Q# ^1 C8 j6 ^3 S9 i! k药症是基础的基础,先不管理解不理解,总要熟悉。& C! s `0 G | ~
L* L J8 p/ U刘师讲解的神农本草,还没有出版,
* \2 ^9 ]: b( j/ N但其实已经出的几本书里面,也透露了不少,. ?; v" |* i3 K; _& R/ R, {
大家可以试着整理下,最好不要捡现成的,自己查一遍,收益更大。) W1 z+ |8 e6 q% l6 W( L3 W
因为都是书上现成的,我再贴快点,大家有空就看看,现在没空,以后再看看也
- c! P" Z1 z, n* q+ X, e: Z F D我们再来看看有关的条文:1 i s& R6 Q, S5 i2 J
条文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z- q& \! u0 n, F) l- d9 y# o
甘草汤方:& d% d# ~, l* J# h6 w1 s7 T, {; c
甘草二两
) s! `$ b- A* P6 v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 @1 n& x# q9 ]* ?刘师解说:这条主要讲的就是咽痛问题,少阴本病表证,有咽喉疼痛的症状的。
4 d$ ^3 B. R) d& g v" m% X这条大概就是说,少阴病两三天,没传变,自己恢复了,但是遗留下了咽痛的症状。少阴感冒等表证,有咽喉疼痛的,这个人胃气壮,没等传里就自我恢复了,或者是经过治疗,留下了咽痛症状。/ r2 ?1 i Q" M3 x5 c+ l. l
少阴的咽痛,典型的一般是寒性咽痛,不是那种发热红肿化脓的那种阳性的什么扁桃体化脓. h2 P% c( } U2 }
+ l, x& z# N% G& R' t。这种寒性咽痛,一定是身体有正气抗争的表现,在咽喉郁住了阳气。既然别的症状都不要紧了,就是咽痛了,; @$ p: T/ P- s, X4 y) P/ P
可以用生甘草解决,煎汤慢慢地含咽,可以局部缓急去热止痛。
( x& H" [' t- X4 K7 J
- W( O7 O/ O, n( x条文2.儿洗浴断脐竟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
* \) ^* H! n! ~/ b- d1 F: p& x
Y. [. _0 ~8 f* C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 f. M- F$ g/ b+ h# w. Z! J5 ] m
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 ]5 H x% K1 M/ {6 a
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更与之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如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能无病也。
3 }% p; v: G" G' c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甘草汤,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千金)
* f; e/ {- u* u5 v: _5 n' g Z
8 j- w! `" w5 k$ U( ?医案参考:《经方医案集》- z% A0 A; L( X
P241咽痛案! e4 L+ [" ?; z) ^& _
! G7 j6 Y; r! b$ ^ Y: c0 D/ ~条文3: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Y$ n, Q! Z8 L$ v: L# J4 ~: F# C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I2 J# f) \7 k+ U% Y( O
刘师解说:2 V; g0 \: t$ J
芍药甘草汤,酸甘相和。本是个去血痹,安水饮,温中焦的方子。芍药,味苦。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这个芍药酸,可以去血痹,它活血,解血结的郁热。它还利尿,酸苦,收摄水饮,涌泄水饮郁热。甘草温中震慑水饮而缓急。它这个方子,治疗的就是血痹不养经脉百骸,外加水饮不化,但水饮不重,因此,而出现的拘挛急痛。7 V2 }# L% ?6 A* T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你给用了甘草干姜了,都解了,就是还有脚挛急了,这时候也要注意,足不温不可用,还是阳没恢复,不能用芍药甘草。这个芍药啊,寒啊,针对下焦的,去实邪的,对血分的。它要配合甘草,缓急嘛,并且有个温性的制约,还顾护胃气的。没有甘草配合,止痛效果不好。* v; f0 r' Z3 O a/ ]) p* z
死学,听说这个方止痛就用,那个不行的。它有个辨证啊,乱用不行。一要有实邪,是血分病。二要痉挛急痛。三要有热象。一派寒的不能乱用。& D7 z( H( K1 X; A3 I6 _' Y
医案参考:
& a% E' {1 w+ L' J( _这个芍药甘草汤,后世《朱氏集验方》取名去杖汤,当然药量不一样。郝万山教授讲课时讲了一个有关的医案。
- W3 c, X$ d) [* C闲谈在阴证中芍药应用的问题
# ~& g4 E2 ^: D( L1 [5 |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id=6051&fromuid=684' L/ A' f6 B* x* R+ r, x
, {, ~6 h: W [# S/ h9 ?9 n
条文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0 Y+ B G q& y4 u9 ~4 Y刘师解说:发汗不按法度。大汗淋漓的,伤了津液,病也没去。上焦主外,突然大汗,上焦不足,胃呢,也津液不足,都给伤了。! f- h9 U$ B% {
这时候,下焦不受制约了。下焦的气,浊气、阴气啊,就要上逆。它没有水邪,就是气逆而已。你上面虚了,身体就要平衡,就要把气冲上来补充。就这个样子了。6 ]4 ]1 @ M1 H5 v- X
心下悸动,心也不好受,就是心口窝像虫子钻动、跳动,然后心里不安而难受。( p, B" o/ ] K
' }0 D9 |% H. Q2 T
记住,心悸和心下悸动是两个概念。心跳不安,手能按到,就是心悸9 M% `- \+ O! o7 ~/ i& }# ~
。不是心脏,而是随便哪个部位跳动不安,就是悸动。0 J4 d* Q% l% I5 R2 M( J
这个病,本来太阳病,要发汗,结果过度了,病没去,还伤了津液,伤了中焦和上焦了,津液亏了,下面的气就要上充而急,就冲逆了。下焦没有水邪,就是要马上来补充上面的虚,结果人家难受了,好意不成反做病了。这个病情啊,就给了一个方子,叫桂枝甘草。
* q2 ]; F# h1 C7 b% f9 @1 i$ u, d桂枝加了一两,又加了甘草。$ l. A/ [4 {) T% z! a
桂枝不但解表,还散结降逆,这个一定要记住,其他什么降逆的都没有桂枝好。你大汗不解,这次还是桂枝,还要加量,为什么?一要解表,二要降逆。桂枝不发汗,而是要想办法发汗解表的,不帮助它,它不汗。
3 z1 P! q/ p2 q" U. T2 C! w+ ?+ @麻黄汤也是,不盖被,就不明显发汗。甘草呢,是个缓急啊。他都两手按着心,能不急吗?病情病机也是外虚和胃虚,就要如此给药才对药症的。这是个解急迫的方子。不急,就加大枣了。胃虚而急,不要大枣,它要缓而补津液,是对的,但是,它起效较慢。
+ [7 X* s) @$ A: I i' k, s# a这个病,为什么不用芍药?因为芍药主的是泻,汗多上面虚,下面没虚,你用个芍药,就下面也虚,下面主阴主血啊。
$ V# b* d1 |& a; {0 y" i
]" y- [( D% i$ h L/ _你用了行,下面虚了,不逆上而补充了,但是,病要入阴了,就变证了。这一个方子就是救急的,这个急,就是手接着心来找你看病,你要马上解决它。
, q7 U0 p/ Z- b) D* ^) B这个病,汗不得法,是有外证存在的。没有外证的一些汗大出,比如中暑热而汗多的,伤了津液,有这个症状,也可以活用,不一定要具备全了才敢用。一个方证,具备一半症状就可以用,法要圆通。
" f( b/ W% }, }- R堂主师兄整理的使用规范:
5 I4 F/ C4 P9 O' v- K1、 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
- U3 n( Z, @& M8 k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色苍白,耳聋或者耳鸣,胃中悸动,按之则舒,呕吐或者恶心不欲饮食。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 F% V# P( K) R* u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4 |- v' K& b0 Z+ Y, \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缓弱或沉细,或结代。. F" a$ ^$ q/ ]
) M0 t+ [2 Y) u" b4 [4 j: R' l. g7 T这里补充一个条文:
7 P" A0 |' {0 z0 J% N5.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生姜甘草汤6 }: s8 I" M* ~3 p
1 l& B0 |% X; k; d! u% M" p生姜(五两)甘草(四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0 @* L# _) o. L: A& u" }
上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k1 W/ Y. K* b
姜枣草,很多方里都有,这里,还加了个人参,值得体会。
E. D3 c' t& Q& M5 X% V条文6: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C% u0 N. D- o! t$ j |
刘师解说:这条也是讲太阳中风证误下后的治疗,这条要和15条对比着理解。( J& r5 C1 y' H7 ^/ x
# W& Y) @& f% y. _: ]1 K) I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 J( a P( E1 y, _本条关键点就是这个“促”脉。这个促,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那个脉率快的促脉。这个“促”,有紧促、催促的意思,就像排队,后面人往前挤这个表象。% H) h& l k& D8 |; B
在寸口上的表现,就是寸实而浮盛,尺部沉而稍弱;脉率可以快,也可以不快。& q( z7 ?6 [: z
2 X' J* `# Y3 @
这个脉的意思就是上焦实,下焦虚。临床上高血压、呕吐等都可以见到,还有肺痈,一些心脏病都可以见到。
3 t' }- S7 I3 j# L5 [我们结合这个“促”脉,来说说这个条文,太阳中风,要用桂枝汤微汗解表,但是你用下法误治了。15条是用泻药,没有伤胃气,他胃气被激发而上冲,表证还在,可以用桂枝汤。气不上冲,就是胃气伤了,就表邪内陷,不能用桂枝汤了。这条呢,用了泻药,伤了胃气了,气不上冲了。- p& L2 m- M/ F
9 X2 n; e4 P4 _( i( V2 [$ x; A9 Q“脉促、胸满者。”胃气伤了,但表邪没有内陷,还在表,但它想内陷,就是这么个阶段。外邪还在,胃气被伤而虚,这个表邪很紧急的要内入,还没有内入,就是脉促来体现出来,
* _# O s) a0 z8 P: h并且邪要内陷,就要胸满。这个时候,就要把桂枝汤的芍药去掉,因为芍药有内敛作用,还有泻中下焦的作用。你已经中下焦虚了,表邪要内入了,还用芍药不就使内里胃气更虚吗?不就敛邪内入吗?
0 j2 X4 ~4 R* h5 D9 c过去有人说,芍药是“小大黄”,这个比喻很形象。这个芍药就是有去除腹部实邪的作用,所以内虚而有表邪不能用。* G. G# c2 L' z
堂主师兄整理的使用规范:
3 T; X$ Z- |6 H! Z. M特征症状:脉促,胸满. Q" Z9 Q& D- E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3 w8 E1 ~2 a ]' @5 q. |, B
舌苔脉象:苔白薄4 R- X0 t5 C6 `; R6 E6 L
5 h: [5 f6 y3 u- T有关桂枝汤的条文比较多:- Q/ b u- a4 j2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 z% y3 i, C2 n$ K u" q* G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U1 Q9 ]. p; _- g% G! u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 G0 b3 K- z8 w7 G. r' g q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a' @+ v$ ?1 t; \2 ? f8 A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a, X X! W8 o4 D. z: b/ ~; M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0 |" }3 K, F! @. Z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 f& _" Z# ^$ X0 \$ [* ^ c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25]7 K8 ~% C. \5 T* J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c0 t( q* q- \+ `5 @# V2 k' Q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 C) y2 E4 y# V( G' m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7 g8 V d( L5 f- f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2 l+ C' i7 S3 N% n7 ?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6 s4 p6 g* b* R0 o& m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3]
$ Q6 o0 n$ \1 @* V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K( V; R# W2 m& z& g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6 B0 s! L3 s, b5 {% J
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G9 Q) G& m5 B& D' m6 p% c( T. y
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2 J% i8 u# V0 F [( k; X1 `. k D/ b! q" U) W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l' t! O- Z s5 C. u% T4 `. H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8 |( p: F# M9 F4 I8 g( t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N) E1 m" L. C: t4 k; v$ L后云,解外宜桂枝汤。[106]
7 L* j% f; r8 [. a$ L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 Q0 X- U2 L8 f7 }" U
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4]
" ~- L" O* _ o. M3 [; x; ^& m, o3 ], `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
8 A' U6 Z' d" L5 i8 C9 G" o& G8 w6 Y$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0]" G$ W* m0 O! ]& u, E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5 }. Y8 [7 i5 H; N: |2 D& P- L
8 W* E0 ]$ W; M# c* w1 D* I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
' p) ~. f) ~% y+ C5 C2 W7 b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5 N: M* E" B( u+ c0 d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口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 I/ f# t9 m8 S/ A+ @3 R. o1 O% t
刘师的讲解,我也不贴了,再贴,就把整部书都贴上来了 L, O1 }. g; {8 y/ J
堂主师兄整理的使用规范:
( o: k( {& q$ B0 r2 b' D! R1、特征症状:发热,汗出6 y. j8 R4 a# d* F t# w
2、主要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u3 S& `2 x, ]+ a
3、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3 } N, H0 W& f; I
4、根据体质差异次要症状:
, r/ R1 X7 f7 y, D7 ?- j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 V- R5 C! H& N
无汗而困倦乏力。 \0 m" e# \: ?) Z; I
5、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B+ ]9 `0 V, }" e" y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
+ ]1 q* Y8 i' S$ s& p4 Y$ ?0 O: ^桂枝汤主要用于:
1 p& A3 g/ [, [1 M; N n* R(1)太阳中风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7 B; |- ], d* V- t7 G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换句话说,太阳证见到“汗出
/ u2 h; \$ d% E1 s* S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汗”要注意,其包括了患者
8 E- O0 b; a5 k7 \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
# `& I1 _+ `& ?1 R还有的病人,表现出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症状,
; O: M/ K, Q" O- W; x但就是有太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7 w* f8 J. Q! Q* j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发其汗。
& R% `8 f8 T; r* K2 \ a(2)营卫不和证:(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3 N% Q. H2 a- O. J0 t+ G1 ?1 e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
1 a* i U) Y, j8 f4 A; i- A也可以单独出现。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的。% `; }' k3 P- q
% g: e8 C* S B. N% [- J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
$ Q7 D, r0 Z: P b6 a, m7 Q2 Z7 O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 u5 D/ ?" }* e6 b医案参考:《经方医案集》P11 皮下瘀血案$ }# j% [; j; m4 D; ?6 g9 J. D! ?: U
P176感冒旬日不除案
" W4 A# I- k1 M9 q! g2 h- T一品堂 经方治病(系列十五)千古之第一名方 小议桂枝汤安胎) a |# v7 t& f, I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d=16859&fromuid=684
& y7 e+ [- J: H" a* B
6 J0 ~+ o1 C, R服桂枝汤后感 T: O0 b$ i) `% Z$ r; b7 u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id=3772&fromuid=6847 v$ c& z8 l9 F, }8 C' `
! b% ?- y, b' {; Z+ u这里,就是从最小的方,一直加到我们最熟悉的方。我们可以细心体会。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看看别的方证,8 v( x, T6 G( q4 }+ w
$ u3 c6 } E& o比如麻黄汤: ) n1 }1 A3 t& N" L) q- ^" l
条文:
; ^( d( e8 l9 }8 w V5 r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6 f/ a2 K& H% w* Y7 u E. v( Q( w) _5 d救卒死,客忤死,还魂汤主之。
" c. ~) A- D" A1 ^/ d! i不贴了,大家可以私底下自己做做功课,按照类方,比如桂枝加桂、加黄芪、加附子、加葛根、加芍药、加芍药胶饴、加大黄、加厚朴杏子、加龙骨牡蛎、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加栝蒌、加乌头、加生姜人参等等,一条一条对比着看,这样思路会清晰,也不怕记不住。% @% t. }% E$ Y% U* l
当然,除了这种加法外,还有减法等其他方法。& l$ v' L9 X3 t- Y
最后,大家多上论坛淘下宝,对着医案学习。
3 k" o1 y/ n3 d: L5 u* y% j+ k3 e5 t相信一定会有进步的!' V" ^! m; z: g! \; ~# m
+ H( } o$ I' `" \2 z6 Q7 q我们在这里讲的,因为不是一个人讲,不可能讲得很系统。6 D- Z0 X$ H4 t6 n
有条件的,最好还是跟着堂主老师,系统的学习,他讲得更细、更深。
' Q+ |6 M; a+ c$ p- w# l5 d7 D; N5 h& C/ {6 |" b
这次4月29日至5月2日汉传经方举办临床讲座,想取真经的,最好不要错过机会!, @" X& ~4 f3 t9 m9 H( M/ d
* s. h- H9 t7 p2 y. @ V. r; I9 k5 Q有些东西,光自己看书,确实难以明白,或者自己以为懂了,其实根本没懂。我自己深有体会,明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真万确!' J( }* O* H( |! t
去年在北京听过课的学员,一年过去了,现在怎么样?
4 S* K* o, { v0 }8 L$ I& P象一品堂主、桂枝麻黄汤、微密观照等众多兄弟的表现,不用我多说,在群里时间长一点的朋友都清楚。
- G. ?2 ?& L; f& H4 Q& E8 O5 C* F4 g5 H- W& H1 y
特别是有临床的,更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刘师曾透露过,象这样由他主讲的讲课,次数是极为有限的。
8 m0 a0 S2 R; Z" g* {最后,谢谢大家!; _+ n. G$ e6 j: U% y
1 l6 r. I7 p3 u9 Q4 p2 \3 o# I; _6 H- u* i a8 v; i2 n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