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南 北 朝 时 期 南 方 的 天 师 道 。 南 朝 初 期 的 天 师 道 组 织 涣 散 , 科 律 松 弛 , 阻 碍 其 进 一 步 发 展 。 在 此 情 况 下 , 道 士 陆 修 静 对 南 方 的 天 师 道 进 行 了 改 革 。 他 整 顿 了 道 教 的 组 织 形 式 , 进 一 步 健 全 了 三 会 日 制 度 。 早 期 道 教 用 三 会 日 制 加 强 道 官 与 道 民 的 统 属 关 系 , 规 定 在 三 会 日 道 民 都 须 去 本 师 治 所 参 加 宗 教 活 动 , 如 向 本 师 申 报 家 口 录 籍 , 道 官 向 道 民 宣 讲 科 戒 等 。 但 这 一 重 要 制 度 在 三 张 之 後 渐 废 弛 , 使 道 教 组 织 涣 散 。 陆 修 静 对 此 加 以 重 申 , 以 使 道 教 组 织 能 得 到 重 新 加 强 。 另 外 他 又 整 顿 名 籍 混 乱 状 况 , 加 强 宅 录 制 , 又 禁 止 道 官 各 自 自 行 拜 署 , 健 全 道 官 按 级 晋 升 制 。 与 此 同 时 , 他 完 善 了 道 教 的 科 仪 规 戒 , 依 据 灵 宝 斋 法 及 上 清 斋 法 等 , 制 定 道 教 斋 仪 , 形 成 了 一 套 比 较 完 整 的 斋 醮 规 仪 , 使 道 教 的 斋 醮 仪 式 初 具 体 系 。 他 还 对 道 教 经 典 进 行 了 分 类 整 理 , 按 照 「 三 洞 」 分 类 经 书 , 编 撰《 三 洞 经 书 目 录 》 , 这 是 中 国 道 教 史 上 第 一 部 道 经 目 录 , 以 後 道 经 的 编 目 和 成 藏 都 以 三 洞 分 类 法 为 基 本 原 则 , 再 补 充 以 「 四 辅 」 。 陆 修 静 对 道 教 的 整 顿 改 革 使 道 教 在 南 方 获 得 了 进 一 步 发 展 。 通 常 把 经 陆 修 静 改 革 後 的 南 方 道 教 称 为 南 天 师 道 。
参考文献:《云笈七签》卷4陆修静《灵宝经目序》、
陆修静《道门科略》、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76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第143-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一卷第四章第四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李养正《道教概说》第91-95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
|