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1-8-23 06:13 编辑
张**,男,57岁,宿有16年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史。2011年6月上旬,患者左季肋下及左后腰部带状疱疹,并发咳嗽气喘,先后住院2次,经治疗后,疱疹消退,咳喘稍减;然遗留下病患部位剧烈疼痛,昼夜呻吟,服中西药无效,经人介绍来余处就医。 刻诊:患者面色黯黑,身材五短,微胖,现在后项牵连腰背疼痛,痛时剧烈不得眠;左侧头微痛,无汗,怕冷怕热,口苦微渴,口唇紫绀,心烦欲呕,食欲不佳,咳嗽气喘,平卧则喘甚;平时奢食肥肉,寒冬咳喘必犯;大便正常,小便偏少;舌质紫暗,苔白黄;脉轻取浮数,重按弦数,左关独显。 六纲:太阳 少阳 阳明 三阳合病 五证:饮 滞 烦 方药:小柴胡汤(1两按5克计)+葛根汤(1两按10克计)倍芍药 柴胡40 生旱半夏30 黄芩15 人参15 炙甘草15 葛根40(先煎去沫) 麻黄30 桂枝20 赤芍40 生姜20(切) 大枣6枚(劈) 上十一味,以水2400毫升,先煮葛根、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1000毫升,去渣,再煮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二 剂 服药2剂后,疼痛大减,咳喘大轻;原方再进三剂,疼痛全失,食欲增进,其病竟愈,宛若常人。 劝彼另外再服汤药,以治其咳喘宿疾,惜彼不允,遂罢。 2011年7月7日,该患咳喘发热来诊;询问彼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何?曰:一直未犯!彼因带小孙儿去公园耍玩儿,渴饮绿茶,午睡受凉,致使发热咳喘,住院输液4天,未见好转,故来余处,欲服中药。 刻诊:该患面色暗黑,眼眶、口唇紫青,眼睑及下肢浮肿;咳喘气短,痰色稀白,时发哮鸣;夜间难于平卧不得眠,背部有巴掌大一块发凉,胸满憋胀,头微痛,微恶寒;食少小便少,大便尚可;舌质紫青,苔白滑,脉寸浮而紧,关尺沉弦,重按略感无力。 六纲:太阳 少阴 太阴 属厥阴 五证:饮 滞 方药:小青龙汤+炮附子+茯苓 麻黄20 赤芍20 细辛20 干姜20 炙甘草20 桂枝20 五味子20 生旱半夏30 炮附子15 茯苓30
三 剂 服1剂后,热退而喘满大减,3剂服完,已能平卧,小便利,眼睑浮肿已消,下肢仍轻度浮肿;原方继进4剂,患者来电告知,喘平而下肢肿消,能食能寐,后背冷已无大碍;余劝彼再服几剂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并艾灸其大椎、肺腧、中脘等诸穴,以除深伏之饮邪,期之彼能竟全功;惜乎彼居然嫌麻烦,自觉病愈而不复延诊。 2011年8月11日,患者又至,自述:近日奢食肥肉,又淋雨而行,遂大吐而病。 余见彼宿疾又犯,再为其详细诊视:患者颜面依旧黧黑,眼睑、下肢再次浮肿,眼眶、口唇紫青发乌;彼主诉胁下、心下胀满堵塞,按之痞硬,重压有轻微抵抗感,彼言喝水即觉堵塞憋闷更甚;气喘气短,偶有头晕,口干,渴不欲饮,心烦,不欲食,偶尔心悸;身无大汗,身体不能转侧;大便日一次,小便不利,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怒张,苔白黄,脉寸浮而弱,关尺沉紧,重按无力。(听诊心浊音界扩大,杂音明显,血压正常)。 六纲:太阴 阳明 属厥阴 五证:饮 滞 痞 烦 方药:木防己汤+茯苓 木防己30 生石膏250(打碎)桂枝20 人参40 茯苓40 三 剂 服药后,浮肿大减,诸症皆轻,身体已能转侧;原方减石膏为150克,再进三剂,尔后,患者电话告知余:精神明显转佳,食亦知味不想彼竟又延期,不来就诊;果然于三日后,彼病情复发,诸症如前所述,惟大便偏干。遂疏: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不去石膏),一日一夜,连进三剂,病情暂时告愈。 余再三劝彼,时正三伏天,乃冬病夏治之良机,可温灸兼服“蜀椒丸”;或贴三伏贴、口服“桂枝茯苓丸”+“李氏培元固本丸”;以求根治。彼竟言:某医院权威专家说此病不能除根的。言外之意颇多不信,余无语以对!!!! 《按》: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国医医病不医命;看病,看的是一种缘分,质疑或错过,已是无缘;倘若,致延终身之疾;彼,或有愤恨怨言;余,不觉彼可怜,惟——可慨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