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药学是最完善的医学科学——刘志杰
为什么说中国汉传中医药学是完善的医学科学呢?这首先要从自然科学谈起。 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对“自然科学”一词的定义: 自然科学 (natural science )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 “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 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一个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 自然科学,是各门实践科学的理论根本,更是衡量各门学科是否“科学”的一把标尺。凡是不符合自然科学法则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自然科学,古人叫做“道”,又叫“万法归一”,它研究的,就是宇宙万物所共同遵守的根本规律和法则。中国古代的这个自然科学,以《周易》和《道德经》两书为代表,揭示了宇宙的起源、生成以及纷繁复杂的变化规律,并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更进一步的对事物现象进行逻辑性预见和推理,逐渐形成了几大基本的,系统化、抽象化的数学理论模型,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旷世真理。 传统自然科学认为,宇宙是按照严格有序的自然方式在周而复始的不断运转的,而维持这种有序运转的根本方式便是“阴阳之道”(暗物质与暗能量),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统一,维持着自然界的整体秩序,具有全息性和无限可分性,是宇宙万物的公理。如: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道德经), “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従;易知则有亲,易従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传)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 ······ 中国传统的这个阴阳道学理论,朴实无华,更非某些人所说的什么神巫玄谈,阴阳学说理论,完全符合自然科学的现代定义,并且,在各个领域,如:天文、历法、农耕、音律、医学····等等范畴内,进行了数千年的不断验证和应用。实践证明,古代的传统阴阳学说,是古老而实用的自然科学。 对于汉传中医药学来讲,她是以自然界阴阳的基本法则为理论立足点,以“三才理论模型”为根本,再进一步两分之,形成三阴三阳六纲的数学理论模式,对疾病的无限症状,进行有机和有限的阴阳分类,并进一步按照阴阳的病理法则,进行病机分类,最终施以精确的对应性的治疗,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的、灵活的、公式化和规范化的辨证(分类)论治体系。 正如孔子所说:“子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六者,三才两之而成。在卦曰爻,象万物之变化。”“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易传) 科学,首先要符合自然科学法则,自然科学,是衡量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尺,不符合自然科学法则的,就是谬论和伪科学。 因此,我们可以首先认定,汉传中医药学,首先是符合自然科学法则和定义的一门医学。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科学的定义。 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建立的“科学”,人们对它是这样定义的: 1、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我们整理归纳一下: 科学的定义: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且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中的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区分明确,在实践中,能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特点:可重复验证、自证和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通过上述定义,我们再来看看汉传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汉传中医药学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有关疾病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阴阳六纲、五证辨证模型理论)从汉代到目前,已经经历了近2000年的积淀和临床循证,其理论已经系统化、公式化(如三阴三阳六纲公式、五证病机公式等),自身理论圆融,不存在自相矛盾,这是自证性。 在临床实践中,经历代医家反复验证,疗效显著,屡试不爽,属于能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一种知识体系,这是循证性。 在临床实践当中,一旦违反其辨证法则和公式公理,则没有疗效,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又具有证伪性。 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其理论严谨、明确,便于掌握,便于教学,人才可以迅速复制,普及开来,传统中医药学可以实现再次振兴! 上个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就已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对全人类的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所受到的是教条的轻视和文化的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同时告诫国人:“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他还指出:“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方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挖掘”。 这样的犀利分析,只有旁观的国外学者可为洞察并敢于直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汉传中医药学是最完善的医学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