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冉医生 于 2010-6-17 14:20 编辑
出 汗 篇
《伤寒论》300多条原文中,论及汗的达150条,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二。在出汗的类型上有自汗、盗汗、等,亦包括后世所谓“红汗”;就汗出的部位分,有头汗、额上汗,手足汗;按汗出的程度又有微汗、大汗、漏汗之别;足见仲师对汗观察之周密。仲师把汗出与不汗出,汗多与汗少,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自汗出和汗自出要分清楚,自汗出是表虚,阳明汗出是里热证出来的汗,蒸蒸发热,是阳明汗出发热的标志之一。
汗与小便同源而异趋。春夏汗多,则小便少,就像现在的天气,不断地出汗,水分大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了,小便就量少,颜色也变得黄了。同理,秋冬汗少,则小便偏多。
盗汗临床多见伴有心烦、失眠、脉细数,舌红苔少等阴虚内热之证,故医家常称阴虚盗汗。“阴虚盗汗”之论大约形成于明代薛铠《保婴撮要·盗汗》明确指出:盗汗属阴虚;龚廷贤《寿世保元·汗症》亦日:盗汗者,寐中汗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认为阴虚阳亢,寐则阳行于内而卫表不,邪热内迫,津液外泄而成盗汗之证。
134条云: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201条指出: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68条指出: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敬读医圣张仲景之《伤寒论》中所论盗汗之条文,无一条所论盗汗之证属阴虚所致。
恩师说大多盗汗是因为夜晚睡眠,阳气入内,内热更盛,蒸发汗出,时方家的阴虚火旺盗汗,究其根本还是在一个火字上,为什么好多的盗汗用养阴法不能解决呢,不会用苦寒药啊,也不敢用苦寒药,很多的烦热盗汗都是阳明热,苦寒坚阴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